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无线电中继通信和调制系统
无线电中继通信和调制系统

无线电中继通信和调制系统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法)李鲍阿,L.J.著;邱榕材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5
  • ISBN:15045·总1528无444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
《无线电中继通信和调制系统》目录

目录 1

出版者的话 1

序 1

导言 1

第一章 无线电中继通信的起源与发展 1

参考文献 11

Ⅱ.4.调频波通过一失配四端网络的非线性失真。传输线中的反射 15

Ⅰ.电话通路的质量规格 16

Ⅰ.1.传输频带 16

第二章 电话和电视信号的一般特性传输通路的技术规格 16

Ⅰ.2.非线性失真 17

Ⅰ.3.传输净衰减的稳定度 18

Ⅰ.4.背景噪声 18

Ⅰ.5.可懂串话和不可懂串话 21

Ⅰ.6.其他特性 22

Ⅱ.电话多话复用制 23

Ⅱ.1.频率划分多路复用制 23

Ⅱ.1.1.基群 23

Ⅱ.1.2.超群 24

Ⅱ.1.3.主群 26

Ⅱ.1.4.导频 27

Ⅱ.2.时间划分多路复用制 28

Ⅱ.3.1.单一话路中的信号特性 31

Ⅱ.3.多路电话信号的统计特性 31

Ⅱ.3.2.压缩-扩展器系统的使用 33

Ⅱ.3.3.多路复用信号的特性 35

Ⅲ.电视信号 41

Ⅲ.1.概论 41

Ⅲ.2.假设参考电路的传输性能 44

Ⅲ.2.1.介入增益(净衰减)及其稳定度 44

Ⅲ.2.2.噪声 45

Ⅲ.2.3.非线性失真 47

Ⅲ.2.4.线性波形失真 48

Ⅲ.2.5.稳态特性 53

Ⅳ.无线电广播信号 54

Ⅳ.1.传输频带 54

Ⅲ.2.7.在同一波道上传输电视和频分制多路电话信号 54

Ⅲ.2.6.伴音的传送 54

Ⅳ.2.净衰减 55

Ⅳ.5.相位失真 56

Ⅳ.4.非线性失真 56

Ⅳ.3.最大峰值功率 56

Ⅳ.6.背景噪声 57

Ⅳ.7.串音 57

Ⅴ.电报信号 58

Ⅵ.测试信号 59

Ⅵ.1.电话 59

Ⅵ.2.电视 59

附录 Ⅰ.一些基本定义的说明 61

附录 Ⅱ.对应于一条电话的起作用通路的平均功率的电平计算 64

附录 Ⅲ.均匀频谱噪声的振幅分布 66

附录 Ⅳ.测试信号 67

Ⅰ.互调噪声的测量 67

Ⅰ.1.各种可能的测试信号 67

Ⅰ.2.利用均匀连续频谱的信号进行测试 68

Ⅰ.3.一架应用噪声源方法测量串话的仪器的描述 69

Ⅱ.电视的典型信号 70

参考文献 73

Ⅰ.调制方法的分类 75

第三章 调制的一般问题。信息论 75

Ⅰ.1.载波调制 76

Ⅰ.2.中间调制 76

Ⅰ.3.无线电中继通信中最广泛使用的制式 78

Ⅱ.调幅、参考制式、及其在无线电中继通信技术中的作用 79

Ⅱ.1.调幅的一般性质 79

Ⅱ.2.单边带调幅 81

Ⅱ.3.不对称边带调幅 82

Ⅱ.4.调制器和解调器 85

Ⅲ.信息论 88

Ⅲ.1.信息的计量 89

Ⅲ.2.传输容量 90

Ⅲ.3.信息论的推广和发展 95

附录 调幅制中变频概要 98

Ⅱ.五极管变频器 99

Ⅰ.变频方程式 99

Ⅲ.二极管变频器 100

Ⅲ.1.等效电路图。变频损耗 102

Ⅲ.2.理想混频器 103

Ⅲ.3.镜频阻抗的影响 103

Ⅲ.4.寄生阻抗的影响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四章 调频制的一般原理 108

Ⅰ.调频波的解析式和频谱特性 108

Ⅰ.1.调相或调频波的表示式 109

Ⅰ.1.1.调相 109

Ⅰ.1.2.调频 109

Ⅰ.2.调频波的频谱 111

Ⅰ.2.1.正弦调制 111

Ⅰ.2.2.复式调制 115

Ⅱ.调频波的产生和检波 118

Ⅱ.1.调相器 118

Ⅱ.2.调频器 119

Ⅱ.2.1.可变电抗电路的原理 119

Ⅱ.2.2.大频偏调制器的特殊装置 122

Ⅱ.2.3.速调管 125

Ⅱ.3.解调器 128

Ⅱ.3.1.限幅器 129

Ⅱ.3.2.鉴频器 130

Ⅲ.噪声和干扰的防止 132

Ⅲ.1.单频率干扰信号 133

Ⅲ.2.连续频谱的干扰信号 134

Ⅲ.3.不连续的干扰 137

Ⅲ.4.预加重和去加重 137

Ⅳ.1.二次调频制 139

Ⅳ.二次调频制和应用频率压缩的系统 139

Ⅳ.1.1.二次调频波的表示式 140

Ⅳ.1.2.信号噪声比 140

Ⅳ.2.实行频率压缩的好处和困难 142

参考文献 146

第五章 调频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 148

Ⅰ.一个网络对于调频波的响应 148

Ⅱ.调频的失真 150

Ⅱ.1.调制和解调特性曲线的非直线性 150

Ⅱ.2.由于鉴频前限幅不足引起的失真 152

Ⅱ.3.由于传播时间变化引起的失真 152

Ⅱ.4.1.计算方法 154

Ⅱ.4.2.偶数谐波和奇数谐波的相对比例 155

Ⅱ.4.3.ω和?小于1/τg的情况 156

Ⅲ.各类噪声和失真的组合 157

Ⅲ.1.不同来源噪声的组合 157

Ⅲ.2.信号和噪声功率的相对变化 159

Ⅳ.一个网络对小指数调频波的响应 160

Ⅳ.1.系数p,q的特性和表示式 161

Ⅳ.2.一个网络对小指数调频波的响应 163

Ⅳ.3.电视中的线性失真 165

Ⅳ.4.瞬态特性 166

附录 Ⅰ.一个网络对调频波的响应·准稳态 167

Ⅰ.概论 167

Ⅱ.一个网络对调频波的响应 169

Ⅲ.准稳态 171

Ⅳ.通过网络以后的一个已调波的瞬时频率表示式 172

Ⅴ.无失真网络 174

附录 Ⅱ.调频波通过失配四端网络时的失真的计算 175

附录 Ⅲ.在非线性失真研究中随机函数概念的应用 调频中的 178

互调噪声 178

Ⅰ.随机函数的主要性质的介绍 178

Ⅱ.在确定由一非线性系统对于随机信号响应所引起的互调噪声的频 181

谱分布时的应用 181

Ⅲ.第二类非线性失真 185

参考文献 186

第六章 脉冲调制系统的理论 脉幅、脉位和脉宽调制 191

Ⅰ.抽样理论 191

Ⅰ.1.抽样函数 191

Ⅰ.2.抽样频率 193

Ⅰ.3.一个函数的取样的均方值 195

Ⅰ.4.脉冲形状的变换 196

Ⅰ.5.“均匀抽样”和“自然抽样” 199

Ⅱ.脉幅、脉位和脉宽调制的频谱 201

Ⅱ.1.脉冲振幅调制 202

Ⅱ.1.1.自然抽样 202

Ⅱ.1.2.均匀抽样 203

Ⅱ.2.脉冲位置调制 204

Ⅱ.2.1.自然抽样 204

Ⅱ.2.2.均匀抽样 208

Ⅱ.3.脉冲宽度调制 213

Ⅱ.3.1.自然抽样 213

Ⅱ.3.2.均匀抽样 215

Ⅱ.4.非周期的抽样 216

Ⅱ.5.各种调制方式的频谱性质提要 217

Ⅲ.在脉冲振幅、位置或宽度调制系统中信号噪声比的确定 218

Ⅲ.1.脉冲振幅调制 219

Ⅲ.1.1.理想抽样 219

Ⅲ.1.2.持续时间有限的脉冲(均匀抽样) 222

Ⅲ.1.3.持续时间有限的脉冲(自然抽样) 223

Ⅲ.2.1.一般注意事项 230

Ⅲ.2.脉冲位置或脉冲宽度调制 230

Ⅲ.2.2.信号噪声比的计算 233

Ⅲ.2.3.载波采用调幅(PPM-AM)和载波采用调频(PPM-FM)的 235

两种脉位调制体系的比较 235

Ⅲ.3.计算信号噪声比的基本关系提要 237

Ⅲ.3.1.符号 237

Ⅲ.3.2.基本关系 238

Ⅲ.3.3.实用公式 239

Ⅳ.脉冲振幅、位置或宽度调制中的失真和串话 240

Ⅳ.1.“低频耦合”的串话 241

Ⅳ.2.“高频耦合”的串话(拖延) 244

Ⅳ.3.串话的其他原因 247

参考文献 248

第七章 时间划分多路复用制的一般技术 250

Ⅰ.时间上的分配 250

Ⅱ.同步 253

Ⅱ.1.常用的一些同步信号的形状 254

Ⅱ.2.同步信号的其他可能形状 257

Ⅲ.1.脉冲振幅调制 258

Ⅲ.调制、解调和调制变换器 258

Ⅲ.2.脉冲宽度调制 260

Ⅲ.3.脉冲位置调制 261

Ⅳ.各种时间划分多路复用制的发展和可能用途 263

Ⅳ.1.多路电话制 263

Ⅳ.1.1.基础体制 263

Ⅳ.1.2.24路制 268

Ⅳ.1.3.脉冲振幅调制体系 268

Ⅳ.2.高质量声音广播用的多路复用体系 269

Ⅳ.4.应用时间划分多路系统与孤立和分散的站通信 272

Ⅳ.3.应用脉冲调制传送一群频率复用话路 272

Ⅳ.5.同步网络的实现 275

Ⅳ.6.不同步多路复用制 276

Ⅳ.7.时间划分多路复用制的其他用途 279

附录 集总常数的延迟线 282

Ⅰ.梯形网络(一般公式) 283

Ⅱ.无损耗的低通滤波器(图3) 284

Ⅲ.有损耗的低通滤波器(图5) 286

Ⅳ.集总常数的延迟线(图6) 288

Ⅴ.延迟线的构造 293

参考文献 294

第八章 信息的量化和编码 脉码调制和增量调制 297

Ⅰ.脉码调制的基本作用和一般原理 297

Ⅰ.1.基本作用 297

Ⅰ.1.1.编码 298

Ⅰ.1.2.其他二进制编码 299

Ⅰ.1.3.译码 301

Ⅰ.2.脉码调制的传输频带宽度 302

Ⅰ.3.外来干扰和噪声的防止 304

Ⅱ.量化的失真和噪声 309

Ⅱ.1.正弦调制 309

Ⅱ.2.均匀频谱信号的调制 310

Ⅱ.3.一条脉码调制通信电路的传输质量 313

Ⅱ.3.1.可容许的量化噪声 313

Ⅱ.3.2.调制的压缩 314

Ⅲ.1.编码器系统 316

Ⅲ.1.1.并行式编码器 316

Ⅲ.脉码调制系统的一般技术 316

Ⅲ.1.2.串行式编码器 321

Ⅲ.2.译码器系统 323

Ⅲ.2.1.RC电路译码器 324

Ⅲ.2.2.延迟线译码器 327

Ⅲ.3.同步的特殊措施 329

Ⅲ.4.一个脉码调制多路系统的整体图 330

Ⅳ.1.增量调制的一般原理 332

Ⅳ.增量调制或微分调制 332

Ⅳ.2.增量调制的特征失真 336

Ⅳ.3.增量调制系统的一般技术 341

Ⅳ.3.1.总的安排 341

Ⅳ.3.2.编码器 341

Ⅳ.3.3.译码器 344

Ⅳ.3.4.系统的总效能 345

附录 一个正弦信号由于量化引起的失真的计算 346

参考文献 351

Ⅰ.在自由空间的衰减 354

第九章 传输衰减和电波在对流层中的传播 一条无线电 354

中继线路的设计 354

Ⅰ.1.天线的有效面积和增益 355

Ⅰ.2.在自由空间的衰减的公式 357

Ⅱ.频率在30兆赫左右以上的电波传播的一般特性 358

Ⅱ.1.标准大气 358

Ⅱ.1.1.地球的等效半径 358

Ⅱ.1.2.在地面上的反射 359

Ⅱ.1.3.围绕障碍物的绕射 363

Ⅱ.1.4.电波在对流层中的吸收 371

Ⅱ.2.在非标准大气中的传播·传播衰落 372

Ⅱ.2.1.折射指数的变化与高度的关系 372

Ⅱ.2.2.气象因素 374

Ⅱ.2.3.无线电信号的起伏 375

Ⅲ.结果的运用 379

Ⅲ.1.地形剖面图 379

Ⅲ.2.站址的选择和天线在地面上的高度 382

Ⅲ.2.2.路线的开朗 383

Ⅲ.2.3.对地面或地面附近反射的防止 383

Ⅲ.2.1.中继线段的长度 383

Ⅲ.2.4.对大气层影响的防止 384

Ⅲ.2.5.非邻接站间的不正常传播 384

Ⅲ.3.空间和频率分集接收的可能性 385

Ⅲ.4.场的分布曲线·一条链路的总衰减的确定 390

附录 Ⅰ.天线的增益与其有效面积之间的关系 397

附录 Ⅱ.电磁波在标准大气中的传播 399

参考文献 401

Ⅰ.1.可用功率 405

第十章 无线电中继通信系统的基本参数和一般结构 405

Ⅰ.噪声系数 405

Ⅰ.2.可用增益 406

Ⅰ.3.噪声系数 408

Ⅰ.4.噪声系数的测量 411

Ⅰ.5.噪声系数的组合 412

Ⅱ.一条无线电中继线路的基本方程 414

Ⅱ.1.基本参数间的关系 415

Ⅱ.1.2.电视 416

Ⅱ.1.1.电话 416

Ⅱ.2.基本参数的特性数值 417

Ⅱ.2.1.传输衰减 417

Ⅱ.2.2.发射功率 418

Ⅱ.2.3.噪声系数 418

Ⅱ.2.4.频偏 418

Ⅱ.3.无线电中继线路的特性频率 420

Ⅱ.3.1.频率方案 420

Ⅱ.3.2.设备一般结构的选择 425

Ⅲ.1.无线电中继站的建筑结构 428

Ⅲ.无线电中继通信技术的一般演变 428

Ⅲ.2.天线、馈线和分路 432

Ⅲ.3.无线电中继线路的设备 442

Ⅲ.4.无线电中继线路的工作安全性、维护与监视 451

Ⅲ.4.1.电源装置的安全性 451

Ⅲ.4.2.电子管的寿命 451

Ⅲ.4.3.备用系统 451

Ⅲ.4.4.链路的维护与监视 454

Ⅲ.5.发展远景 456

参考文献 4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