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兰,吴俊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3210300
- 页数:296 页
绪论 1
一、针灸学的基本概念 1
二、针灸学发展简史 1
三、针灸学在国际上的影响 5
第一章 经络总论 6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产生 6
一、血气、脉、经络等名词的出现 7
二、经络理论的产生 7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8
一、十二经脉 8
二、奇经八脉 11
三、十二经别 12
四、十五络脉 13
五、十二经筋 14
六、十二皮部 14
第三节 经络的根结、根溜注入、标本和气街、四海 16
一、根结与根溜注入 16
二、标本 18
三、气街 19
四、四海 20
第四节 经络系统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22
一、经络系统的作用 22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23
第二章 腧穴总论 26
第一节 概述 26
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 27
一、经穴 27
二、奇穴 27
三、阿是穴 28
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 28
一、自然类 29
二、物象类 29
三、人体类 29
四、国际通用穴名 30
第四节 腧穴的作用 30
一、输注气血 30
二、反映病症 30
三、协助诊断 31
四、防治疾病 31
第五节 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 32
一、腧穴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 38
二、腧穴的近治作用 39
三、腧穴的远治作用 39
四、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 39
第六节 特定穴 40
一、五输穴 40
二、原穴 41
三、络穴 42
四、俞穴 43
五、募穴 44
六、郄穴 45
七、八会穴 46
八、八脉交会穴 47
九、下合穴 48
十、交会穴 49
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53
一、体表标志定位法 53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54
三、同身寸定位法 56
四、简便取穴法 57
第三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58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58
一、手太阴经脉(多气少血) 58
二、手太阴络脉 59
三、手太阴经别 60
四、手太阴经筋 60
第二节 手太阴经 腧穴 61
1.中府 61
2.云门 62
3.天府 62
4.侠白 62
5.尺泽 63
6.孔最 63
7.列缺 64
8.经渠 64
9.太渊 64
10.鱼际 65
11.少商 65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66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 66
一、手阳明经脉(多气多血) 66
二、手阳明络脉 68
三、手阳明经别 68
四、手阳明经筋 68
第二节 手阳明经腧穴 69
1.商阳 69
2.二间 70
3.三间 70
4.合谷 70
5.阳溪 71
6.偏历 71
7.温溜 72
8.下廉 72
9.上廉 72
10.手三里 72
11.曲池 73
12.肘髎 73
13.手五里 73
14.臂臑 74
15.肩髃 74
16.巨骨 74
17.天鼎 74
18.扶突 75
19.口禾髎 75
20.迎香 75
第五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77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77
一、足阳明经脉(多气多血) 77
二、足阳明络脉 79
三、足阳明经别 80
四、足阳明经筋 80
第二节 足阳明经腧穴 81
1.承泣 81
2.四白 82
3.巨髎 83
4.地仓 83
5.大迎 83
6.颊车 84
7.下关 84
8.头维 84
9.人迎 84
10.水突 85
11.气舍 85
12.缺盆 85
13.气户 85
14.库房 86
15.屋翳 86
16.膺窗 86
17.乳中 87
18.乳根 87
19.不容 87
20.承满 87
21.梁门 88
22.关门 88
23.太乙 88
24.滑肉门 89
25.天枢 89
26.外陵 89
27.大巨 89
28.水道 90
29.归来 90
30.气冲 90
31.髀关 91
32.伏兔 91
33.阴市 91
34.梁丘 92
35.犊鼻 92
36.足三里 92
37.上巨虚 93
38.条口 93
39.下巨虚 93
40.丰隆 93
41.解溪 94
42.冲阳 94
43.陷谷 94
44.内庭 95
45.厉兑 95
第六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97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97
一、足太阴经脉(多气少血) 97
二、足太阴络脉 99
三、足太阴经别 99
四、足太阴经筋 100
第二节 足太阴经腧穴 100
1.隐白 101
2.大都 101
3.太白 101
4.公孙 102
5.商丘 102
6.三阴交 102
7.漏谷 103
8.地机 103
9.阴陵泉 103
10.血海 104
11.箕门 104
12.冲门 104
13.府舍 105
14.腹结 105
15.大横 105
16.腹哀 106
17.食窦 106
18.天溪 106
19.胸乡 106
20.周荣 107
21.大包 107
第七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108
第一节 手少阴经络 108
一、手少阴经脉(多血少气) 108
二、手少阴络脉 109
三、手少阴经别 110
四、手少阴经筋 110
第二节 手少阴经腧穴 111
1.极泉 111
2.青灵 112
3.少海 112
4.灵道 112
5.通里 113
6.阴郄 113
7.神门 113
8.少府 114
9.少冲 114
第八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116
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 116
一、手太阳经脉(多血少气) 116
二、手太阳络脉 118
三、手太阳经别 118
四、手太阳经筋 118
第二节 手太阳经腧穴 119
1.少泽 119
2.前谷 119
3.后溪 120
4.腕骨 120
5.阳谷 120
6.养老 121
7.支正 121
8.小海 121
9.肩贞 122
10.臑俞 122
11.天宗 122
12.秉风 123
13.曲垣 123
14.肩外俞 123
15.肩中俞 123
16.天窗 124
17.天容 124
18.颧髎 124
19.听宫 125
第九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126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126
一、足太阳经脉(多血少气) 126
二、足太阳络脉 128
三、足太阳经别 128
四、足太阳经筋 129
第二节 足太阳经腧穴 130
1.睛明 130
2.攒竹 130
3.眉冲 132
4.曲差 132
5.五处 132
6.承光 132
7.通天 133
8.络却 133
9.玉枕 133
10.天柱 134
11.大杼 134
12.风门 135
13.肺俞 135
14.厥阴俞 135
15.心俞 136
16.督俞 136
17.膈俞 136
18.肝俞 137
19.胆俞 137
20.脾俞 138
21.胃俞 138
22.三焦俞 138
23.肾俞 138
24.气海俞 139
25.大肠俞 139
26.关元俞 139
27.小肠俞 140
28.膀胱俞 140
29.中膂俞 140
30.白环俞 141
31.上髎 141
32.次髎 141
33.中髎 141
34.下髎 142
35.会阳 142
36.承扶 142
37.殷门 142
38.浮郄 143
39.委阳 143
40.委中 143
41.附分 144
42.魄户 144
43.膏肓 145
44.神堂 145
45.譩譆 145
46.膈关 146
47.魂门 146
48.阳纲 146
49.意舍 147
50.胃仓 147
51.肓门 147
52.志室 147
53.胞肓 148
54.秩边 148
55.合阳 148
56.承筋 149
57.承山 149
58.飞扬 149
59.跗阳 149
60.昆仑 150
61.仆参 150
62.申脉 150
63.金门 151
64.京骨 151
65.束骨 151
66.足通谷 151
67.至阴 152
第十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153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153
一、足少阴经脉(少血多气) 153
二、足少阴络脉 154
三、足少阴经别 155
四、足少阴经筋 156
第二节 足少阴经腧穴 156
1.涌泉 156
2.然谷 157
3.太溪 157
4.大钟 158
5.水泉 158
6.照海 158
7.复溜 159
8.交信 159
9.筑宾 159
10.阴谷 160
11.横骨 160
12.大赫 160
13.气穴 161
14.四满 161
15.中注 161
16.肓俞 162
17.商曲 162
18.石关 162
19.阴都 162
20.腹通谷 163
21.幽门 163
22.步廊 163
23.神封 163
24.灵墟 164
25.神藏 164
26.彧中 164
27.俞府 165
第十一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166
第一节 手厥阴经络 166
一、手厥阴经脉(少气多血) 166
二、手厥阴络脉 167
三、手厥阴经别 167
四、手厥阴经筋 168
第二节 手厥阴经腧穴 168
1.天池 168
2.天泉 169
3.曲泽 169
4.郄门 169
5.间使 170
6.内关 170
7.大陵 170
8.劳宫 170
9.中冲 171
第十二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172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172
一、手少阳经脉(多气少血) 172
二、手少阳络脉 174
三、手少阳经别 174
四、手少阳经筋 174
第二节 手少阳经腧穴 175
1.关冲 175
2.液门 176
3.中渚 176
4.阳池 176
5.外关 177
6.支沟 177
7.会宗 177
8.三阳络 178
9.四渎 178
10.天井 178
11.清冷渊 178
12.消泺 179
13.臑会 179
14.肩髎 179
15.天髎 179
16.天牖 180
17.翳风 180
18.瘈脉 180
19.颅息 181
20.角孙 181
21.耳门 181
22.耳和髎 182
23.丝竹空 182
第十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183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 183
一、足少阳经脉(多气少血) 183
二、足少阳络脉 186
三、足少阳经别 186
四、足少阳经筋 186
第二节 足少阳经腧穴 187
1.瞳子髎 187
2.听会 188
3.上关 189
4.颔厌 189
5.悬颅 189
6.悬厘 189
7.曲鬓 190
8.率谷 190
9.天冲 190
10.浮白 190
11.头窍阴 191
12.完骨 191
13.本神 191
14.阳白 191
15.头临泣 192
16.目窗 192
17.正营 192
18.承灵 192
19.脑空 193
20.风池 193
21.肩井 193
22.渊腋 194
23.辄筋 194
24.日月 194
25.京门 195
26.带脉 195
27.五枢 195
28.维道 196
29.居髎 196
30.环跳 196
31.风市 197
32.中渎 197
33.膝阳关 197
34.阳陵泉 197
35.阳交 198
36.外丘 198
37.光明 198
38.阳辅 199
39.悬钟 199
40.丘墟 199
41.足临泣 199
42.地五会 200
43.侠溪 200
44.足窍阴 200
第十四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202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202
一、足厥阴经脉(多血少气) 202
二、足厥阴络脉 204
三、足厥阴经别 204
四、足厥阴经筋 204
第二节 足厥阴经腧穴 205
1.大敦 205
2.行间 206
3.太冲 206
4.中封 206
5.蠡沟 207
6.中都 207
7.膝关 207
8.曲泉 208
9.阴包 208
10.足五里 208
11.阴廉 208
12.急脉 209
13.章门 209
14.期门 209
第十五章 督脉经络与腧穴 211
第一节 督脉经络 211
一、经脉 211
二、络脉 212
三、生理功能 213
第二节 督脉腧穴 213
1.长强 214
2.腰俞 214
3.腰阳关 215
4.命门 215
5.悬枢 215
6.脊中 215
7.中枢 216
8.筋缩 216
9.至阳 216
10.灵台 217
11.神道 217
12.身柱 217
13.陶道 217
14.大椎 218
15.哑门 218
16.风府 219
17.脑户 219
18.强间 219
19.后顶 219
20.百会 220
21.前顶 220
22.囟会 220
23.上星 220
24.神庭 221
25.素髎 221
26.水沟 221
27.兑端 222
28.龈交 222
第十六章 任脉经络与腧穴 223
第一节 任脉经络 223
一、经脉 223
二、络脉 224
三、生理功能 224
第二节 任脉腧穴 224
1.会阴 224
2.曲骨 225
3.中极 226
4.关元 226
5.石门 226
6.气海 227
7.阴交 227
8.神阙 227
9.水分 227
10.下脘 228
11.建里 228
12.中脘 228
13.上脘 228
14.巨阙 229
15.鸠尾 229
16.中庭 229
17.膻中 230
18.玉堂 230
19.紫宫 230
20.华盖 230
21.漩现 231
22.天突 231
23.廉泉 231
24.承浆 232
第十七章 冲脉、带脉、阴阳跻脉、阴阳维脉 233
第一节 冲脉 233
一、经脉循行 233
二、经脉病候 233
三、交会穴 235
第二节 带脉 235
一、经脉循行 235
二、经脉病候 236
三、交会穴 236
第三节 阴?脉 236
一、经脉循行 237
二、经脉病候 237
三、交会穴 238
第四节 阳?脉 238
一、经脉循行 238
二、经脉病候 239
三、交会穴 240
第五节 阴维脉 240
一、经脉循行 240
二、经脉病候 241
三、交会穴 241
第六节 阳维脉 242
一、经脉循行 242
二、经脉病候 243
三、交会穴 243
第十八章 经外奇穴 244
第一节 头颈部奇穴 244
一、四神聪 244
二、当阳 244
三、印堂 245
四、鱼腰 245
五、太阳 245
六、耳尖 246
七、球后 246
八、上迎香 246
九、内迎香 247
十、聚泉 247
十一、海泉 247
十二、金津、玉液 248
十三、翳明 248
十四、颈百劳 248
第二节 胸腹部奇穴 249
一、子宫 249
第三节 背部奇穴 250
一、定喘 250
二、夹脊 250
三、胃脘下俞 250
四、痞根 251
五、下极俞 251
六、腰眼 251
七、十七椎 251
八、腰奇 252
第四节 上肢部奇穴 252
一、肘尖 252
二、二白 252
三、中泉 253
四、中魁 253
五、大骨空 253
六、小骨空 254
七、腰痛点 254
八、外劳宫 254
九、八邪 255
十、四缝 255
十一、十宣 255
第五节 下肢部奇穴 256
一、髋骨 256
二、鹤顶 256
三、百虫窝 256
四、膝眼 257
五、胆囊 257
六、阑尾 257
七、内踝尖 258
八、外踝尖 258
九、八风 258
十、独阴 259
十一、气端 259
第十九章 经络的现代研究 260
第一节 经络现象 260
一、循经感传 260
二、其他经络现象 262
第二节 经络检测方法研究 263
一、皮肤电阻和电位检测法 263
二、同位素示踪法 263
三、循经声信息检测法 264
四、光检测法 264
五、针效阻滞定位检测法 264
六、基因技术检测法 264
第三节 关于经络的见解和假说 265
一、关于经络实质的观点 265
二、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265
第二十章 腧穴的现代研究 269
第一节 腧穴的特异性研究 269
一、腧穴形态结构特异性 269
二、腧穴生物物理学特异性 270
三、腧穴病理反应特异性 271
四、腧穴刺激效应特异性 271
第二节 腧穴的其他研究 272
一、腧穴定位研究 272
二、单穴主治研究 273
三、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 273
第二十一章 针灸法基础知识 274
第一节 毫针刺法 274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 274
二、针刺法的练习 274
三、针刺前的准备 275
四、进针法 276
五、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277
六、行针与得气 278
七、针刺补泻 278
八、留针与出针 278
九、针刺注意事项 279
第二节 其他针刺法 279
一、三棱针法 279
二、皮肤针法 280
第三节 灸法 280
一、灸法的材料 280
二、灸法的作用 281
三、灸法的种类及其运用 281
四、施灸的禁忌 283
第四节 拔罐法 283
一、罐的种类 283
二、拔罐的方法 283
三、拔罐法的应用 284
四、起罐 284
五、拔罐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284
附 参考资料 286
古代体表部位名词解释 286
针灸歌赋精选 289
一、回阳九针歌 289
二、四总穴歌 289
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289
四、一百二十穴玉龙歌(杨氏载) 290
五、标幽赋 292
六、肘后歌 293
七、金针赋 294
八、百症赋 296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Photoshop CC 2018基础教程》温培利,付华编著 2019
- 《看视频零基础学英语口语》宋德伟 2019
- 《胃癌基础病理》(日)塚本彻哉编者;宫健,刘石译者 2019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基础乐理》牛丽君 2019
- 《艺考基本功 色彩静物》吴俊芳 2019
- 《一个人的小美好》冯梅著 2019
-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黄咏梅著 2018
- 《芸编指痕》郑逸梅著 2019
- 《一卷大唐的风华 唐诗风韵》白落梅著 2019
- 《商务英语阅读文选》左进,吴俊秋主编 2019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白落梅著 2019
- 《艺林散叶》郑逸梅著 2019
- 《清代试律诗学研究》梁梅著 2018
- 《恐龙的宝藏 3 琥珀地图之谜》王一梅著 2011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