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免疫学纲要  第3版
免疫学纲要  第3版

免疫学纲要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4048·3767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时氏病理学下一篇:少林延寿法
《免疫学纲要 第3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某些历史性回顾 4

二、经典的沉淀素反应 5

三、特异性的基础 8

(一)连结抗原和抗体的力 10

(二)抗体的亲和力 14

(三)亲合力和多价结合的额外作用 16

(四)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18

(五)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决定簇 20

四、摘要 21

五、补充读物 22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2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5

二、免疫球蛋白结构的多样性 31

(一)抗体特异性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33

(二)与抗体特异性无关的结构变化 35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比较 41

(一)免疫球蛋白的亚类 47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变体 47

四、摘要 51

五、补充读物 52

(一)初次反应 53

二、小淋巴细胞的作用 53

第三章 抗体的合成 53

一、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 53

(二)再次反应--记忆 54

三、胸腺 57

四、法氏囊 59

五、两群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 60

(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鉴别 62

(二)淋巴细胞的表面现象 65

六、免疫反应中细胞的协同作用 66

(一)巨噬细胞的作用 66

(二)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 67

(三)与抗原性的关系 70

(一)淋巴结 75

七、免疫反应的解剖学基础 75

(二)脾脏 79

(三)无被膜的淋巴组织 79

八、体液性抗体的合成 80

(一)抗体形成细胞及抗原敏感细胞的检测 80

(二)蛋白质的合成 82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83

(四)免疫球蛋白的种类 84

九、免疫反应的基因控制 85

(一)影响一般反应性的基因 85

(二)与免疫球蛋白基因相连锁的免疫反应 86

(三)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连锁的免疫反应 86

十、免疫反应的调节 88

(一)新生期 91

十一、免疫耐受性 91

(二)成年期 93

(三)耐受性的终止 95

十二、免疫反应的个体发生 98

十三、免疫反应的种系发生 101

十四、摘要 103

十五、补充读物 105

第四章 抗体合成的理论 107

一、诱导学说 107

二、选择学说 107

(一)浆细胞里不存在抗原 108

三、选择学说的证据 108

(二)展开实验 109

(三)抗体的氨基酸顺序 109

(四)遗传学研究 109

四、无性繁殖系选择模型 110

五、无性繁殖系选择模型的证据 111

(一)一个细胞一种免疫球蛋白 111

(二)表面抗体与未来作用的关系 112

六、无性繁殖系选择模型的确实根据 114

(一)抗体亲和力和抗原剂量 114

(二)抗体合成的反馈抑制 114

(五)抗原(净)电荷的效应 116

(三)免疫过程中亲和力的增加 116

(四)抗体合成中半抗原的抑制作用 116

(六)免疫耐受性 117

七、抗体变异性的遗传学理论 118

八、摘要 125

九、补充读物 126

第五章 抗原抗体的体外反应 127

一、沉淀反应 127

(一)沉淀素定量曲线 127

(二)凝胶沉淀反应 127

(三)单向免疫扩散 129

(四)免疫电泳 129

(一)抗原结合能力的测定 134

二、放射活性结构技术 134

(二)抗体结合能力的测定 135

(三)放射免疫测定 136

三、免疫荧光 137

四、标记抗体的其他方法 139

五、细胞表面抗原的反应 140

(一)结合抗体 140

(二)凝集作用 140

(三)调理性(Fc)粘连作用 141

(四)刺激作用 141

(一)补体的性质 142

(五)细胞毒性反应 142

六、补体 142

(二)补体结合试验 144

(三)补体的活化 145

(四)补体的反应顺序 146

(五)防卫作用 150

(六)补体在疾病中的作用 151

(七)补体缺陷 151

(八)遗传学 152

七、生物学活性的中和作用 152

八、摘要 153

九、补充读物 155

第六章 超敏感性 156

一、第Ⅰ型--过敏性超敏感性 160

(一)全身性过敏症 160

(二)过敏症的机制 160

(三)特应性变态反应 163

二、第Ⅱ型--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超敏感性 165

(一)同族免疫反应 167

(二)自身免疫反应 170

(三)药物反应 170

三、第Ⅲ型--复合物介导的超敏感性 171

(一)抗体过剩(阿萨期型反应性) 172

(二)抗原过剩(血清病) 173

(三)免疫复合物的检查法 176

四、第Ⅳ型--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感性 177

(一)细胞学基础 178

(二)效应的机制 180

(三)细胞介导超敏感性的体外试验 183

(四)与抗体合成的关系 185

(五)组织损伤 186

五、第Ⅴ型--刺激性超敏感性 187

六、摘要 190

七、补充读物 192

(一)防止侵入 194

一、先天免疫 194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 194

(二)对入侵者的反击作用 196

(三)补体的作用 198

二、获得性免疫 200

三、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201

(一)体液性抗体的作用 201

(二)细胞介导免疫的作用 204

四、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208

(一)血清抗体的保护作用 208

(二)局部因素 209

(三)细胞介导免疫 210

(一)原虫 213

五、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213

(二)蠕虫 215

六、预防 217

(一)被动获得性免疫 217

(二)自动免疫接种 218

七、原发性免疫缺陷 224

八、继发性免疫缺陷 229

九、摘要 230

十、补充读物 232

第八章 移植 234

一、排斥是免疫现象 235

(一)遗传学 236

二、移植抗原 236

(二)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37

(三)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42

三、排斥机制 244

(一)淋巴细胞介导的排斥 244

(二)体液性抗体的作用 245

四、移植排斥的预防 248

(一)组织配型 248

(二)一般性免疫抑制 249

(三)同种移植反应的抗原-特异性抑制 253

五、移植的临床经验 256

(一)多态性 258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生物学意义 258

(二)母亲和胎儿的免疫关系 259

(三)识别系统 260

(四)癌细胞与同种移植反应 263

(五)MHC与补体系统的关系 270

(六)与疾病的联系 271

七、摘要 271

八、补充读物 276

第九章 自身免疫 278

一、自身免疫病谱 278

二、人类疾病的自身抗体 280

三、自身免疫病的交叉重叠 283

四、自身免疫病的遗传因素 285

五、自身免疫反应的病因学 288

六、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机制 293

(一)体液性抗体的作用 294

(二)复合物的作用 299

(三)细胞性超敏反应 304

(四)自身免疫病的实验模型 307

七、自身抗体试验的诊断价值 310

八、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312

九、摘要:器官特异性疾病与非器官特异性疾病的比较 313

十、补充读物 314

附录:英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表 31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