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现代甘蔗遗传育种
现代甘蔗遗传育种

现代甘蔗遗传育种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如凯,许莉萍,林彦铨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09137158
  • 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尽介绍了甘蔗遗传改良和育种、甘蔗数量遗传研究与应用、甘蔗逆境生理与抗旱育种、抗病性遗传与抗旱育种、光合参数遗传与能源甘蔗育种等内容。
《现代甘蔗遗传育种》目录

第一章 甘蔗遗传改良和我国甘蔗育种 1

第一节 甘蔗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1

一、遗传育种概况 1

二、遗传育种回顾 2

三、遗传育种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6

第二节 甘蔗育种动态和研究方向 7

一、育种动态 7

二、研究方向 12

第三节 国内外甘蔗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14

一、甘蔗育种历史与发展趋势 14

二、甘蔗产业对育种的技术需求 16

三、现代甘蔗育种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17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甘蔗的起源、进化与分类 20

第一节 甘蔗的起源与进化 20

一、热带种(S. officinarum L.)起源中心与多样性 20

二、热带种的进化 22

三、印度种(S. barberi Jesw.)的起源 24

四、中国种(S. sinense Roxb.)的起源 24

第二节 甘蔗近缘植物的分类 24

一、芒属(Miscanthus Anderss.) 26

二、蔗茅属(Erianthus Michx. sect. Ripidium Henrard) 27

三、硬穗茅属[Sclerostachya(Hack)A. Camus] 29

四、河八王属(Narenga Bor) 30

第三节 甘蔗属的分类 30

一、热带种(S. officinarum L.) 31

二、中国种(S. sinense Roxb.)和印度种(S. barberi Jesw.) 32

三、割手密种(S. spontaneum L.) 34

四、大茎野生种(S. robustum Brandes and Jeswiet Spontaneum Grassl) 35

五、食穗种(S. edule Hass k.) 35

第四节 甘蔗属复合体分类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应用 36

一、甘蔗属复合体分类进化的研究进展 36

二、染色体Giemsa-C带在甘蔗种间分类上的应用 37

三、应用RAPD技术研究蔗属及其近缘属种间亲缘关系 39

四、ISSR分子标记在甘蔗及其近缘属分类上的应用 43

五、基因型鉴定与分类 48

参考文献 52

第三章 甘蔗数量遗传研究与应用 53

第一节 作物数量遗传理论在甘蔗选育种上的应用 53

一、应用配合力分析评价亲本和组合 53

二、应用遗传力和重复力预测选择响应 54

三、应用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确定选择策略 55

四、稳定性分析是评价无性系适应性的有效手段 55

五、聚类分析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 56

第二节 甘蔗配合力分析与亲本选配 57

一、配合力分析与甘蔗育种亲本创新和组合评价 57

二、9个引进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65

三、CP高糖亲本和崖城割手密后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 70

四、宿根性状配合力分析 75

五、应用不完全双列交配设计探讨新CP甘蔗品种的育种潜力 81

第三节 甘蔗群体遗传变异与选择响应 85

一、F1代群体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85

二、分离世代遗传变异、遗传相关和选择响应 90

三、育种新组合不同世代性状变异与重演力 95

四、杂交育种早代叶冠形态与产量性状 99

五、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产量的通径分析 105

六、常用杂交组合有性和无性世代性状变异性与重演力 108

七、亲本正反交对经济性状的相对效应 113

八、早代宿根性选择效果 117

九、实生苗群体必需的样本容量估算 122

十、引进品种的模糊评判 126

第四节 甘蔗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价 129

一、新品种适应性分析 129

二、新品种高产与稳产分析 135

参考文献 140

第四章 甘蔗逆境生理与抗旱育种 142

第一节 概况 142

一、甘蔗抗旱育种的现状 142

二、甘蔗避旱性与抗旱性 145

第二节 甘蔗抗逆境胁迫的机制与抗逆性差异 145

一、逆境胁迫下甘蔗形态特征的差异 145

二、逆境胁迫下甘蔗的活性氧代谢 146

三、逆境胁迫下甘蔗的膜脂流动性 148

四、逆境胁迫下甘蔗的多胺代谢 151

五、逆境胁迫下甘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153

六、甘蔗不同基因型抗旱性的差异 156

第三节 甘蔗抗旱性选择指标 160

一、形态学指标 160

二、生理生化指标 161

三、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指标 163

第四节 甘蔗抗旱育种 165

一、育种目标 165

二、亲本选配 166

三、抗旱优良基因型的选择和评价 166

四、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甘蔗抗旱性遗传改良 167

参考文献 168

第五章 甘蔗抗病性遗传与甘蔗抗病育种 170

第一节 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170

一、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 171

二、甘蔗对黑穗病菌的抗性机制 171

三、甘蔗抗黑穗病性遗传及其育种策略 173

四、甘蔗抗黑穗病性鉴定技术 174

五、抗病体细胞无性系筛选的研究 175

六、我国甘蔗黑穗病及抗病育种研究的现状 176

七、今后研究的重点 176

第二节 甘蔗黑穗病抗性遗传与亲本选配 177

一、抗黑穗病性遗传分析及应用 177

二、抗黑穗病性配合力分析及应用 182

第三节 甘蔗抗黑穗病性机制与抗性评价技术 186

一、芽特性与抗黑穗病关系 186

二、苯丙烷类代谢与品种抗病性 188

三、病原接种方式与品种抗病性评价 192

四、抗病基因标记群体构建与应用 197

第四节 甘蔗抗锈病性遗传与鉴定技术 200

一、F1群体抗锈病性分离 200

二、抗锈病性配合力与抗性亲本选配 205

三、抗锈病性指标与无性系抗性评价 208

第五节 标记辅助选择与甘蔗抗病育种 211

一、植物抗病育种中标记辅助选择的发展概况 211

二、分子标记技术 212

三、标记分析群体的构建和抗病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 212

四、提高标记辅助选择的实用性 214

参考文献 214

第六章 甘蔗光合参数遗传与能源甘蔗育种 217

第一节 甘蔗光合参数遗传 217

一、甘蔗光合参数的遗传分析 217

二、甘蔗光合参数与高生物量的遗传相关 228

三、甘蔗高生物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236

四、能源甘蔗光合效率与环境的关系 246

第二节 甘蔗乙醇产业与能源甘蔗育种 253

一、利用甘蔗生产乙醇的优势与地位 253

二、国内外能源甘蔗育种现状 259

三、能源甘蔗育种目标 263

四、能源甘蔗亲本选配 264

五、甘蔗高光效筛选 267

六、能源甘蔗新品种选育 275

第三节 蔗属近缘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288

一、纤维质燃料乙醇的现状 288

二、甘蔗近缘植物芒和柳枝稷的开发与利用 289

参考文献 291

第七章 甘蔗糖分性状遗传与高糖育种 293

第一节 甘蔗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293

一、高糖亲本配合力与野生血缘利用 293

二、F1群体糖分性状遗传变异 298

三、杂交后代锤度选择 304

四、F1高糖个体选择策略 308

第二节 甘蔗蔗糖分积累与叶片关键酶 311

一、不同基因型叶片酶活性与糖分积累 311

二、不同熟期品种蔗糖分消长与酶活性 316

第三节 甘蔗品质劣变机理与调控 319

一、不同品种品质劣变评价 319

二、延缓原料蔗品质劣变的措施 324

参考文献 328

第八章 基因工程与甘蔗转基因育种 329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329

一、基因工程的含义和特点 329

二、基因工程的内涵 330

三、甘蔗转基因改良的优势 332

第二节 甘蔗转基因育种程序 332

一、确定甘蔗转基因的受体再生系统 332

二、确定甘蔗转基因育种的目标和受体基因型 339

三、甘蔗遗传转化途径的确定与转化操作 341

四、完整表达载体和基因盒的构建 343

五、抗性拟转化体筛选及分子检测与杂交鉴定 348

六、温室种植生物学鉴定与基因表达检测 349

七、甘蔗转基因株系农艺性状鉴定与安全性评价 350

八、利用腋芽繁殖技术扩大群体 351

第三节 国外甘蔗转基因育种 353

一、国外甘蔗转基因育种概况 353

二、国外甘蔗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353

三、影响甘蔗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355

第四节 我国甘蔗转基因育种 356

一、我国甘蔗转基因育种的基本情况 356

二、甘蔗抗花叶病转基因育种研究 357

三、甘蔗抗旱转基因育种研究 361

四、抗虫转基因甘蔗研究 364

五、甘蔗转基因育种展望 368

参考文献 370

第九章 计算机与甘蔗育种 373

第一节 甘蔗亲本与组合的计算机评价 373

一、组合选配与亲本评价的重要意义 373

二、甘蔗双列杂交遗传交配模型简介 373

三、不完全双列杂交实例分析 374

第二节 甘蔗育种单株选择的计算机系统 375

一、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要求 376

二、系统的结构 377

三、系统的使用 377

第三节 甘蔗育种无性系计算机评价与选择系统 381

一、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要求 381

二、系统的结构 381

三、系统的功能 383

第四节 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 386

一、软件安装 386

二、程序操作与应用 386

三、统计分析结果 391

第五节 甘蔗育种品质检测计算机管理系统 393

一、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要求 393

二、系统管理模块 393

三、系统的使用 395

参考文献 399

第十章 甘蔗种质开发利用与新品种选育 400

第一节 甘蔗特异种质鉴定评价与创制 401

一、甘蔗种质收集与保存 401

二、甘蔗种质创新是选育突破性品种的关键 402

三、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403

第二节 甘蔗种质资源评价 405

一、生化和细胞学鉴定 405

二、甘蔗种质资源品质和抗性鉴定 406

三、优异种质综合评价 412

四、优异种质创制 419

第三节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 439

一、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组织与实施 439

二、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 441

第四节 亲本和家系评价与利用 448

一、通过育成品种和高代材料评价亲本 449

二、亲本光合特性遗传分析 453

三、经济遗传值及其在亲本和家系评价中的应用 455

四、主要亲本经济性状遗传分析及其衍生品种 465

第五节 甘蔗新品种选育 473

一、我国甘蔗育种程序 473

二、“九五”以来甘蔗育种成就 475

参考文献 508

附录Ⅰ 主要缩写名中英文对照 510

附录Ⅱ 品种系列名对照表 513

附录Ⅲ 全国甘蔗品种鉴定委员会章程(试行) 517

附录Ⅳ 农作物品种鉴定规范甘蔗 519

附录Ⅴ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甘蔗 521

附录Ⅵ 我国主要甘蔗科研机构名录 5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