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生物制造与临床评估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庆棠,全大萍,顾立强主编;戚剑,杨越雄,曾晨光副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6063885
- 页数:525 页
第一编 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基础&责任主编:朱庆棠 2
第一章 周围神经解剖学特点与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何富林 2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2
一、周围神经系统 2
二、周围神经系统功能 6
第二节 周围神经干结构与组成 7
一、神经纤维 7
二、神经束 9
三、神经鞘膜 10
四、周围神经的血供和微循环 11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 14
一、周围神经损伤 14
二、周围神经再生 20
第二章 周围神经缺损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修复的临床意义&邱帅 28
第一节 周围神经缺损的流行病学特点 28
一、周围神经缺损的概念 28
二、周围神经缺损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8
三、周围神经缺损性疾病的影响 29
四、周围神经缺损的疾病谱变化带来的影响 30
第二节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临床方法 30
一、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及其适应证 30
二、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临床适应证 32
第三章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邱帅 34
第一节 理想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 34
第二节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35
一、神经组织 35
二、非生物材料 37
三、生物材料 39
第三节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39
一、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一般设计原则与要求 39
二、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三维结构与微环境双重仿生设计原则 40
参考文献 42
第二编 周围神经微结构、微环境的研究与仿生设计&责任主编:戚剑 52
第一章 周围神经微结构研究现状&闫立伟 52
一、神经伴行血管 54
二、神经节段血管 54
三、神经外膜血管 55
四、神经束间血管网 55
五、神经束内微血管网 55
第二章 周围神经微环境概述&邹剑龙 57
第一节 物理结构微环境 57
第二节 生化微环境 58
一、神经营养因子 58
二、与神经再生相关的激素 60
三、炎症因子 61
四、细胞外基质成分 63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细胞微环境改变 68
第三章 周围神经的血供特点及结构基础&朱昭炜 何波 69
第一节 周围神经血供的观察发展史 69
一、一维研究 69
二、二维研究 70
三、三维研究 71
四、四维研究 72
第二节 周围神经的血供特点 73
一、神经干的血供来源 73
二、神经干营养血管的供血方式 75
三、神经干内微循环的特点 77
第三节 周围神经内微循环障碍对神经内部结构的影响 78
第四节 适度血管再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79
第四章 周围神经微结构获取相关技术及二维图像的获取&姚执 袁汝恒 84
第一节 手绘解剖图谱 84
第二节 组织学切片染色 86
一、苏木精-伊红染色 86
二、尼氏染色法 87
三、髓鞘染色 88
四、神经纤维染色 89
五、三色染色法 90
六、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法 90
七、髓鞘复染方法 97
八、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 105
九、碳酸酐酶染色 105
十、免疫组化 107
十一、周围神经断面二维全景图像获取方法 107
第三节 影像学 110
一、超声 110
二、X线及CT检查 111
三、磁共振成像 112
四、显微CT 113
五、显微MRI 114
第四节 超微结构 118
一、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分析 118
二、激光共聚焦 119
第五章 周围神经二维图像的分割方法&钟映春 陆遥 122
第一节 周围神经组织切片的图像分割研究&钟映春 122
一、问题的提出 122
二、周围神经组织切片的图像分割算法 123
三、结论 128
第二节 图像分割模型及其算法&陆遥 129
一、基础知识 129
二、图像分割模型及其算法的介绍 130
三、GGVF snake模型 131
四、深度学习 136
第六章 周围神经三维重建技术&姚执 闫立伟 142
第一节 三维重建技术手段 142
第二节 三维重建关键技术问题 146
一、定位问题 146
二、图像的变形问题 147
三、数据输入方法 148
四、图像分割技术 148
第三节 周围神经三维重建应用案例及应用体会 149
一、颈部与臂丛神经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149
二、盆底与腰骶丛神经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150
三、神经干功能束(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151
第七章 周围神经微结构功能分区及生物学特点分析&闫立伟 姚执 153
第一节 周围神经微结构功能分区概念 153
第二节 Ⅰ区的结构及其生物学特点 155
第三节 Ⅱ区的结构及其生物学特点 157
第四节 Ⅲ区的结构及其生物学特点 159
第五节 Ⅳ区的结构及其生物学特点 161
第八章 应用生物制造数字化模型设计方案&闫立伟 刘强 165
第一节 生物制造数字化模型设计的整体思路 165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性缺损修复材料生物制造模型的初步设计 166
第九章 微环境已知元素的仿生探索&周翔 170
第一节 微环境已知元素综述 170
一、神经再生微环境定义 170
二、微环境中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因素 170
第二节 适用于“神桥”的仿生探索 174
一、筛选适用于“神桥”的已知元素的方法探索 174
二、依替福嗪复合“神桥”改善局部微环境的仿生探索 177
参考文献 192
第三编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材料与生物制造&责任主编:全大萍 202
第一章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研究&瞿虹 王晓莺 张娜 何留民 朱继翔 杨习锋 冯文娟 梁丽全 刘晟 202
第一节 合成材料&瞿虹 王晓莺 强娜 何留民 202
一、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202
二、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205
第二节 天然材料&朱继翔 225
一、概述 225
二、天然多糖类材料 225
三、天然蛋白质类材料 230
第三节 动物源性材料&杨习锋 冯文娟 梁丽全 刘晟 235
一、概述 235
二、不同组织来源的脱细胞支架 236
三、脱细胞周围神经基质水凝胶 245
第二章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导管的构建技术&曾晨光 张驰 刘秀敏 杜钊麦 陈诗浩 250
第一节 相分离技术&曾晨光 张驰 刘秀敏 250
一、相分离与多孔微结构的形成 250
二、相分离与低温注射制备神经导管 255
第二节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与神经组织再生&杜钊麦 陈诗浩 269
一、静电纺丝概述 269
二、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形貌结构 271
三、三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构建 278
第三章 周围神经缺损微环境仿生重建与生物制造&白莹 王涛 吴泽佳 饶子龙 徐毅炜 288
第一节 概述&白莹 288
第二节 外层神经外膜的结构设计与制造&白莹 289
一、外层神经外膜的结构与功能 289
二、外层神经外膜的设计与制造 290
第三节 内层神经外膜的结构设计与制造&王涛 吴泽佳 293
一、内层神经外膜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293
二、内层神经外膜结缔组织的构建 294
三、内层神经外膜结缔组织间血管化 298
第四节 神经束内微环境的仿生重构&饶子龙 徐毅炜 303
一、神经束内微环境的结构仿生 304
二、神经束内微环境的功能仿生 306
三、3D打印与神经束内微环境的重建 311
参考文献 314
第四编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临床评估&责任主编:顾立强 杨越雄 338
第一章 材料的临床前研究&邹剑龙 林焘 邱帅 黄喜军 338
第一节 水凝胶材料的体外生物学评估&邹剑龙 林焘 338
第二节 小动物临床前试验研究 348
一、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小动物模型选择 348
二、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手术步骤 349
三、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局部免疫移植反应检测 350
四、大鼠行为学评价方法 352
五、神经电生理评价 354
六、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形态学评价方法与靶肌肉神经再支配相关评价方法 356
第三节 大动物临床前试验研究&邱帅 黄喜军 362
一、大动物临床前试验的意义 362
二、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364
第二章 样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行业标准制定与报批流程&何彩凤 李静 彭邱亮 张阳 369
第一节 样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 369
一、摘要 369
二、引言 369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370
四、结语 372
第二节 行业标准制定与报批流程 373
一、行业标准制定 373
二、报批流程 385
第三章 样品的生物安全性检测&张阳 392
第一节 生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 392
第二节 生物学评价试验项目的选择 394
第三节 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学 395
第四节 基本评价试验 396
第五节 补充评价试验 398
第四章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临床疗效的评估体系&王洪刚 400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价 400
第二节 感觉功能评价 403
一、Sunderland感觉功能分级评价 403
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评价标准 404
三、Glickman-Mackinnon评价标准 405
四、津山氏评价标准 405
第三节 植物神经功能评价 405
一、一般检查方法 406
二、特殊检查方法 406
第四节 周围神经电生理评价 407
一、强度一时间曲线(I-D curve)法 407
二、神经传导速度(NCV)评价法 407
三、肌电图(EMG) 407
四、诱发电位(EP)检查法 407
第五节 周围神经功能综合评价 408
一、Omer评定标准 408
二、Millesi坐骨神经损伤功能恢复的评价标准 409
三、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医学中心(LSUMC)周围神经功能评价标准 410
四、国内学者提出的标准 411
第五章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修复疗效的影响因素&王洪刚 412
一、患者年龄 412
二、致伤原因及机制 412
三、局部软组织条件 413
四、神经损伤平面 413
五、损伤神经及其类型 413
六、修复时机 413
七、神经缝合张力 414
八、神经缺损长度 414
九、神经修复材料 415
十、术后处理 415
十一、疗效评价方法 415
十二、康复治疗 415
十三、随访时间 416
第六章 正确评估损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的意义&王洪刚 417
一、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修复疗效的影响因素的同质性只能来源于入选病例的相对齐同 417
二、神经修复效果需采用合理的国际公认的神经功能评定方法、严格的符合要求的随访来进行科学评价 418
三、正确评估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必须充分尊重统计学规律 419
第七章 样品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张阳 420
第一节 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 420
一、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优点 420
二、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 420
第二节 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组织与实施 421
一、参与试验的人员职责和分工 421
二、多中心试验的组织与实施 422
第八章 临床多中心研究的评审流程与注意事项&张阳 425
第一节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注册审批 425
一、受理 425
二、技术审评 426
三、行政审批 427
四、批件制作 427
第九章 周围神经缺损临床疗效评估的建议标准与实施方案&杨建涛 方锦涛 428
第一节 周围神经缺损临床疗效评估的建议标准 428
一、国际公认的神经功能评定方法 428
二、严格的符合要求的随访 429
三、科学的收集疗效数据的方法 430
四、临床疗效评估的有效性标准 430
第二节 周围神经缺损临床修复疗效评估实施方案 430
一、术前评估 431
二、术中评估 431
三、术后评估 431
第十章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临床随访分析样例报告&何波朱爽秦本刚 443
第一节 指神经损伤修复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分析报告&何波 443
一、材料与方法 443
二、结果 446
三、临床试验结论 451
第二节 肢体神经损伤修复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分析报告&朱爽 451
一、研究背景 451
二、研究目的 452
三、研究总体设计 452
四、病例选择 452
五、随访内容 453
六、去细胞周围神经修复材料临床疗效的评价 453
七、数据统计 454
八、研究结果 454
九、研究结果分析 461
十、研究结论 462
第三节 臂丛损伤修复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分析报告&秦本刚 463
一、目的 463
二、内容 463
三、研究计划 463
四、临床方案 463
五、臂丛损伤分型 464
六、临床试验方法 465
七、分组 465
八、评价方法 467
九、手术方法 467
十、典型病例 468
十一、评述 476
参考文献 480
第五编 周围神经损伤性缺损修复材料生物制造的前景与展望&责任主编:刘小林 489
第一章 神经修复材料生物制造与软组织生物制造的关联性&郑灿镔 489
第一节 周围神经修复材料生物制造要求 489
一、修复材料的结构 490
二、修复材料的选择 492
三、修复材料提供的再生微环境 494
四、修复材料的血管化 496
五、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 497
六、周围神经修复材料临床疗效的科学评价 503
第二章 神经修复材料生物制造相关技术与软组织生物制造相关技术的相关性&郑灿镔 506
第一节 去细胞支架 506
一、微制造技术 509
二、增材制造技术 510
第三章 工程解剖学与工程生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将为软组织(包括神经修复材料)的生物制造带来更光明的前景&郑灿镔 513
第一节 形态结构的数字化与建模 516
第二节 物理参数数字化建模 517
第三节 生理功能参数的数字化与建模 518
第四节 组织的数字化与建模 519
第五节 细胞的数字化与建模 520
参考文献 522
- 《大脑修复术》姚乃琳著 2019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污灌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研究》齐学斌,樊向阳,乔冬梅 2019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头痛诊治19讲 神经内科专家谈头痛》孙斌 2019
- 《生物化学 本科临床 英文版》张晓伟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