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针灸学  总论
现代针灸学  总论

现代针灸学 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少宗著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55267676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即针灸双向调节作用的生理学机制(也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在针灸双向调节中的作用)、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针灸作用的四大规律,这一理论体系能够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本书适用于在校学生及广大针灸临床医生阅读、参考。
《现代针灸学 总论》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一 正确辨病是现代针灸临床的基础和方向 3

(一)疾病的复杂性要求正确辨病 3

(二)职业高风险性要求正确辨病 4

(三)现代针灸学发展要求辨病治疗 5

(四)国际交流要求辨病治疗 5

(五)针灸临床客观现状要求辨病治疗 6

二 中国针灸学的两种发展模式——21世纪青岛针灸发展论坛随想 8

一、中国针灸学面临的挑战 8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两种模式 9

三、科学主义的极限与针灸学两种模式的并存发展 10

三 建立现代针灸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体系 13

(一)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临床取穴组方 13

(二)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与针灸治疗方案中的关键因素 15

(三)针灸治病的生理学机制 17

(四)小结 20

四 针灸双向调节的本质与机体的自组织原理 22

一、系统自组织原理 22

二、人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 23

三、针灸的双向调节机制源于对人体自稳调节功能的触发与强化 24

五 现代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的对话 28

(一)现代针灸学是学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8

(二)现代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并不对立 36

(三)现代针灸学不是现代生物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40

第二篇 经穴系统及经穴疗法的基本理论 55

第一章 穴位与神经的形态学关系 55

第一节 穴位局部的神经分布 55

第二节 穴位局部的组织学特征 57

第二章 针刺信号的产生与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 65

第一节 针感产生的生理学基础 65

一、穴位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 65

二、穴位的感受器 66

第二节 针刺信号外周传入的生理学机制 72

一、传入针刺信号的外周神经通路 72

二、传入针刺信号的外周神经纤维的类别 75

第三章 针刺信号在中枢内的作用过程 87

第一节 针刺信号在中枢内的传导通路及作用过程 87

一、针刺信号在脊髓内的传导通路及作用过程 87

二、针刺信号在脑干内的传导通路及作用过程 93

三、针刺信号在间脑内的传导通路及作用过程 96

四、基底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97

五、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98

第二节 针刺对中枢内神经介质的影响 100

一、胆碱类递质-乙酰胆碱(Ach) 100

二、单胺类递质 101

三、肽类递质 103

第四章 针灸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119

第一节 针灸对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的影响 119

一、针灸对垂体-甲状腺机能的影响 119

二、针灸对迷走神经-胰岛机能的影响 121

三、针灸对垂体-肾上腺皮质机能的影响 121

四、针灸对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机能的影响 123

五、针灸对垂体-性腺机能的影响 124

五、针灸对下丘脑-垂体系统的影响 125

第二节 针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 125

一、针灸疗法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26

二、针灸疗法调节免疫机能的机制 133

第五章 经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经穴分类 143

第一节 神经的支配方式 143

一、大体解剖学的支配方式 143

二、胚胎期节段支配方式 144

第二节 经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特异性 149

一、躯干部经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神经节段性支配的相关性 149

二、四肢部经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神经节段性支配的相关性 156

第三节 经穴的分类 170

一、根据穴位的分布特征进行分类 170

二、根据传统经穴的作用规律进行分类 171

第四节 经穴的组方规律 175

第六章 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及针刺效应的分类 181

第一节 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 181

一、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规律 181

二、针刺手法的基本作用规律 187

三、针刺时机的基本作用规律 188

四、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 200

第二节 针刺效应的分类 207

一、节段性效应 207

二、整体性效应 208

第三篇 耳穴系统及耳穴疗法的基本理论 213

第七章 全息生物医学理论 213

第一节 全息生物医学的由来 213

第二节 全息生物医学的历史沿革 216

第三节 生物全息论 225

一、生物全息律与全息生物学 225

二、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227

三、对生物全息律的修正 228

第四节 全息生物医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233

一、全息生物医学中的“全息”与“相似”及激光“全息” 233

二、对穴位分布全息律的补充和修订 235

第五节 全息生物医学理论与经络学说 237

一、对“经络全息”之说的看法 237

二、全息穴位系统与传统经穴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穴位系统 239

三、全息穴位系统与传统经络穴位系统的联系 241

四、全息生物医学理论与中医学的科学革命 243

第八章 全息穴位的信息传递机制 249

第一节 全息穴位的信息载体及其信息通道的结构 249

一、什么是信息、信息载体及信息通道 250

二、细胞的信息、信息传递 250

三、全息穴位的信息载体与信息通道的结构 252

第二节 神经生理学的实验依据 257

一、神经系统在全息穴位与对应组织器官之间的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58

二、反射中枢的位置问题 259

第三节 全息反射机制在动物界的存在范围 260

一、全息联系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 261

二、非脊椎动物是否存在全息联系 263

三、中枢内神经细胞全息联系的复杂性与系统发育 265

第四节 刺激全息穴位的另外两种效应及其机制 266

一、全息-广泛性效应 266

二、全息-节段性效应 272

第九章 耳穴及耳针疗法的几个理论问题 274

第一节 耳穴的定位方式与命名原则 274

一、命名与定位耳穴存在的问题 274

二、“93耳穴国标”修订的必要性 277

第二节 耳穴命名、定位方式的统一及其依据 280

第三节 耳穴研究中“矛盾”问题的讨论 281

一、临床研究中的“矛盾”现象 281

二、实验研究中的“矛盾”现象 284

第四节 耳穴“缩影”式分布现象的本质 287

第五节 需要补充和修正的几个问题 289

一、耳廓间接反应的产生 289

二、对耳穴概念的修正 290

三、耳穴的定位方法 290

第四篇 穴位的定位与作用 295

第十章 经穴的定位与作用 295

第一节 颅神经支配区内的经穴 295

第二节 颈髓节段支配区内的经穴 314

一、上部颈髓节段(C1~4)支配区内的腧穴 314

二、下部颈髓节段(C5~8)支配区内的腧穴 319

第三节 胸髓节段支配区内的经穴 332

一、上部胸髓(T1~5)节段支配区内的腧穴 332

二、下部胸髓(T6~12)节段支配区内的腧穴 339

第四节 腰髓节段支配区内的经穴 347

一、分布在腰腹部的腧穴 347

二、分布在下肢前外侧面的腧穴 351

三、分布在下肢后内侧面的腧穴 352

第五节 骶髓节段支配区内的经穴 353

一、分布在骶部的腧穴 353

二、分布在下肢前外侧、且与腰髓(主要是L4~5)节段有关的腧穴 355

三、分布在下肢后内侧、且与腰髓节段(主要是L2~5)有关的腧穴 362

第十一章 耳穴的定位和作用 368

第一节 耳廓的解剖结构 368

一、耳廓的表面解剖 368

二、耳廓的组织结构和感受器 369

三、耳廓的神经支配 369

第二节 耳廓的划线与分区 372

一、耳廓基本标志线的划定(GB/T134734-92) 372

二、耳廓各部的分区(GB/T134734-92) 374

第三节 对GB/T134734-92耳廓的分区及耳穴定位、命名的修订 378

一、对国标GB/T134734-92耳廓分区的修订 378

二、对国标GB/T134734-92耳穴定位、命名的修订 380

第四节 耳穴的位置和作用 382

一、耳轮部的耳穴 382

二、耳舟部的耳穴 384

三、对耳轮上脚部的耳穴 386

四、对耳轮下脚部的耳穴 386

五、对耳轮体部的耳穴 387

六、三角窝部的耳穴 388

七、耳屏部的耳穴 388

八、对耳屏部的耳穴 389

九、耳轮脚周围的耳穴 390

十、耳甲艇部的耳穴 391

十一、耳甲腔部的耳穴 392

十二、耳垂部的耳穴 3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