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车离等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4204·135
  • 页数:11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医学史》目录
标签:医学史 医学

第一节 医药的起源 2

卫生保健的起源 2

外治法的起源 3

针砭的起源 4

灸熨的起源 4

药物的起源 4

导引按摩的起源 5

第二节 几种起源论的评述 5

天才论 5

宗教论 6

本能论 6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 9

原始的病名与分类 9

初步的病因知识 9

医学理论的萌芽 10

医家与治疗方法 10

第二节 药物知识与应用 11

药物知识的积累 11

酿酒和汤液的发明 12

第三节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12

早期的卫生保健 12

早期的医事制度 13

第四节 医与巫的斗争 13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创立 17

早期医经及其它 17

《黄帝内经》的理论成就 17

《黄帝八十一难经》 20

第二节 药学专书的诞生 20

战国以来药物学概况 20

《神农本草经》 20

第三节 临证医学体系的形成 21

战国以来临证医学概况 21

《伤寒杂病论》与辩证施治 23

脉学的系统化 24

针灸学的总结 25

第四节 其他医家及贡献 25

扁鹊 25

医竘 26

文挚 26

涪翁与郭玉 26

华佗 26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发展 31

《内经》的整理与阐释 31

病源证候学的产生 31

第二节 药物学的发展 32

本草学的发展 32

制药化学的发展 33

药物炮制法的发展 34

第三节 几部重要综合医书 34

《肘后救卒方》 34

《千金方》 35

《外台秘要》 36

《四部医典》 36

第四节 临证各科的发展 37

针灸科 37

内科(体疗) 38

妇产科 38

儿科(少小) 38

外科(疮疡) 38

伤科 39

五官科(耳目口齿) 39

按摩科 39

第五节 医学教育 39

第六节 中外医药交流 40

中朝医药交流 40

中越医药交流 40

中日医药交流 41

中阿医药交流 41

中印医药交流 41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45

改进医事管理 45

开办国家药局 46

发展医学教育 46

第二节 医书的整编与刊行 47

古医籍的校订与研究 47

方书的编著与发展 49

第三节 药物学的成就 50

药物品种及用药经验 50

药性研究的进步 50

食疗学的成就 50

第四节 医学各科的突出成就 52

病因病机学 52

诊断学 52

解剖学 52

针灸学 53

内科 54

外伤科 54

妇产科 55

儿科 56

法医学 56

第五节 金元医家的创新 57

历史条件 57

各派医家 57

影响及意义 61

第六节 中外医药交流 61

中朝医药交流 61

中日医药交流 63

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医药交流 63

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 64

第一节 方药学和《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 68

本草学的繁荣 68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就与意义 68

《本草纲目》以后的药物学著述 70

方剂学的进展 71

第二节 温病学与人痘术 71

温病学的形成与意义 71

人痘接种的发明 73

第三节 临证各科的发展概况 73

内科 74

外伤科 75

妇产科 76

儿科 76

眼科 76

喉科 76

针灸与按摩 77

第四节 文献研究、著述及其它 77

文献研究 77

病案格式的建立 78

医学全书、类书、丛书、入门书 79

医学团体与中医杂志的出现 79

职业病的防治 80

第五节 中外医药交流 80

中朝医药交流 80

中日医药交流 81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医药交流 81

第一节 西医学的传入及其意义 86

西医学的传入 86

西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88

中西汇通派的产生 89

第二节 中医学的发展 91

文献研究与著述 91

临证医学的发展 92

药物学和方剂学的成就 94

中医学校、学会及杂志的创办 94

第三节 近百年的卫生事业概况 95

太平天国的卫生设施 95

旧政权对祖国医学的摧残与中医界的反抗斗争 96

国民党统治区的医药卫生工作 97

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