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经络穴位诊法
经络穴位诊法

经络穴位诊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正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0134179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
《经络穴位诊法》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经络穴位诊法发展简史 1

第二节 经络穴位诊法的范围及意义 10

一、经络穴位诊法的范围 11

二、经络穴位诊法的意义 12

第三节 经络穴位诊法的原理和原则 14

一、经络穴位诊断原理 14

二、经络穴位诊断的原则 16

第四节 经络穴位诊法的特点 17

一、灵敏性 18

二、简单性 18

三、实用性 18

四、客观性 19

第二章 经络诊法 20

第一节 经脉病候 20

一、十二经脉病候 21

二、奇经八脉病候 26

三、络脉病候 27

四、经筋病候 28

第二节 经络诊察方法 28

一、循经诊法 29

(一)循经望诊 29

(二)循经问诊 32

(三)循经切诊 34

二、依部辨经诊法 40

三、依症辨经诊法 41

四、经络仪器诊法 41

五、激发循经现象诊法 41

第三节 经络诊法各论 43

一、手太阴肺经诊法 43

(一)经脉循行 43

(五)脏腑经络病候 47

(四)本经腧穴 47

(二)联络脏腑 47

(三)联系器官 47

(六)诊法 48

二、手阳明大肠经诊法 49

(一)经络循行 49

(二)联络脏腑 50

(三)联系器官 50

(四)本经腧穴 50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53

(六)脏腑经络病候 53

(七)诊法 53

三、足阳明胃经诊法 55

(一)经络循行 55

(六)脏腑经络病候 5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59

(四)本经腧穴 59

(三)联系器官 59

(二)联络脏腑 59

(七)诊法 60

四、足太阴脾经诊法 62

(一)经络循行 62

(二)联络脏腑 64

(三)联系器官 64

(四)本经腧穴 64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64

(六)脏腑经络病候 64

(七)诊法 66

五、手少阴心经诊法 68

(一)经络循行 68

(四)本经腧穴 70

(二)联络脏腑 70

(三)联系器官 70

(五)脏腑经络病候 71

(六)诊法 71

六、手太阳小肠经诊法 73

(一)经络循行 73

(二)联络脏腑 75

(三)联系器官 76

(四)本经腧穴 76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76

(六)脏腑经络病候 76

(七)诊法 77

七、足太阳膀胱经诊法 78

(一)经脉循行 78

(二)联络脏腑 7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83

(六)脏腑经络病候 83

(四)本经腧穴 83

(三)联系器官 83

(七)诊法 84

八、足少阴肾经诊法 86

(一)经络循行 86

(二)联络脏腑 87

(三)联系器官 89

(四)本经腧穴 8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89

(六)脏腑经络病候 89

(七)诊法 90

九、手厥阴心包经诊法 91

(一)经络循行 91

(五)诊法 94

(四)脏腑经络病候 94

(三)本经腧穴 94

(二)联络脏腑 94

十、手少阳三焦经诊法 96

(一)经络循行 96

(二)联络脏腑 98

(三)联系器官 99

(四)本经腧穴 9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99

(六)脏腑经络病候 99

(七)诊法 100

十一、足少阳胆经诊法 102

(一)经络循行 102

(二)联络脏腑 102

(六)脏腑经络病候 105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105

(四)本经腧穴 105

(三)联系器官 105

(七)诊法 106

十二、足厥阴肝经诊法 108

(一)经络循行 108

(二)联络脏腑 109

(三)联系器官 109

(四)本经腧穴 10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 111

(六)脏腑经络病候 111

(七)诊法 112

十三、督脉诊法 114

(一)经络循行 114

(五)督脉病候 116

(四)交会经脉和腧穴 116

(三)本经腧穴 116

(二)联系脏腑器官 116

(六)诊法 117

十四、任脉诊法 120

(一)经脉循行 120

(二)联络脏腑器官 120

(三)本经腧穴 120

(四)交会经脉和腧穴 120

(五)任脉病候 121

(六)诊法 121

十五、冲脉诊法 123

(一)分布部位 123

(二)联系脏腑器官 124

(三)冲脉所属交会穴 124

(四)冲脉病候 124

(五)诊法 126

十六、带脉诊法 127

(一)分布部位 127

(二)联系脏腑器官 128

(三)带脉所属交会穴 128

(四)带脉病候 128

(五)诊法 128

十七、阳跷脉诊法 129

(一)分布部位 129

(二)联系脏腑器官 131

(三)交会经脉和腧穴 131

(四)阳跷脉病候 131

(五)诊法 131

十八、阴跷脉诊法 131

(一)分布部位 131

十九、阳维脉诊法 133

(五)诊法 133

(一)分布部位 133

(三)交会经脉和腧穴 133

(四)阴跷脉病候 133

(二)联系脏腑器官 133

(二)交会经脉和腧穴 134

(三)阳维脉病候 134

(四)诊法 134

二十阴维脉诊法 134

(一)分布部位 134

(二)交会经脉和腧穴 136

(三)阴维脉病候 136

(四)诊法 136

第三章 腧穴诊法 138

第一节 腧穴诊法检查方法 138

一、俞募穴诊法 144

第二节 腧穴诊法各论 144

二、郄穴诊法 152

三、原络穴诊法 157

四、下合穴诊法 163

五、其他穴位诊法 165

(一)经穴诊法 165

(二)奇穴、阿是穴诊法 168

第四章 微针穴位诊法 173

第一节 耳针穴位诊法 173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73

二、耳廓的解剖 175

三、耳穴的分布规律及常用耳穴定位 178

四、诊法 198

(一)望诊法 198

(二)耳穴触诊法 200

(三)耳穴电测法 202

(四)耳廓染色法 203

(五)耳穴压痕法 205

(六)日光反射法 205

五、耳穴阳性反应诊察结果的综合分析方法 206

六、常见疾病在耳廓上的病理反应 208

第二节 眼针穴位诊法 226

一、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27

二、眼球经区的划分方法和眼针穴位 228

三、诊法 230

第三节 面针穴位诊法 232

一、面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32

二、面针穴位 234

三、诊法 235

一、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36

第四节 鼻针穴位诊法 236

二、鼻针穴位 237

三、诊法 240

第五节 手掌穴位诊法 241

一、手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41

二、掌心穴位分区和掌心内脏反应穴位分布规律 242

三、诊法 245

附 日本竹之内诊佐夫手掌“内脏诊治图” 246

第六节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诊法 250

一、第二掌骨侧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50

二、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250

三、诊法 252

四、临床运用 254

附 尺肤诊法 257

第七节 足针穴位诊法 261

一、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261

二、足针穴位分布规律、定位及主病 262

三、诊法 269

第五章 仪器诊断方法 272

第一节 经穴电阻探测仪及其原理 272

一、原理和方法 273

(一)经络皮肤低电阻特性 273

(二)经络皮肤低电阻特性的成因 274

(三)皮肤电阻测定仪 275

(四)电极 276

(五)测定方法 279

二、应用概况 282

(一)经络腧穴探测 283

(二)疾病诊断 285

(三)针刺“得气”的客观显示 286

第二节 经络皮肤电位探测技术 286

(一)皮肤电位的特性 287

一、原理和方法 287

(二)皮肤电位的成因 288

(三)测试仪器原理 289

二、应用概况 289

(一)皮肤电位与经络的关系 289

(二)针刺得气的客观指标 290

第三节 其它经络探测技术 290

一、经络发光探测技术 290

(一)原理和方法 290

(二)应用概况 291

二、经络红外线成像技术 291

(一)原理和方法 291

(二)应用概况 292

三、经络辐射场照像术 292

四、经络声发射探测技术 2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