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面临严峻挑战的思考
面临严峻挑战的思考

面临严峻挑战的思考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丹清,陈文科
  • 出 版 社:深圳:海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5423474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
《面临严峻挑战的思考》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70年社会经济变革若干特点比较 1

第一节 资本主义70年经济社会变革特点 1

1.资本主义发展的70年: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尖锐斗争的70年 2

①热月政变 2

②雾月政变 2

③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 4

④二月革命 5

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70年是使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逐步贫困化的70年 6

2.资本主义的70年:危机与贫困并存的70年 6

②英国资本主义70年是频繁爆发经济和政治危机的70年 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70年经济社会变革的特点 12

1.社会主义的70年是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的70年 12

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2

②新中国40年的变化与成就 15

③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与成就 18

2.社会主义的70年:困境与希望并存的70年 19

①社会主义70年所面临的困境 19

②社会主义70年充满着希望 20

两种社会制度都处于上升时期,有一部分问题是新制度发展中的问题 21

1.二者变革共同点 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变革同异比较分析 21

2.二者变革不同点 22

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所遇到的曲折主要是必须完善体制本身充分发挥优越性的问题,而资本主义遇到的曲折,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22

②社会主义作为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的新制度是与资本主义作为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代替另一种剥削的制度不可同日而语的 23

3.当代社会主义面临困境与挑战的教训 23

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3

第二章 战后日本、西德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特殊内外原因 25

第一节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特殊内外原因 25

1.美国援助:美援扶持下的日本改革为日本经济起飞奠定了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 25

2.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了战后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及本国的地理环境,实行全球经济战略 27

3.战败国: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9

4.经济体制:现代日本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0

5.积累资本:高储蓄率、高积累率、高投资率直接导致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3

第二节 战后西德经济迅速发展的特殊内外原因 34

1.原有基础:战前德国所保留下来的相当可观的生产能力,是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34

2.美国扶持:美国对西德的大力扶植和支持是西德迅速复兴的主要外部条件 35

3.加速投资:保持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是西德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36

4.发展外贸: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37

5.重视科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并大量引进技术 38

6.货币改革:币制改革及“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西德现代经济体制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8

1.发战争财: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强大刺激作用 40

第三节 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特殊内外原因 40

2.大国霸权:凭其两次世界大战所形成的绝对综合优势,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经济上称霸世界,控制第二世界,掠夺第三世界,使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被纳入美国经济发展的轨道 41

3.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 42

4.“教育王国”:发达的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的杠杆之一 43

5.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相对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44

第四节 美国、日本、西德战后发展简短比较 45

1.战后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45

2.日本与西德比较 46

3.日本、西德与美国比较 46

4.结语 47

第三章 “幸运之神”召唤下的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的背景及特殊内外条件 48

第一节 特定的世界经济背景 49

1.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重组 51

2.国际市场容量相对扩大,贸易壁垒逐渐减少 53

3.资本国际化和资本输出大量增加 55

4.原料及能源供给廉价 56

第二节 共同的特殊内外条件 58

1.地理条件优越 58

2.物质基翠实 59

3.全民素质较高 60

4.侵越战争刺激 61

第三节 各自的特殊内外条件 62

1.新加坡 62

①与东南亚各国的密切关系 62

②炼油业兴起的良机 63

③相对稳定的国内政局 64

2.香港 65

①经济启动的特殊因素 65

②“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 66

①不可再得的物质基础 67

3.台湾 67

③中国大陆的长期支持 67

②“美援”强有力的支撑 68

③侨资的大量流入 68

4.南朝鲜 69

①军事独裁“开发专制系统” 69

②美国经济上的支持和扶植 71

第四章 中国与印度40年经济发展差异比较 73

第一节 中印经济发展的起点比较 73

1.两国自然条件比较 73

2.两国社会历史条件比较 75

3.两国经济条件比较 76

4.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比较 78

第二节 中印40年经济发展的若干特点比较 80

1.中印经济发展的若干相同特点 80

①两国经济发展都经历了“经济恢复——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调整——经济改革”的四个阶段 80

②两国国民经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较高,都必须以稳步发展农业作为基本国策 83

③两国国民经济呈典型二元结构 86

④两国人口膨胀长期困扰经济发展 88

⑤两国经济发展中,注重速度增长,忽视效益提高 90

⑥两国以国内市场为主,经济发展的内向程度较高 92

①中国经济发展起伏性大、总的发展速度快,印度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却较迟缓 93

2.中印经济发展的若干不同特点 93

②中国劳动就业逐步走上协调和谐的轨道,印度劳动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97

③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印度人民生活水平无明显改善 100

④在高科技工业的大多数领域,中国比印度发展快,技术先进 103

第三节 中印40年经济发展差异的依据 104

1.中国实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比印度实行的私有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05

2.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比印度主要执政党——国大党具有不可比拟的先进性 106

3.中国计划生育取得一定成效,印度人口严重失控 106

4.中国的民族矛盾和宗教信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印度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仍十分尖锐 107

6.中国注重对封建思想意识的深刻变革,印度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远不如中国彻底 108

5.中国坚持改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印度改革行动迟缓,成效甚微 108

第五章 战后苏美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及原因比较研究 110

第一节 战后苏美经济发展的条件比较 110

1.自然资源条件比较 110

2.成前生产力条件比较 112

3.社会历史条件比较 115

4.国际环境条件比较 117

第二节 战后苏美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 118

1.共同点比较 118

①战后苏美经济不断走向世界,有经济国际化趋向 118

②苏美两国战后经济发展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有国民经济军事化趋向 120

③苏美两国战后经济的地区分布逐步趋向合理,有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均衡化趋向 121

④科学技术在苏美战后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都不断增强,日益成为推动两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23

2.不同点比较 124

①战后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美国,苏美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124

②战后苏联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一直保持了增长的势头,而美国经济发展不断被危机打断,处于波动之中 127

③战后苏联国民经济不合理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不协调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而美国国民经济结构虽然较苏联合理,但军事工业畸形发展的现象严重 129

④战后苏联经济发展以浪费生产资源为代价,生产效率不高,而美国经济发展以掠夺资源为基础,虽然生产效率较苏联高,但由于周期性危机影响所造成的社会财富浪费十分惊人 130

⑤战后苏联国民经济状况良好,苏联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而战后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一般,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明显下降 132

⑥在8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呈下降趋势,而美国经济则处于低速稳定增长阶段 134

1.战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美国原因比较分析 135

第三节 战后苏美经济发展的原因比较 135

2.战后苏联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减慢原因分析 137

3.战后美国经济能从危机中争脱出来并有所发展原因分析 140

第六章 新旧中国两个40年的经济发展比较 144

第一节 新旧中国经济发展的起点比较 146

第二节 新旧中国两个40年国力变化比较 154

1.国民生产总值 154

2.工农业总产值构成 158

3.综合国力 162

1.从财政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控制到独立自主的完整民族经济 166

第三节 新旧中国两个40年基本经济特征比较 166

2.从落后反动的经济成分占优势到先进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168

3.从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停滞不前到社会生产力大有进步、发展迅速 170

4.从国民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到国民经济较为协调的发展 172

第四节 新旧中国两个40年共同参照系比较 175

1.新旧中国国际位次的比较 175

2.新旧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179

3.新中国与美国西方国家的比较 181

第七章 中国式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完善与发展 183

第一节 中国式社会主义建立的条件 183

1.理论武装条件 184

2.工农运动条件 186

3.执政党条件 188

4.生产力条件 189

第二节 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革前的传统模式特征 191

1.中国与东欧国家实践传统模式的共同点 191

①二者都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92

②二者都是实行高速赶超的经济发展战略 194

2.中国与东欧国家实践传统模式的不同点 196

①中国在50年代中期以前的社会主义改造比较稳妥,以后欠慎重,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改造一开始就受苏联影响较大,后遗症较多 196

②中国实践的传统经济体制模式带有中国式传统的色彩,而东欧国家实践的则是比较典型的传统模式 197

①改革动因的相同 199

1.中国80年代以来改革与东欧国家60年代以来改革的共同点 199

第三节 中国式社会主义80年代改革的特点 199

②若干改革理论的相同 200

③改革的先行战略大体相同 202

2.中国80年代改革与东欧国家60年代以来改革的不同点 203

①改革起点不同 203

②改革与发展战略不同 205

③所有制改革趋向不同 206

④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向也不相同 208

⑤改革总体目标模式的不同 208

跋 2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