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酚酸化学
酚酸化学

酚酸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东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22037367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酚酸化学的结构分类、生源关系及分布、提取分离、理化性质、结构测定等。
《酚酸化学》目录
标签:主编 化学

第1章 绪论 1

1.1概述 1

1.2酚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1

1.2.1苯甲酸为母核的酚酸类成分 1

1.2.2桂皮酸为母核的酚酸类成分 2

1.2.3其它类型化合物 2

1.3酚酸的提取分离 3

1.4酚酸的结构测定方法 3

1.5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5

1.6酚酸的理化性质 5

第2章 没食子酸类化合物 7

2.1概述 7

2.2结构分类、生源关系及其分布 9

2.2.1结构分类与分布 9

2.2.2生源关系 15

2.3理化性质 19

2.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 20

2.4.1紫外光谱 20

2.4.2核磁共振谱(NMR) 21

2.4.3质谱 25

2.4.4旋光性 25

2.5构效关系 27

2.6化学合成 28

2.6.11β,3,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酯的合成 30

2.6.22,3-二-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酯的合成 30

2.6.3二(三)-O-没食子酸的合成 31

2.7生物活性 31

2.7.1抗肿瘤作用 31

2.7.2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 32

2.7.3杀锥虫作用 32

2.7.4保肝活性 32

2.7.5对血管的作用 32

2.7.6其它作用 32

2.7.7安全性 32

2.8结语 33

参考文献 33

第3章 鞣花酸鞣质 36

3.1概述 36

3.2结构分类 36

3.2.1吡喃葡萄糖4 C1构型鞣花酸鞣质 38

3.2.2吡喃葡萄糖1C4构型鞣花酸鞣质 39

3.2.3船式吡喃葡萄糖鞣花酸鞣质 42

3.2.4葡萄糖为开环的鞣花酸鞣质 43

3.2.5寡聚鞣花酸鞣质 46

3.2.6其它类型鞣花酸鞣质 53

3.3生源合成 57

3.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 59

3.4.1化学方法 59

3.4.2薄层色谱检测鞣花酸鞣质 60

3.4.3HPLC分析检测鞣花酸鞣质 61

3.4.4波谱学结构鉴定方法 61

3.5理化性质 68

3.6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 69

3.7化学合成 70

3.7.1C-C键偶联(葡萄糖4/6位) 70

3.7.22/3位C-C偶联 71

3.7.32,4位的HHDP合成 72

3.7.4C-O键偶联(m-) 73

3.7.5端基异构体的合成 74

3.7.6鞣花酸鞣质的合成 76

3.8生物活性及其应用 78

3.8.1抗氧化作用 79

3.8.2抗肿瘤作用 79

3.8.3抗病毒作用 79

3.8.4抗凝血作用 80

3.8.5EA的抗突变、防癌作用 80

3.8.6其它生物活性 80

3.9结语 81

参考文献 81

第4章 聚黄烷醇多酚 84

4.1概述 84

4.2结构分类 84

4.2.1单体黄烷醇 84

4.2.2寡聚黄烷醇类化合物 85

4.2.3红粉和酚酸 100

4.3生物合成 101

4.3.1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生物合成 101

4.3.2聚黄烷醇多酚的生物合成 102

4.4化学反应 102

4.4.1聚黄烷醇多酚的降解 102

4.4.2聚黄烷醇多酚的酸催化裂解 103

4.4.3醚键的形成反应 103

4.4.4聚合反应 105

4.4.5异构化反应 105

4.5化学合成 106

4.6提取分离 107

4.7波谱特征 110

4.7.1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 110

4.7.2核磁共振谱 110

4.8生物活性 116

4.8.1抗氧化活性 116

4.8.2保护心血管作用 117

4.8.3抗癌活性 117

4.8.4抗炎作用 118

4.8.5抗菌、抗病毒作用 119

4.8.6调节血小板活性 119

4.8.7免疫调节活性 119

4.8.8防止急性肾衰竭 119

4.8.9其它药理活性 120

4.9结语 120

参考文献 120

第5章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123

5.1概述 123

5.2结构多样性、分布及其生物活性 123

5.2.1酰基间苯三酚 123

5.2.2间苯三酚鞣质 157

5.3生物合成途径 168

5.3.1聚酮途径 168

5.3.2焦磷酸异戊二烯途径 168

5.3.3亲电加成途径 171

5.3.4Diels-Alder途径 171

5.3.5碳正离子途径 171

5.3.6其它途径 172

5.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 174

5.4.1紫外光谱特征 174

5.4.2红外光谱特征 175

5.4.31H NMR特征 176

5.4.413C NMR特征 176

5.4.5质谱特征 178

5.5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应 179

5.5.1理化性质 179

5.5.2化学反应 180

5.6化学合成 180

5.7结语 182

参考文献 183

第6章 苯丙酸类化合物 188

6.1概述 188

6.2结构分类与生源途径 188

6.2.1结构分类 188

6.2.2生源途径 193

6.3提取和分离 194

6.4色谱分析方法 195

6.4.1薄层色谱法 195

6.4.2高效液相色谱法 196

6.4.3其它分析方法 196

6.5光谱性质 197

6.5.1紫外光谱 197

6.5.2红外光谱 197

6.5.3质谱 197

6.5.4核磁共振谱 198

6.6结构研究实例 198

6.7incarvillateine衍生物的化学合成 201

6.8生物活性 204

6.8.1抗氧化活性 204

6.8.2抗炎镇痛活性 205

6.8.3抗病毒活性 205

6.8.4抗肿瘤活性 206

6.8.5抗菌活性 206

6.8.6益智活性 207

6.8.7其它作用 208

6.9结语 208

参考文献 209

第7章 绿原酸及奎宁酸类衍生物 211

7.1概述 211

7.2结构分类 211

7.2.1单酯类 211

7.2.2二酯类 212

7.2.3三酯类 213

7.2.4四酯类 214

7.3提取分离 214

7.3.1提取 214

7.3.2分离 214

7.4理化性质 215

7.5分析方法 215

7.5.1薄层色谱法 215

7.5.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15

7.6波谱特征 216

7.6.1紫外光谱 216

7.6.2红外光谱 217

7.6.3核磁共振谱 217

7.6.4质谱 218

7.7结构鉴定实例 219

7.7.1灰毡毛忍冬中的绿原酸类化合物 219

7.7.2灯盏花中的绿原酸类化合物 221

7.8生理活性 221

7.9结语 222

参考文献 222

第8章 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 225

8.1概述 225

8.2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与分布 226

8.2.1二苯乙烯单体的结构 226

8.2.2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27

8.2.3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 233

8.3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233

8.3.1核磁共振谱 233

8.3.2质谱 236

8.3.3紫外光谱 236

8.3.4红外光谱 236

8.4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源与构型的关系 236

8.5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42

8.5.1抗真菌和抗细菌活性 242

8.5.2抗氧化活性 243

8.5.3抗炎和抗癌活性 246

8.5.4蛋白激酶C(PKC)抑制活性 246

8.5.5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活性 247

8.5.6细胞毒抗肿瘤活性 247

8.5.7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248

8.5.8对环氧酶的抑制活性 249

8.5.9抗肝毒活性 249

8.5.10其它生物活性 250

8.6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 251

8.6.1酶催化的合成 252

8.6.2金属氧化剂催化的合成 252

8.6.3紫外照射聚合 256

8.6.4酸催化聚合 257

8.6.5天然二苯乙烯-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仿生合成 261

8.7结语 264

参考文献 264

第9章 丹参的酚酸类化合物 267

9.1概述 267

9.2结构分类 267

9.2.1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 267

9.2.2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结构 271

9.2.3其它酚类化合物 274

9.3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274

9.4提取分离 274

9.4.1总酚酸性化合物的提取 274

9.4.2酚酸性化合物的分离 277

9.5结构测定与谱学性质 277

9.5.1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277

9.5.2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79

9.6理化性质与化学合成 280

9.6.1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合成 280

9.6.2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甲基化反应及对其甲基化物的化学研究 283

9.6.3丹酚酸A和B的转变 286

9.7生物活性及其应用 286

9.7.1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287

9.7.2丹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 287

9.7.3丹酚酸A对氧自由基减弱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逆转作用 288

9.7.4脑保护作用 288

9.7.5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89

9.7.6抗血栓作用 290

9.7.7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291

9.7.8丹酚酸A对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291

9.7.9其它作用 291

9.8结语 292

参考文献 292

第10章 茶多酚 294

10.1概述 294

10.2茶多酚的结构类型与氧化途径 294

10.2.1茶多酚的结构类型 294

10.2.2茶多酚的氧化途径 298

10.3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 301

10.3.1茶多酚的提取 301

10.3.2茶多酚的分离 305

10.3.3具体实例 307

10.4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307

10.5茶多酚的分析方法 308

10.5.1分光光度法 308

10.5.2色谱法 309

10.6茶多酚的结构鉴定和谱学特征 310

10.6.1化学法 310

10.6.2波谱法 311

10.7茶多酚的结构修饰 315

10.8茶多酚的合成 316

10.8.1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 316

10.8.2茶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 318

10.9茶多酚的生物活性 319

10.9.1抗氧化特性 319

10.9.2神经保护作用 320

10.9.3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320

10.9.4抗肿瘤作用 321

10.9.5降血糖作用 321

10.9.6抗菌抗病毒作用 321

10.9.7护肝益肾 322

10.9.8抗过敏作用 322

10.9.9治疗口腔疾病 322

10.9.10抗炎活性 322

10.10茶多酚的构效关系 322

10.10.1茶多酚清除氧自由基的化学构效关系 322

10.10.2EGCG的构效关系 323

10.10.3EGCG衍生物的构效关系 323

10.11结语 324

参考文献 324

生物名称对照表 326

化合物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328

索引 3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