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鉴定学专论
中药鉴定学专论

中药鉴定学专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康廷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7838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为我社规划的中医药研究生教材之一,是中医药领域最高层次的教学、临床、科研用书。预计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药鉴定学专论》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内涵与外延 1

一、中药鉴定学的内涵 1

二、中药鉴定学的外延 2

三、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第二节 中药品质理论与鉴定方法 3

一、中药品质理论 3

二、中药品质鉴定方法 5

第三节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 6

一、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现代化 6

二、中药鉴定学发展的特点 9

三、中药鉴定研究的思路 10

第二章 中药质量标准及中药标准物质研究 13

第一节 药品标准的定义、属性及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简况 13

一、药品与药品标准的定义 13

二、药品标准的属性 13

三、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简况 14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现状分析 15

一、我国现行中药质量标准取得的成果 15

二、我国现行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0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发展趋势 25

一、增加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中药数量 26

二、推进中药一物一名和一名一物工作进程 26

三、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27

四、加强中药标准物质的研究 28

五、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与检测 28

六、提升中药质量标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28

七、进行中药质量评价系统模式和中药质量标准模式的研究 29

八、中药国际化标准的研究与建立已成大势所趋 30

第四节 中药标准物质研究 30

一、标准物质及药品标准物质的含义与特性 31

二、我国历版药典收载中药标准物质情况 31

三、标准物质的分类及我国医药用标准物质的分级和定级条件 32

四、我国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定与管理 33

五、化学对照物质的建立 33

六、中药对照物质的质量要求 34

第三章 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思路与方法 38

第一节 中药材品种的含义和鉴定意义 38

一、中药材品种的含义 38

二、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意义 40

第二节 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思路与方法 41

一、中药材品种鉴定的依据 41

二、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指导思想 41

三、中药材品种现状分析 42

四、形成中药材混伪品的原因 52

五、中药材品种鉴定的方法与对策 53

六、品种鉴定举例 54

第三节 本草考证 55

一、本草考证的目的意义 55

二、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 56

三、本草考证举例 62

第四章 中药采收、贮藏的时间节律与中药质量 65

第一节 中药采收的时间节律 65

一、年节律 66

二、月节律 67

三、日节律 69

四、时节律 69

第二节 中药贮藏的时间节律 70

一、缩短贮藏时间以保持中药质量 70

二、关于古人的“六陈论” 71

第五章 中药性状鉴定与中药质量 74

第一节 中药性状鉴定的现实意义 74

一、中药性状鉴定知识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 74

二、中药性状鉴定是法定的质量标准 75

三、中药性状鉴定是划分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重要依据 75

四、中药性状鉴定方法的特点与延展 75

第二节 中药性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6

一、中药性状特征与基原 76

二、中药性状特征与生境 77

三、中药性状特征与采收加工 78

四、中药性状特征与显微结构 79

第三节 中药性状特征与质量的相关性 80

一、产地与中药性状质量 80

二、化学成分与中药性状质量 81

三、纯净度与中药性状质量 81

第四节 中药性状气味与功效气味的相关性 83

一、中药的性状气味 83

二、中药的功效气味 85

三、中药性状气味与功效气味的相关性 89

第五节 古代中药质量标准的科学性问题 89

一、古代中药的质量标准 89

二、古代中药的质量标准分析 91

第六节 中药性状品质评价理论与新技术 92

一、“辨状论质”理论 92

二、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对性状气味的模拟表达 93

三、中药半显微性状鉴定法 94

第六章 中药商品与中药质量 96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含义与形成 96

第二节 中药商品的品别、规格与等级划分 97

一、中药商品的品别、规格与等级标准 97

二、规格等级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101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1

第三节 中药饮片 102

一、饮片的特点与类型 102

二、中药饮片与中药质量 103

三、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 106

第四节 中药商品的包装与毒性中药商品的管理 106

一、中药商品包装的意义、现状与发展前景 106

二、毒性中药商品的管理 108

第五节 中药商品的价格与市场预测 109

一、中药商品的价格政策与分类 109

二、市场预测的作用、步骤与方法 110

第七章 道地药材与中药质量 113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 113

一、道地药材概念的历史沿革 113

二、道地药材概念的内涵 114

三、道地药材的属性 115

第二节 道地药材的研究现状 116

一、道地药材种类和分布的系统整理 116

二、道地药材形成原因分析 118

三、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 121

第三节 道地药材研究思路与方法 123

第八章 中药显微鉴定规律研究 127

第一节 中药组织形态学规律 127

一、根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 127

二、根茎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 131

三、茎木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 134

四、皮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 136

五、叶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 137

六、果实类中药的亚类型及其组织构造特征 138

七、常见种子类中药的分布及其组织构造特征 140

第二节 中药粉末形态学规律 140

一、草酸钙结晶的分布规律 141

二、石细胞的分布规律 144

第三节 中药显微鉴定技术 146

一、显微定量技术 146

二、显微化学技术 149

三、孢粉技术 150

四、数码显微成像技术 152

第九章 中药光谱鉴定研究 157

第一节 光谱的关键技术及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157

一、紫外-可见光谱 157

二、红外光谱 158

三、荧光光谱 159

四、原子吸收光谱 160

五、质谱 161

第二节 中药光谱鉴定新进展 162

一、中药紫外谱线组鉴别 162

二、近红外光谱 163

三、红外光谱仪器的联机技术 164

四、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165

五、荧光光谱新技术 168

六、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 169

第十章 中药色谱鉴定研究 172

第一节 中药薄层色谱鉴定 172

一、定性鉴别 173

二、限量检查 175

三、含量测定 175

第二节 中药高效液相色谱鉴定 176

一、色谱一般条件的确定 176

二、定性鉴别 178

三、定量分析 178

四、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181

第三节 中药气相色谱鉴定 182

一、定性鉴别 183

二、定量分析 186

第四节 中药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鉴定 187

一、定性鉴别 188

二、定量分析 190

三、高效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鉴定技术 194

第五节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定 195

一、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鉴定 196

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定 197

三、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定 200

四、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鉴定 204

第十一章 中药生物鉴定研究 208

第一节 中药DNA分子鉴定 208

一、DNA分子标记与常见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209

二、DNA分子鉴定研究示例 212

第二节 中药生物效价鉴定 216

第三节 中药细胞生物学鉴定 217

第四节 中药生物鉴定研究展望 218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氢谱等鉴定技术研究 221

第一节 核磁共振氢谱技术 221

一、样品的制备及图谱解析 221

二、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222

第二节 扫描电镜技术 223

一、原理 223

二、样品制备 223

三、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224

第三节 生物芯片技术 226

一、生物芯片的制备 227

二、样品制备和检测 227

三、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227

第十三章 动物类中药鉴定研究 230

第一节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及研究概况 230

一、应用概况 230

二、研究的主要特点 231

三、资源研究 232

四、化学成分研究 236

五、药理研究 237

第二节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研究 239

一、传统经验鉴别 239

二、显微鉴定 240

三、理化鉴定 240

四、生物鉴定 241

五、《中国药典》中动物药的鉴定 242

第三节 动物类中药研究的发展趋势 243

一、存在的问题 243

二、主要发展趋势 244

第十四章 矿物类中药鉴定研究 248

第一节 矿物类中药研究概况 248

一、品种与资源研究 248

二、化学成分研究 250

三、加工炮制研究 252

四、药理、毒理研究 252

五、临床研究 253

第二节 矿物中药常用鉴定方法及应用 253

一、取样和处理方法 254

二、偏光显微镜分析法及应用 255

三、X射线衍射分析法及应用 263

四、热分析法及应用 267

第十五章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274

第一节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物质分类 274

一、内源性具有毒副作用的物质 274

二、外源性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276

第二节 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 277

一、农药残留量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 278

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 279

三、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及限量指标 281

第三节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82

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82

二、未来发展趋势 282

第十六章 中药材新药研究 284

第一节 中药材新药研究标准体系 285

一、药品注册的申请 285

二、药物的临床前研究 285

三、药物的临床试验 286

四、新药的申报与审批 286

五、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 288

第二节 中药材新药的研究开发 288

一、新品种的研究开发 288

二、代用品的研究开发 290

三、新药用部位的研究开发 291

第三节 中药材新药申报资料项目与撰写内容 291

一、申报资料项目 291

二、撰写内容 293

第四节 中药材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与展望 296

第十七章 国外植物药及我国港台地区中药质量标准 298

第一节 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发展概况 298

一、植物药的定义 298

二、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概况 299

第二节 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标准内容概览 301

一、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内容 301

二、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比较 305

第三节 我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中药标准 305

一、我国香港特区中药标准 305

二、我国台湾地区中药标准 306

第四节 国外植物药及我国港台地区中药标准对中药标准化的参考意义 3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