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从启蒙到解放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
从启蒙到解放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

从启蒙到解放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慧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2974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力图从马克思思想来源的研究出发,探讨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反思了马克思哲学思想来源问题研究中的两个困境,提出了从超越启蒙角度解读马克思本人哲学道路的选择和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阐明了启蒙思想的遗产,并通过对于启蒙遗产的反思提出了启蒙自身的三重困境,即“普遍性”困境、“主体性”困境和“理性论”困境。第三部分从政治自由、作为理性表征形式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三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对于启蒙思想的超越,即实现了从政治自由到人类解放、从启蒙的哲学到解放的哲学、从政治经济学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超越启蒙的视域中去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既是从马克思思想渊源史的角度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即从马克思哲学思想来源中的启蒙思想的角度解读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也是在哲学问题本身的意义上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即从马克思理论与启蒙理论本身的碰撞出发,探讨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从启蒙到解放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目录

导言 1

一 马克思哲学思想来源问题研究中的两个困境 2

二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三重超越 3

三 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 7

第一章 启蒙思想的遗产 9

一 法国启蒙运动与政治自由 10

(一)对宗教神学的批判 10

(二)对人的自由本性的确认 12

(三)对政治自由的要求 14

二 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经济自由 17

(一)人的本性的实现 18

(二)自然的自由制度 19

三 德国启蒙运动与理性自由 23

(一)“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23

(二)“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25

第二章 启蒙的困境与马克思的超越 28

一 启蒙的三重困境 28

(一)政治自由与启蒙的“普遍性”困境 28

(二)经济自由与启蒙的“主体性”困境 30

(三)理性自由与启蒙的“理性论”困境 31

二 “启蒙”概念的当代反思 33

(一)启蒙自身的翻转 33

(二)启蒙与神话 38

(三)启蒙的批判性维度 44

三 马克思对启蒙的超越 46

(一)人间的“普罗米修斯” 46

(二)从自我意识到人的自由自觉 49

(三)马克思超越启蒙的三条路径 62

第三章 从政治自由到人类解放 69

一 市民社会与国家 69

(一)“物质利益难题” 69

(二)国家与自由理性 73

(三)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75

二 历史和个人的双重构建 78

(一)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与历史原则的确立 80

(二)对施蒂纳的批判与“个人”观点的确立 83

(三)“现实的历史和人” 86

三 财产权批判与政治自由 89

(一)财产权与自由 89

(二)财产权与平等 91

(三)财产权与“人与人的关系” 93

四 人类解放现实道路的探寻 96

(一)宗教解放与人类解放 96

(二)政治自由与人类解放 101

(三)作为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 113

第四章 从启蒙的哲学到解放的哲学 126

一 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126

(一)理性主义与哲学批判 126

(二)“消灭哲学” 131

(三)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134

二 马克思的解放的哲学 138

(一)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 138

(二)哲学的本性与哲学基本问题 141

(三)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 149

(四)总体性与辩证法 152

三 马克思同时代哲学家的不同选择 160

(一)人本主义与反对理性 160

(二)科学主义与限制理性 165

(三)马克思哲学与“社会化的人类” 168

四 人类解放: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追求 169

(一)对“本体论”概念本身的追问 169

(二)本体论的发展历程 172

(三)本体论追求的现实道路 176

第五章 从政治经济学到政治经济学批判 180

一 “资本”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181

(一)从自我意识到资本 181

(二)意识形态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

二 资本主体性批判 189

(一)“资本”的主体性特征 190

(二)“个人受抽象统治” 194

(三)资本的界限 197

三 概念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201

(一)事实与现实 202

(二)现实对象与认识对象 204

(三)唯物主义的“同一个东西” 208

四 超越启蒙的两种路向 211

(一)理想的逻辑与现实的逻辑 212

(二)提倡公意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216

(三)个人与集体的统一 220

结语 223

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