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
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

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伯章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5912133
  • 页数:18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足道养生下一篇:金匮要略广注
《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目录
标签:六经

导言与六经辨证提纲若干原文 1

导言 1

六经辨证提纲若干原文 4

六经辨证新析 6

第一章 六经辨证本义总论 6

第一节 六经辨证的由来 6

第二节 阴阳层次的功能 9

一、阴阳层次 9

二、三阴三阳层次 10

第三节 六经辨证系统研究的若干问题 11

第二章 六经辨证系统本义各论 14

第一节 太阳与太阳病 14

一、太阳的涵义与作用 14

二、太阳的生理 16

(一)太阳阳气的来源与功能 16

(二)太阳的水津调燮与代谢 18

(三)太阳与气府的联系与影响 19

三、太阳病的病因 20

四、太阳病病机 21

(一)遏伤表阳卫外与温养功能 22

(二)遇伤水津调燮功能 23

五、太阳病变证 28

六、太阳病义与临床应用 29

第二节 阳明与阳明病 38

一、阳明的涵义与作用 38

二、阳明的生理 39

(一)耐热的有效调燮功能紊乱 40

三、阳明病病机 40

(二)阴液调燮机能损伤的发展 41

四、阳明病相关证 42

五、阳明病义与临床应用 43

第三节 少阳与少阳病 47

一、少阳的涵义与作用 47

二、少阳的生理 47

(一)阳气的来源与功能 47

(二)津液的调燮与代谢 48

(一)阳气枢转不利、寒热整合调燮紊乱 49

三、少阳病病机 49

(二)气液不枢、游火上炎 50

四、少阳病兼证 50

五、少阳病义与临床应用 50

第四节 三阳小结 53

第五节 太阴与太阴病 54

一、太阴的涵义与作用 54

三、太阴病病机--寒凝湿聚于内 55

二、太阴的生理 55

四、太阴病义与临床应用 56

第六节 少阴与少阴病 57

一、少阴的涵义与作用 57

二、少阴的生理机能 58

三、少阴病病机 58

(一)心肾元气耗伤 59

(二)寒常伤肾阳,热先耗心阴 59

四、少阴病义与临床应用 61

二、厥阴的生理 64

一、厥阴的涵义与作用 64

第七节 厥阴与厥阴病 64

三、厥阴病病机 65

(一)寒遏厥阴、气火郁阻 65

(二)营血异循,相火勃发 66

四、厥阴病相关证 67

五、厥阴病义与临床应用 70

第八节 三阴小结 71

第九节 六病总结与质疑汇释 72

一、六病总结 72

(一)日传一经与病愈日,欲解时释疑 74

二、质疑汇释 74

(二)标本中气释疑 76

(三)古方今用释疑 81

第十节 六经辨证医案选介与简析 82

一、太阳证发热 82

二、太阳证喘嗽 84

三、太阳证历节病 86

四、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88

五、阳明证膨胀 90

六、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91

七、太阴证水肿 93

八、太阴少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95

九、太阳少阴证头痛 97

十、少阴证虚损 98

十一、少阴真寒假热(高热) 100

十二、厥阴证肠辟(急性痢疾) 102

十三、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 103

第一节 组方配伍 106

一、姜枣草基础配方方证 106

第三章 仲景方技要义新析 106

方技新析 106

二、桂枝配方方证 110

三、麻黄配方方证 111

四、栀子配方方证 112

五、石膏配方方证 113

六、芩连配方方证 113

七、姜附配方方证 114

九、麦冬配方方证 116

八、当归配方方证 116

十、阿胶配方方证 117

十一、通下配方方证 117

十二、混合交叉方 118

十三、其他方证 119

第二节 剂型与煎服药法 120

一、剂型选择 121

二、溶剂选择 122

三、煎法选择 123

四、服药法选择 125

第三节 经方活用举隅 127

一、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活用证治 127

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肾绞痛 130

三、桂枝加黄耆汤加味退阴黄 132

四、麦门冬汤加味治疗妊娠恶阻 133

五、附子泻心汤治疗热厥下利 134

六、五苓散加知柏治疗前列腺炎癃闭 135

七、胶艾汤治疗阴痛 136

八、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阳萎 136

九、麻杏石甘汤合五苓散治肺心心衰浮肿 137

十一、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术后肠粘连 138

十、千金苇茎汤合甘桔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咯血 138

十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胃肠菌群紊乱呃利 139

附篇 141

第四章 六经辨证系统的基点 141

第一节 脏象学说的本源 141

一、“天人相应”的客观途径 142

二、脏象经络的本源 144

三、阴阳八卦五行问题 146

一、日、月与阴阳之义 152

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核心--质能态交变律 152

二、日、月运行与天地质能态交变 153

(一)阴阳对立--天地质能态存在的普遍形式 154

(二)阴阳之道与阴阳协调--质能态交变的条件与稳态 154

(三)阳主阴从--能量传递态 155

(四)寒热、明暗、动静、升降--能态高下的转换 155

(五)阴阳互根、消长、转化--质能态交变律 155

(六)阳刚阴柔--质能态的形象化 155

三、中医学阴阳说的质能态交变律 156

(七)天地质能态与时空 156

(一)生理上的质能态交变律 157

(二)病理上的质能态交变律 157

(三)治疗--质能态交变的调燮 159

(四)讨论 159

第三节 三阴三阳生物源流 161

第五章 六经辨证系统的外延 166

第一节 太阳表证的本质假说 166

一、从历史概念集合看太阳之表的机能 166

二、从组织层次机能对照太阳的机能 168

三、太阳表证本质的假说 170

四、讨论 171

第二节 外感热病统一辨证提纲浅议 173

第三节 五行象数模式与脏象功能新义的假说 178

一、生理调节五行模式 178

二、细胞的五行象数模式 180

三、生物物质代谢的五行象数模式 181

四、天人五行象数相应的脏象新模式 1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