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银行业的结构缺陷与国家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动荡时代的改革战略
中国银行业的结构缺陷与国家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动荡时代的改革战略

中国银行业的结构缺陷与国家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动荡时代的改革战略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永臻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619509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提开中国银行业的产业组织效率这条主线,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状况、银行业对外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等安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自己结论和政策建议。
《中国银行业的结构缺陷与国家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动荡时代的改革战略》目录

导论 1

一、本书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2

二、分析工具——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回顾 4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7

四、与金融产业组织有关的研究及其贡献 10

五、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3

第一章 制度变迁中的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1979—2002年):垄断与竞争 19

一、中国银行业的结构变迁 19

(一)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的产权和产业组织结构变迁 20

(二)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的内在原因 22

二、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与进出壁垒 25

(一)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 25

(二)市场集中度 27

(三)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 32

三、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 35

(一)关于银行业规模经济的一般理论 35

(二)影响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因素 38

(三)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40

第二章 加入WTO以来银行业的结构、竞争与效率 47

一、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47

(一)中国当前的金融结构特征 48

(二)银行主导与市场主导:孰优孰劣? 49

二、当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 51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2004—2007年) 51

(二)我国银行业市场绩效(2004—2007年) 53

(三)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抢眼 55

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市场:竞争与效率变迁 56

(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效应研究 57

(二)外资进入与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59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的产业组织效率研究 62

一、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 62

(一)中国银行业的创值能力:一个基于EVA体系的分析 63

(二)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国际比较 68

二、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 75

(一)问题的引出 76

(二)国有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低效率 76

(三)国有银行信贷结构:资金配置的扭曲 79

三、信贷资金配置扭曲和低效的代价 81

四、银行产业组织效率提升及其结构缺陷的弥补 82

(一)我国的银行产业组织结构缺陷 82

(二)“中型银行促进竞争”假说与银行产业组织结构缺陷的矫正 84

(三)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 86

第四章2003年以来的国有银行改革:路径选择与改革绩效 87

一、2003年以来国有银行改革的起点:困境与出路 87

(一)国有银行改革的难题 88

(二)国有银行竞争力的整体评估 90

(三)关于国有银行改革出路的思考 95

二、新一轮国有银行体制转轨路径选择的观点及其不足 96

(一)关于改革路径选择的现有观点及其理论基础 96

(二)两派观点的不足之处 97

三、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并重的综合改革 100

(一)改革路径的选择 100

(二)简短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102

四、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产权结构改革的迅速推进 103

(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主要难点 103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107

(三)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110

第五章 银行产业组织结构缺陷与中小企业融资 115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信贷配给 116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116

(二)信贷配给理论的相关观点及启示 118

(三)信贷配给理论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 120

二、信贷决策与银行产业组织结构 121

(一)模型设定 121

(二)银行业垄断情况下的信贷决策 123

(三)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后的中小企业融资 127

(四)对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下的信贷决策的推演 128

(五)模型对我国的启示和进一步的思考 129

三、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与“小银行优势”假说 130

(一)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银行优势” 130

(二)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专业化分工:一个理论模型 132

(三)简短结论及其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启示 135

第六章 银行业对外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 139

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进程及其绩效 139

(一)中国银行业外资准入政策的演变 139

(二)外资银行在华扩张的组织形式演进 142

(三)“入世”后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发展及经营绩效 144

二、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国际经验教训与金融安全 149

(一)银行业开放的国际经验教训 149

(二)银行业开放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 154

第七章 金融全球化、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体系脆弱 158

一、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158

(一)金融全球化的内涵及其表现 159

(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挑战 161

二、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脆弱性:理论溯源及其启示 163

(一)资产价格波动与狭义银行脆弱性的关系 164

(二)资产价格波动与广义银行脆弱性的关系 166

三、金融危机与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 168

(一)金融危机与银行体系脆弱性研究的启示 168

(二)“大而不能倒”问题与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 171

第八章 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金融危机引发的新思考 175

一、分业与混业经营:孰优孰劣? 175

(一)混业经营的主要益处 176

(二)混业经营趋势中的风险 177

(三)危机后对混业经营风险的再认识 179

二、全球金融危机的启示:混业经营需要匹配的金融监管模式 181

(一)危机前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 181

(二)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82

三、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趋向 184

(一)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184

(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向 185

第九章 全球金融危机对理论和政策的新挑战——对金融安全的宏观经济学思考 188

一、深度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协调? 189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外部溢出效应 189

(二)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困难重重 189

(三)欧元体制的内在不协调 190

二、价格稳定目标是否应当包括资产价格的稳定? 191

三、金融市场高度发达条件下央行如何有效监控和调节货币供应量? 193

四、市场自由和政府干预的边界如何界定? 194

五、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是否应该纳入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视野? 195

第十章 欧债危机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的启示 198

一、欧债危机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198

(一)欧元区经济濒临衰退且有加重债务负担之势 199

(二)当前救助机制的效果有待观察 199

(三)政治动荡也增添了危机解决的不确定性 200

(四)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有多重影响 201

二、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203

(一)反危机的财政支出扩张是此次危机的导火索 203

(二)人口老化、增长放缓与高福利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204

(三)欧洲经济发展长期不均衡是重要原因 205

(四)欧元体制的先天缺陷使危机应对更加被动 206

(五)国际市场投机在欧债危机中推波助澜 206

三、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的启示 207

(一)评估政府债务风险时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 207

(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与国家财力相适应 208

(三)必须坚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209

(四)银行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债务传导风险必须得到有效制约 210

四、我国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211

(一)“马歇尔计划”的启示 211

(二)有选择地增持欧元区主权债券的机遇 212

(三)加大“走出去”战略推进力度面临机遇 213

结论——暨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国家金融安全的若干战略思考 215

一、提高中国银行业效率需要进一步强化竞争 215

二、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产权结构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竞争化并重的综合改革 217

三、中型银行的充分发展是提高整个银行业竞争和效率的关键 219

四、发展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是解决金融资源宏观配置效率扭曲的重要途径 220

五、产业效率的提升是构筑我国银行安全战略的根本点 222

六、警惕资产价格波动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冲击 223

七、适时推进混业经营并相应改革金融监管体制 225

八、在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反思中对金融安全进行顶层政策重构 226

九、汲取欧债危机的教训并充分利用带来的前所未有机遇 226

十、几点战略性政策建议 227

参考文献 230

索引 246

后记 2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