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辽宁植被与植被区划
辽宁植被与植被区划

辽宁植被与植被区划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厚德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1065723
  • 页数:5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对辽宁地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50年的总结。主要阐述了辽宁植被形成的生态环境、辽宁植被类型及辽宁植被区划和分区。书内含有大量翔实的数据和植物区划、分区图,书后附有植物名录(包括:中文拉丁文对照及拉丁文中文对照),并附有1:1500000辽宁植被区划图和辽宁植被类型图。
《辽宁植被与植被区划》目录
标签:植被 区划

第一篇 辽宁植被形成的生态环境 3

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 3

第一节 地质 3

第二节 地形地貌 5

第二章 气候 9

第一节 气候特征 9

第二节 气候分区 12

第三章 河流与水文 15

第一节 河流 15

第二节 水文 17

第四章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19

第一节 主要土壤类型 19

第二节 土壤分区 24

第五章 植物区系 27

第一节 植物种类 27

第二节 植物区系分区 28

第六章 植被的变迁 34

第一节 第四纪植被的变迁 34

第二节 历史时期辽宁植被的变化 35

第七章 辽宁的生态环境问题 38

第一节 气候暖旱化趋势明显 38

第二节 土壤流失严重 39

第三节 山地石质化 41

第四节 土地沙化 42

第五节 河流的生态功能失调 43

第六节 湿地面积减少 45

第七节 森林病虫害严重、有害生物种群扩散蔓延 46

第二篇 辽宁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51

第一章 植被分类和系统 51

第一节 植被分类的标准和单位 51

第二节 辽宁植被分类系统 53

第二章 针叶林 60

第一节 寒温性针叶林 60

第二节 暖温性针叶林 64

第三章 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75

第一节 寒温性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75

第二节 冷温性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81

第三节 暖温性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87

第四章 落叶阔叶林 105

第一节 冷温性落叶阔叶林 105

第二节 暖温性落叶阔叶林 144

第五章 矮林 192

第一节 针叶矮林 192

第二节 寒温性落叶阔叶矮林 195

第三节 暖温性落叶阔叶矮林 197

第四节 栎树蚕场矮林 212

第六章 山坳、河谷及河岸落叶阔叶林 222

第一节 山坳沟谷林 222

第二节 河岸林 235

第七章 人工林 243

第一节 针叶人工林 243

第二节 落叶阔叶人工林 249

第八章 灌丛 252

第一节 寒温性灌丛 252

第二节 冷温性灌丛 254

第三节 暖温性灌丛 259

第四节 旱生和超旱生灌丛 285

第五节 河谷、河岸灌丛 291

第六节 盐生灌丛 294

第七节 沙生灌丛 296

第九章 草丛 298

第一节 冷温性草丛 298

第二节 暖温性草丛 298

第十章 草原 317

第一节 草甸草原 317

第二节 典型草原 323

第十一章 草甸 327

第一节 山地草甸 327

第二节 滨海草甸 329

第三节 盐生草甸 332

第四节 草甸化沼泽 337

第十二章 陆域湿地植物群落 340

第一节 沼泽 340

第二节 水生植物群落 346

第十三章 一年生草地和临界裸地 350

第一节 一年生草地 350

第二节 裸地 353

第十四章 农业植被 355

第一节 粮食作物群落 355

第二节 蔬菜作物群落 356

第三节 果类作物群落 356

第四节 药用植物群落 358

第十五章 辽宁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 359

第一节 关于植被分布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学说 359

第二节 辽宁植被的水平分异 360

第三节 植被的垂直分异 367

第四节 植被的坡向分异 371

第五节 植被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375

第三篇 辽宁植被区划及分区论述 379

第一章 植被区划和区划方法 379

第一节 植被区划的内容和意义 379

第二节 定性植被区划 380

第三节 植被数量区划 383

第四节 基本区——植被小区的划定 388

第五节 二级区——植被地区的划定 393

第六节 一级区——植被区的划分 395

第二章 辽东山地冷温带湿润的杉松冷杉、红松阔叶混交林及其次生林区(Ⅰ) 398

第一节 生态环境 398

第二节 主要植被类型 400

第三节 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405

第四节 植被地区与小区 409

第三章 辽东半岛暖温带湿润的赤松栎林和栎树蚕场矮林区(Ⅱ) 419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植物区系的特点 420

第二节 主要植物群落 424

第三节 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428

第四节 植被地区和植被小区 432

第四章 辽东山地西麓暖温带湿润的油松栎林及其次生灌丛区(Ⅲ) 439

第一节 生态环境 440

第二节 主要植物群落 441

第三节 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443

第四节 植被分区 446

第五章 辽河平原一年一熟农业植被及草甸区(Ⅳ) 452

第一节 生态环境及植物区系特点 453

第二节 辽北波状平原玉米、大豆和甜菜种植群落地区(Ⅳ6) 455

第三节 辽(河)、浑(河)、太(子河)平原水稻、玉米、高粱种植群落地区(Ⅳ7) 456

第四节 辽东湾北岸滨海平原水稻种植群落及獐茅盐生草甸和芦苇沼泽地区(Ⅳ8) 460

第五节 柳(河)、绕(阳河)缓丘平原玉米、向日葵、花生种植群落及羊草草甸地区(Ⅳ9) 470

第六章 辽西山地东南部暖温带半湿润的油松栎林及其次生灌丛区(Ⅴ) 474

第一节 生态环境和植物区系的特点 475

第二节 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477

第三节 医巫闾山—虹螺山低山丘陵荆条灌丛、白羊草草丛和油松栎林地区(Ⅴ10) 480

第四节 冀、辽中低山地荆条灌丛及蒙古栎林地区(Ⅴ11) 487

第七章 辽西山地西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侧柏矮林、山杏矮林和黄榆矮林及草原化灌丛区(Ⅵ) 492

第一节 生态环境及植物区系特征 492

第二节 主要植物群落及其分布 495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空间组合与演替规律 499

第四节 牤牛河—大凌河宽谷低山丘陵草原化荆条灌丛、白羊草草丛及草原化小半灌木灌丛地区(Ⅵ12) 502

第五节 努鲁儿虎山油松人工林、山杏、黄榆矮林及虎榛子灌丛地区(Ⅵ13) 509

第八章 辽西北冷温带半干旱—干旱的山杏矮林、栎树矮林及长芒草、羊草草甸草原区(Ⅶ) 513

第一节 生态环境及植物区系特点 513

第二节 主要植物群落及其分布 515

第三节 科尔沁南缘沙地黄柳灌丛及羊草、冰草草甸草原地区(Ⅶ14) 517

第四节 努鲁儿虎山北部黄土丘陵台地长芒草、大针茅草原和羊草草甸草原地区(Ⅶ15) 523

植物名录(中名索引) 527

植物名录(学名索引) 560

参考文献 5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