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博士论丛  长江中游人居住景观研究  脉络梳理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
博士论丛  长江中游人居住景观研究  脉络梳理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

博士论丛 长江中游人居住景观研究 脉络梳理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12162901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长江中游的历史和当(现)代人居景观的分析研究,从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域人居景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总结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的文化特征。并结合长江中游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条件,分析长江中游人居景观形成的原因。梳理人居景观源流,研究长江中游城乡景观形态与文化景观特征,试图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探索人居景观的保护和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博士论丛 长江中游人居住景观研究 脉络梳理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目录

1导论 1

1.1 关于选题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 4

1.1.3 研究意义 4

1.1.4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5

1.1.5 重要概念界定 5

1.1.6 研究范围 8

1.1.7 研究内容 9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0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0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12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8

1.3.1 研究方法 18

1.3.2 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 19

2长江中游地域人居景观历史演进 20

2.1 早期聚居景观 20

2.1.1 原始聚居文化 20

2.1.2 两湖平原城镇聚落的发展 30

2.1.3 历史渊源与地域文化 33

2.1.4 聚落类型 37

2.1.5 聚落形态与结构 40

2.1.6 聚落组成要素 42

2.2 历史上的开发建设概况 45

2.2.1 两湖地区江河湖泊演变 45

2.2.2 江汉平原垸田大开发 47

2.2.3 洞庭湖地区垸田大开发 50

2.2.4 鄱阳湖历史演变及其开发 52

2.2.5 荆江与洞庭湖关系演变 54

2.3 历史上的建设成果与生态环境演化趋势 57

2.3.1 历史上的人居景观建设成果 57

2.3.2 生态环境演化趋势 58

2.3.3 长江中游人居景观演进规律 58

2.4 本章小结 60

3长江中游城乡人居景观现状与发展分析 62

3.1 长江中游概况 62

3.1.1 长江流域自然背景 62

3.1.2 长江中游概况 63

3.2 自然山水景观大系 64

3.2.1 水景观概览 65

3.2.2 山景观概览 74

3.3 人居景观文化区系特征 78

3.3.1 语言区系特征 78

3.3.2 宗教区系特征 82

3.3.3 民俗区系特征 87

3.3.4 人居景观文化区系特征 91

3.4 传统村镇山水人居景观 91

3.4.1 地理环境与聚落分布 92

3.4.2 婺源民居及环境特点 95

3.4.3 张谷英村形成及特点 99

3.4.4 通山民居环境及特点 101

3.5 城镇景观物质空间特征 103

3.5.1 主要城市概览 103

3.5.2 街道景观特征 108

3.5.3 滨水景观 111

3.5.4 广场景观特征 115

3.5.5 历史遗存 119

3.5.6 名楼景观 125

3.6 长江中游人居景观建设问题分析与研究的基本思路 130

3.6.1 问题分析 130

3.6.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1

3.7 本章小结 132

4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系统空间架构与整合 133

4.1 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系统架构 134

4.1.1 长江中游人居景观建设面临的挑战 134

4.1.2 区域自然景观网络结构——山水骨架,生态为核 134

4.1.3 区域城镇人居景观网络——一带三圈:都市文明,层次互补 134

4.1.4 区域乡村人居景观网络——传统之旅,文化之魂 135

4.2 武汉都市圈人居景观体系 137

4.2.1 武汉都市圈 137

4.2.2 特大城市武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38

4.2.3 大中型城市整合:黄冈、鄂州、黄石 145

4.3 长株潭城市群人居景观体系 152

4.3.1 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152

4.3.2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特点 153

4.3.3 长株潭新区规划建设 153

4.3.4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空间结构框架 154

4.4 昌九景城市群人居景观体系 155

4.4.1 江西省准城市群构想:群雄逐鹿 155

4.4.2 江西省城市群形成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156

4.4.3 昌九景城市群人居景观系统发展战略 158

4.5 洞庭湖、鄱阳湖湖口城市人居景观分析与整合 159

4.5.1 岳阳——环洞庭湖中心城市 159

4.5.2 九江——昌九工业走廊鄱阳湖湖口中心城市 163

4.6 三国古战场历史文化名城人居景观特征 166

4.6.1 宜昌:三国古战场、现代水利枢纽城市 167

4.6.2 荆州:“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71

4.7 本章小结 183

5长江中游人居景观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185

5.1 文化对城乡人居景观规划建设的影响 185

5.1.1 文学艺术与景观规划 185

5.1.2 宗教建筑与城镇特色 186

5.1.3 民俗景观与城镇形态 186

5.2 文化与城乡人居景观规划建设的互动 187

5.2.1 人居景观建设的人文关照 187

5.2.2 文化与城乡人居景观规划的互动 187

5.3 人居景观文化解码与整合途径 188

5.3.1 文化解码与转译 188

5.3.2 人居景观文化整合途径 189

5.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190

5.4.1 传统城市与现状城市格局 190

5.4.2 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利用 191

5.4.3 荆州历史文化保护案例 195

5.4.4 历史文化的解码与再生:以荆州市九龙渊公园为例 203

5.5 地域景观多样性建设 206

5.5.1 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206

5.5.2 保持景观与文化的多样性措施 208

5.5.3 人居景观生态控制与文化引导 212

5.6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 219

5.6.1 生态环境保护利用 219

5.6.2 区域生态空间管制 224

5.6.3 旅游开发 225

5.7 本章小结 227

6长江中游人居景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规划理念与方法 228

6.1 价值观念演进 228

6.1.1 环境概念辨析 228

6.1.2 价值观念演进 229

6.2 和谐人居景观体系架构 230

6.2.1 和谐社会与和谐人居景观 230

6.2.2 和谐人居景观体系架构 230

6.3 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规划理念 232

6.3.1 适应性发展——自组织与他组织 233

6.3.2 建设控制论——规划干预与协调 233

6.3.3 科学保护观——遗产继承与发展 234

6.3.4 效率与公平——包容性增长与发展 235

6.3.5 不确定性与稳定性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图景 236

6.4 人居景观三层次规划要点与措施 239

6.4.1 宏观层次——省际区域协调整合:宏观调控、整体联动 239

6.4.2 中观层次——省域城市整合:各显其能、彰显特色 239

6.4.3 微观层次——城市内部整合:以人为本,生态宜居 240

6.5 地域景观空间形态塑造 242

6.5.1 标志性的节点景观 243

6.5.2 主导型的轴线景观 246

6.5.3 强化型的面域景观 251

6.6 地域景观特色塑造手法 252

6.6.1 外科手术式——拼贴与缝合 252

6.6.2 中医国术式——针灸与植入 253

6.6.3 化学反应式——触媒与催化 254

6.7 本章小结 255

7结论 256

参考文献 261

后记 2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