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炼铁学  上
现代炼铁学  上

现代炼铁学 上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东北工学院炼铁教研室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9
  • ISBN:15062·1837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
《现代炼铁学 上》目录

目录 1

(上册) 1

编者言 1

绪论 1

1 钢铁工业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意义 1

2 古代炼铁 2

3 近代炼铁开始 5

4 建国十年的伟大成就 8

5 我国炼铁事业发展远景 10

6 高炉冶炼产品 11

参考文献 13

第一篇 原料 14

第一章 高炉冶炼用燃料 14

1 我国煤炭资源概貌 14

2 煤的分类和我国煤的性质 14

3 焦炭生产 17

4 焦炭的质量评价 21

5 我国主要冶金焦炭的性质 26

6 非结焦煤及弱质结焦煤的利用 27

7 木炭 29

8 无烟煤的利用 31

9 铁焦 33

10 其他种类燃料 35

第二章 铁矿石 37

11 铁矿石及其特性 37

12 铁矿石的评价 38

13 我国铁矿资源 43

14 国外主要铁矿 48

15 锰矿石及其对黑色冶金工业的意义 50

第三章 锰矿石 50

16 锰矿石的评价 51

17 我国锰矿资源 52

18 国外锰矿的主要产地 53

第四章 熔剂 53

19 熔剂的作用 53

20 熔剂的评价 54

参考文献 55

第一章 焙烧和选矿 57

1 焙烧 57

第二篇 贫矿石的处理 57

2 选矿 61

第二章 烧结理论 73

3 烧结的特性及烧结方法 73

4 抽风法烧结理论 74

5 烧结过程中各种烧结制度的变化 75

6 烧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79

7 有害杂质的去除 84

8 影响烧结生产的主要因素 88

第三章 影响烧结过程的因素 88

9 原料粒度和矿物性质对烧结过程的影响 89

10 熔剂在烧结过程中的作用 91

11 燃料对烧结过程的影响 96

12 混合料中适宜的水份 98

13 返矿的作用 99

14 真空度与料层厚度的决定 100

15 熔剂性烧结矿生产的特点 101

16 强化烧结的有效途径 106

17 烧结矿计算 109

18 烧结厂的合理工艺流程 115

第四章 烧结工艺及设备 115

19 烧结厂的主要设备 117

20 烧结料的准备和操作 123

21 烧结矿质量的检验 125

22 其他烧结方法 129

第五章 团矿 136

23 团矿生产的特点及方法 136

24 方团矿 137

25 球团矿的特性 139

26 球团矿生产的发展过程 140

27 球团矿的成型及影响因素 141

28 球团矿的焙烧及影响因素 144

29 球团矿生球和产品质量的检验 148

30 球团矿生产的工艺流程 149

31 我国球团矿研究工作的成就 154

32 我国球国矿工业生产的现状 155

33 球团矿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在我国高炉上的应用 158

第六章 综合性能造块方法 160

34 造块方法的新发展 160

35 综合性团矿 161

36 综合性球团矿 163

37 自熔性还原球团矿 164

参考文献 165

第三篇 高炉冶炼原理 167

第一章 高炉内的煤气运动 167

1 散料层内气流的压力降 168

2 散料层内的气体运动 172

3 高炉内的煤气流速 177

4 煤气压力的变化 180

5 煤气分布 183

6 煤气运动的管道行程 185

第二章 炉料运动 186

7 炉料下降的条件及其力学分析 186

8 炉料运动的速度及冶炼周期 192

9 炉料运动过程 196

第三章 炉料的分解和挥发 199

10 水分的挥发与水化物的分解 199

11 焦炭中挥发物的挥发 200

12 碳酸盐的分解 200

14 还原反应的理论 202

第四章 还原反应 202

13 其他物质的挥发 202

15 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 211

16 影响铁矿石还原的因素 220

17 高炉内铁矿石的还原过程 236

18 矿石还原的研究方法 240

19 其它元素的还原 241

第五章 烟碳的沉积及生铁的渗碳 243

20 CO的分解反应 243

21 生铁的渗碳 244

22 造渣概论 245

第六章 造渣 245

23 炉渣的物理性能 246

24 炉渣性能的理论分析 265

25 造渣过程 268

26 不同铁种的炉渣性质 272

第七章 高炉内的脱硫 276

27 硫在高炉内的活动 276

28 硫的挥发 278

29 炉渣脱硫的理论 280

30 影响炉渣脱硫能力的因素 283

31 炉渣脱硫能力的研究 288

第八章 燃烧与再氧化 289

32 燃烧带 290

33 影响燃烧带大小的因素 295

34 燃烧带对高炉行程的影响 303

35 还原元素的再氧化 304

第九章 热交换及煤气成份的变化 306

36 热交换 306

37 热交换的基本规律 307

38 高炉内的热交换过程 310

39 上升煤气成分的变化 312

参考文献 313

第四篇 强化高炉的理论和实践 317

第一章 改善料柱透气性及原料的质量 317

1 改善原料的粒度组成及其均匀性 317

2 改善焦炭质量 320

3 炉顶布料 324

4 熔剂性烧结矿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333

5 高风量 339

第二章 改变送风方法 339

6 高风温 348

7 加湿鼓风 358

8 高压操作 367

9 富氧鼓风 376

10 煤气鼓风 386

11 吹粉鼓风 389

第三章 酸性渣操作与炉外脱硫 391

12 酸性渣操作与炉外脱硫 391

13 我国高炉的强化过程 395

第四章 我国高炉强化的成就 395

14 强化高炉的主要关键 397

15 提高冶炼强度 398

16 降低焦比 402

第五章 小高炉的强化 403

17 小高炉生产的特点 404

18 小高炉的送风 405

19 小高炉用原料的准备 408

20 小高炉的装料 410

21 小高炉的造渣 411

参考文献 4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