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春主编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1529584
  • 页数:6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将“公共卫生学”的内容确定为“环境因素与健康”、“卫生工程技术”、“卫生政策与行为”,对公共卫生学的定义、范畴、性质和任务等进行了探索性的阐述。
《公共卫生学》目录
标签:卫生学 主编

前言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定义与内涵 1

一、公共卫生的定义 1

二、健康的概念 3

三、新公共卫生及其内涵 5

第二节 公共卫生的特征、功能与价值 8

一、公共卫生的特征 8

二、公共卫生的功能 10

三、公共卫生的价值 10

第三节 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 11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2

二、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3

三、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3

四、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 14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14

六、公共卫生安全与防控 15

七、公共卫生伦理 16

八、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 17

第四节 我国公共卫生发展简史 18

一、我国古代的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 18

二、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防疫工作 20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共卫生事业 22

四、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的历史 25

第五节 公共卫生的未来 26

一、政府将在公共卫生事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7

二、科技的发展将促进公共卫生进步 27

三、社区卫生与农村卫生工作将得到大的发展 29

四、公共卫生人才建设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0

五、公共卫生建设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30

六、公共卫生将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 31

思考题 32

第二章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33

第一节 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要素 33

一、公共卫生的政策法律体系 33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3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35

四、公共卫生监督体系 36

五、医疗救治体系 38

六、基本卫生服务体系 39

第二节 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 42

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概况 42

二、疾病的预防控制制度 45

三、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50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 52

一、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 52

二、英国的公共卫生体系 56

三、日本的公共卫生体系 59

四、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 62

思考题 64

第三章 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65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 65

一、新生传染性疾病威胁日益增加 65

二、鼠疫、霍乱的流行趋势不容忽视 66

三、AIDS、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形势严峻 67

四、以血吸虫病为代表的虫媒传染病疫情回升 68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69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69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 70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71

第三节 伤害 74

一、我国伤害发生的现状 74

二、应对伤害的策略 75

第四节 职业性危害 76

一、职业性危害的内涵 76

二、我国职业性危害的种类和现状 77

三、职业性危害与职业病 79

第五节 其他公共卫生问题 79

一、食源性疾病 79

二、医院感染 81

三、网络成瘾 82

四、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 84

思考题 85

第四章 公共卫生研究方法 86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86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86

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87

三、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91

四、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95

五、流行病学研究的实施 96

第二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 98

一、一般毒性评价方法 98

二、特殊毒性评价方法 102

第三节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06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 106

二、定量研究 108

三、定性研究 109

思考题 110

第二篇 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11

第五章 生物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11

第一节 生物性危险因素的分类 111

一、致病微生物 112

二、传染病媒介物 113

三、致害动物 114

四、致害植物 115

五、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 116

第二节 生物性危险因素与疾病 116

一、生物性危险因素与感染性疾病 116

二、生物性危险因素与食源性疾病 118

三、生物性危险因素与肿瘤 121

四、生物性危险因素与职业危害 122

五、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其他疾病 125

第三节 生物性危险因素评价 126

一、生物性危险因素的鉴定 126

二、生物危险度评价 128

三、暴露评价 129

四、危害效应评价 131

思考题 132

第六章 物理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33

第一节 物理性危险因素的分类 134

一、气象条件 134

二、声 136

三、振动 140

四、辐射 141

第二节 物理性危险因素与疾病 144

一、物理性危险因素所致常见疾病 144

二、物理性危险因素所致肿瘤及其他疾病 151

第三节 物理性危险因素评价 153

一、物理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153

二、物理性危险因素的监测、识别与评价 154

思考题 160

第七章 化学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61

第一节 化学性危险因素的分类 161

一、无机污染物 161

二、有机污染物 161

三、高分子污染物 161

四、有害气体类污染物 162

五、尘类污染物 162

六、农药类污染物 162

第二节 化学性危险因素与疾病 163

一、化学性危险因素与肿瘤 163

二、化学性危险因素与职业病 168

三、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公害病 170

四、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地方病 171

五、化学性危险因素的其他危害 173

第三节 化学性危险因素评价 177

一、化学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177

二、“三致”化学污染物的检测、识别与评价 179

三、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识别与评价 182

四、农药残留的检测、识别与评价 186

思考题 188

第八章 社会、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90

第一节 社会危险因素的识别 190

一、社会因素的分类 190

二、社会危险因素与健康问题的识别 193

第二节 心理危险因素的识别 197

一、心理因素的分类 197

二、心理危险因素与健康问题的识别 198

第三节 行为危险因素的识别 199

一、行为因素的分类 199

二、行为危险因素与健康问题的识别 200

第四节 社会、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的评价 202

一、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202

二、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 203

三、危险因素的群体评价 204

思考题 205

第三篇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众健康保 206

障第九章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206

第一节 传染病概述 206

一、传染病的生物学基础 206

二、传染病分类 207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208

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诊断治疗 211

五、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213

第二节 传染病监测 217

一、传染病监测概述 217

二、传染病监测系统及疫情系统 219

三、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 222

四、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方案概述 222

第三节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224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宏观策略 224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225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法概述 228

思考题 234

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 235

第一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述 235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分类 235

二、慢性病的流行概况 236

三、慢性病的发病特点 239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240

一、慢性病监测概述 240

二、死因和病伤监测 242

三、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243

四、WHO阶梯式监测方法 243

第三节 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248

一、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 249

二、慢性病的社区干预 251

三、慢性病的临床预防 254

四、疾病预防策略中若干观念的转变 255

思考题 256

第十一章 中毒的预防控制 257

第一节 毒物与中毒 257

一、毒物及其来源 257

二、中毒及其类型 259

三、我国中毒事件发生的现状与特点 262

第二节 中毒的鉴定与处理 265

一、急性中毒诊断的原则 265

二、毒物接触史 265

三、急性中毒的特殊临床表现 266

四、实验室检查 269

五、毒物样品的检测 269

六、急性中毒的救治 271

第三节 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273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273

二、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274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276

四、真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278

五、动物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279

六、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281

七、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282

第四节 职业中毒的预防控制 284

一、职业中毒的表现与诊断 284

二、职业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287

三、职业中毒的综合防制措施 291

第五节 化学事故中毒的预防控制 292

一、化学事故中毒发生的原因 292

二、化学事故中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93

三、化学事故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295

四、化学事故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 297

思考题 297

第十二章 促进健康的因素与特殊人群的健康保障 299

第一节 促进健康的因素与利用 299

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 299

二、促进健康的物理性因素与利用 300

三、促进健康的化学性因素与利用 305

四、促进健康的生物性因素与利用 307

五、促进健康的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利用 309

第二节 公共卫生干预 312

一、公共卫生干预计划与服务 312

二、公共卫生干预的手段和措施 314

三、公共卫生干预的效果评价 314

四、公共卫生干预的伦理学问题 315

五、针对常见疾病的公共卫生干预 317

六、针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公共卫生干预 319

第三节 脆弱人群、亚健康人群及其健康问题 322

一、脆弱人群与亚健康人群 322

二、脆弱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323

三、亚健康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332

第四节 儿童、妇女、老年人的健康保障 335

一、儿童的健康保障 335

二、妇女的健康保障 338

三、老年人的健康保障 341

第五节 亚健康人群的健康保障 343

思考题 343

第十三章 有害因素的控制技术与效果评价 345

第一节 卫生工程基本原理 345

一、卫生工程概述 345

二、污染物分离去除技术原理 346

三、污染物化学反应去除技术原理 351

第二节 饮水净化工程技术与效果评价 354

一、概述 354

二、饮用水常规净化技术 354

三、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 360

四、饮水净化效果的卫生学评价 364

第三节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与评价 366

一、概述 366

二、常用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366

三、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卫生学评价 371

第四节 职业有害因素卫生工程控制技术与效果评价 374

一、粉尘的控制 374

二、有害气体的控制 376

三、高温的控制 378

四、噪声的控制 379

五、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技术的效果评价 381

第五节 污水处理与效果评价 382

一、污水处理概述 383

二、污水处理效果的卫生学评价 390

第六节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效果评价 392

一、污泥的处置技术 392

二、垃圾的处置技术 394

三、粪便的处置技术 395

四、医疗废物的处置技术 396

五、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399

六、固体废弃物处置效果的卫生学评价 401

思考题 402

第四篇 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 404

第十四章 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 404

第一节 公共卫生政策概论 404

一、政策 404

二、公共卫生政策 405

三、我国的公共卫生政策简介 408

第二节 公共卫生政策分析 409

一、公共卫生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 409

二、公共卫生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412

第三节 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417

一、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 417

二、卫生政策的实施 420

第四节 公共卫生政策评价 422

一、公共卫生政策评价的性质、目的与意义 422

二、公共卫生政策评价的基本思路 423

三、公共卫生政策评价的步骤及常用方法 424

第五节 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简介 429

一、卫生立法的概念与依据 429

二、卫生立法体制 430

三、卫生立法程序 430

四、卫生法实施 433

五、我国公共卫生法律制度及体系建设 434

思考题 435

第十五章 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 436

第一节 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结构及服务内容 436

一、卫生系统与卫生组织机构 436

二、基本卫生服务 439

三、医疗保障制度 440

四、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与依法行医 442

第二节 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 442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442

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 444

三、公共卫生服务评价 446

第三节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与公共卫生筹资 451

一、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451

二、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分析 454

三、公共卫生服务筹资 456

第四节 健康管理 461

一、健康管理概述 461

二、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463

三、健康风险评估 466

思考题 468

第十六章 公共卫生标准及其体系 469

第一节 公共卫生标准概述 469

一、卫生标准与卫生基准 469

二、制定卫生标准的原则、依据与方法 471

第二节 我国的公共卫生标准及其体系 479

一、卫生标准的发展与现状 479

二、我国的公共卫生标准体系 481

第三节 国际和国外卫生标准简介 492

一、国际标准概述 493

二、美国卫生标准概况 496

三、其他国外卫生标准概况 497

思考题 498

第十七章 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 499

第一节 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概述 499

一、公共卫生监督的概念 499

二、公共卫生监督的性质和职责 500

三、公共卫生监督的分类 501

四、公共卫生监督的基本原则 503

五、公共卫生监督程序 504

第二节 我国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509

一、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的主体 509

二、公共卫生监督机构的设置 510

三、我国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510

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与制度建设 512

一、我国卫生法律制度建设的不同阶段 512

二、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制度的范畴 514

三、卫生法律制度建设的特点 518

思考题 519

第十八章 危险化学品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520

第一节 安全性评价与管理概述 520

一、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 520

二、安全评价的分类 520

三、安全评价的程序 521

四、安全性评价的管理与法律依据 522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522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522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概念 523

三、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性评价的现状 523

四、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工作内容 524

五、危险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方法 527

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533

第三节 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533

一、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基本程序 533

二、各类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538

三、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548

思考题 550

第五篇 突发事件与公共卫生安全 551

第十九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51

第一节 概述 55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特点 551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等级与分期 552

三、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555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 559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基本要素 559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原则 560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 561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561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63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566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569

八、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571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流程 575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和预警 576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 579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善后工作 582

思考题 584

第二十章 突发伤害事件 586

第一节 概述 586

一、突发伤害事件的概念与特点 586

二、突发伤害事件的类型 587

三、突发伤害事件的危害与评价 589

第二节 突发伤害事件的危险因子 596

一、环境中的致伤因子 596

二、伤害的宿主因素 596

三、伤害发生的环境因素 598

四、Haddon模型 598

第三节 突发伤害事件的应急与防控 599

一、突发伤害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应急机制建设 599

二、突发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 601

三、突发伤害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603

思考题 607

第二十一章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608

第一节 概述 608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类 609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特点 611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 612

第二节 应急反应与预防控制 613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与应急机制建设 614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 618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防控策略 619

第三节 应急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621

一、应急监测系统 621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程序及方法 622

思考题 626

第二十二章 突发灾害事件 627

第一节 概述 627

一、灾害的概念 627

二、灾害的分类 628

三、灾害的分级 629

四、灾害的特征 629

五、灾害的危害 630

第二节 突发灾害事件中的公共卫生问题 631

一、社会的恐慌反应 631

二、流行病的发生 631

三、人群迁移 632

四、不良气候的暴露 632

五、食物和营养的缺乏 632

六、水供应困难和环境卫生问题 632

七、伤害 633

八、精神卫生问题 633

九、卫生机构的破坏 633

第三节 应急反应与预防控制 634

一、灾害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634

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636

三、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638

思考题 639

第二十三章 恐怖袭击事件 640

第一节 概述 640

第二节 生物恐怖 641

一、生物恐怖的概念及其特点 641

二、可能用于生物恐怖活动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642

三、生物恐怖袭击方式 644

四、生物恐怖袭击的危害 645

五、生物恐怖袭击的处置 646

六、生物恐怖袭击的防范措施 647

第三节 化学恐怖 648

一、化学恐怖的概念及其特点 648

二、可能用于化学恐怖活动的化学物质 649

三、化学恐怖袭击方式 651

四、化学恐怖袭击的危害 652

五、化学恐怖袭击的处置 652

六、化学恐怖袭击的防范措施 654

第四节 核与辐射恐怖 655

一、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使用的物质 656

二、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的方式 657

三、核与辐射恐怖的危害 659

四、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的处置 661

五、核与辐射恐怖的防范措施 662

思考题 663

参考文献 6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