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
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

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学君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6018973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这一论题,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反映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其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分析探讨了我国改革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材料丰富,观点鲜明,论述充分,分析深刻,对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有很好的参考作用,也适合作高等学校尤其是成人院校“邓小平理论”课程的教材。
《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目录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代序) 1

第一章 与时俱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科学体系 1

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

三、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 8

四、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11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6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6

(一)社会主义建设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6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22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0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6

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6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重大突破 3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4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7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和内容 49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百年不动摇 53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5

(一)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55

(二)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56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59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59

二、实现战略目标的对策 63

(一)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63

(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66

(三)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69

三、科教兴国是现代化建设必然的战略选择 71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的主要内容 71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73

(三)正确理解和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75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7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77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79

第五章 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82

一、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82

(一)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3

(二)加速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87

二、体制创新与社会发展 91

(一)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92

(二)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94

(三)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96

(四)加速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8

三、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互动 100

(一)科技创新对体制创新的推动 100

(二)体制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 10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0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06

(一)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10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论的提出 109

(三)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1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17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18

(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21

(三)规范分配方式和分配秩序,完善分配机制 124

第七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27

一、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127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 127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0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132

(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32

(二)搞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133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外开放的需要 13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宏观调控下协调发展 136

三、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 13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37

(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渐进式改革 139

(三)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8

第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51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151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52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 153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展 155

(四)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56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5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159

(二)2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说 162

(三)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64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67

(一)依法治国是执政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167

(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169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努力方向 171

第九章 面向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6

一、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176

(一)重视精神资源开发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重要特征 177

(二)中国历史上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和优势 178

(三)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发展道路 182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85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185

(二)党中央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功经验 188

(三)广东省20多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191

三、抓紧抓好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4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94

(二)“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196

(三)加强德育科研,强化德育功能 197

第十章 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外交政策 201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01

(一)邓小平是我国经济开放的首倡者 201

(二)全方位开放成绩斐然 204

(三)经济全球化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05

(四)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210

二、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4

(一)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南 214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的坚持运用和发展 217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外交 223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226

一、“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条件 226

(一)“一国两制”战略决策提出的基本前提 226

(二)“一国两制”战略决策的客观条件 230

(三)“一国两制”决策的战略目的 231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与基本内容 233

(一)“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233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35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成效 236

(一)保证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237

(二)保障了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238

(三)提供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制度保障 238

(四)树立了中国在国际上信守承诺的良好形象 239

(五)为以“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示范 241

四、“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242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42

(二)台湾问题的解决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 243

(三)“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244

第十二章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248

一、邓小平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理论 248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248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52

(三)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 257

二、“三个代表”是面向21世纪党的建设纲领 257

(一)“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257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260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65

(一)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266

(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267

(三)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去 270

后记 2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