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致命的倔强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致命的倔强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致命的倔强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邢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5317229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叙述了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的历史。作者认为,晚清时代的人们大都是倔强的。所以,那个时代也呈现出倔强的气质。整个社会在西方文明袭来的时候,表现出保守、顽固的态度,这是晚清“倔强”的主要表现形式。咸丰帝不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为此不惜和英法两国开战;倭仁、李鸿藻、叶名琛等士大夫,他们排斥西洋器物,反对社会变革,顽固得几乎不可理喻;广大民众对西方事务始终持排斥的态度,“反入城”事件、“教案”、义和团运动不断爆发。晚清“倔强”的另外一种形式,表现为士人们把儒家学说视为信仰,对中华文明守望、坚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晚清的士大夫中间,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担当意识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儒家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不但在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的身上,甚至在李鸿藻、吴可读、翁同龢等所谓的“顽固派”的身上,这种担当意识是如此鲜明地存在着。本书观点新颖,吸收了史学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致命的倔强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目录

第一篇 疼痛的作用 1

第一章 一个人的战斗 3

他是一个倔强敬业的人 3

为什么被称为“亚罗战争” 5

他撑起两根硬骨头 9

第二章 保险丝一样的命运 14

习惯于用炮舰说话 14

没有回来的苏武 17

留在广州城里的巡抚 20

天津城内,谁的眼泪在飞 22

第三章 意气用事的皇帝 26

强盗面前耍心机 26

把条约看成了废纸 28

意气用事和不厚道 32

第四章 真的感到了疼痛 36

落荒逃走的皇帝 36

是谁点燃了圆明园 40

相当于失去了一个新疆 4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45

第五章 这个女人不简单 47

越靠近皇权越凶险 47

一个女人升上来了 52

年轻太后的老辣手段 55

给慈禧找个理由 58

第六章 倡导洋务的王爷 63

总理衙门是这样来的 63

孔门弟子,鬼谷先生 67

求“生”若渴的同文馆 72

“阿思本舰队”事件 75

第七章 站在大门口的洋人 79

为什么把海关交给洋人 79

赫德的成功靠什么 82

洋人的心思谁来懂 84

把洋人当做自己人 87

越来越神气的传教士 90

第二篇 支撑与下沉 97

第一章 忧郁的守望者 99

理想的家园越来越远 99

以旧文化迎接新世界 102

令人心胆俱裂的大祸 107

一个“不信书,信运气”的人 111

第二章 倔强的裱糊匠 113

最有权势的汉臣 113

洋务运动的主将 115

可贵的担当意识 119

被众人说得不像样子 122

陷在泥沼中的牛车 127

第三章 大清幸有左宗棠 132

燃起造船的热情 132

收复新疆的伟业 135

抬棺入疆,索要伊犁 139

心忧天下 141

第四章 “青牛角”的变异 144

李鸿藻是谁 144

并不清澈的“清流” 147

一只“青牛角” 149

发展才是硬道理 152

不能忘记张之洞 155

第五章 绣在屏风上的鸟 158

官办的江南制造局 158

官督商办的招商局 161

事机凑泊,种豆得瓜 164

第六章 专制社会的重力 168

斗争无处不在 168

光绪帝从何而来 172

政权尽归西宫 174

越下沉越黑暗 177

李鸿章的新敌人 182

第七章 一个先知者的遭遇 187

一个批判主义者 187

暗室中的烛光 192

群起而攻之 196

如同一只孤雁 198

没有启蒙,苦难便是代价 200

第三篇 狼烟四起 205

第一章 跃跃欲试的恶邻 207

日本为什么没有说“不” 207

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 210

不怀好意的敲门 213

窥见了对方的虚弱 215

第二章 北洋海军是怎样建成的 218

为所受的侵略付出报酬 218

警觉来得并不迟缓 221

半路杀出来一个赫德 223

威风凛凛的舰队 226

第三章 无法飘扬的龙旗 229

骑马的水师提督 229

海军军费到底去哪了 232

李鸿章送走琅威理 236

海军是朽木上的花朵 239

第四章 徒劳无益的战争 243

摆在慈禧面前的难题 243

站在马江江畔的书生 246

终点又回到起点 252

惊醒了士大夫阶层 255

第五章 朝鲜升起的风暴 258

琉球变成了冲绳 258

给炸药接上了引线 259

轰然爆发的政变 263

第四篇 梦醒时分 267

第一章 迫在眉睫的战争 269

整个岛国充满敌视 269

日本海军后来居上 271

急切地登上东亚大陆 274

李鸿章息事宁人 276

第二章 泥潭里的李鸿章 279

开宗明义第一章 279

非闹出动静不可 281

不增兵朝鲜的原因 283

陷于外交的迷雾 286

百喙不能自解 288

难逃被批判的命运 291

第三章 暴风雨中的北洋 293

甲午战争的序幕 293

很不安静的朝堂 295

糜烂不堪的前方 298

惨痛的平壤之败 301

悲壮的黄海大战 304

第四章 被淹没的帝国 308

跨过鸭绿江的武士 308

危局中的翁同龢 312

山东战场上的“清流” 317

北洋舰队的沉没 319

清军到底败在了哪里 324

第五章 千古梦断在马关 328

屈辱的乞和之路 328

薄海惊心的伤痛 332

不能割舍的京师 334

轻于一掷的台湾 337

第六章 甲午之后的风云 341

战争后的李鸿章 341

战争后的翁同龢 347

成为暴发户的日本 356

甲午后的晚清社会 358

后记 在震荡中前行 363

主要参考书目 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