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的转型 1984-1987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慧娜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7773219
- 页数:192 页
绪论 1
0.1 解题 1
0.1.1 选题说明及创新之处 1
0.1.2 本书所论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9
0.1.3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
0.2 启蒙与八十年代 14
第一章 1984年:关于文学性的转型——从文学形象特征论到文学审美特征论 27
1.1 文学形象特征论 27
1.1.1 周扬20世纪30至50年代对文学形象特征论的论述 28
1.1.2 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对“文学形象特征论”的界说 34
1.1.3 文学形象特征论与别林斯基、黑格尔相关理论的关系 38
1.1.4 新时期关于文学形象特征论的争论 41
1.2 文学审美特征论 46
1.2.1 文学审美特征论的提出 46
1.2.2 文学审美特征论的形成与主要观点 51
1.2.3 文学审美特征论的实质——情感评价 57
1.2.4 文学审美特征论的意义及反思 64
第二章 1985年:方法论的转型——一次失败却影响深刻的转型 69
2.1 文学理论对“方法论”的接纳 69
2.1.1 “方法论”的热潮 69
2.1.2 认识论视域下文艺理论界对“方法论”的接纳和应用 72
2.2 “方法论”的成果 75
2.2.1 具体分析文章 81
2.3 “方法论”热的背景和动因 91
2.4 “方法论”的意义 96
第三章 1986年:从客体向主体的转型——“文学主体性”的提出 100
3.1 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的提出 100
3.1.1 对《论文学的主体性》的解读 100
3.1.2 “主体性”理论的意义 117
3.2 文学主体性论争的延续 119
3.2.1 “向内转”和“大地与云霓” 119
3.3 主体性视野下的向内转:文艺心理学的兴起 122
第四章 1987年: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转型——文体研究的兴起 129
4.1 文体的概念 129
4.2 文体研究的文化背景及学理背景 131
4.2.1 新时期文学创作对文体研究的推动 131
4.2.2 系统方法论热潮以及西方文艺思潮的推动 133
4.3 新时期的文体研究:语言、结构、叙事 136
4.3.1 语言 136
4.3.2 结构 138
4.3.3 叙事 139
4.4 从认识论走向本体论 141
结语 143
附录:文学理论的活力在于时代的选择——童庆炳先生学术访谈录 150
参考文献 170
后记 191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