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美国的华人话语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
美国的华人话语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

美国的华人话语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雯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10055777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两篇、共八章;第一章是关于东方主义批评的理论背景梳理;第二章对亚裔文学研究中的东方主义批评的发展历程做分段考察;第三章对亚裔学术界关于“自我东方主义”的论争进行梳理和分析;第四章以四部具体的批评文本为案例,表明东方主义批评对于美国语境下的“华人话语”的建构作用;第五章梳理了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流变;第六章对美国亚裔的女性主义批评做了总结与分析;第七章梳理了亚裔的性话语的变迁;第八章选取三部立足于华裔文学的批评文本,以展现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对于华人身份建设的帮助意义。
上一篇:狐狸男孩下一篇:倾听拔节的声音
《美国的华人话语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目录

导论 走进美国华裔文学批评 1

一、学科的起点:美国华裔文学与美国亚裔文学 1

二、美国“亚裔研究”的学科概述 4

三、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概述 11

四、“东方-性”:一种话语机制 16

五、“华人话语”:华裔文学批评中的身份建构 19

六、本书的布局 22

上篇 东方主义的研究视野 27

第一章 东方主义批评概述 27

第一节 “东方学”与“东方主义” 27

一、东方学 27

二、东方主义 29

第二节 东方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30

第三节 质疑萨义德:关于东方主义批评的学术定位 34

一、来自东方学家的批评 34

二、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的批判 36

三、警惕理论的独断论 38

第二章 美国亚裔研究中的东方主义批评 41

第一节 批判刻板形象:东方主义批评的第一阶段 41

一、种族主义的爱 41

二、外交谦卑体 46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气息:东方主义批评的第二阶段 52

一、开山之作 52

二、银幕上的东方人 55

第三节 学术化与分散化:当东方主义批评不再是“显学” 61

一、“9·11事件”之后的文化批评语境 61

二、东方主义批评的再学术化 63

第三章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中的“自我东方主义”之辨 69

第一节 “自我东方主义”与相关概念 69

第二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提出:亚裔的男性话语 73

一、批判“模范族裔” 73

二、东方的“真实性” 78

第三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消解:女性主义话语的介入 83

一、“自我东方主义”批评的过度阐释 83

二、“自我东方主义”批评的两性分野 85

第四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彻底消解:协商政治和差异身份 89

一、“杂糅性”与“协商政治” 89

二、“自我东方主义”论争的余韵 91

第四章 东方主义批评视野下的“华人话语” 95

第一节 雄性发声:以《致命的拥抱》为案例 95

一、雄性发声的社会语境 95

二、致命的拥抱 98

第二节 套话去魅:以《东方人》为案例 102

一、“迷思”与“去魅” 102

二、六种面相 104

第三节 语域切转:以《从必需到奢侈》为案例 119

一、亚裔文本联盟 119

二、反讽的张力 123

第四节 话语重置:以《语言的铁幕》为案例 130

一、铁幕里的定位与再定位 130

二、重置“中国话语” 136

下篇 性的批评维度 147

第五章 性的认识轨迹 147

第一节 性属、性别和性 147

第二节 从“他者”到“他者的他者”:女性主义思想观览 151

一、“他者”的迷思 151

二、他者的他者 156

第三节 性的话语秩序:当代西方“性”的发现之旅 159

一、性话语的历史变迁 159

二、被建构的“性” 163

第六章 美国亚裔女性主义批评:类型与特色 169

第一节 建设亚裔女性话语:法国式的女性主义批评 169

一、亚裔女性主义批评的话语空间 169

二、话语亦在不言中 173

第二节 批判驯服的情调:族裔女性主义批评 180

一、审美、政治与消费意义上的“异国情调” 180

二、解读“谭恩美现象” 186

第三节 寻找文化的力量:跨国女性主义批评 192

一、跨国主义:身体、思想与学科的流动 192

二、两种亚裔的“跨国性” 194

三、从形象去魅到文化建构 195

第七章 美国亚裔性别研究:历史与心理的重构 201

第一节 亚裔的性话语的变迁:性扭曲与性偏转 201

第二节 “阉割”:由此及彼的精神分析 209

第三节 “换装”:重返历史现场的追问 214

第八章 性的批评维度下的“华人话语” 219

第一节 谱系建构:以《两个世界之间》为案例 219

一、性化的中国 219

二、边缘化了的学科 221

三、跨国的文学谱系 225

第二节 母女叙事:以《母亲的屋子》为案例 234

一、“母亲”的主体性 234

二、“母亲”的话语场 239

第三节 视觉调用:以《华裔美国人的阳刚气质》为案例 255

一、“李小龙”与“上气” 255

二、从“男孩”到“男人” 260

结语 263

一、重思“东方-性”的机制 264

二、中国性与族裔性 265

三、政治性与文学性 268

四、跨国主义:“东方-性”的终结? 271

参考文献 2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