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 本科口腔 含实验教程 第7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美青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58534
- 页数:439 页
第一章 绪论 1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1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1
三、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2
四、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3
(一)注重实践 3
(二)善于总结 3
(三)多加强化 3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 5
第一节 牙的演化 5
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6
(一)鱼纲 6
(二)两栖纲 6
(三)爬行纲 6
(四)鸟纲 6
(五)哺乳纲 7
二、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7
(一)三尖学说 7
(二)联合学说 8
第二节 牙的组成、分类与功能 8
一、牙的组成 8
(一)牙体外部形态 8
(二)牙的剖面形态 9
二、牙的分类 10
(一)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 10
(二)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11
三、牙的功能 11
(一)咀嚼功能 11
(二)辅助发音和言语功能 12
(三)保持面部形态协调美观 12
第三节 临床牙位记录法 12
一、部位记录法 12
(一)牙弓分区 12
(二)牙位记录 12
二、Palmer记录系统 13
(一)牙弓分区 13
(二)牙位记录 14
三、通用编号系统 15
四、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16
第四节 牙的萌出和乳恒牙更替 17
一、乳牙的萌出 17
二、恒牙的萌出及乳恒牙的更替 18
第五节 牙体解剖常用名词和表面标志 21
一、牙体解剖常用名词 21
(一)牙冠各面的名称 21
(二)应用术语 21
二、牙冠的表面标志 24
(一)牙冠的突起部分 24
(二)牙冠的凹陷部分 26
(三)斜面 27
(四)生长叶 28
第六节 恒牙外形 28
一、切牙组 28
(一)上颌中切牙 28
(二)上颌侧切牙 29
(三)下颌中切牙 30
(四)下颌侧切牙 30
(五)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的区别 31
(六)切牙外形的应用解剖 31
二、尖牙组 31
(一)上颌尖牙 32
(二)下颌尖牙 33
(三)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33
(四)尖牙应用解剖 34
三、前磨牙组 34
(一)上颌第一前磨牙 34
(二)上颌第二前磨牙 35
(三)下颌第一前磨牙 36
(四)下颌第二前磨牙 37
(五)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37
(六)前磨牙应用解剖 38
四、磨牙组 38
(一)上颌第一磨牙 38
(二)上颌第二磨牙 40
(三)上颌第三磨牙 41
(四)下颌第一磨牙 41
(五)下颌第二磨牙 44
(六)下颌第三磨牙 44
(七)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44
(八)磨牙应用解剖 46
第七节 乳牙外形 47
一、乳切牙组 47
(一)上颌乳中切牙 47
(二)上颌乳侧切牙 48
(三)下颌乳中切牙 48
(四)下颌乳侧切牙 48
二、乳尖牙组 49
(一)上颌乳尖牙 49
(二)下颌乳尖牙 49
三、乳磨牙组 50
(一)上颌第一乳磨牙 50
(二)下颌第一乳磨牙 51
(三)第二乳磨牙 51
四、乳牙应用解剖 52
第八节 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53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54
(一)切端及牙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54
(二)牙冠轴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54
二、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56
第九节 牙髓腔解剖 56
一、髓腔各部名称 56
(一)髓室 56
(二)根管系统 56
二、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61
三、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 62
四、恒牙髓腔形态 62
(一)切牙的髓腔形态 62
(二)尖牙的髓腔形态 63
(三)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64
(四)下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66
(五)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66
(六)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68
(七)恒牙髓腔应用解剖 69
五、乳牙髓腔形态 70
(一)乳牙髓腔形态特点 70
(二)乳牙髓腔应用解剖 71
第三章 牙列与咬合 73
第一节 牙列 73
一、牙列分类 74
二、牙列大小的测量方法 75
三、牙正常排列时的倾斜规律 75
(一)近远中向的倾斜 76
(二)唇(颊)舌向的倾斜 76
(三)垂直向关系 77
四、牙列的?面形态特征 77
(一)纵?曲线 77
(二)横?曲线 78
第二节 牙尖交错? 78
一、牙尖交错?的名称与定义 79
二、牙尖交错?的特征 79
(一)近远中向关系 79
(二)唇(颊)舌向的关系 80
(三)垂直向关系 82
(四)牙尖交错?正常的标志 84
(五)异常牙尖交错? 84
三、?的建立 85
(一)建?动力平衡 85
(二)不同发育阶段?特征 86
四、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90
第四章 颌面部骨 93
第一节 上颌骨 94
一、外形特点 94
(一)上颌体 95
(二)四突 96
二、结构特点 96
(一)牙槽突 96
(二)上颌窦 97
(三)支柱及支架结构 97
三、临床解剖特点 98
(一)薄弱部位 98
(二)临床应用解剖 98
(三)上颌骨的增龄变化 99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99
第二节 下颌骨 99
一、外形特点 99
(一)下颌体 99
(二)下颌支 100
二、内部主要结构特点 101
(一)下颌管 101
(二)牙力轨道与肌力轨道 102
三、临床解剖特点 102
(一)薄弱部位 102
(二)临床应用解剖 103
(三)下颌骨的增龄变化 103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103
第三节 鼻骨 103
第四节 颧骨 104
第五节 腭骨 105
第六节 蝶骨 105
一、蝶骨体 105
二、小翼 106
三、大翼 106
(一)大脑面 106
(二)颞面 107
(三)颞下面 107
(四)眶面 107
四、翼突 107
第七节 颞骨 107
一、颞鳞 107
(一)外面 107
(二)内面 108
二、乳突 108
三、岩部 108
四、鼓板 109
第八节 舌骨 109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 111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111
一、颞骨关节面 111
(一)颞下颌关节窝 111
(二)关节结节 112
二、髁突 112
三、关节盘 113
(一)关节盘的形态 114
(二)关节盘周边附着关系及关节腔 115
四、关节囊 115
五、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 116
(一)颞下颌韧带 116
(二)蝶下颌韧带 116
(三)茎突下颌韧带 116
六、盘锤韧带 117
七、翼外肌上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关系 117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 117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118
一、单纯转动运动 118
二、单纯滑动运动 118
三、滑动兼转动运动 118
四、开闭口运动中关节结构关系的变化 118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负重与改建 119
第六章 口颌面颈部肌 121
第一节 表情肌 121
一、唇周围肌 122
(一)唇周围肌上组 122
(二)唇周围肌下组 123
(三)口轮匝肌 123
二、颊肌 123
三、其他表情肌 124
(一)鼻部肌 124
(二)眼周围肌 124
(三)耳周围肌 125
(四)颅顶肌 125
第二节 舌、咽、腭、喉部肌 125
一、舌部肌 125
(一)舌内肌 126
(二)舌外肌 126
二、腭部肌 126
(一)腭垂肌 127
(二)腭帆提肌 127
(三)腭帆张肌 127
(四)腭舌肌 127
(五)腭咽肌 127
三、咽部肌 128
(一)咽上缩肌 129
(二)咽中缩肌 129
(三)咽下缩肌 129
(四)腭咽肌 129
(五)咽鼓管咽肌 129
(六)茎突咽肌 129
四、喉部肌 129
第三节 咀嚼肌 131
一、咀嚼肌形态特征 131
(一)颞肌 131
(二)咬肌 131
(三)翼内肌 132
(四)翼外肌 132
二、咀嚼肌应用解剖 133
(一)咀嚼肌与下颌骨骨折的位移 133
(二)颞肌组织瓣的应用解剖 134
第四节 颈部肌 134
一、颈浅肌群 134
(一)颈阔肌 134
(二)胸锁乳突肌 135
二、舌骨上、下肌群 136
(一)舌骨上肌群 136
(二)舌骨下肌群 137
三、颈深肌群 138
(一)椎外侧肌群 138
(二)椎前肌群 139
第五节 口颌系统肌链 139
一、口颌系统肌链的构成体系 140
(一)水平肌链 140
(二)垂直肌链 140
(三)姿态肌链 141
二、口颌系统肌链的临床意义 141
(一)口颌系统肌链对颌骨、牙弓和?的形态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142
(二)口颌系统肌链对下颌位置、颅颈关系、脊柱外形的影响 142
第七章 口腔颌面颈部神经 144
一、神经节 144
二、神经纤维 144
三、脑神经分类 145
第一节 三叉神经 146
一、眼神经 147
(一)额神经 147
(二)泪腺神经 147
(三)鼻睫神经 147
二、上颌神经 148
(一)颅中窝段 148
(二)翼腭窝段 148
(三)眶内段 149
(四)面段 150
三、下颌神经 150
(一)脑膜支 150
(二)翼内肌神经 151
(三)下颌神经前干 151
(四)下颌神经后干 151
第二节 面神经 153
一、面神经管段的分支 154
(一)岩大神经 154
(二)镫骨肌神经 154
(三)鼓索 154
二、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 154
(一)面神经主干 154
(二)面神经腮腺前分支 154
(三)面神经腮腺内分支 154
三、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156
(一)核上瘫 156
(二)核下瘫 156
第三节 其他脑神经 157
一、舌咽神经 157
(一)舌咽神经的分支 158
(二)舌咽神经的应用解剖 158
二、迷走神经 158
(一)迷走神经的分支 159
(二)迷走神经的应用解剖 160
三、副神经 160
(一)副神经的分支 160
(二)副神经的应用解剖 160
四、舌下神经 161
(一)舌下神经的分支分布 161
(二)舌下神经襻 161
(三)舌下神经的应用解剖 162
五、嗅神经 162
六、视神经 162
七、动眼神经 162
八、滑车神经 163
九、展神经 163
十、前庭蜗神经 163
第四节 颈部脊神经 164
一、颈丛浅支组 164
(一)枕小神经 164
(二)耳大神经 164
(三)颈横神经 165
(四)锁骨上神经 165
二、颈丛深支组 165
(一)膈神经 166
(二)副膈神经 166
三、颈丛交通支 166
第五节 颈部内脏运动神经 166
一、交感神经 166
(一)颈上神经节 166
(二)颈中神经节 167
(三)颈下神经节 167
(四)颈交感干损伤 168
二、副交感神经 168
(一)睫状神经节 169
(二)翼腭神经节 169
(三)耳神经节 169
(四)下颌下神经节 169
(五)与迷走神经相连的副交感神经节 169
第八章 面颈部血管 171
第一节 动脉 171
一、颈总动脉 171
(一)颈动脉窦 171
(二)颈动脉体 172
二、颈外动脉 172
(一)甲状腺上动脉 172
(二)舌动脉 173
(三)面动脉 174
(四)上颌动脉 174
(五)咽升动脉 176
(六)枕动脉 177
(七)耳后动脉 177
(八)颞浅动脉 177
三、颈内动脉 177
(一)颈内动脉颈部 178
(二)颈内动脉颅内部 178
四、锁骨下动脉 178
(一)椎动脉 178
(二)甲状颈干 178
(三)肋颈干 178
五、头颈部的动脉吻合 178
(一)颈外动脉分支间的吻合 179
(二)颈内、外动脉间的吻合 179
(三)颈内、外动脉与锁骨下动脉间的吻合 179
第二节 静脉 179
一、口腔颌面部浅静脉 179
(一)面静脉 179
(二)颞浅静脉 180
二、口腔颌面部深静脉 180
(一)翼静脉丛 180
(二)上颌静脉 181
(三)下颌后静脉 181
(四)面总静脉 181
三、颈部浅静脉 181
(一)颈外静脉 181
(二)颈前静脉 182
四、颈部深静脉 182
(一)颈内静脉 182
(二)锁骨下静脉 183
五、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183
(一)导血管 183
(二)板障静脉 183
(三)脑神经及血管周围的静脉网 183
(四)眼静脉 183
第九章 头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186
第一节 头面部淋巴结 187
一、枕淋巴结 188
二、耳后淋巴结 188
三、腮腺淋巴结 188
(一)腮腺浅淋巴结 189
(二)腮腺深淋巴结 189
四、面淋巴结 189
第二节 颈部淋巴结 189
一、Ⅰ区淋巴结 191
(一)颏下淋巴结 191
(二)下颌下淋巴结 191
二、Ⅱ区淋巴结 192
三、Ⅲ区淋巴结 192
四、Ⅳ区淋巴结 192
五、Ⅴ区淋巴结 193
(一)副神经淋巴结 193
(二)锁骨上淋巴结 193
六、Ⅵ区淋巴结 193
(一)颈前群 193
(二)咽后群 195
第三节 颈淋巴干及淋巴导管 195
一、颈淋巴干 195
二、右淋巴导管 196
三、胸导管颈段 196
第四节 颈深淋巴结的划分及头颈部淋巴结的传统分组 196
一、颈深淋巴结的划分 196
二、头颈部淋巴结的传统分组 197
(一)环形组淋巴结群 197
(二)纵形组淋巴结群 197
第十章 唾液腺与唾液 200
第一节 腮腺 200
一、腮腺的位置和形态 200
二、腮腺鞘 201
三、腮腺管 201
四、腮腺的毗邻 201
五、腮腺的血管分布、神经支配以及淋巴回流 202
(一)腮腺的血管分布 202
(二)腮腺的神经支配 202
(三)淋巴回流 203
六、面神经与腮腺 203
第二节 下颌下腺 203
一、下颌下腺的形态和位置 204
二、下颌下腺鞘 204
三、下颌下腺管 204
四、下颌下腺的毗邻 204
五、下颌下腺的血管分布、神经支配以及淋巴回流 205
(一)血管分布 205
(二)神经支配 205
(三)淋巴回流 205
第三节 舌下腺 205
一、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205
二、舌下腺管 205
三、舌下腺的血管分布、神经支配以及淋巴回流 206
(一)血管分布 206
(二)神经支配 206
(三)淋巴回流 206
第四节 小唾液腺 206
一、唇腺 206
二、颊腺 207
三、腭腺 207
四、舌腺 207
五、磨牙后腺 207
第五节 唾液的分泌和功能 207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207
二、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208
三、唾液的作用 208
四、唾液流率的测定方法 209
(一)静态唾液总流率 209
(二)动态唾液总流率 210
(三)单个腺体唾液分泌的测定 210
(四)小唾液腺分泌的测定 210
第十一章 面颈颅部局部解剖 212
第一节 面部局部解剖 212
一、面部表面解剖 213
(一)面部分区 213
(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和测量点 213
(三)面部比例及关系 215
(四)美容角 217
(五)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217
二、面部皮肤、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及支持韧带 219
三、眶区 220
(一)眼眶 220
(二)眼睑 220
四、腮腺咬肌区 221
(一)境界、表面标志及体表投影 221
(二)层次及内容 221
(三)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的标志 224
五、面侧深区 225
(一)境界 225
(二)层次及内容 225
六、面部及口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227
(一)眶下间隙 227
(二)颊间隙 227
(三)咬肌间隙 228
(四)翼下颌间隙 228
(五)颞下间隙 228
(六)颞间隙 229
(七)腮腺间隙 229
(八)翼腭间隙 229
(九)舌下间隙 229
(十)舌深部间隙 230
第二节 颈部局部解剖 231
一、概述 231
(一)颈部的境界和分区 232
(二)颈部的外形及解剖标志 233
(三)颈筋膜、筋膜间隙及其连通 234
二、颏下三角 237
三、下颌下三角 238
(一)境界 238
(二)层次 238
(三)内容及毗邻 238
四、气管颈段 239
(一)气管颈段前方层次及周围的毗邻 239
(二)气管颈段位置的移动性 240
五、颈动脉三角 240
(一)境界 240
(二)层次 241
(三)内容及毗邻 241
六、胸锁乳突肌区 242
(一)境界 242
(二)层次及内容 242
七、颈后三角 245
(一)境界 245
(二)层次及内容 245
第三节 颅部局部解剖 246
一、颅顶 246
(一)额、顶、枕区 246
(二)颞区 248
二、颅底 249
(一)颅底内面 249
(二)颅底外面 251
第十二章 口腔局部解剖及其生理功能 254
第一节 唇、颊、舌、腭、咽、喉的局部解剖 254
一、唇 254
(一)表面解剖标志 254
(二)区域解剖特点 255
二、颊 257
(一)境界 257
(二)区域解剖特点 257
三、舌 258
(一)表面解剖标志 258
(二)区域解剖特点 259
四、舌下区(口底) 262
(一)表面解剖标志 262
(二)区域解剖特点 262
五、腭 263
(一)表面解剖标志 263
(二)区域解剖特点 264
六、咽 265
七、喉 267
第二节 口腔生理功能 269
一、吮吸 269
二、吞咽 269
(一)吞咽的反射控制 269
(二)吞咽过程 269
(三)吞咽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270
三、呕吐 271
(一)呕吐的反射控制 271
(二)呕吐过程 271
(三)呕吐的生理病理意义 271
四、言语 272
(一)言语(语音)的属性 272
(二)言语(语音)器官 272
(三)语音的组成 272
(四)言语的神经控制 273
五、表情 273
六、呼吸 274
(一)喉的结构和功能 274
(二)呼吸功能的检查 275
(三)呼吸与咀嚼、吞咽的关系 275
(四)呼吸方式与颅面、?的发育 276
第三节 临床应用 276
一、重要的解剖结构与外科手术 276
二、解剖形态异常 279
三、功能异常 281
第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一、概念 285
二、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的发展阶段 286
三、断面解剖常用的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286
(一)常用的三维平面 286
(二)常用的解剖基线 286
四、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的学习方法 287
第二节 口腔颌面颈部横断面解剖 287
一、平颞下颌关节窝的横断面 287
二、平下颌骨乙状切迹的横断面 288
三、平下颌牙列咬合面的横断面 289
四、平下颌骨颏孔下方的横断面 289
五、平舌骨的横断面 291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冠状断面解剖 292
一、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292
二、经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293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矢状断面解剖 293
一、正中矢状断面 293
二、经下颌髁突的矢状断面 293
第十四章 颌位与下颌运动 296
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 296
(一)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296
(二)牙尖交错位的影响因素 297
(三)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 297
第二节 后退接触位 297
(一)后退接触位的特点 297
(二)后退接触位的意义 298
第三节 下颌姿势位 298
(一)下颌姿势位的特点 298
(二)垂直距离与息止?间隙 298
(三)下颌姿势位的意义 298
第四节 三个基本颌位的位置关系 299
(一)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 299
(二)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 299
第五节 前伸?颌位与侧?颌位 299
(一)前伸?颌位 300
(二)侧?颌位 300
第六节 下颌运动 300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意义 300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 300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及意义 302
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304
三、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 304
(一)上行传导路 305
(二)下行传导路 305
四、下颌运动相关的神经反射活动 305
第七节 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307
一、直接观察法 307
二、机械描记法 307
三、电子仪器记录法 307
(一)切点描记 307
(二)髁突运动描记 308
第十五章 咀嚼 311
第一节 咀嚼的发育与神经控制 311
一、咀嚼的发育 311
二、咀嚼运动的发生理论 312
三、高级中枢对咀嚼的影响 312
四、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 313
第二节 咀嚼运动 314
一、咀嚼运动的过程 314
二、咀嚼周期 315
三、咀嚼运动的类型 316
四、咀嚼效率 316
第三节 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与肌肉活动 318
一、咀嚼运动的生物杠杆作用 318
二、咀嚼中牙齿的受力分析 319
三、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 320
四、咀嚼运动中的肌肉活动 322
第四节 咀嚼时牙的动度与磨耗 327
一、咀嚼时牙的动度 327
二、磨耗与磨损 328
三、磨耗的评价 329
第五节 舌、唇、颊和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 330
一、舌的作用 330
二、唇、颊、腭的作用 330
第六节 咀嚼的作用与影响 330
一、咀嚼的作用 330
二、咀嚼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331
第十六章 口腔感觉 333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 333
一、口腔颌面部感受器 333
(一)感受器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334
(二)感受器的功能特点 335
二、口腔颌面部痛觉、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 335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痛觉 336
一、痛觉感受器和外周组织致痛物质 336
二、口腔颌面部痛觉调控机制 337
(一)三叉神经节对痛觉的调控机制 337
(二)脑干对痛觉的调控机制 337
(三)间脑对痛觉的调控机制 337
(四)边缘系、基底神经节对痛觉的调控机制 338
(五)皮层对痛觉的调控机制 338
三、口腔颌面部疼痛 338
(一)口腔各部对痛觉的敏感度 338
(二)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分类和特点 338
四、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影响因素 340
第三节 口腔黏膜温度觉 341
一、口腔黏膜温度觉感受器 341
二、口腔黏膜各部对冷、热觉的敏感度 341
第四节 口腔黏膜触觉和压觉 341
一、口腔黏膜触压觉感受器 341
二、口腔黏膜各部对触压觉的敏感度 341
第五节 牙周本体觉 342
一、牙周本体觉感受器 342
二、口腔及牙周组织对本体觉的敏感度 342
第六节 味觉 343
一、味觉感受器 343
二、味觉换能和味觉传导 343
(一)味觉换能 343
(二)味觉传导 343
三、基本味质、味觉、味觉阈值 344
四、味觉敏感性的部位特点 345
五、味觉的影响因素 345
附录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347
附录一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348
实验一 牙体外形识别与测量 348
实验二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350
实验三 上颌尖牙的雕刻 353
实验四 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雕刻 355
实验五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 357
实验六 下颌第一磨牙的雕刻 360
实验七 上颌第一前磨牙?面的堆塑 363
实验八 上颌第一磨牙?面的堆塑 365
实验九 髓腔形态观察与绘制 366
实验十 标准蜡牙的雕刻 369
附录二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实验教程 375
实验一 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 375
实验二 颌面部浅层结构、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关系 376
实验三 颌面部深层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解剖结构 378
实验四 口腔局部解剖结构、颞下颌关节解剖结构 380
实验五 颈部诸结构、下颌下三角解剖结构 382
实验六 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解剖结构 384
附录三 口腔功能实验教程 386
实验一 口颌系统检查 386
实验二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386
实验三 咀嚼效率测定 390
实验四 咀嚼肌电图测定示教 392
实验五 ?力测定 394
实验六 口腔感觉测定 395
附录四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397
实验一 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实验报告 397
实验二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实验报告 398
实验三 上颌尖牙的雕刻实验报告 399
实验四 上颌前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 400
实验五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 401
实验六 下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 402
实验七 上颌第一前磨牙?面的堆塑实验报告 403
实验八 上颌第一磨牙?面的堆塑实验报告 404
实验九 髓腔形态观察与绘制实验报告 405
实验十 标准蜡牙评分表 406
附录五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实验报告 407
实验一 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实验报告 407
实验二 颌面部浅层结构、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关系实验报告 408
实验三 颌面部深层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解剖结构实验报告 409
实验四 口腔局部解剖结构、颞下颌关节解剖结构实验报告 410
实验五 颈部诸结构、下颌下三角解剖结构实验报告 411
实验六 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解剖结构实验报告 412
附录六 口腔功能实验报告 413
实验一 口颌系统检查表 413
实验二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示教实验报告 415
实验三 咀嚼效率测定实验报告 416
实验四 ?力测定实验报告 417
实验五 咀嚼肌肌电图测定示教实验报告 418
实验六 口腔感觉实验报告 41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20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系统解剖学速记》阿虎医考研究组编 2019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吴鹏,郭茜茜,朱琨编著 2018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青少年叛逆心理学》慧杰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