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草药成分化学
中草药成分化学

中草药成分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第一医学院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4048·3852
  • 页数:543 页
图书介绍:
《中草药成分化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法 4

第一节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精制 4

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5

(一)溶剂提取法 5

(二)水蒸气蒸馏法 7

(三)升华法 7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精制 8

(一)溶剂分离法 8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8

(三)沉淀法 10

(四)盐析法 11

(五)透析法 11

(六)结晶、重结晶和分步结晶法 12

第二节 层析法 14

一、层析法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15

二、吸附层析法 15

(一)吸附剂、溶剂与被分离物性质的关系 15

(二)薄层层析 18

(三)干柱层析 22

(四)高效薄层层析 23

(五)聚酰胺层析 25

三、液-液分配层析法 26

(一)支持剂、溶剂与被分离成分性质的关系 26

(二)纸层析 28

(三)薄层分配层析 30

四、离子交换层析法 31

〔附〕大孔吸附树脂 34

五、液相凝胶层析法 34

六、高效液相层析法 37

七、气相层析法 42

一、鉴定中草药化学成分的一般步骤 45

第三节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鉴定 45

二、仪器分析在测定天然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应用 46

(一)紫外吸收光谱 47

(二)红外吸收光谱 50

(三)质谱 54

(四)核磁共振谱 57

(五)旋光光谱 63

(六)晶体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68

(七)图谱分析举例 68

第三章 生物碱 71

第一节 生物碱的分类 71

一、有机胺类 72

二、吡咯衍生物类 72

三、吡啶衍生物类 74

五、喹啉衍生物类 75

四、茛菪烷衍生物类 75

六、异喹啉衍生物类 76

七、菲啶衍生物类 79

八、吖啶酮衍生物类 79

九、吲哚衍生物类 80

十、咪唑衍生物类 81

十一、喹唑酮衍生物类 81

十二、嘌呤衍生物类 81

十三、甾体生物碱类 82

十四、萜生物碱类 82

十五、大环生物碱类 83

十六、其他类型生物碱 83

第二节 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84

一、形态 84

二、颜色 85

三、旋光性 85

四、酸碱性 86

五、溶解度 89

六、沉淀反应 91

七、显色反应 93

八、与碘甲烷反应 93

第三节 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 93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94

二、生物碱的分离 96

第四节 生物碱的鉴定和结构式的测定 100

一、已知生物碱的薄层层析和纸层析鉴定 100

二、未知生物碱的结构式测定 101

第五节 生物碱各论 111

一、麻黄生物碱——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 111

二、胡椒生物碱——胡椒碱 115

三、颠茄生物碱——东茛菪碱、阿托品、山茛菪碱和樟柳碱 117

四、三颗针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素)、药根碱和小檗胺 124

五、延胡索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和颅通定 128

六、粉防己生物碱——粉防己碱 131

七、苦参生物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133

八、萝芙木生物碱——利血平和降压灵 136

九、马钱子生物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 139

十、一叶萩生物碱——叶萩碱 142

十一、石蒜生物碱——加兰他敏 144

十二、喜树生物碱——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 147

十三、三尖杉生物碱——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 148

十四、秋水仙生物碱——秋水仙碱和秋水仙胺 152

十五、长春花生物碱——长春碱和醛基长春碱 154

十六、美登木生物碱——美登碱 157

十七、乌头生物碱——乌头碱 158

第四章 糖和甙类 164

第一节 糖和甙的结构类型 164

一、单糖 164

二、低聚糖 169

三、多聚糖 170

四、甙类 173

第二节 理化性质 180

一、物理性质 180

二、化学性质 183

(一)氧化反应 183

(二)糠醛形成反应 185

(三)羟基反应 187

(四)羰基反应 189

(五)硼酸络合反应 189

(六)甙键的裂解 191

第三节 提取和分离 196

一、糖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196

(一)溶剂提取法 197

(二)层析分离法 198

(三)其它分离方法 198

三、实例 200

二、甙类的提取 200

第四节 糖的鉴定和甙的结构研究 203

一、纸层析和电泳鉴定 203

二、甙类结构决定的一般程序 204

三、甙的研究实例 204

第五章 醌类和蒽衍生物 208

第一节 醌类 208

一、结构类型 208

二、理化性质及检识反应 212

三、提取分离方法 213

四、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215

第二节 蒽衍生物 215

一、结构类型 215

二、理化性质及呈色反应 220

三、提取分离方法 224

四、蒽醌衍生物的结构测定 226

五、蒽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238

第六章 苯丙素酚类 239

第一节 苯丙酸衍生物及其缩酯 240

一、概述 240

二、理化性质 242

三、提取和分离 242

四、鉴定 242

第二节 香豆素 243

一、结构类型 243

二、化学性质 249

三、提取和分离 251

四、鉴定方法 253

五、生物活性 257

第三节 木脂素 258

一、木脂素的主要结构类型 259

二、理化性质 268

三、提取和分离 270

四、鉴定 273

五、生物活性 274

第七章 黄酮类化合物 276

第一节 概述 276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276

二、生物活性 286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显色反应 287

一、性状 287

二、溶解度 287

三、酸碱性 288

四、显色反应 289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92

一、提取 292

二、分离 293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298

一、层析在黄酮类检识中的应用 299

二、紫外光谱(UV)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301

三、核磁共振(NMR)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307

四、质谱(MS)在黄酮类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316

五、碱性降解 320

六、结构确定举例 322

第八章 萜类和挥发油 327

第一节 萜的分类和化学性质 327

一、萜的含义和分类 327

二、萜类成分的一些化学性质 331

第二节 单萜 335

一、单萜的概述 335

二、单萜的分类和重要代表物 336

第三节 环烯醚萜衍生物 342

一、环烯醚萜衍生物的概述和分类 342

二、环烯醚萜衍生物的性质 345

三、环烯醚萜甙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347

一、倍半萜的概述和分类 348

第四节 倍半萜 348

二、实例 354

第五节 二萜 357

一、二萜的概述和分类 357

二、实例 362

第六节 三萜 366

一、概述 366

二、四环三萜类 368

三、五环三萜 371

四、葫芦素类 373

第七节 挥发油 374

一、挥发油的含义与通性 374

二、挥发油的提取法 375

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375

四、挥发油的分离法 377

五、层析法在挥发油分离和鉴定中的应用 381

第一节 概述 388

第九章 强心甙和其它甾类成分 388

第二节 强心甙和蟾酥强心成分 391

一、强心甙的化学结构 391

二、强心甙类的性质 398

三、化学结构和强心作用的关系 408

四、强心甙类的提取与分离 411

五、蟾酥强心成分 415

第三节 其它甾类成分 417

一、C21甾甙类 417

二、昆虫变态激素 420

三、植物甾醇 422

四、胆甾酸 424

第十章 皂甙 427

第一节 甾体皂甙 427

第二节 三萜皂甙 433

一、四环三萜 434

二、五环三萜 436

第三节 皂甙的性质 444

第四节 皂甙的鉴别 446

一、显色反应 446

二、薄层层析和纸层析 446

三、光谱分析 447

第五节 皂甙的提取与分离 453

一、皂甙的提取 453

二、皂甙的分离、精制 454

三、皂甙元的提取 456

四、皂甙和皂甙元提取分离实例 456

第六节 皂甙的生物活性与用途 461

第十一章 氨基酸、蛋白质 462

第一节 氨基酸 462

一、蛋白质组分氨基酸 462

二、非蛋白质组分氨基酸 462

三、氨基酸的性质 465

四、氨基酸的提取和分离 468

第二节 蛋白质 472

一、蛋白质的性质 473

二、蛋白质的结构 473

三、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 476

第十二章 鞣质 479

第一节 概述 479

第二节 鞣质的分类及化学结构 479

一、可水解鞣质类 480

二、缩合鞣质类 484

第三节 鞣质的通性 494

第四节 鞣质的提取与分离 497

一、提取 497

二、分离纯制 497

三、提取实例 498

第五节 鞣质的用途 499

第十三章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501

一、调查 501

〔附〕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 501

二、化学成分的分离 504

(一)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的一般途径 504

(二)举例 504

三、化学成分的鉴定 513

四、有效成分的结构改造 514

(一)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 514

(二)药物潜伏化 518

(三)载体假说 519

(四)受体假说 521

(五)生物同型基的取代 522

(六)活性成分与活性成分的结合 523

主要参考书 525

英汉名词对照索引 5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