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中医学院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4119·1377
  • 页数:16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护理专业导论下一篇:酶免疫测定法
《伤寒论选读》目录

概论 1

一、《伤寒论》的一般介绍 1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1

三、伤寒的涵义 2

四、《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 2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 2

(二)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3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3

(四)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 4

五、六经病证的治则 4

总纲 5

六经病证治 5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6

概说 6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 7

一、太阳中风(表虚)脉证提纲 7

二、太阳伤寒(表实)脉证提纲 7

三、温病脉证提纲 8

第二节 太阳经证 9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9

(一)风寒表虚证 9

(二)桂枝汤禁例 12

2.兼喘证 13

(三)风寒表虚兼证 13

1.兼项背强几几证 13

3.兼营气不足身痛证 14

4.兼胸满证 15

5.兼阳虚漏汗证 16

6.兼脾虚水停证 17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18

(一)风寒表实证 18

(二)麻黄汤禁例 19

(三)风寒表实兼证 21

1.兼项背强几几证 21

3.兼内热烦躁证 22

2.兼呕、利证 22

4.兼水饮咳喘证 24

三、太阳轻证 26

(一)表郁不解证 26

(二)表郁内热证 27

第三节 太阳腑证 29

一、蓄水证 29

二、蓄血证 31

第四节 太阳病的传变 34

一、变证治则 35

二、邪热壅肺证 35

第五节 太阳病变证 35

三、邪热下利证 37

四、心阳虚证 38

(一)心阳虚心悸证 38

(二)心阳虚烦躁证 38

(三)心阳虚惊狂证 39

(四)心阳虚欲作奔豚证 39

(五)心阳虚奔豚证 40

五、心阴心阳两虚证 41

六、脾胃阳虚证 42

(一)脾虚水停证 42

(三)脾虚心悸及腹痛证 44

(二)胃虚水停证 44

(四)脾虚气滞腹胀证 45

(五)胃寒吐逆证 45

七、肾阳虚证 46

(一)阳虚烦躁证 46

(二)阳虚厥逆烦躁证 46

八、火邪伤阴内热证 47

九、辨阴伤及病愈的机转 48

十、阴阳两虚及阴阳转化证 49

(一)阴阳两虚证 49

(二)阴阳转化证 50

十一、辨结胸、脏结与痞证 52

(一)结胸证 53

1.热实结胸 53

(1)大结胸证 53

(2)小结胸证 56

2.寒实结胸证 56

(二)痞证 57

1.热痞 57

2.热痞兼表阳虚 58

3.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致痞 59

(1)呕利痞 59

(3)胃虚痞利俱甚 60

(2)水饮食滞痞 60

(三)脏结证 61

十二、上热下寒证 61

十三、胃虚痰阻 噫气不除证 62

第六节 太阳病类似证 63

一、风湿留着肌肉证 63

二、风湿留着关节证 65

三、悬饮证 65

附:腰以下水气证 67

四、胸膈痰实证 67

第七节 辨表里治法及其先后缓急 68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71

概说 71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 72

第二节 辨阳明病的病因病机 73

第三节 热扰胸膈证 75

一、胸中烦热懊?证 75

二、兼证 77

(一)兼腹满证 77

(二)兼心下痞塞证 77

(三)兼中寒证 78

三、梔子汤禁例 79

第四节 阳明经证 79

一、胃热及胃热津伤证 79

二、胃热津伤气逆证 82

第五节 阳明腑证 83

一、燥实证 83

二、痞满证 85

三、痞满燥实证 86

四、禁下证 91

第六节 脾约证 92

附:导法 93

第七节 湿热发黄 94

一、湿热兼里发黄 94

二、湿热郁蒸发黄 95

一、辨阳明兼证及其治法 96

第八节 阳明病辨证 96

三、湿热兼表发黄 96

二、辨阳明清法三证 97

三、辨大小承气汤使用法 98

四、辨小便与大便的关系 99

五、辨阳明血证 100

六、辨谵语郑声 100

七、辨呕、哕虚实 101

八、辨无汗身痒证 102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03

概说 103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 103

一、少阳病主证 104

第二节 少阳病证 104

二、少阳病兼证 107

(一)兼太阳证 107

(二)兼阳明证 108

(三)兼下利证 110

(四)兼水饮证 111

(五)兼烦惊谵语证 111

第三节 少阳病治禁 113

第四节 少阳病辨证 113

附:热入血室 114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116

概说 116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16

第二节 太阴虚寒证 117

第三节 太阴兼太阳证 118

第四节 寒湿发黄 119

第五节 太阴病辨证 120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22

概说 122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 122

第二节 少阴寒化证 123

一、阳衰阴盛证 123

二、阴盛格阳证 126

三、阴盛戴阳证 128

四、阳虚身痛证 129

五、阳虚水泛证 130

六、下焦不固便脓血证 131

七、下焦不固下利证 131

第三节 少阴热化证 132

一、阴虚火旺证 132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 133

第四节 少阴咽痛证 134

第五节 少阴病兼证 136

一、兼太阳证 136

二、兼阳明证 137

第七节 少阴病变证 138

第六节 少阴病治禁 138

第八节 辨少阴病阴阳消长及预后 139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42

概说 142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142

第二节 寒热错杂证 143

一、蛔厥证 143

二、寒格吐利证 145

三、唾脓血泄利证 145

第三节 寒证 147

一、寒逆干呕头痛证 147

二、血虚寒厥证 148

第四节 热证 149

一、厥阴热利 149

二、热厥轻证 150

第五节 气郁证 150

第六节 厥证治禁 151

第七节 辨厥热胜复证 152

第八节 辨厥阴病顺逆 153

附录 156

条文索引 156

方剂索引 160

古今剂量折算表 1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