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民族学通论
民族学通论

民族学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耀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011804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我校所用教材。全书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人类的种族、语言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学的任务、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研究等。
《民族学通论》目录

导言 1

第一单元 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18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18

第一节 劳动创造了人 18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27

第三节 直立人--真人的出现 32

第四节 智人 37

第二章 人类的种族 44

第一节 种族的分类 44

第二节 种族的成因 51

第三节 种族和民族 55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60

第三章 语言与民族 60

第二节 语言和民族 69

第三节 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 71

第四节 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74

第四章 经济文化类型 80

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 80

第二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 82

第三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85

第四节 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90

第二单元 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 99

第五章 民族学的源流 99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9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 108

第三节 西方民族学流派 119

第四节 苏维埃民族学派 124

第六章 民族学的研究方法 129

第一节 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29

第二节 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 135

第三节 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类型 140

第四节 民族学实地调查法 146

第五节 民族学调查者素质的培养 151

第七章 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157

第一节 中国民族学目前的主要任务 157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162

第一节 人类社会形态学说 177

第三单元 民族社会形态 177

第八章 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研究 177

第二节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86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诸社会形态 196

第一节 处于资本主义生产以前诸社会形态下的民族是民族学研究的传统对象 196

第二节 原始社会形态 201

第三节 奴隶社会形态 221

第四节 封建社会形态 230

第十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239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 239

第二节 亚细亚生话方式概念的科学性 247

第三节 农村公社与奴隶制、农奴制 252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性 259

第十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 259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公社残余形态 262

第三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 267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封建领主制 272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 276

第六节 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 284

第四单元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291

第十二章 婚姻家庭制度 291

第一节 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92

第二节 群婚及其家庭形式 296

第三节 对偶制婚姻家庭 316

第四节 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 326

第一节 亲属制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348

第十三章 亲属制度 348

第二节 亲属、亲系、亲等 351

第三节 亲属制度的分类 359

第五单元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371

第十四章 民族学研究文化的方法和意义 371

第一节 文化与生活 371

第二节 文化与文明 375

第三节 民族学研究文化的方法和意义 377

第十五章 物质文化 380

第一节 劳动工具 380

第二节 住所 384

第三节 饮食和炊事 389

第四节 服饰 396

第五节 交通工具 402

第十六章 精神文化 408

第一节 思维、语言和民族心理 409

第二节 教育、道德和法律 414

第三节 风俗习惯 423

第四节 宗教信仰 432

第五节 口头文学与艺术 442

第六单元 民族学与我国现代化 461

第十七章 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 461

第一节 什么是生态问题 463

第二节 我国民族地区的主要生态类型及其状况 467

第三节 保护生态平衡 促进民族繁荣 481

第一节 经济是民族现代化的基础 487

第十八章 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 487

第二节 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491

第十九章 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 502

第一节 研究民族人口的意义 502

第二节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研究概述 503

第三节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状况与特点 505

第四节 影响民族人口变动的因素 508

第五节 人口发展与民族繁荣 514

第二十章 民族地区的教育与科学问题 519

第一节 教育、科学对实现民族现代化的作用 519

第二节 全面认识我国民族教育、科学的历史与现状 523

第三节 发展教育、科学,促进民族繁荣 530

编后记 5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