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护理学  第3版
中医护理学  第3版

中医护理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秋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59456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统一规划的第五轮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护理学专业教材。本教材主要介绍中医护理的发展简史、基本特点,中医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以及各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施护方法和措施等内容。其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指导下,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临床常见病证开展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并结合现代护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中西医结合护理。
上一篇:肾病千家妙方下一篇:儿科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学 第3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1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6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7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8

一、整体观念 8

二、辨证施护 9

三、防护结合 9

第三节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11

第四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12

第二章 中医基本理论 1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1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6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7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9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19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1

第三节 藏象学说 22

一、五脏 23

二、六腑 29

三、奇恒之腑 31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32

第四节 气血津液 34

一、气 34

二、血 36

三、津液 37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38

第五节 经络学说 38

一、经络的概念与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39

二、十二经脉 39

三、奇经八脉 41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41

第六节 病因病机 42

一、病因 42

二、病机 46

第七节 四诊 50

一、望诊 50

二、闻诊 56

三、问诊 57

四、切诊 60

第八节 辨证 61

一、八纲辨证 61

二、气血津液辨证 65

三、脏腑辨证 69

四、卫气营血辨证 79

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82

第一节 病情观察 82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83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83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85

一、起居有常 85

二、劳逸适度 86

三、环境适宜 88

第三节 情志护理 88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88

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89

三、情志护理的目的 90

四、情志护理的原则 91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92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93

第四节 饮食护理 94

一、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95

二、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95

三、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96

四、食物的分类 98

五、饮食宜忌 99

第五节 体质调护 102

一、概述 102

二、体质的分类及特征 103

三、体质调护 105

第六节 方药及用药护理 109

一、中药的性能 109

二、中药的用法 111

三、中药分类与常用中药 113

四、方剂的组成与剂型 115

五、常用方剂 117

六、用药护理 117

七、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121

第七节 传统运动养生 125

一、传统运动养生的概念 125

二、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和功能 125

三、传统运动养生的方法 127

第四章 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130

第一节 腧穴 130

一、概述 130

二、常用腧穴 133

第二节 针刺法 153

一、毫针刺法 153

二、皮肤针法 157

三、皮内针法 158

四、水针法 158

五、电针法 159

第三节 灸法 160

一、适用范围 160

二、用物准备 161

三、操作方法 161

四、注意事项 161

第四节 穴位按摩法 161

一、适用范围 162

二、用物准备 162

三、按摩手法 162

四、注意事项 164

第五节 拔罐法 165

一、适用范围 165

二、用物准备 165

三、操作方法 165

四、注意事项 166

第六节 耳穴压豆法 167

一、适用范围 170

二、用物准备 170

三、操作方法 170

四、注意事项 170

第七节 刮痧法 171

一、适用范围 171

二、用物准备 171

三、操作方法 171

四、注意事项 172

第八节 热熨法 172

一、适用范围 172

二、用物准备 172

三、操作方法 172

四、注意事项 173

第九节 熏洗法 173

一、适用范围 173

二、用物准备 173

三、操作方法 173

四、注意事项 174

第十节 贴敷法 174

一、适用范围 174

二、用物准备 175

三、操作方法 175

四、注意事项 175

第十一节 中药保留灌肠 176

一、适用范围 176

二、用物准备 176

三、操作方法 176

四、注意事项 176

第五章 辨证施护 178

第一节 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 178

一、辨证施护的程序 178

二、辨证施护的原则 179

第二节 内科病证辨证施护 182

一、感冒 182

二、咳嗽 185

三、喘证 188

四、心悸 190

五、中风 193

六、胃痛 197

七、泄泻 199

八、黄疸 201

九、水肿 204

十、消渴 207

第三节 外科病证辨证施护 209

一、疮疡 210

痈 210

有头疽 212

二、肛肠疾病 214

痔 214

肛裂 217

三、乳房疾病 219

乳痈 219

四、皮肤疾病 221

湿疮 221

第四节 妇科病证辨证施护 223

一、月经病 224

月经不调 224

二、带下病 227

三、妊娠病 229

胎漏、胎动不安 229

四、产后病 231

产后恶露不绝 231

第五节 儿科病证辨证施护 233

一、常见病证 233

肺炎喘嗽 233

二、时行疾病 236

麻疹 236

三、小儿杂病 238

遗尿 239

四、新生儿疾病 240

胎黄 240

附录一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简要解释 243

附录二 常用方剂汇编 249

参考文献 2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