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分析化学  上
分析化学  上

分析化学 上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定一主编;洪筱坤副主编;任镇章,田明煋编委;王智华,黄世德协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532304817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大学物理 下下一篇:综合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 上》目录

1.绪论 1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1.1 分析化学的任务 1

1.1.2 分析化学的作用 1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学习目标 1

1.2.1 化学分析法 2

1.2.2 仪器分析法 2

1.2.3 学习的目标 3

1.3 定性分析简介 3

1.3.1 有机定性分析和无机定性分析 3

1.3.2 分析反应和反应的条件 4

1.3.3 定性检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5

1.3.4 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 7

1.4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向 7

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9

2.1 概述 9

2.2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9

2.2.1 有效数字 9

2.2.2 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10

2.3 准确度和精密度 11

2.4 误差和偏差 11

2.5 误差的分类 13

2.6 随机误差的分布 13

2.7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15

2.8 离群值的舍弃 16

2.9 误差的传递 17

2.10 分析数据处理与报告 18

3.重量分析法 20

3.1 重量分析法的方法和特点 20

3.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20

3.1.2 沉淀重量法的过程和特点 20

3.1.3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21

3.2 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1

3.2.1 沉淀溶解度 21

3.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23

3.3 沉淀的纯度 28

3.3.1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29

3.3.2 防止沉淀沾污的措施 30

3.4 沉淀的形状 30

3.4.1 影响沉淀形状的因素 30

3.4.2 获得良好沉淀形状的措施 31

3.5 沉淀重量分析法中的计算 32

3.5.1 换算因数的计算 32

3.5.2 试样称取量的计算 33

3.5.3 沉淀剂用量的计算 34

3.5.4 分析结果的计算 34

4.滴定分析法概论 36

4.1 滴定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36

4.1.1 滴定分析的过程和主要方法 36

4.1.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7

4.1.3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37

4.2 标准溶液 38

4.2.1 标准溶液的要求 38

4.2.2 标准溶液的浓度 38

4.2.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基准物质 39

4.3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40

4.3.1 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基础 40

4.3.2 被测物质百分含量的计算 43

4.3.3 物质A浓度与对物质B滴定度的换算 44

5.酸碱滴定法 46

5.1 概述 46

5.2 酸碱质子理论 46

5.2.1 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 46

5.2.2 溶剂合质子的概念 47

5.2.3 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 48

5.3 酸碱水溶液中〓+浓度的计算 50

5.3.1 酸的浓度、酸度和平衡浓度 50

5.3.2 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 51

5.3.3 酸碱水溶液中〓+浓度的计算 52

5.4 酸碱指示剂 56

5.4.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6

5.4.2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57

5.4.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58

5.4.4 混合指示剂 59

5.5 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60

5.5.1 强酸强碱的滴定 61

5.5.2 强碱滴定弱酸 63

5.5.3 多元酸的滴定 66

5.5.4 多元碱的滴定 67

5.5.5 滴定误差 68

5.5.6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69

5.5.7 应用实例 71

5.6 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72

5.6.1 酸碱强度与溶剂性质的关系 72

5.6.2 溶剂的介电常数 73

5.6.3 溶剂的拉平和区分效应 74

5.6.4 溶剂的分类和选择 76

5.6.5 碱的滴定 78

5.6.6 酸的滴定 81

5.7 线性滴定图解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82

5.7.1 Ingman函数式 83

5.7.2 松下 宽函数式 83

5.7.3 应用实例 84

6.沉淀滴定法 88

6.1 概述 88

6.2 滴定曲线 88

6.3 终点的检测 90

6.3.1 Mohr法(铬酸盐指示剂法) 90

6.3.2 Volhard法(铁铵矾指示剂法) 91

6.3.3 Fajans法(吸附指示剂法) 92

6.4 应用 93

6.4.1 无机类中药中卤化物的测定 93

6.4.2 有机卤取代化合物的中卤素含量的测定 94

7.配位滴定法 96

7.1 概述 96

7.2 EDTA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97

7.3 EDTA配位反应平衡 98

7.3.1 稳定常数 98

7.3.2 pH对配位平衡的影响(酸效应或pH效应) 99

7.3.3 辅助配体的配位效应 99

7.3.4 条件稳定常数 101

7.4 滴定曲线 101

7.5 金属离子指示剂 103

7.5.1 EBT指示剂 103

7.5.2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105

7.6 EDTA滴定的选择性 106

7.6.1 控制酸度 107

7.6.2 加入掩蔽剂 107

7.7 EDTA滴定的方式 108

7.7.1 直接滴定 108

7.7.2 回滴 108

7.7.3 置换滴定 109

7.7.4 间接滴定 109

7.8 EDTA滴定法中的标准溶液 109

7.8.1 EDTA标准液的配制 109

7.8.2 EDTA溶液的浓度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110

7.9 EDTA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10

7.9.1 矿泉水硬度的测定 110

7.9.2 明矾中A1含量的测定 111

8.氧化还原滴定法 113

8.1 概述 113

8.2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电池 113

8.3 Nernst方程 116

8.4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118

8.5 滴定曲线 119

8.6 氧化还原指示剂 120

8.7 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23

8.7.1 铈盐滴定法 123

8.7.2 高锰酸钾法 124

8.7.3 重铬酸钾法 126

8.7.4 碘法 126

8.8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计算 129

9.电位法及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 134

9.1 概述 134

9.1.1 电位法 134

9.1.2 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 134

9.2 电位法电池中的电极 134

9.2.1 参比电极 134

9.2.2 指示电极 135

9.2.2.1 氩离子电极 136

9.2.2.2 无半电池反应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137

9.3 电池电动势的测量 146

9.4 直接电位法及其应用 146

9.4.1 直接电位法的测量 146

9.4.2 直接电位法的局限性 147

9.4.3 电位法测定的pH 148

9.4.4 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 149

9.5 电位滴定法 149

9.5.1 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149

9.5.1.1 E-V曲线法 149

9.5.1.2 △E/△V-V曲线法 149

9.5.1.3 △2E/△V2-V曲线法 149

9.5.1.4 反对数作图法或Gran作图法 151

9.5.2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151

9.5.2.1 酸碱滴定 151

9.5.2.2 沉淀滴定 152

9.5.2.3 氧化还原滴定 152

9.5.2.4 配位滴定 152

9.6 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 152

9.6.1 滴定反应的类型 152

9.6.1.1 滴定剂和被测物都是可逆的反应 152

9.6.1.2 滴定剂是可逆的反应 153

9.6.1.3 被滴定物质是可逆的反应 153

9.6.2 应用 153

实验部分 155

实验一 分析天平与称量 155

实验二 葡萄糖干燥失重的测定 165

实验三 盐酸黄连素的含量测定 166

实验四 生药灰分的测定 171

实验五 滴定分析器皿及其使用 172

实验六 容量器皿的校准 176

实验七 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79

实验八 草酸的含量测定 180

实验九 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含量测定(中和法) 180

实验十 0.1mol/LHC1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81

实验十一 混合碱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182

实验十二 0.1mol/LAgNO3标准溶液及0.1mol/L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84

实验十三 溴化钾的含量测定(容量沉淀法) 185

实验十四 盐酸麻黄碱片的含量测定(银量法) 187

实验十五 0.05mol/L的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88

实验十六 中药白矾中硫酸铝钾的含量测定(配含量法) 189

实验十七 水的硬度测定 190

实验十八 炉甘石中锌的含量测定 191

实验十九 0.1mol/L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92

实验二十 0.05mol/L I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94

实验二十一 维生素C片的含量测定 195

实验二十二 昆布中碘的含量测定 196

实验二十三 0.1 mol/L(1/5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97

实验二十四 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 198

实验二十五 青黛中靛蓝的含量测定 199

实验二十六 0.1mol/L高氯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00

实验二十七 盐酸麻黄碱片的含量测定(非水滴定法) 201

实验二十八 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202

实验二十九 醋酸的电位滴定 205

实验三十 永停滴定法 206

实验三十一 饮用水中氟含量的测定 207

附录 212

表一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212

(一)弱酸的离解常数 212

(二)弱碱的真解常数 214

表二 常用酸的百分浓度和比重表(20℃) 214

表三 苛性碱和氨溶液的百分浓度和比重表(20℃) 217

表四 基准物质及其干燥温度 218

表五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 219

表六 化合物的式量表 221

表七 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 223

表八 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 223

表九 EDTA螯合物的logK形(25℃Ⅰ=0.1) 226

表十 氨酸配合剂类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 227

表十一 配合物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 228

表十二 配合剂的pXL值 228

表十三 在不同pH值条件下常见金属离子的logK′MY值 229

表十四 一些金属指示剂配合物的表现形成常数(对数值) 230

表十五 常用的掩蔽剂 231

表十六 用邻苯二酚紫(PV)作指示剂可测定的金属离子 232

表十七 人体中重要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其配合作用 233

表十八 标准电极电位表(18~25℃) 233

(一)按E0值高低排列 233

(二)按元素符号字母的顺序排列(18~25℃) 236

表十九 离子的α值(A) 242

表二十 离子的活度系数 243

表二十一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244

表二十二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244

表二十三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244

表二十四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245

表二十五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245

表二十六 原子量表 2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