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免疫生物学
免疫生物学

免疫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维弘编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1502230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脊椎动物的演化下一篇:生物史图说
《免疫生物学》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目 录 1

目 录 1

第一章概论 1

一、T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251): 肌醇磷脂的水解(251) 肌醇三磷酸和二脂酰甘油的信号转导(251) 蛋白激酶C的催化效应(252) 核糖体蛋白S 6

一、T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251): 肌醇磷脂的水解(251) 肌醇三磷酸和二脂酰甘油的信号转导(251) 蛋白激酶C的催化效应(252) 核糖体蛋白S 6

途径相互关系假说(422) T细胞受体、抗原、MHC分子三方的关系(424) MHC约束性与免疫应答Ir调控机制的关系(428) L3T4/CD4(T4)和Lyt-2/CD8(T 8

途径相互关系假说(422) T细胞受体、抗原、MHC分子三方的关系(424) MHC约束性与免疫应答Ir调控机制的关系(428) L3T4/CD4(T4)和Lyt-2/CD8(T 8

免疫现象和免疫概念初步(1) 免疫学和免疫生物学的发展(1)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5) 免疫系统(6) 获得性免疫的类型(6) 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7) 免疫概念的深化与免疫机能的概括 9

免疫现象和免疫概念初步(1) 免疫学和免疫生物学的发展(1)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5) 免疫系统(6) 获得性免疫的类型(6) 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7) 免疫概念的深化与免疫机能的概括 9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0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0

早期线索及其发展(399)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相互作用中的MHC约束性(400) TH-B细胞相互作用中的MHC约束性(407) TH-B细胞协作、活化过程的综合设想(410) CTL-靶细胞杀伤关系中的MHC约束性(411) 嵌合体及其在MHC约束性研究上的应用(412) 11

第二章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11

第一节 自然屏障 11

早期线索及其发展(399)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相互作用中的MHC约束性(400) TH-B细胞相互作用中的MHC约束性(407) TH-B细胞协作、活化过程的综合设想(410) CTL-靶细胞杀伤关系中的MHC约束性(411) 嵌合体及其在MHC约束性研究上的应用(412) 11

第二章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11

第一节 自然屏障 11

皮肤、粘膜的表面屏障(11) 透性屏障(12) 正常菌丛的作用 14

皮肤、粘膜的表面屏障(11) 透性屏障(12) 正常菌丛的作用 14

机体的生理状况(14) 性激素状况(15) 遗传素质 16

第二节非特异性的细胞因素 16

机体的生理状况(14) 性激素状况(15) 遗传素质 16

第二节非特异性的细胞因素 16

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系统(17)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18)吞噬作用(18)溶酶体的作用(21) 与机体防御机能和免疫应答有关的其它非特异性细胞 25

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系统(17)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18)吞噬作用(18)溶酶体的作用(21) 与机体防御机能和免疫应答有关的其它非特异性细胞 25

第三节非特异性的体液因素 30

第三节非特异性的体液因素 30

一、补体系统(30): 一般概念(30)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有关的术语符号(30) 补体系统的激活概述(32) 补体系统激活的常路(经典)途径 33

一、补体系统(30): 一般概念(30)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有关的术语符号(30) 补体系统的激活概述(32) 补体系统激活的常路(经典)途径 33

补体激活的旁路(替代)途径(41) 常路途径与旁路途径的关系(42)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出现的活性效应(43)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的调节(43) 有关补体的试验及其意义 44

补体激活的旁路(替代)途径(41) 常路途径与旁路途径的关系(42)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出现的活性效应(43)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的调节(43) 有关补体的试验及其意义 44

二、干扰素(46): 干扰素的类型(46) 干扰素的诱生(47)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48) 干扰素对细胞的增殖和其他机能活动的影响(50) 干扰素对机体防御、免疫机能的影响(51) 干扰素的抗肿瘤效应 53

二、干扰素(46): 干扰素的类型(46) 干扰素的诱生(47)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48) 干扰素对细胞的增殖和其他机能活动的影响(50) 干扰素对机体防御、免疫机能的影响(51) 干扰素的抗肿瘤效应 53

三、其他非特异性体液因素(53): β溶解素及类似物(53) 溶菌酶( 54) 阳离子蛋白(54) 组蛋白(54) 内毒素脱毒因子(54) 胶固素、免疫胶固素及胶固反应(54)抑殖素(55) 调理素(55)C-反应性蛋白 55

三、其他非特异性体液因素(53): β溶解素及类似物(53) 溶菌酶( 54) 阳离子蛋白(54) 组蛋白(54) 内毒素脱毒因子(54) 胶固素、免疫胶固素及胶固反应(54)抑殖素(55) 调理素(55)C-反应性蛋白 55

第四节炎症应答 56

第四节炎症应答 56

炎症的诱因(57) 炎症的表现(57) 炎症应答的过程(57) 炎症期间的体液放大系统 60

炎症的诱因(57) 炎症的表现(57) 炎症应答的过程(57) 炎症期间的体液放大系统 60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62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62

第一节抗原、佐剂和免疫刺激剂 64

第三章抗原与抗体 64

第三章抗原与抗体 64

第一节抗原、佐剂和免疫刺激剂 64

一、抗原(64): 抗原的基本概念(64) 抗原特异性的理化基础 66

一、抗原(64): 抗原的基本概念(64) 抗原特异性的理化基础 66

共同抗原、噬异性抗原与交叉反应(69) 依赖胸腺与不依赖胸腺的抗原及其它(71) 多克隆激活物、分裂原和外源凝集素 72

共同抗原、噬异性抗原与交叉反应(69) 依赖胸腺与不依赖胸腺的抗原及其它(71) 多克隆激活物、分裂原和外源凝集素 72

二、佐剂与免疫刺激剂(72): 油质佐剂(73) 无机物质(74) 微生物及其提取物(74) 其它免疫刺激剂 74

二、佐剂与免疫刺激剂(72): 油质佐剂(73) 无机物质(74) 微生物及其提取物(74) 其它免疫刺激剂 74

一、抗体的基本概念(75): 定义(75) 与抗体有关的一些其它名称 75

第二节抗体 75

第二节抗体 75

一、抗体的基本概念(75): 定义(75) 与抗体有关的一些其它名称 75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76): 免疫球蛋白分子单体的结构 76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76): 免疫球蛋白分子单体的结构 76

免疫球蛋白的空间结构及其与抗原的结合 81

免疫球蛋白的空间结构及其与抗原的结合 81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型(86):区分免疫球蛋白类型的基本方法 86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型(86):区分免疫球蛋白类型的基本方法 86

免疫球蛋白分类的层次(87) 免疫球蛋白的同型(87) 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94) 独特型 95

免疫球蛋白分类的层次(87) 免疫球蛋白的同型(87) 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94) 独特型 95

四、独特型网络学说(96): 独特型网络学说中的术语(9 7) 独特型网络学说的基本内容(97) 独特型网络学说在医学上的意义 99

四、独特型网络学说(96): 独特型网络学说中的术语(9 7) 独特型网络学说的基本内容(97) 独特型网络学说在医学上的意义 99

六、动物的免疫球蛋白 100

IgE(100) IgD 100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机能特点(的): IgG(99)IgM(100) IgA 100

六、动物的免疫球蛋白 100

IgE(100) IgD 100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机能特点(的): IgG(99)IgM(100) IgA 100

七、Fc受体(102): Fc受体的种类及细胞分布(102) Fc受体的机能意义 104

七、Fc受体(102): Fc受体的种类及细胞分布(102) Fc受体的机能意义 104

第三节单克隆抗体 105

第三节单克隆抗体 105

单克隆抗体的重要性(105) 制备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06) 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问题 112

单克隆抗体的重要性(105) 制备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06) 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问题 112

第四节抗原抗体反应 113

第四节抗原抗体反应 113

一、抗原抗体反应总说(113): 抗体的亲和力与亲合力(114)保持抗原抗体结合的作用力(115) 抗原抗体反应体外试验的一般概念 115

一、抗原抗体反应总说(113): 抗体的亲和力与亲合力(114)保持抗原抗体结合的作用力(115) 抗原抗体反应体外试验的一般概念 115

二、沉淀反应(115): 区带现象和最适比例(116) 液相内的沉淀反应(117) 凝胶内的免疫扩散试验(117) 免疫电泳 117

二、沉淀反应(115): 区带现象和最适比例(116) 液相内的沉淀反应(117) 凝胶内的免疫扩散试验(117) 免疫电泳 117

三、凝集反应(120): 凝集反应的一般概念(120)一般凝集试验 121

间接(被动)凝集试验 121

三、凝集反应(120): 凝集反应的一般概念(120)一般凝集试验 121

间接(被动)凝集试验 121

四、补体参与的反应(122): 溶解反应(122)细胞毒性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123

四、补体参与的反应(122): 溶解反应(122)细胞毒性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123

五、免疫标记技术(123): 一般概念(123) 免疫荧光技术(123) 免疫酶技术(124)放射性方法(127) 免疫电镜术(127) 葡萄球菌A蛋白(SPA)及其应用(128)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BAS)及其应用 129

五、免疫标记技术(123): 一般概念(123) 免疫荧光技术(123) 免疫酶技术(124)放射性方法(127) 免疫电镜术(127) 葡萄球菌A蛋白(SPA)及其应用(128)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BAS)及其应用 129

六、免疫测定方法的敏感性 130

六、免疫测定方法的敏感性 130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31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31

第一节淋巴器官和组织 133

第一节淋巴器官和组织 133

第四章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 133

第四章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 133

一、中枢免疫器官(134): 骨髓(134)胸腺(135)腔上囊(法氏囊) 139

一、中枢免疫器官(134): 骨髓(134)胸腺(135)腔上囊(法氏囊) 139

关于哺乳动物的类囊器官问题 140

关于哺乳动物的类囊器官问题 140

二、外周免疫器官(140): 淋巴结和淋巴小结(141)脾 143

二、外周免疫器官(140): 淋巴结和淋巴小结(141)脾 143

三、淋巴细胞在体内的迁移(145):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145) 高内皮微静脉与再循环淋巴细胞的选择性定向(146) 淋巴细胞对HEV的影响(147) 淋巴细胞经脾再循环的重要性(147) 淋巴细胞向炎症组织的迁移 148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148

三、淋巴细胞在体内的迁移(145):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145) 高内皮微静脉与再循环淋巴细胞的选择性定向(146) 淋巴细胞对HEV的影响(147) 淋巴细胞经脾再循环的重要性(147) 淋巴细胞向炎症组织的迁移 148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148

第二节淋巴细胞 149

第二节淋巴细胞 149

一、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149): 小鼠T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及其它标志(150) 人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153) B细胞的标志(156)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抗原的初步概念 158

一、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149): 小鼠T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及其它标志(150) 人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153) B细胞的标志(156)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抗原的初步概念 158

二、区分、鉴定T细胞和B细胞的常用方法(159): 表面抗原的检测 159

二、区分、鉴定T细胞和B细胞的常用方法(159): 表面抗原的检测 159

花结技术(159) 分裂原淋巴(母)细胞转化(淋转)试验 161

花结技术(159) 分裂原淋巴(母)细胞转化(淋转)试验 161

三、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163): B细胞的抗原受体-SmIg(163) T细胞的抗原受体及有关的表面分子 164

三、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163): B细胞的抗原受体-SmIg(163) T细胞的抗原受体及有关的表面分子 164

四、淋巴细胞的制备(166): 制备淋巴细胞的材料来源(166) 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应用(166)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分离(167)T细胞与B细胞的分离(167) T细胞的单独制备(168) B细胞的单独制备(168) 建立细胞系 168

各种免疫细胞的综合制备 168

四、淋巴细胞的制备(166): 制备淋巴细胞的材料来源(166) 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应用(166)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分离(167)T细胞与B细胞的分离(167) T细胞的单独制备(168) B细胞的单独制备(168) 建立细胞系 168

各种免疫细胞的综合制备 168

五、淋巴细胞的功能测定(169): T细胞的功能测定(169) 溶血空斑测定 171

五、淋巴细胞的功能测定(169): T细胞的功能测定(169) 溶血空斑测定 171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一~五) 173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一~五) 173

六、T淋巴细胞的发育(174): 小鼠T淋巴细胞的发育(174)人T淋巴细胞的发育 176

六、T淋巴细胞的发育(174): 小鼠T淋巴细胞的发育(174)人T淋巴细胞的发育 176

七、T细胞的机能分化(178): 概述(178) 抗体应答中的TH细胞和T-B协作(179) CML应答中的CTL,TH和T-T协作(181) 迟发超敏性T细胞 182

七、T细胞的机能分化(178): 概述(178) 抗体应答中的TH细胞和T-B协作(179) CML应答中的CTL,TH和T-T协作(181) 迟发超敏性T细胞 182

T细胞的抑制和反抑制作用(182) 辅助性和诱导性T细胞的划分 187

T细胞的抑制和反抑制作用(182) 辅助性和诱导性T细胞的划分 187

八、B细胞的机能发育(187): 与B细胞发育有关的标志(187) B细胞发育分化与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关系 188

八、B细胞的机能发育(187): 与B细胞发育有关的标志(187) B细胞发育分化与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关系 188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六~八) 189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六~八) 189

九、第三群淋巴细胞(190): NK细胞(天然杀伤细胞)(190)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196) K细胞(杀伤细胞)(197) NC细胞(天然细胞毒细胞) 197

九、第三群淋巴细胞(190): NK细胞(天然杀伤细胞)(190)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196) K细胞(杀伤细胞)(197) NC细胞(天然细胞毒细胞) 197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九) 199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九) 199

第一节淋巴因子、单核因子的一般概念及其与细胞介导免疫的关系 201

第五章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 201

第一节淋巴因子、单核因子的一般概念及其与细胞介导免疫的关系 201

第五章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 201

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的定义(202)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的一般概况 202

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的定义(202)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的一般概况 202

第二节集落刺激因子 205

第二节集落刺激因子 205

第三节白细胞间介素1,2,3 207

第三节白细胞间介素1,2,3 207

一、白间素1(IL-1)(207): IL-1的检测(207) IL-1的分子和基因 208

一、白间素1(IL-1)(207): IL-1的检测(207) IL-1的分子和基因 208

IL-1的产生(208)IL-1的作用(210)IL-1的受体 211

IL-1的产生(208)IL-1的作用(210)IL-1的受体 211

二、白间素2(IL-2)(211):IL-2的检测(211) IL-2的分子和基因 212

二、白间素2(IL-2)(211):IL-2的检测(211) IL-2的分子和基因 212

IL-2的产生(212) IL-2受体及T细胞的增殖(213) 淋巴细胞、IL-2、IFNγ的相互关系 214

IL-2的产生(212) IL-2受体及T细胞的增殖(213) 淋巴细胞、IL-2、IFNγ的相互关系 214

第四节促进B细胞应答的因子——白间素4,5,6及其他 217

三、白间素3(IL-3)(215): IL-3的发现和命名(215)IL-3的来源和检测(215) IL-3的分子及cDNA(215) IL-3的生物学活性(216) IL-3的受体 217

第四节促进B细胞应答的因子——白间素4,5,6及其他 217

三、白间素3(IL-3)(215): IL-3的发现和命名(215)IL-3的来源和检测(215) IL-3的分子及cDNA(215) IL-3的生物学活性(216) IL-3的受体 217

B细胞激活后的演进过程及有关因子作用的基本概念(217) IL-4 218

B细胞激活后的演进过程及有关因子作用的基本概念(217) IL-4 218

IL-5(219) IL-6(220) 源于B细胞而作用于B细胞的因子(221)促进B细胞应答诸因子的小结 221

IL-5(219) IL-6(220) 源于B细胞而作用于B细胞的因子(221)促进B细胞应答诸因子的小结 221

第五节淋巴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 222

第五节淋巴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 222

【附】第六节关于免疫核糖核酸和转移因子 223

【附】第六节关于免疫核糖核酸和转移因子 223

免疫核糖核酸(223) 转移因子 224

免疫核糖核酸(223) 转移因子 224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225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225

第六章 免疫应答过程的细胞相互作用 228

第六章 免疫应答过程的细胞相互作用 228

第一节抗体形成的学说 228

第一节抗体形成的学说 228

Ehrlich的侧链说(228) 指导说的出现及其演变(229) 选择说的现代发展(230) 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的数量估计 231

第二节 辅佐细胞及其在促进免疫应答上的作用 231

Ehrlich的侧链说(228) 指导说的出现及其演变(229) 选择说的现代发展(230) 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的数量估计 231

第二节 辅佐细胞及其在促进免疫应答上的作用 231

作为辅佐细胞的巨噬细胞(231) 免疫应答需要巨噬细胞辅佐的证明 232

作为辅佐细胞的巨噬细胞(231) 免疫应答需要巨噬细胞辅佐的证明 232

第三节抗体形成的免疫应答 239

巨噬细胞促进免疫应答的机制(236) 其他辅佐细胞 239

第三节抗体形成的免疫应答 239

巨噬细胞促进免疫应答的机制(236) 其他辅佐细胞 239

一、抗体在应答过程中的演变(240): 初次应答和二次应答(240)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应答过程的成熟 241

一、抗体在应答过程中的演变(240): 初次应答和二次应答(240)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应答过程的成熟 241

二、抗体应答中的抗原识别和细胞协作(242): 载体效应及继承性转移 242

二、抗体应答中的抗原识别和细胞协作(242): 载体效应及继承性转移 242

T细胞-载体反应和B细胞-半抗原反应(243) 不同的淋巴细胞有不同的识别特性(244) 抗原在B细胞上的动向(245) 抗体应答中各种细胞及因子的协作过程(245) 关于同种效应因子 246

T细胞-载体反应和B细胞-半抗原反应(243) 不同的淋巴细胞有不同的识别特性(244) 抗原在B细胞上的动向(245) 抗体应答中各种细胞及因子的协作过程(245) 关于同种效应因子 246

第四节特异性细胞介导应答中的抗原识别和细胞协作 247

第四节特异性细胞介导应答中的抗原识别和细胞协作 247

特异性细胞介导应答中的抗原识别(247)三细胞实验(248)携带附加抗原的靶细胞杀伤问题(249) 应答细胞自身表型与靶识别约束性的关系 250

特异性细胞介导应答中的抗原识别(247)三细胞实验(248)携带附加抗原的靶细胞杀伤问题(249) 应答细胞自身表型与靶识别约束性的关系 250

第五节淋巴细胞激活期间信号转导的生物化学过程 251

第五节淋巴细胞激活期间信号转导的生物化学过程 251

的磷酸化(252)T细胞不同亚群对于活化信号的不同需求 253

二、B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 253

的磷酸化(252)T细胞不同亚群对于活化信号的不同需求 253

二、B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 253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254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254

第七章超敏感性 255

第一节概说 255

第一节概说 255

第七章超敏感性 255

关于术语:变态反应性和超敏感性(255) 超敏反应的类型 256

第二节 Ⅰ型——过敏症反应 256

第二节 Ⅰ型——过敏症反应 256

关于术语:变态反应性和超敏感性(255) 超敏反应的类型 256

一、过敏症基础知识(256): 过敏症的典型表现(256) 过敏症的机制 257

一、过敏症基础知识(256): 过敏症的典型表现(256) 过敏症的机制 257

嗜酸性白细胞对于过敏症反应的拮抗作用问题(260)过敏状态的测试,脱敏及防治要点 261

嗜酸性白细胞对于过敏症反应的拮抗作用问题(260)过敏状态的测试,脱敏及防治要点 261

二、IgE介导过程的研究进展(261): Fc,R和IgE结合因子(261) IgE介导引起介质释放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263

二、IgE介导过程的研究进展(261): Fc,R和IgE结合因子(261) IgE介导引起介质释放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263

第三节 Ⅱ型——细胞毒性超敏反应 264

第三节 Ⅱ型——细胞毒性超敏反应 264

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264) 同族免疫反应(265)自身免疫病中的Ⅱ型超敏反应(266) 药物和其他原因引起的Ⅱ型超敏反应 266

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264) 同族免疫反应(265)自身免疫病中的Ⅱ型超敏反应(266) 药物和其他原因引起的Ⅱ型超敏反应 266

第四节 Ⅲ型——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 267

第四节 Ⅲ型——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 267

Ⅲ型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267)抗体过剩性反应(267)抗原过剩性反应 268

Ⅲ型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267)抗体过剩性反应(267)抗原过剩性反应 268

第五节 Ⅳ型——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270

第五节 Ⅳ型——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270

Ⅳ型超敏反应的典型表现(270) Ⅳ型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270)Ⅳ型超敏反应的若干实例 271

Ⅳ型超敏反应的典型表现(270) Ⅳ型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270)Ⅳ型超敏反应的若干实例 271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272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272

第一节 自身反应性和自身耐受性 274

一、自身反应性 274

一、自身反应性 274

第八章 免疫耐受性和免疫抑制 274

第一节 自身反应性和自身耐受性 274

第八章 免疫耐受性和免疫抑制 274

二、自身耐受性(276): 胚胎期的抗原遭遇和耐受性(276)胸腺在诱导自身耐受性上的作用(277) 抑制细胞与自身耐受性(277) “否决”现象和“否决”细胞 278

二、自身耐受性(276): 胚胎期的抗原遭遇和耐受性(276)胸腺在诱导自身耐受性上的作用(277) 抑制细胞与自身耐受性(277) “否决”现象和“否决”细胞 278

第二节耐受性的诱导 280

第二节耐受性的诱导 280

可溶性抗原与耐受性的诱导(280)抗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耐受性的诱导 282

可溶性抗原与耐受性的诱导(280)抗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耐受性的诱导 282

第三节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耐受性 283

第三节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耐受性 283

第四节免疫功能的抑制 284

T细胞和B细胞免疲耐受性的证明(283) T细胞和B细胞耐受性的动力学 284

T细胞和B细胞免疲耐受性的证明(283) T细胞和B细胞耐受性的动力学 284

第四节免疫功能的抑制 284

X线辐射与免疲抑制(284)烷化剂(286)抗代谢药物(286)抗淋巴细胞血清或抗淋巴细胞抗体(287)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288)环孢素A 288

X线辐射与免疲抑制(284)烷化剂(286)抗代谢药物(286)抗淋巴细胞血清或抗淋巴细胞抗体(287)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288)环孢素A 288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289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289

第九章 免疫遗传学和免疫的系统发生 290

第九章 免疫遗传学和免疫的系统发生 290

一、总说(291): 前文有关内容的简要复述(291) 免疫球蛋白遗传研究的历史进展概观 291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及其多样性的遗传机制 291

一、总说(291): 前文有关内容的简要复述(291) 免疫球蛋白遗传研究的历史进展概观 291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及其多样性的遗传机制 291

二、两个基因一条Ig肽链的核酸研究(293): 核酸分子杂交实验对于两个基因一条Ig肽链的证明(293)核苷酸顺序测定的证明 294

二、两个基因一条Ig肽链的核酸研究(293): 核酸分子杂交实验对于两个基因一条Ig肽链的证明(293)核苷酸顺序测定的证明 294

三、免疫球蛋白基因簇的组成及结构演变(294):免疫球蛋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295)免疫球蛋白的三个基因簇(295)DNAe中V区基因编码的不连续性及其连接(298)Ig肽链可变区及抗体多样性遗传基础的再认识 306

三、免疫球蛋白基因簇的组成及结构演变(294):免疫球蛋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295)免疫球蛋白的三个基因簇(295)DNAe中V区基因编码的不连续性及其连接(298)Ig肽链可变区及抗体多样性遗传基础的再认识 306

Ig恒定区的基因结构(308) 重链基因簇类的转换和S顺序 309

Ig恒定区的基因结构(308) 重链基因簇类的转换和S顺序 309

四、Ig基因的表达(311):Ig基因表达的一般过程(311) Ig基因转录中的启动子、增强子和其他调控性顺序(312) Ig基因表达中的等位排斥和同型排斥(315) 关于调节Ig基因表达的细胞因子及其作用模式的探讨(317) B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Ig基因表达的演 319

四、Ig基因的表达(311):Ig基因表达的一般过程(311) Ig基因转录中的启动子、增强子和其他调控性顺序(312) Ig基因表达中的等位排斥和同型排斥(315) 关于调节Ig基因表达的细胞因子及其作用模式的探讨(317) B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Ig基因表达的演 319

五、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 322

五、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 322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324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324

第二节血型及其遗传学基础 327

第二节血型及其遗传学基础 327

一、血型通说(327): 血型基本概念(327)血型抗原(327)血型抗体 328

血型的基本反应 328

血型的基本反应 328

一、血型通说(327): 血型基本概念(327)血型抗原(327)血型抗体 328

二、ABO及有关的血型系统(329): ABO、Hh系统以及Ⅰ系统 330

二、ABO及有关的血型系统(329): ABO、Hh系统以及Ⅰ系统 330

ABH分泌型以及Sese和Lewis系统 333

ABH分泌型以及Sese和Lewis系统 333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337

三、Rh系统(334): Rh系统的血型抗原及其遗传基础(334) Rh系统抗原表型的五单位假说(336)抑制、不活动和无效(336)Du抗原(337) Rh系抗原的表达问题(337) Rh抗原和膜 337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337

三、Rh系统(334): Rh系统的血型抗原及其遗传基础(334) Rh系统抗原表型的五单位假说(336)抑制、不活动和无效(336)Du抗原(337) Rh系抗原的表达问题(337) Rh抗原和膜 337

第三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38

第三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38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通说(338): 一般概念(338) 关于移植及表示双方遗传性异同程度的术语(339)MHC产物和位点的类别划分以及SD和LD位点(339) Ir基因、Ia抗原和Ia样抗原的一般涵义 340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通说(338): 一般概念(338) 关于移植及表示双方遗传性异同程度的术语(339)MHC产物和位点的类别划分以及SD和LD位点(339) Ir基因、Ia抗原和Ia样抗原的一般涵义 340

二、小鼠的H-2复合体(341): H-2复合体的染色体定位及组成 341

二、小鼠的H-2复合体(341): H-2复合体的染色体定位及组成 341

Ⅲ类位点(S区)及其它(343)Ⅰ类位点和抗原(343) Ⅱ类位点和抗原 348

Ⅲ类位点(S区)及其它(343)Ⅰ类位点和抗原(343) Ⅱ类位点和抗原 348

三、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和H-连锁Ir基因(356):免疫应答遗传调控研究中应用的合成多肽(356)同类系动物的产生及其重要性(357) 免疫应答的遗传差异和基因调控——豚鼠上的研究例证(359) 免疫应答的遗传差异和基因调控——小鼠上的研究例证(360) 366

三、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和H-连锁Ir基因(356):免疫应答遗传调控研究中应用的合成多肽(356)同类系动物的产生及其重要性(357) 免疫应答的遗传差异和基因调控——豚鼠上的研究例证(359) 免疫应答的遗传差异和基因调控——小鼠上的研究例证(360) 366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一,二,三) 367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一,二,三) 367

(369) HLA-A、B、C抗原(373) MLR分型检测和HLA-D抗原(374) PLT分型检测和HLA-DP抗原(375) HLA-DR和DQ抗原及其血清学检测 375

(369) HLA-A、B、C抗原(373) MLR分型检测和HLA-D抗原(374) PLT分型检测和HLA-DP抗原(375) HLA-DR和DQ抗原及其血清学检测 375

四、人的HLA系统(368): HLA系统概述(368) HLA系统的多态性 375

四、人的HLA系统(368): HLA系统概述(368) HLA系统的多态性 375

Ⅱ类抗原(377) 核酸水平上的HLA(377) D抗原及其特异性问题(379) HLA复合体补体组分的编码(379) HLA与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381) HLA与疾病(385) HLA与人类学研究的关系 389

Ⅱ类抗原(377) 核酸水平上的HLA(377) D抗原及其特异性问题(379) HLA复合体补体组分的编码(379) HLA与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381) HLA与疾病(385) HLA与人类学研究的关系 389

〔附〕五、HLA与移植免疫(393): 移植排斥的免疫学过程概要(393) 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394)HLA配型与移植排斥的关系(395) 移植前选择供受组合的参考指标(396)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基本措施(396) 骨髓移植的意义及进展概要 397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四、五) 397

主要参考资料(本节之四、五) 397

〔附〕五、HLA与移植免疫(393): 移植排斥的免疫学过程概要(393) 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394)HLA配型与移植排斥的关系(395) 移植前选择供受组合的参考指标(396)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基本措施(396) 骨髓移植的意义及进展概要 397

第四节 免疫应答中的MHC约束性 399

第四节 免疫应答中的MHC约束性 399

抗原与T细胞应答MHC约束性的关系 428

抗原与T细胞应答MHC约束性的关系 428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430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430

第五节免疫的系统发生 432

第五节免疫的系统发生 432

无脊椎动物和原索动物的免疫学表现(432) 脊椎动物的免疫学表现 434

无脊椎动物和原索动物的免疫学表现(432) 脊椎动物的免疫学表现 434

免疲球蛋白超基因族及其进化 437

免疲球蛋白超基因族及其进化 437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440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4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