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心电图学  上  第2版
心电图学  上  第2版

心电图学 上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清启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33158897
  • 页数:1077 页
图书介绍:
《心电图学 上 第2版》目录
标签:心电图 主编

上卷 1

绪论 1

第一篇 心电学基本知识 7

第一章 心脏解剖生理学 9

第一节 心脏的解剖 9

第二节 心脏传导组织的胚胎发育 16

第三节 先天异常的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18

第四节 心脏的生理 19

第二章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 22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2

第二节 心肌细胞及其电活动类型 26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30

第四节 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因素 38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42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 48

第七节 电解质对心电生理的影响 49

第三章 心电图发生的原理 50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 50

第二节 心脏的除极与复极 52

第三节 电偶学说及容积导电的概念 53

第四节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55

第五节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57

第四章 心电向量和心电向量图 62

第一节 心电向量基本概念 62

第二节 心电向量的导联体系 65

第三节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66

第四节 心电向量图的分析、诊断及报告 67

第五节 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 69

第六节 常见异常心电向量图 72

第五章 心电图导联 73

第一节 常用导联 73

第二节 不常用导联 79

第六章 心电轴、心电位和心室复极差力 88

第一节 心电轴 88

第二节 心电位 93

第三节 心室复极差力 95

第七章 心电图机及其应用 100

第一节 心电图机的分类 100

第二节 心电图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00

第三节 单导联心电图机简介 101

第四节 多导心电图机简介 102

第五节 心电图机常见故障及排除 109

第八章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伪差 111

第一节 心电图记录纸的划线与定标 111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 112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各波、间期的形态、时间及电压 117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波形 121

第五节 心电图各波、间期的正常变异 122

第六节 心电图常见伪差 124

第七节 影响心电图波形的生理因素 125

第八节 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 127

第九章 心电图及心电生理检查常规及报告规范 128

第一节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 128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 131

第三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132

第四节 远程监测心电图 137

第五节 心率变异性 140

第六节 心室晚电位 145

第七节 T电交替 148

第八节 食管心脏调搏技术 151

第九节 直立倾斜试验 154

第十节 心电图药物试验 156

第十一节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工作常规 160

第十二节 心电图报告格式和诊断名词、术语规范化建议(草案) 164

第二篇 常见心脏疾病的心电图 169

第十章 心房、心室扩大与肥厚 171

第一节 心房肥厚与扩大 171

第二节 心室肥厚及扩大 180

第十一章 心肌缺血 199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循环 199

第二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理生理 201

第三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203

第四节 心脏起搏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 217

第十二章 心肌梗死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原理 222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及其演变分期 228

第四节 心肌梗死深度及范围判断 243

第五节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247

第六节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诊断 249

第七节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作用变化 263

第八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分型及对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改变的新认识 264

第九节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265

第十节 多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268

第十一节 复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270

第十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271

第十三节 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279

第十四节 心肌梗死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 285

第十五节 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286

第十六节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新认识 288

第十七节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鉴别诊断 289

第十八节 再灌注后获益的心电图变化 294

第十九节 心电图判断梗死的相关冠状动脉 295

第二十节 心肌梗死心电图与临床 296

第十三章 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和心脏肿瘤 298

第一节 心肌炎 298

第二节 心肌病 303

第三节 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317

第四节 心脏肿瘤 320

第十四章 心肌损害 322

第一节 概述 322

第二节 心肌损害的病因及心电图改变 324

第十五章 先天性心脏病 327

第一节 概述 327

第二节 房间隔缺损 327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 329

第四节 肺动脉瓣狭窄 330

第五节 动脉导管未闭 332

第六节 法洛四联症 332

第七节 右位心 334

第八节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335

第九节 先天性三尖瓣异常 335

第十节 主动脉瓣膜或主动脉瓣下狭窄 337

第十一节 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338

第十二节 原发传导系统退化症 343

第十三节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344

第十六章 后天性心脏疾病 345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 345

第二节 肺源性心脏病 349

第三节 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 352

第四节 心内膜炎 354

第五节 二尖瓣脱垂 355

第十七章 全身性疾病的心电图改变 35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 356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 358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 361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 365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 370

第六节 肌肉疾病与心电图改变 372

第七节 中毒性疾病心电图改变 373

第八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75

第十八章 老年心电图 377

第一节 老年人心电图研究概况 377

第二节 老年人心血管增龄性变化 377

第三节 老年心电图表现 378

第十九章 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 381

第一节 药物影响的心电图改变 381

第二节 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 392

第二十章 麻醉、低温时的心电图改变 402

第一节 围手术期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02

第二节 麻醉期间非麻醉药因素对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 406

第三节 低温麻醉时的心电图变化 407

第二十一章 心搏骤停及心肺复苏术中的心电图改变 410

第一节 心搏骤停(猝死)先兆的心电图改变 410

第二节 心搏骤停时的心电图改变 415

第三节 心肺复苏过程中伴发的心律失常 416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心电图表现 41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病理生理 418

第二节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有效性心电图 419

第三节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 425

第二十三章 心脏血管手术及创伤时的心电图表现 429

第一节 心脏外伤时的心电图表现 429

第二节 心脏血管手术并发心律失常 431

第三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433

第四节 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旋磨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435

第五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439

第六节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441

第七节 心脏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443

第八节 心脏导管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 443

第二十四章 心脏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 453

第一节 X综合征 453

第二节 SⅠ SⅡ SⅢ综合征 455

第三节 两点半综合征 457

第四节 早期复极综合征 459

第五节 心肌震荡综合征 461

第六节 加速传导综合征(短P-R综合征) 462

第七节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 464

第八节 阿-斯综合征 464

第九节 慢-快综合征 465

第十节 快-慢综合征 467

第十一节 运动员心脏综合征 468

第十二节 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 468

第十三节 孤立负性T波综合征 470

第十四节 长Q-T综合征(见第四十一章 ) 471

第十五节 短Q-T综合征(见第四十一章 ) 471

第十六节 β受体亢进综合征 471

第十七节 心神经官能症 472

第十八节 直背综合征 473

第十九节 复极延缓综合征 475

第二十节 颈动脉窦综合征 475

第二十一节 TV1>TV5综合征 476

第二十二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见第十三章 ) 478

第二十三节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478

第二十四节 左心室心尖球囊综合征 479

第二十五节 小心脏综合征 480

第二十六节 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481

第二十七节 心动过速后综合征 481

第二十八节 卢山一铃木综合征 482

第二十九节 Brugada综合征(见第四十一章 ) 482

第三十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483

第三十一节 J波综合征 486

第三十二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89

第三十三节 肌袖综合征 491

第二十五章 心脏性猝死 492

第一节 概述 492

第二节 心脏性猝死的电生理 493

第三节 心脏性猝死的心电图 497

第四节 心脏性猝死的心电学预测 520

第三篇 心律失常 529

第二十六章 心律失常总论 531

第一节 概述 531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分析方法 535

第三节 心律失常治疗 539

第二十七章 窦性心律失常 540

第一节 概述 540

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速 541

第三节 窦性心动过缓 543

第四节 窦性心律不齐 544

第五节 窦性并行心律 547

第六节 窦房结功能障碍 547

第二十八章 游走心律及特殊的房性心律 552

第一节 游走心律 552

第二节 特殊的房性心律 556

第二十九章 逸搏与逸搏心律 558

第一节 概述 558

第二节 窦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559

第三节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560

第四节 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562

第五节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565

第六节 房室旁路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568

第七节 加速的逸搏和逸搏心律 569

第三十章 期前收缩 575

第一节 概述 575

第二节 窦性期前收缩 579

第三节 房性期前收缩 580

第四节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583

第五节 室性期前收缩 585

第六节 房室旁路性期前收缩 591

第七节 期前收缩后心电图变化 591

第八节 期前收缩波形正常化 592

第九节 期前收缩对心脏基本节律的影响 593

第十节 心电图诊断期前收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93

第三十一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 595

第一节 概述 595

第二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595

第三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 596

第四节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596

第五节 房性心动过速 597

第六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600

第七节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606

第八节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环形运动) 607

第九节 其他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09

第十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与临床 609

第三十二章 室性心动过速 612

第一节 概述 612

第二节 分类及分型 612

第三节 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 614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标测 615

第五节 短阵型室性心动过速 619

第六节 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 621

第七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622

第八节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625

第九节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626

第十节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626

第十一节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628

第十二节 多源性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633

第十三节 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 635

第十四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636

第十五节 极短联律间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640

第十六节 短Q-T综合征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640

第十七节 长Q-T综合征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641

第十八节 室性心动过速与临床 641

第三十三章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643

第一节 概述 643

第二节 非阵发性窦房交界性心动过速 644

第三节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645

第四节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650

第五节 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 654

第六节 双重性房室交界性心律 655

第七节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655

第八节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与临床 659

第三十四章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660

第一节 概述 660

第二节 心房扑动 661

第三节 心房颤动 670

第四节 混乱性心房性心律 679

第三十五章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681

第一节 概述 681

第二节 心室扑动 681

第三节 心室颤动 682

第四节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临床 683

第三十六章 干扰与干扰性脱节 684

第一节 概述 684

第二节 干扰 684

第三节 干扰性脱节 694

第三十七章 折返激动 703

第一节 概述 703

第二节 折返激动形成的条件 703

第三节 折返激动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 704

第四节 折返激动诱发、维持与消除 711

第五节 窦房结折返 711

第六节 心房内折返 713

第七节 房室交接区折返 714

第八节 房室折返 716

第九节 心室内折返 717

第十节 反复搏动 719

第十一节 临床意义 719

第三十八章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 720

第一节 概述 720

第二节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的定义 720

第三节 产生反复搏动的条件 721

第四节 反复搏动的发生机制 723

第五节 反复搏动的分类 724

第六节 反复搏动的鉴别诊断 732

第七节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的临床意义 733

第三十九章 并行心律及并行性心动过速 734

第一节 概述 734

第二节 并行心律发生的机制 734

第三节 并行心律的分类及心电图基本特征 735

第四节 窦性并行心律 735

第五节 房性并行心律 738

第六节 房室交接性并行心律 738

第七节 室性并行心律 740

第八节 房室旁路性并行心律 741

第九节 特殊类型的并行心律 742

第十节 并行心律鉴别诊断 750

第十一节 并行心律临床意义 750

第四十章 心脏传导阻滞 751

第一节 概述 751

第二节 窦房传导阻滞 752

第三节 心房内传导阻滞 752

第四节 房室传导阻滞 755

第五节 室内传导阻滞 767

第六节 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 778

第四十一章 心室预激和预激综合征 784

第一节 概述 784

第二节 WPW综合征 785

第三节 LGL综合征 811

第四节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Mahaim纤维) 813

第四十二章 遗传性心律失常 816

第一节 概述 816

第二节 长Q-T综合征 817

第三节 短Q-T综合征 820

第四节 Brugada综合征 823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 827

第六节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831

第四篇 常见心电现象、心电图部分相关概念及心电特殊波 833

第四十三章 常见心电现象 835

第一节 隐匿性传导 835

第二节 差异性传导 844

第三节 意外传导 850

第四节 文氏现象 861

第五节 1:2房室传导性心动过速 865

第六节 单向传导与单向传导阻滞 871

第七节 传入阻滞与传出阻滞 873

第八节 频率依赖性传导现象 874

第九节 跳跃传导与双径路传导现象 877

第十节 分层传导阻滞 880

第十一节 多径路传导现象 884

第十二节 抑制性传导与递减传导现象 886

第十三节 跨越传导现象及越顶现象 887

第十四节 临界相传导现象 888

第十五节 窦室传导现象 888

第十六节 心脏电交替现象 889

第十七节 心电阶梯现象、起步现象与手风琴样效应 897

第十八节 节律重整现象 898

第十九节 蝉联现象 900

第二十节 二联律法则及长短周期现象 907

第二十一节 拖带现象 908

第二十二节 钩拢现象 910

第二十三节 RonT及RonP现象 913

第二十四节 抑制现象与总和现象 913

第二十五节 连缀现象 914

第二十六节 混沌现象 916

第二十七节 穗尖现象与V3现象 916

第二十八节 起搏器奔放现象 917

第二十九节 起搏器滞后现象 918

第三十节 电力衰竭现象 919

第三十一节 灶性重激现象 920

第三十二节 逆配对现象 920

第三十三节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 921

第三十四节 折返现象 924

第三十五节 干扰现象 924

第三十六节 心脏早复极现象 924

第三十七节 干扰性脱节现象 924

第三十八节 不均匀传导现象 924

第三十九节 心尖现象 925

第四十节 温醒现象与冷却现象 925

第四十一节 电紧张性调频现象 925

第四十二节 短-长-短周期现象 926

第四十三节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及T波记忆现象 926

第四十四章 心电图部分相关概念 929

第一节 F导联与Cabrera导联 929

第二节 心电—机械分离 931

第三节 膜反应性和膜反应曲线 932

第四节 起搏细胞和非起搏细胞 933

第五节 心肌M细胞 934

第六节 代偿间歇与特殊的代偿间歇 937

第七节 晚电位、后电位、激后电位和起搏器脉冲的后电位 941

第八节 体表心脏等电位标测图 941

第九节 电异步状态 942

第十节 正相性逆行P波和房间隔阻滞型P波 942

第十一节 逆行性P波、异位性P波和交感性P波 943

第十二节 P波离散度 944

第十三节 隐匿性交界性夺获 945

第十四节 无人区心电轴 946

第十五节 迷走神经心动过速 946

第十六节 无休止心动过速 948

第十七节 坏死Q波、等位Q波、位置Q波 949

第十八节 期前收缩指数与易颤指数 950

第十九节 Macruz指数、Morris指数与IPIV1 951

第二十节 Sokolow-Lyon指数与Cornell指数 952

第二十一节 融合波 955

第二十二节 频率优势控制规律 956

第二十三节 新“心脏规律” 956

第二十四节 功能性心搏骤停 957

第二十五节 心室重复反应 958

第二十六节 触发活动与触发性心律失常 958

第二十七节 再灌注损伤与再灌注心律失常 963

第二十八节 并行心律 964

第二十九节 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972

第三十节 临界心率与反常临界心律 975

第三十一节 促心律失常和致心律失常 979

第三十二节 P-R指数 980

第三十三节 过早搏动后节律顺延 980

第三十四节 QTc、QOT、QTa、QTr、JTc间期和QT/Ta比值 981

第三十五节 Vi/Vt比值 981

第三十六节 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 983

第三十七节 QT离散度 984

第三十八节 心肌桥 987

第三十九节 Wellens综合征 989

第四十节 Andersen-Tawil综合征 991

第四十一节 濒死心电图 992

第四十二节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与房室同步不良 993

第四十三节 心脏变时功能测定 997

第四十四节 慢性心率增快 999

第四十五节 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 1001

第四十六节 心脏摇摆综合征 1002

第四十七节 转向灯原理 1003

第四十八节 钟摆样束支阻滞 1005

第四十九节 同源心室分离 1006

第五十节 Masquerading束支阻滞 1007

第五十一节 心肌缺血阈 1008

第五十二节 缺血指纹 1008

第五十三节 缺血心电图的拇指法则 1009

第五十四节 酶学性心肌梗死 1011

第五十五节 Edeiken型ST段抬高 1012

第五十六节 Coumel定律 1013

第五十七节 Lenegre病与Lev病 1014

第五十八节 Bix法则 1019

第五十九节 草堆原理 1019

第六十节 室性期前收缩的分级与危险分层 1020

第六十一节 心房静止 1022

第六十二节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1023

第六十三节 预激性心动过速 1026

第六十四节 心室夺获 1030

第六十五节 心室复极储备 1031

第六十六节 T波峰末(Tp-Te)间期测定 1047

第六十七节 交感风暴 1050

第六十八节 心率减速力测定 1050

第六十九节 缝隙连接与传导 1055

第七十节 折返性期前收缩 1056

第七十一节 Delta T50——一种新的方法评估心室复极变异 1057

第七十二节 震荡电位、边界电位和后电位 1057

第七十三节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 1058

第七十四节 微伏级T波电交替测定 1058

第七十五节 流产型心肌梗死 1063

第七十六节 胸导联心电图移行区指数 1063

第七十七节 心房碎裂电位 1065

第七十八节 心肌瘢痕心电图指数 1065

第七十九节 超速抑制 1065

第八十节 波峰碰撞 1066

第八十一节 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正常变异心电图、可疑心电图及不正常心电图 1066

第八十二节 不恰当的期前收缩 1067

第八十三节 24导联心电图 1068

第八十四节 迷走性间歇性房室阻滞 1070

第八十五节 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 1071

第八十六节 双重心律 1072

第八十七节 其他有关概念 10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