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江苏省丰县志
江苏省丰县志

江苏省丰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苏省丰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主修于瑞茂等编写王文升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0415303
  • 页数:1045 页
图书介绍:
《江苏省丰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沿革 40

第一节 县境 40

第二节 县治所 41

第三节 隶属 42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3

第一节 明清时期 43

第二节 民国元年(1912)~38年(1949年)9月 44

第三节 1949年10月1日至1990年底 45

第二篇 乡镇村庄 50

第一章 镇 50

第一节 城关镇 50

第二节 华山镇 52

第三节 梁寨镇 52

第四节 宋楼镇 53

第五节 岳庄镇 54

第六节 赵庄镇 54

第七节 欢口镇 55

第二章 乡 56

第一节 东南片乡 56

第二节 西南片乡 59

第三节 西北片乡 62

第四节 东北片乡 65

第三章 村庄 67

第一节 城关镇居委会街道村庄 67

第二节 东南片村庄 68

第三节 西南片村庄 79

第四节 西北片村庄 89

第五节 东北片村庄 101

第三篇 人口 110

第一章 数量 110

第一节 人口规模 110

第二节 自然变动 111

第三节 机械变动 113

第四节 人口密度 118

第二章 构成 119

第一节 民族 119

第二节 性别 120

第三节 年龄 121

第四节 文化程度 122

第五节 行业 122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24

第一节 机构 124

第二节 晚婚 124

第三节 节育 125

第四篇 地理环境 129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29

第一节 地质(附地震记录) 129

第二节 地貌 130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131

第一节 气候 131

第二节 物候 139

第三章 水系 140

第一节 河流 140

第二节 其他水体(泽塘、沟池、井泉) 144

第四章 水文 145

第一节 汛期 145

第二节 典型洪涝与干旱表 147

第三节 流量与水位表 148

第五章 土壤 153

第一节 形成及发育 153

第二节 种类分布 154

第三节 土壤特性 158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6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60

第二节 水资源 161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63

第四节 药材资源 164

第五节 矿产资源 165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66

第一节 风灾 166

第二节 水灾 168

第三节 雹灾 171

第四节 旱灾 173

第五节 虫灾 175

第八章 环境保护 176

第一节 污染 176

第二节 治理 180

第五篇 水利 185

第一章 河道治理 185

第一节 干河 185

第二节 支河 188

第三节 沟洫 191

第二章 涵闸工程 192

第一节 涵洞 192

第二节 节制闸 194

第三节 沟洫建筑工程配套 196

第三章 排灌 197

第一节 井灌 197

第二节 机电排灌 200

第四章 水政机构与管理 20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2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04

第三节 排灌管理 205

第五章 “三河”开发 20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6

第二节 开发利用 207

第六篇 农业 211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211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度 211

第二节 减租减息 212

第三节 土地改革 212

第四节 互助组 213

第五节 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13

第六节 农村人民公社 214

第七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 215

第二章 生产力的发展 216

第一节 农田 216

第二节 农机具 219

第三节 畜力 224

第四节 农业劳动力 225

第五节 农业技术 226

第六节 施肥 227

第三章 种植业 229

第一节 农业区划 229

第二节 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 231

第三节 种植 233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243

第四章 林业 244

第一节 植树造林 244

第二节 育苗 246

第三节 林木管护 248

第四节 果树栽培 249

第五节 造林效益 252

第六节 桑蚕生产 254

第五章 渔业副业 255

第一节 家畜家禽品种 255

第二节 耕畜饲养 256

第三节 养猪 258

第四节 养羊 260

第五节 兔、禽、蜂 262

第六节 兽医工作 264

第七节 水产 265

第八节 编织等其他副业生产 266

第七篇 工业 269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269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69

第二节 官办和官(公)私合办工业 269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270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271

第二章 产业门类 271

第一节 机械工业 271

第二节 电力工业 273

第三节 化学工业 281

第四节 粮油食 品加工 饮料业 283

第五节 纺织 缝纫 皮革业 286

第六节 建材工业 288

第七节 交通工业 289

第八节 文教用品工业 289

第三章 乡镇工业 292

第一节 发展简况 292

第二节 乡镇工业创办与生产 292

第四章 工业管理 29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99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01

第五章 获奖工业产品 303

第一节 食品类 303

第二节 酒类 304

第三节 机械类 305

第四节 棉纺织类 306

第八篇 城乡建设 310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10

第一节 基本情况 310

第二节 县城街道 312

第三节 水电、通讯、广播 315

第四节 公共建筑 320

第五节 园林绿化 326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29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29

第二节 农村住宅 330

附农村公园 331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331

第一节 县城建设用地 331

第二节 县城房屋开发 332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333

第四章 建筑业 335

第一节 建筑企业 335

第二节 机械设备 338

第三节 建筑技术 338

第四节 建筑设计 339

第五节 建筑工程表 341

第九篇 交通邮电 347

第一章 交通设施 347

第一节 公路 347

第二节 航道 349

第三节 桥梁 350

第四节 汽车站 码头 365

第二章 客货运输 366

第一节 客运 366

第二节 货运 368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7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72

第二节 交通运输管理 373

第四章 邮电 375

第一节 机构 375

第二节 邮政 376

第三节 电讯 379

第四节 报刊发行 383

第五节 管理 384

第十篇 商业 389

第一章 商业体制 389

第一节 私营和个体商业 389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390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90

第四节 国营商业 391

第五节 主要商业公司(附专业公司名录) 392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98

第一节 生活日用品购销 398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401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403

第四节 药品药材器械购销 407

第五节 粮油购销 412

第六节 进出口贸易 419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420

第一节 饮食业 420

第二节 服务业 421

第四章 集市、物资交流会 422

第一节 集市 422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附牙行) 423

第五章 管理 42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24

第二节 业务管理 425

第十一篇 财税金融第一章 税务 42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29

第二节 税务体制 429

第三节 农业税 430

第四节 工商业税收 432

第五节 税务管理 433

第二章 财政工作 43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36

第二节 财政体制 436

第三节 财政收支 438

第四节 财政管理 440

第三章 金融 44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42

第二节 货币 445

第三节 存款 448

第四节 贷款 451

第五节 公债 国库券 455

第六节 管理 456

第四章 保险 45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59

第二节 业务 459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第一章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6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64

第二节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65

第二章 统计工作 4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68

第二节 统计与抽样调查 469

第三章 物价工作 47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71

第二节 价格变动 471

第三节 物价管理 475

第四章 工商管理 47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78

第二节 市场管理与监督 479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48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84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85

第五章 计量工作 48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6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87

第六章 土地工作 48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8

第二节 耕地征用 488

第三节 土壤普查 490

第四节 土地管理 490

第七章 审计工作 49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92

第二节 审计 492

第八章 财贸管理 493

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人员配备 493

第二节 管理工作 494

第十三篇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丰县地方组织 497

第一节 组织沿革与隶属关系 497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05

第三节 发展党员与整党工作 513

第四节 宣传工作 517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518

第六节 统战工作 519

第七节 监察与纪律检查工作 522

第八节 主要活动 52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丰县地方组织 52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丰县地方组织的前身——中国同盟会丰县组织 52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丰县地方组织沿革与隶属关系 526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28

第三章 社会团体 531

第一节 农民群众组织 531

第二节 工会 532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丰县地方组织 537

第四节 丰县妇女联合会 541

第五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 545

第六节 科学普及组织、协会 546

第十四篇 县政 553

第一章 选举 553

第一节 民国元年(1912)至37年(1948)的议员选举 553

第二节 建国后县乡人民代表选举 554

第二章 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 556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55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57

第三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57

第四节 领导人更迭表 561

第五节 主要工作 562

第三章 县府 563

第一节 县府机构 563

第二节 正副县长(县令、知事)更迭 568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76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丰县委员会 578

第一节 委员会会议 578

第二节 组织机构 580

第三节 协商监督 582

第四节 提案工作 584

第五节 对港澳台侨工作 586

第六节 文史工作 587

第十五篇 军事 590

第一章 地方武装 590

第一节 组建 590

第二节 装备 591

第二章 民兵建设 591

第一节 组建 591

第二节 武器装备 592

第三节 政治教育 593

第四节 军事训练 594

第三章 驻军 兵役 595

第一节 驻军 595

第二节 兵役 596

第四章 重要战事 597

第一节 古代战事 597

第二节 近现代战事 597

第十六篇 公安司法第一章 公安 6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05

第二节 治安管理 606

第三节 监狱与看守所管理 609

第四节 户籍管理 611

第五节 消防 611

第二章 检察 612

第一节 检察机构 61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15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16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17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617

第六节 监所监察 618

第三章 审判 618

第一节 审判机构 618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20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22

第四节 法院民事调解 622

第五节 经济审判 62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23

第一节 机构 623

第二节 法制宣传 624

第三节 律师 624

第四节 公证 625

第十七篇 民政 628

第一章 民政机构 628

第一节 县民政机构 628

第二节 乡村民政机构 629

第二章 优待抚恤 629

第一节 烈军属优待 629

第二节 复员及残废军人优待 631

第三节 拥军优属 633

第四节 历年六属(烈、军、残、复、转、退)代表大会及“兵民双放心”活动 635

第三章 安置 636

第一节 对转业复员残废退伍军人安置 636

第二节 对军队离退休干部职工安置 638

第三节 对军地两用人才安置 639

第四节 收容遣送及安置 639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40

第一节 年老孤寡人供养 640

第二节 福利生产 641

第五章 救济 642

第一节 社会救济和扶贫工作 642

第二节 城乡救灾 645

第六章 婚姻 丧葬 647

第一节 婚姻管理 647

第二节 丧葬管理 649

第七章 烈士陵园 650

第一节 建园 650

第二节 安葬 陈列 650

第八章 地名工作 651

第一节 普查 651

第二节 更名命名 651

第十八篇 劳动人事第一章 编制工作 6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55

第二节 编制变动 655

第二章 干部调配与管理 6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57

第二节 调配任免 658

第三节 干部教育与管理 662

第四节 工资(含俸薪) 664

第五节 劳保福利 668

第六节 奖惩 670

第三章 工人调配与管理 67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72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 673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 677

第四节 劳动工资 678

第五节 劳保福利 684

第六节 奖惩 686

第十九篇 教育 689

第一章 书院 私塾 县学 儒学 689

第一节 书院 689

第二节 私塾 690

第三节 县学 儒学 691

第二章 幼儿教育 692

第一节 幼儿园 692

第二节 保育课目 693

第三章 小学教育 693

第一节 学校 693

第二节 学制与招生 705

第三节 课程与教材 706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708

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710

第一节 学校 710

第二节 学制与招生 714

第三节 课程与教材 715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717

第五节 高考升学情况 718

第五章 职业教育 720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校 720

第二节 农业中学 721

第三节 中等师范学校 722

第六章 成人教育 722

第一节 学校 722

第二节 师资 726

第三节 教材 727

第七章 教学科研 727

第一节 教研机构 727

第二节 研究改革 728

第八章 教师 730

第一节 聘任 730

第二节 教师培训 731

第三节 经济待遇 733

第九章 经费 734

第一节 来源 734

第二节 支出 736

第三节 勤工俭学 737

第十章 管理 7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38

第二节 小学管理 739

第三节 中学管理 739

第二十篇 文化 743

第一章 群众文化 743

第一节 机构设施与人员 743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745

第二章 图书阅览 747

第一节 机构设施与人员 747

第二节 图书借阅 748

第三章 书籍发行 7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49

第二节 图书发行 750

第四章 电影放映 75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51

第二节 电影放映 752

第五章 档案工作 75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53

第二节 管理与使用 754

第六章 文物工作 756

第一节 机构与建置 756

第二节 文物收藏 756

第七章 广播电视 757

第一节 机构设施与人员 757

第二节 收播、电视 758

第八章 报刊出版 759

第一节 报纸 759

第二节 期刊 760

第九章 文艺表演 761

第一节 文艺表演团体 761

第二节 戏剧曲艺演出 763

第三节 小凤凰豫剧团 766

第十章 文学艺术 767

第一节 培训、辅导 767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作 768

第三节 诗画书法摄影作品选 778

第十一章 名胜古迹 787

第一节 城池里(村)社 787

第二节 墓碑祠庙 789

第三节 沟台(塔)桥树 790

第四节 井宅及其他 791

第十二章 文化市场管理 79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92

第二节 管理 793

第二十一篇 体育 796

第一章 机构设施 796

第一节 机构 796

第二节 设施 796

第二章 学校体育 797

第一节 小学体育 797

第二节 中学体育 799

第三章 群众体育 801

第一节 职工体育 801

第二节 农民体育 802

第四章 传统体育 803

第一节 踢球活动 803

第二节 民间踢瓦等十三种活动 804

第三节 乡间土棋 807

第四节 武术 809

第五节 气功 811

第五章 竞赛 812

第一节 县体育运动会 812

第二节 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 814

第六章 培训 输送 823

第一节 培训 823

第二节 输送 823

第二十二篇 卫生第一章 机构 82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826

第二节 医疗机构 827

第三节 主要医院 828

第四节 专业机构及学校 831

第二章 医疗 831

第一节 医疗队伍 831

第二节 医疗技术 833

第三节 医疗设施 835

第四节 医疗体制 835

第三章 卫生、防疫、保健与治疗 837

第一节 卫生 837

第二节 防疫 840

第三节 妇幼保健 841

第四节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 843

第四章 药品与药政 846

第一节 药品 846

第二节 药政 847

第二十三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研及推广机构 85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850

第二节 科技网络 852

第二章 科技队伍 853

第一节 人员及分布 853

第二节 职称评定 854

第三章 科技活动 855

第一节 自发活动 855

第二节 组织活动 856

第四章 获奖成果 861

第一节 获国家级奖励者 861

第二节 获省级奖励者 861

第三节 获地、市级奖励者 862

第四节 获县级奖励者 864

第五章 测量 沼气 867

第一节 地震测报 867

第二节 气象测报 867

第三节 沼气 868

第二十四篇 民俗 宗教 道会门第一章 民俗 870

第一节 礼俗 870

第二节 服饰 居住 876

第三节 互助习俗 876

第四节 节日 877

第二章 宗教 880

第一节 佛教 880

第二节 道教 881

第三节 伊斯兰教 881

第四节 天主教(基督教) 882

第三章 道会门 883

第一节 一贯道 883

第二节 先天道 天仙道 884

第三节 圣贤道 884

第四节 无极道 885

第五节 中央圣道 885

第六节 金华堂 885

第七节 儒门圣道 885

第八节 离门 886

第九节 修身道 886

第十节 其他几种道会门 886

第二十五篇 方言 传说第一章 方言 888

第一节 语音 888

第二节 语音变化 890

第三节 同音字表 893

第四节 语法 913

第五节 词汇 918

第二章 谚语 925

第一节 气候谚语 925

第二节 生活谚语 926

第三节 商业谚语 928

第三章 传说 奇闻 929

第一节 传说 929

第二节 奇闻异事 941

第二十六篇 人民生活第一章 国民生产与收入 945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945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 945

第三节 消费与积累 949

第二章 农民生活 950

第一节 经济收入与分配 950

第二节 生活状况 954

第三章 城镇居民生活 957

第一节 经济收入 957

第二节 生活状况 960

第二十七篇 人物 964

第一章 传 964

第一节 古代人物 964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970

第二章 录 989

第一节 古代人物 989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990

第三章 表 992

第一节 英烈表 992

第二节 古今百岁以上寿星表 1010

第三节 历年人才选拔表 1011

附录 1020

附录一 地方文献 1020

一、中共丰县县委决定 1020

二、县政府文告 1024

附录二 碑文选 1027

一、汉高祖庙记 1027

二、汉高祖庙记 1027

三、汉高祖君臣庙碑记 1028

四、重修庙学记 1029

五、城隍庙记 1030

六、重修龙雾桥记 1030

附录三 各版旧志编修简况及修志活动 1031

一、明嘉靖稿本《丰县志》 1031

二、明隆庆版本《丰县志》 1031

三、明万历增补版《丰县志》 1031

四、清顺治版本《丰县志》 1032

五、清顺治至清乾隆年间《丰邑古今考》 1033

六、清康熙年间的修志活动 1033

七、清乾隆版本《丰县志》 1033

八、清道光年间乾隆版《丰县志》补刻版本 1034

九、清光绪版本《续修丰县志》 1034

十、中华民国22年(1933)前后的修志活动 1035

附录 四县志旧序选 1035

一、明隆庆版《丰县志》序 1035

二、清乾隆版《丰县志》序 1036

三、清光绪版《丰县志》序 1036

跋&晁家宽 靳允良 王建华 1038

编写后记&王文升 10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