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浅说
中医学浅说

中医学浅说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东中医学院编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2
  • ISBN:14099·93
  • 页数:512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学浅说》目录

第一章 阴阳五行 3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3

(一)阴阳学说 3

上编 3

(二)五行学说 5

二、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 7

(一)在基本理论方面的运用 7

(二)在辨证论治中的运用 8

(三)在药物方面的运用 10

(四)在养生防病方面的运用 10

一、天人相应的意义 11

第二章 天人相应 11

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12

(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 12

(二)对人体的影响 12

三、天人相应的道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13

(一)在养生防病方面的应用 13

(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15

第三章 藏象 16

一、五脏的功能 17

(一)心 17

[附]心包络 18

(二)肝 19

(三)脾 20

(四)肺 21

(五)肾 22

[附]命门 24

二、六腑的功能 24

(一)胆 24

(二)胃 25

(三)小肠 25

(五)三焦 26

(四)大肠 26

(六)膀胱 27

三、奇恒之府 28

(一)脑、髓 28

(二)女子胞 28

[附]营、卫、气、血、津液 29

第四章 腔路 31

一、经络的概念 31

二、经络的内容 31

三、十二经脉的命名 32

(一)四肢 33

四、十二经脉分布概况 33

(二)头身 34

(三)脏腑 35

五、经脉的走向 35

六、经脉表里五行关系 36

七、十二经脉的循行和病侯 37

(一)手太阴肺经 37

(二)手阳明大肠经 38

(三)足阳明胃经 40

(五)手少阴心经 42

(四)足太阴脾经 42

(六)手太阳小肠经 44

(七)足太阳膀胱经 45

(八)足少阴臀经 45

(九)手厥阴心包经 48

(十)手少阳三焦距 49

(十一)足少阳胆经 49

(十二)足厥阴肝酸 51

八、奇经八脉 53

(一)督脉 54

(二)任脉 55

(三)冲脉 56

(四)带脉 57

(五)阴?脉 58

(六)阳?脉 59

(七)阴维脉 60

(八)阳维脉 61

九、十二经别 62

十、经筋 63

十一、络脉 63

(一)正常情况 65

(二)疾病过程 65

十二、经络的作用 65

十三、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66

(一)诊断 66

(二)治疗 66

第五章 病因 68

一、六淫 69

(一)风 69

(二)寒 70

(三)暑 70

(四)湿 71

(五)燥 71

[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 72

(六)火 72

二、七清 74

(一)喜 74

(二)怒 74

(三)忧 75

(四)思 75

(五)悲 75

(六)恐 75

(七)惊 76

三、饮食、劳倦 76

六、创仿和虫兽咬仿 77

四、房室不节 77

五、疫疠 77

七、中毒 78

八、先天病因 78

第六章 四诊 79

一、望诊 79

(一)望神气 79

(二)视形态 80

(三)察色泽 82

(四)望舌 82

[附]诊小儿指纹 85

(一)闻声音 86

二、间诊 86

(二)闻气味 87

三、问诊 88

(一)问寒热 89

(二)问汗 89

(三)问头身 90

(四)问便 90

(五)问饮食与口味 91

(六)问胸腹 91

(九)问旧病与原因 92

(七)问耳聋与耳呜 92

(八)问渴 92

(十)问睡眠 93

(十一)问妇人 93

(十二)问小儿 93

四、切诊 94

(一)诊脉(切豚) 94

(二)诊肌表 98

(三)诊手足 99

(四)诊胸腹 99

(一)证治结合 100

二、辨证论治的特点 100

第七章 辨证论治 100

一、辨证论治的含义 100

(二)理论实践结合 101

(三)整体观念 101

(四)机动灵活 102

三、辨证 102

(一)八纲辨证 102

(二)脏腑辨证 109

(三)六经辨证 114

(四)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 115

(一)治则 117

四、论治 117

(二)治法 118

第八章 药物简介 123

一、药物的性能 124

(一)药性 124

(二)药味 124

(三)升、降、浮、沉 124

(四)归经 125

二、药物的配伍与禁忌 126

三、药物的采集与炮制 127

五、药莉物的分类 128

四、药物的剂量 128

(一)解表药 129

(二)清热药 131

(三)催吐药 135

(四)泻下药 135

(六)砝风湿药 139

(七)弦寒药 142

(九)止咳化痰药 144

(八)祛暑药 144

(十)芳香开窍药 147

(十一)安神镇惊药 148

(十二)理气药 150

(十三)理血药 153

(五)渗湿利水逐水药 157

(十四)补益药 157

(十五)固涩药 161

(十六)消导药 163

(十七)驱虫药 164

(十八)其他药 165

第九章 常用方剂 169

一、方剂的组成法则 169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 170

(一)药量的加减 171

(二)药味的加减 172

(三)数方相合的加减 173

三、剂型 173

四、方剂的服用方法 175

五、方剂的分类 176

(一)补盆剂 177

(二)发表剂 179

(三)涌吐剂 180

(四)攻里剂 181

(五)表里剂 182

(六)和解剂 184

(七)理气剂 185

(八)理血剂 187

(九)祛风剂 188

(十)祛寒剂 190

(十一)清暑剂 191

(十二)开窍剂 192

(十三)触湿剂 194

(十四)润燥剂 196

(十五)清热剂 197

(十六)除痰剂 199

(十七)消导剂 200

(十八)收涩剂 201

(十九)驱虫剂 202

下编 207

第十章 针灸 207

一、腧穴总论 207

(一)腧穴的分类 208

(二)腧穴的作用 208

(三)腧穴的取法 215

(四)腧穴的配法 218

(一)十四经穴 221

二、腧穴各论 221

(二)常用经外奇穴 253

三、刺法和灸法 254

(一)刺法 254

(二)灸法 263

[附]拔火罐 271

第十一章 伤寒与温病 272

一、伤寒 273

(一)概述 273

(二)六经病证治 274

(一)概述 281

二、温病 281

(二)常见温病证治 286

第十二章 内科杂病 292

一、中风 292

二、眩晕 296

三、痉病 298

[附]破仿风 300

四、咳嗽 301

五、喘哮 303

六、痰饮 306

七、虚劳 307

八、劳瘵 311

九、不寐 312

[附]健忘 314

十、遗精 314

[附]阳萎 316

十一、呕吐 316

十二、噎膈、反胃 319

(一)噎膈 319

(二)反胃 320

十三、泄泻 321

十四、痢疾 323

十五、水肿 325

十六、鼓胀 326

十七、黄疽 327

十八、消渴 329

十九、痿症 331

二十、痹症 332

二十八、血症 334

(一)吐血 334

(二)咳血 335

(三)衄血 335

(四)便血 336

(五)尿血 337

二十二、郁症 337

二十三、疝气 338

二十四、癃淋 339

(一)癃闭 340

(二)五淋 341

二十五、疟疾 342

二十六、癫、狂、癇 344

二十七、诸痛 346

(一)头痛 346

(二)胸胁痛 349

(三)胃脘痛 351

(四)腹痛 352

(五)腰痛 354

二十八、诸虫 355

第十三章 妇科 357

一、月经先期 358

二、月经后期 359

三、月经过多 360

四、月经过少 361

五、痛经 361

六、经闭 363

七、崩漏 364

八、带下 366

(一)白带 366

(二)黄带 366

(三)青带 366

(四)赤带 367

(五)黑带 367

九、恶阻 367

十、子肿(子气、子满、皱脚、脆脚) 369

十一、子癇 370

十二、胎漏 371

十三、产后腹痛 372

十四、产后发热 373

十五、产后恶露不绝 375

十六、乳汁不行 376

十七、阴痒 377

十八、阴挺 378

第十四章 儿科 380

一、脐风 380

二、口疮 382

三、顿咳(百日咳) 382

四、麻疹 384

五、白喉 386

六、痄腮 387

七、惊风 388

(一)急惊风 388

(二)慢惊风 390

八、积滞(乳积、贪积、虫积) 390

九、疳症 391

第十五章 外科 394

一、痈 394

二、疽 396

三、癤 397

四、疔疮 398

五、瘿瘤 400

六、瘰癧 402

七、乳岩 403

八、流注 404

九、肠痈 405

十、乳痈 406

十一、痔疮 407

十二、肛漏 408

十三、脱骨疽 409

十四、丹毒 410

十五、四肢骨折 411

(一)孺骨骨折 411

(二)大腿骨骨折 412

第十六章 眼科 413

一、粟疮与椒疮 414

二、针眼与眼丹 414

三、绿风内障 415

四、雀目(夜盲症) 416

一、聋哑 417

二、脓耳 417

第十七章 耳鼻喉科 417

三、鼻渊 418

四、牙痛 419

五、乳娥 420

第十八章 推拿 421

一、推拿前后应注意的事项 422

二、成人推拿 422

(一)练功与练手法 422

(二)手法种类、应用范围及主要作用 423

三、小儿推拿 424

(一)一般常用手法 425

(二)操作须知 427

(三)穴位的分布、功用、主治及手法 428

(四)治疗举例 433

第十九章 气功 435

一、练气功前后的准备事项 436

二、气功的种类与操作方法 436

(一)内养功 437

(二)强壮功 439

(三)保健功 440

三、气功疗法的应用范围 444

[附录]方剂索引 4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