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  起源·功能·象征
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  起源·功能·象征

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 起源·功能·象征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高宸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30085728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
《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 起源·功能·象征》目录

第一章 一个秀美昌明的地方--古城所在地域的文化地理透视 12

1.1 古城所在地域的历史归属与区位概念 12

1.1.1 关于“步头” 12

导论 从现在发现历史,从历史发现现在--云南聚落研究起步 12

1.1.2 关于“东爨” 13

1.1.3 关于“滇南”(或“迤南”) 16

1.2 民族迁徙的通道、文化传播的走廊 16

1.2.1 天然的通道:哀牢山脉和红河河谷 16

1.2.2 马帮的贡献:色彩斑斓步头路 17

1.2.3 穿山越涧的轨道车:滇越铁路 19

1.3.1 羌、越两系文化龛:建水地域文化的根基 20

1.3 建水地域空间中的文化分布 20

1.3.2 文化的二元对立与融通:建水地域文化的历史流变 23

第二章 城市前的村落底蕴--哈尼山地村落模式诞生的传说 25

2.1 迁徙:从虎尼虎那到红河谷地 25

2.1.1 漫长的迁徙之路 26

2.1.2 几点说明和分析 27

2.1.3 哈尼人在各居留地的大事记 28

2.2 若干判断和结论 29

2.2.1 关于迁徙与人类的生存 29

2.2.2 关于迁徙与文化的缔造 30

2.2.3 关于迁徙与家园化过程 30

2.3.1 亲情·发展·互助:为什么需要一个村落? 31

2.3 古规:哈尼山地村落的惹罗模式 31

2.3.2 劳动·能人·神灵:兴建村落靠什么? 32

2.3.3 分化·尊崇·程序:怎样兴建一个村落? 32

2.4 圣化·磁极·结构:惹罗村落模式的文化意象 35

2.4.1 聚居地的圣化和聚居活动中的神性渗透 35

2.4.2 三位一体的村社组织和它的“磁极”作用 36

2.4.3 空间的分化与村落的结构 37

第三章 建水古城生长的千载轨迹--影响古代城市起源、演变的生态因子和外在动力 41

3.1 南诏的贡献--集中的新动力和王权的新支点 41

3.1.1 为扩张势力服务的南诏城建活动和城建指导思想 41

3.1.2 突破村落局限的动力因素 42

3.1.3 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城市及其生态因子分析 44

3.2 发展的阶梯--从军事前哨据点到滇南第一大城 47

3.2.1 服务南诏的军事据点 51

3.2.2 元代新政治的新角色 51

3.2.3 雄踞南滇第一城 53

3.3 西洋的来风--冲击与牵引 59

第四章 建水古城的空间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双向互渗 61

4.1 建水古城空间的中心化意象和秩序化结构 61

4.1.1 建水古城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划分 61

4.1.2 建水古城空间的中心化意象 62

4.1.3 建水古城空间的秩序化结构 65

4.2 体验宗教和拓展人生 72

4.2.1 作为圣坛与祭坛的寺庙 72

4.2.3 作为开发自然与创造名胜的寺庙 75

4.2.2 作为游冶与节庆中心的寺庙 75

4.3.1 井和井台的功能与景观意义 76

4.3 “市”和“井”的景观形象 76

4.3.2 地区集市制度与古城传统商业街道模式 79

4.3.3 热闹的大街与清静的小巷 80

第五章 建水古代建筑的历史纪念 86

5.1 纪念性--古代建筑的新定位 86

5.1.1 时代的演进、功能的转变 86

5.1.2 纪念性建筑的分类 87

5.2 圣坛与兰若--朝拜性建筑 87

5.2.1 建水东城清真寺:回民的圣坛 87

5.3 可读的石头史书--历史标志性建筑 88

5.2.2 燃灯寺:僧、俗的兰若 88

5.3.1 朝阳楼:雄镇南滇第一城的辉煌见证 89

5.3.2 崇正书院:走向儒学的标志 95

5.3.3 崇文塔与文笔塔:文化的嬗变、形成的独创 96

5.3.4 纳楼土司署:失落的昨日威严 98

5.4 民间建筑匠师的意匠--具有建筑学价值的建筑 102

5.4.1 宏大的建构、匠师的智慧:指林寺 102

5.4.2 实用的满足、精神的追求:双龙桥·天缘桥·乡会桥 113

5.4.3 景致的优美、情感的深邃:福东寺 121

5.4.4 永远的人格、永远的高扬:文庙 122

6.1 历史向我们的宣告 138

6.1.1 建水民居的异质与住屋文化的二元结构 138

第六章 建水传统民居的文化理性 138

6.1.2 传统的惰性与土掌房的魅力 139

6.1.3 土掌房民居的主要类型 140

6.2 建水的吸纳与合院式民居的机理 155

6.2.1 维系合院式民居的生态因子分析 155

6.2.2 家庭生活方式的凝固化是合院式民居生命长久的社会性因子 155

6.2.3 审美理念的空间化是合院式民居生命长久的文化性因子 156

6.2.4 木构技术的程式化是合院式民居生命长久的技术性因子 159

6.3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有机平面体系 159

6.3.1 建水合院式民居平面的基本组合 160

6.3.2 建水合院式民居平面的扩大组合 166

6.3.3 建水合院式民居平面的特殊组合 171

6.4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木构架体系 173

6.4.1 建水合院式民居木构架施工要诀 177

6.4.2 建水合院式居民木构架常用剖面尺寸 177

6.5 建水合院式民居空间的人本定位 177

6.5.1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功能分析 177

6.5.2 建水合院式民居空间的流线分析 187

6.5.3 建水合院式民居空间的环境分析 187

6.6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识别系统 189

6.6.1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风格 189

6.6.2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门楼 206

6.6.3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装饰与装修 218

6.7 结束语 2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