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生物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雪涛编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578 页
图书介绍:
《生物药剂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物药剂学的产生及其定义 1

第二节 生物药剂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药物的吸收和药效 6

第一节 概述 6

第二节 消化道中药物的吸收机制 9

消化道上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0

药物的吸收机制 12

被动扩散 12

主动转运 16

促进扩散 20

胞饮作用 21

第三节 消化道的结构功能与药物的吸收 22

胃的结构与药物的吸收 23

小肠与药物的吸收 23

大肠 25

第四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26

胃肠道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6

胃空速率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7

饮食的影响 30

循环系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2

消化道运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3

胃肠粘膜分泌液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4

消化道中的代谢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4

第五节 药物因素对消化道吸收的影响 36

脂溶性和解离度 36

溶解速度 51

粒子大小对药物溶解速度的影响 53

多晶型 60

无定型 63

溶媒化物 64

制成盐 66

固体分散体 67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70

第六节 制剂工艺和附加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71

第三章 药物分布与药效 73

第一节 概述 73

第二节 表观分布容积 75

第三节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77

第四节 血液循环、血管通透性及组织结合和药物分布 88

血液循环及血管通透性 88

药物与组织结合及蓄积 91

第五节 肝脏首次通过效应对分布的影响 96

第六节 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 98

淋巴循环和淋巴管的结构 99

药物向淋巴系统中的转运 100

药物由血液向淋巴系统中的转运 100

药物由组织液向淋巴液中的转运 102

药物由消化道向淋巴液中的转运 103

第七节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105

血-脑屏障 105

血-脑脊液循环和屏障作用 107

药物因素对药物向中枢分布的影响 107

PKa值大小 108

药物的分配系数 109

蛋白质的结合率 112

主动转运的药物 113

脑内分布与疗效 114

第八节 药物向胎儿中的转运 115

药物透过胎盘 116

药物在胎儿内的分布 117

第九节 药物及制剂因素与分布 118

第十节 分布与制剂设计(靶向转运) 122

水溶性大分子物质 124

前体药物 124

脂质体(又称类脂小球) 126

乳剂 129

第四章 药物代谢与药效 133

第一节 概述 133

第二节 药物代谢部位和药物代谢酶 134

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统 134

非微粒体酶 136

细胞浆可溶部分的酶系 137

线粒体中的酶系 137

血浆中的酶系 137

第三节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137

氧化反应 138

非微粒体酶系的药物氧化 138

醇和醛的氧化 138

嘌呤类的氧化作用 138

单胺氧化酶(MAO)和二胺氧化酶(DAO) 139

微粒体酶系的药物氧化 140

侧链烷基的氧化 140

O、N、S-烷基的氧化 142

芳环、非芳环的羟化 145

N-氧化、S-氧化 147

脱氨基化 148

脱硫作用 149

开环反应 150

还原反应 151

羰基的还原 152

硝基的还原 152

偶氮化合物的还原 153

水解作用 154

酯的水解 154

酰胺的水解 155

结合反应 156

葡萄糖醛酸结合 156

UDPGA的合成 156

醚型葡萄糖醛酸甙 157

酯型葡萄糖醛酸甙 158

N-葡萄糖醛酸甙 158

硫酸结合 159

甘氨酸结合 161

醋酸结合 162

谷胱甘肽结合 164

甲基结合 167

N-甲基化 168

O-甲基化 169

S-甲基化 171

第四节 与生物药剂学有密切关系的药物代谢问题 172

药物的活性代谢物 172

肾代谢和维生素D3的活性 174

改变药物分子结构与代谢 176

延长作用时间 176

缩短作用时间 179

变成肝脏难以灭活的衍生物 180

减轻副作用 181

合并用药与代谢 182

促进代谢 183

抑制代谢 183

代谢酶活性中的二相性变动 184

影响生理物质代谢的药物 185

促进代谢 185

抑制代谢 185

剂量与代谢 189

给药方法、途径与代谢过程的差异 191

药物的代谢速度 193

只有顺序反应组成的情况 193

含竞争反应的情况 195

第五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机体因素 197

性别 197

年龄 198

个体 200

病理状态、环境等引起的代谢变动 202

饮食 202

糖、酯类及蛋白质的影响 202

维生素的影响 203

金属元素的影响 204

代谢和排泄 204

第六节 药物代谢和制剂设计 206

药物代谢和前体药物类制剂 206

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设计 209

代谢抑制剂与制剂设计 211

药物代谢和剂型改革 213

第五章 排泄和药效 215

第一节 概述 215

第二节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16

肾脏的结构 217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218

肾小球和滤过作用 220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222

被动重吸收 223

主动转运重吸收 224

分泌 225

肾功能 226

肾清除率(廓清率) 226

肾小球滤过率 228

肾血浆流量、滤过分数和提出率 230

第三节 药物的肾排泄机制和类型 232

药物的肾排泄机制 233

肾小球滤过 233

肾小管分泌 233

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 233

阳离子转运系统 236

肾小管重吸收 237

药物的脂溶性 237

尿的pH对重吸收的影响 238

尿量 241

药物的肾排泄类型 243

影响药物肾排泄的因素 245

尿量 245

尿的pH 245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 246

药物的脂溶性 246

药物代谢对肾排泄影响 246

合并用药 248

病态 248

肾脏疾病 248

肝病 249

第四节 胆汁排泄 250

肝脏和胆汁 250

药物胆汁排泄的形式 252

药物向胆汁中转运的机制 254

向胆汁排泄中的被动扩散 254

向胆汁排泄中的主动转运 257

主动分泌的物质 257

分泌过程的特点 263

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 271

药物因素 271

药物分子量 271

药物或代谢物的极性 273

生物因素 275

种族差异 275

代谢 276

肠肝循环 277

胆汁流量 280

第六章 合并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 282

第一节 概述 282

第二节 胃肠道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285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285

消化道pH变化和药物相互作用 293

改变胃空速率或肠蠕动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296

肠道酶系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01

饮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02

第三节 血浆蛋白和受体部位的药物相互作用 303

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相互作用 303

在受体结合部位的药物相互作用 310

第四节 代谢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317

并用药物引起的代谢促进 317

并用药物产生的代谢抑制 325

第五节 排泄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334

尿的pH和药物相互作用 334

肾小管主动分泌与药物相互作用 339

第六节 电解质平衡变化和药物相互作用 341

第七章 剂型与疗效 345

第一节 概述 355

第二节 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释放度概念 350

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350

固体制剂的释放度 352

第三节 剂型与疗效的关系 353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作用不同的情况 354

剂型对药物作用强度、作用快慢的影响 355

剂型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差异 364

长效剂型 366

第四节 片剂与药物吸收 370

辅料对片剂释放度及吸收的影响 372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79

包衣制剂的特性与吸收的关系 384

片剂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88

口腔片和口腔粘膜吸收的特点 391

第五节 其他固体制剂与吸收 396

散剂 396

胶囊剂 397

颗粒剂 399

滴丸剂 399

第六节 液体制剂与药物吸收 400

溶液剂 400

乳剂 401

水性混悬剂 402

其他液体制剂 404

第七节 注射剂的吸收 405

注射剂吸收的特点 405

注射部位与药效 407

影响注射剂吸收的因素 408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剂因素 408

生理性因素 413

第八节 栓剂和直肠吸收 415

直肠的结构特点 415

栓剂的直肠吸收 417

脂溶性与解离度 418

栓剂基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419

第九节 气雾剂与肺的吸收 425

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 425

肺部的药物吸收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427

脂溶性 427

吸入药物颗粒大小 427

第十节 眼用药剂及眼的吸收 433

眼的结构特点与药物吸收的关系 433

血-房水屏障 435

眼内药物的吸收 436

第十一节 皮肤用药及透皮吸收 440

皮肤结构与吸收关系 440

皮肤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441

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443

生理性因素 443

皮脂膜和皮肤屏障 443

皮肤部位 446

种族差异 446

皮肤的机能状态 447

涂布面积、药物浓度和接触时间对透皮吸收的影响 449

涂布面积 450

皮肤用药的剂量和浓度 451

药物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及给药次数 452

给药方法-密闭与开放 453

药物因素 453

药物的溶解性对透皮吸收的影响 453

药物分子特性对透皮吸收的影响 454

pH对透皮吸收的影响 455

制剂因素对透皮吸收的影响 457

软膏基质的种类和性质 460

软膏基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460

基质-药物的亲和力对主药释放的影响 460

药物与皮肤的接触 461

对水合作用的影响 463

助渗剂对透皮吸收的影响 463

东莨菪碱透皮吸收系统 467

第八章 生物药剂学的一般实验方法 472

第一节 药物的吸收实验技术和方法 472

膜透过法 473

固体膜方法 474

液体膜方法 474

皮肤吸收的实验方法 476

离体方法 477

膜透过测定装置 477

侧臂采样试验装置 477

杯形膜测定装置 478

体内方法 480

粘膜吸收实验方法 481

口腔粘膜吸收 481

舌下粘膜吸收 481

面颊内粘膜吸收 481

直肠粘膜吸收 481

离体方法 481

在体方法 482

体内方法 482

测定血中浓度或尿中排泄量方法 482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483

利用最终产生的药理作用方法 484

消化道吸收 485

离体方法 485

离体循环回流法 485

外翻肠囊法 486

在体方法 486

肠袢法 486

在体连续注入法 487

永久性肠瘘法 488

胃中的吸收实验法 489

体内法 490

给予供试料的方法 491

血药浓度 491

尿排泄量 492

胆汁中的排泄量 492

用金鱼研究吸收的方法 493

第二节 药物体内分布实验方法 495

摘出脏器,分离提取测定方法 496

脏器灌流法 496

同位素的应用 497

药物的蛋白结合率研究方法 499

第三节 药物代谢的实验方法 503

体内法 503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506

离体法 507

灌注试验 507

脏器切片或组织匀浆法 508

第四节 肾清除率试验法 509

体内法 510

定型清除率法 510

非定型清除率法 512

离体肾灌流法 513

肾皮质切片蓄积法 514

截流分析法 514

肾显微穿刺法 515

肾门循环法 516

附表1常用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518

附表2一些常用药物的PKa值表 56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