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现代新儒学心性理论评述
现代新儒学心性理论评述

现代新儒学心性理论评述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强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1018169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
《现代新儒学心性理论评述》目录

(一)心性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 2

(二)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心性之学的继承和发展 7

(三)研究现代新儒学心性论的理论意义及其方法 13

第一节 中西文化论战与现代新儒学的产生 17

第二节 生命本体与理性为体、理智为用--梁漱溟的心性理论 21

(一)现代心理学与儒家伦理学的结合 22

(二)生命为体、生活为用的本体论 23

(三)现量、比量、非量与生命的直觉 27

(四)本能、理智的两分法与直觉的“仁” 30

(五)本能、理智、理性的三分法与理性为体、理智为用 33

(六)真善美的价值与道德、科学、宗教 35

(一)哲学的两个路向与本体论 39

第三节 体用不二的本心与性智为体、理智为用--熊十力的心性理论 39

(二)体用不二的心性本体论 42

(三)本心的绝对性、生命性和主宰性 44

(四)性智为体、量智为用与表诠法 47

(五)心境合同、范畴兼主客与遮诠法 51

(六)自识本心,断染成净、致知格物的心性修养方法 57

(七)“内圣外王”与自由、民主 61

第四节 生命本体与体用不二的创生性原则及其理论意义 64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论战与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发展 69

第二节 新理学的心、性、情逻辑系统--冯友兰的心性理论 76

(一)新实在论与宋明理学相相结合的形而上学 76

(二)真际与实际--理、气、道体、大全 79

(三)正性、辅性与心、性、情的逻辑结构 82

(四)穷理尽性人生觉解的四境界 92

(五)文化道德意识与中体西用 98

第三节 新心学的直觉辩证法和心性、体用、知行范畴--贺麟的心性理论 103

(一)从新黑格尔主义和陆王心学相结合的立场评价现代新儒学 103

(二)直觉与理智的辩证统一 106

(三)唯性论的主体逻辑心 113

(四)由心性论展开心体物用的多层结构 119

(五)以生理、心理为中介的自然知行合一论 124

(六)人的自由本性与道德的逻辑进化 128

(一)自由意志的直觉与心物平衡的二元论 133

第四节 自由意志与心物平衡论--张君劢的心性理论 133

(二)“我”与“非我”相对待的心性论 135

(三)万物之有与致知之心 138

(四)对宋明理学心性论的理论分析 145

(五)新儒学自力更生之多形结构 147

第五节 心性范畴的逻辑展开及其理论意义 151

第一节 中国文化宣言与第二代新儒家 159

第二节 道德良知与心通九境--唐君毅的心性理论 165

(一)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唯识无境”扩张陆王心学的人文精神体系 166

(二)良知主体的价值判断 168

(三)反求本心的道德自我 172

(四)心神、志气、性情与心之无对性、主宰性 176

(五)理之六义与外观内省的五性说 180

(六)心通九境的超越系统 184

第三节 心体即性体的道德形上学--牟宗三的心性理论 188

(一)从熊十力到牟宗三 188

(二)文化生命与仁的系统和智的系统 192

(三)价值界与实事界、直觉与理智 197

(四)道德形上学的建立 200

(五)既存有又活动的心体与性体 204

(六)良知自我“坎陷”与内圣开出新外王 209

第四节 道德形上学与科学、民主的现代意义 215

第一节 适应后现代化而崛起的第三代新儒家 223

第二节 人性的自我修养与儒学的现代化--杜维明的心性思想 230

(一)“仁心”与“礼”的动态平衡是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 231

(二)儒学是“立人极”的宗教哲学 235

(三)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 239

(四)儒家传统的真精神与现代化问题 242

第三节 人文价值与科技成果的平衡--刘述先的心性思想 244

(一)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与平衡 245

(二)“仁心”托付与终极关怀的结合 250

(三)改组儒家理想,创造性的综合 252

第四节 内在自我超越的价值系统--余英时的心性思想 256

(一)中西文化的价值系统 256

(二)西方的上帝观念与中国儒家的心性论 260

(三)传统的自我观念稍加调整即可适用于现代中国人 264

第五节 本体诠释学及知识与价值的和谐--成中英的心性思想 267

(一)融合中西哲学的本体诠释学 268

(二)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论 273

(三)知识与价值合一的心性论 276

(四)中国伦理的现代化与社会管理 282

第六节 谋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平衡发展的现实意义 287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的心性本体论是唯心论 292

(一)两种对立的本体论 292

(二)现代新儒学唯心主义本体论的理论特征 295

(三)人的本质不能成为宇宙的本体 297

第二节 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过渡的桥梁--直觉与理智的互补 299

(一)直觉与理智:思维形式的多样性 300

(二)“直觉为体、理智为用”的原则能否成立? 302

(三)文化哲学中直觉与理智的对立 303

(四)突出直觉的道德形上学 304

(五)片面强调自律道德的心性本体论 305

第三节 道德与科学、民主的关系 309

(一)道德与科学、民主的关系 309

(二)所谓“内圣开出新外王” 310

(三)道德不能决定或开出科学与民主 312

第四节 现代新儒家道德形上学的理论失误及其经验教训 314

(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三种态度 315

(二)从批判继承的原则看儒学的本质与心性之学 317

(三)从对儒家心性论中精华与糟粕的弃取看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失误 318

(四)从反省传统儒学和现代新儒学心性论中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 322

(五)改造儒家的人文主义,使之转化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326

后记 3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