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感染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感染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感染治疗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俊杰等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163269X
  • 页数:674 页
图书介绍:
《感染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目 录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基本原理 1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概论 1

一、感染性疾病的概念 1

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1

目 录 1

第一篇 总论 1

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1

一、感染性疾病的概念 1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概论 1

第一章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基本原理 1

第二节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一般原则 3

第二节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一般原则 3

三、感染治疗的基本方法 3

三、感染治疗的基本方法 3

一、最基本的考虑 3

一、最基本的考虑 3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 4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 4

三、起始治疗与特定治疗 5

三、起始治疗与特定治疗 5

四、给药途径 6

四、给药途径 6

五、抗菌药物的剂量 7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7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7

五、抗菌药物的剂量 7

七、抗菌药物的过敏性 9

七、抗菌药物的过敏性 9

八、实验对治疗的指导 10

九、新抗菌药物的应用 10

九、新抗菌药物的应用 10

八、实验对治疗的指导 10

第三节 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个体化给药 11

一、临床药代动力学 11

一、临床药代动力学 11

第三节 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个体化给药 11

二、个体化给药与计算机程序 21

二、个体化给药与计算机程序 21

第四节给药方法、途径及影响因素 23

一、剂型与给药途径 23

第四节给药方法、途径及影响因素 23

一、剂型与给药途径 23

二、非肠道给药 26

二、非肠道给药 26

三、口服给药 29

三、口服给药 29

四、口服控释制剂 32

四、口服控释制剂 32

五、直肠给药 35

五、直肠给药 35

六、局部皮肤用药和透皮给药 36

六、局部皮肤用药和透皮给药 36

七、眼部给药 40

七、眼部给药 40

八、吸入途径给药 42

八、吸入途径给药 42

九、鼻饲给药 44

九、鼻饲给药 44

十、耳部给药 45

十、耳部给药 45

十一、阴道给药 46

十一、阴道给药 46

十二、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48

十二、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48

第五节影响治疗的特殊生理及病理学因素 49

第五节影响治疗的特殊生理及病理学因素 49

一、新生儿和儿童 49

一、新生儿和儿童 49

二、老年人 55

二、老年人 55

三、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57

三、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57

四、病理状态 61

四、病理状态 61

第一节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66

第二章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66

第一节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66

一、确证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66

一、确证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66

第二章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66

二、病原菌的实验室检定 69

二、病原菌的实验室检定 69

三、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评价 75

三、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评价 75

四、特殊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 82

四、特殊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 82

五、抗菌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88

五、抗菌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88

第二节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98

第二节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98

一、确认感染的存在 100

一、确认感染的存在 100

二、确认病原菌 103

三、选择预定治疗 103

三、选择预定治疗 103

二、确认病原菌 103

四、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113

四、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113

五、监测治疗效应 117

五、监测治疗效应 117

六、非抗菌药物治疗 120

六、非抗菌药物治疗 120

七、总结 122

第三节各类抗菌药 122

七、总结 122

第三节各类抗菌药 122

一、氨基糖甙类 123

一、氨基糖甙类 123

二、头孢菌素类和相关的β-内酰胺类 125

二、头孢菌素类和相关的β-内酰胺类 125

四、夫西地酸 130

三、氯霉素类 130

三、氯霉素类 130

四、夫西地酸 130

五、林可霉素类 131

五、林可霉素类 131

六、大环内酯类 132

六、大环内酯类 132

七、青霉素类 133

七、青霉素类 133

八、多粘菌素类 134

八、多粘菌素类 134

九、喹诺酮类 135

九、喹诺酮类 135

十、磺胺类 136

十、磺胺类 136

十一、四环素类 137

十一、四环素类 137

十二、其它抗细菌药物 138

十二、其它抗细菌药物 138

十三、抗真菌药物 138

十三、抗真菌药物 138

十五、抗原虫药 140

十四、抗结核和抗麻风病药物 140

十四、抗结核和抗麻风病药物 140

十五、抗原虫药 140

十六、抗病毒药 141

十六、抗病毒药 141

第四节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44

第四节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44

一、毒副作用 145

一、毒副作用 145

二、过敏反应 150

二、过敏反应 150

四、菌群失调症 153

三、细菌的耐药性 153

四、菌群失调症 153

三、细菌的耐药性 153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 156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 156

中的合理应用 156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56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56

中的合理应用 156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157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157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性和用法 159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性和用法 159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禁忌症 161

五、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61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禁忌症 161

五、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61

六、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选择 162

六、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选择 162

七、对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选择 163

八、糖皮质激素给药与停药原则 163

八、糖皮质激素给药与停药原则 163

七、对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选择 163

九、糖皮质激素常见副作用与并发症 165

九、糖皮质激素常见副作用与并发症 165

第二篇 各论 166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66

第一节概述 166

第一节概述 166

第二篇 各论 166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66

三、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 167

一、脑脊膜 167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167

二、脑脊液 167

三、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 167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167

一、脑脊膜 167

二、脑脊液 167

第三节细菌性脑膜炎 169

第三节细菌性脑膜炎 169

一、脑膜炎球菌脑膜炎 171

一、脑膜炎球菌脑膜炎 171

二、肺炎球菌性脑膜炎 173

二、肺炎球菌性脑膜炎 173

三、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 174

三、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 174

四、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 175

四、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 175

五、李斯特菌脑膜炎 176

五、李斯特菌脑膜炎 176

六、结核性脑膜炎 177

六、结核性脑膜炎 177

七、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78

七、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78

第四节病毒性脑膜炎 179

第四节病毒性脑膜炎 179

第五节分流术后感染 181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81

二、临床表现 181

二、临床表现 181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81

第五节分流术后感染 181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82

第六节脑脓肿 182

三、治疗 182

第六节脑脓肿 182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82

三、治疗 182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83

三、治疗 183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83

三、治疗 183

三、临床表现 184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184

二、发病机理 184

第七节脑寄生虫病 184

三、临床表现 184

二、发病机理 184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184

第七节脑寄生虫病 184

四、诊断 185

五、治疗 185

五、治疗 185

四、诊断 185

第一节概述 188

第四章呼吸道感染 188

第一节概述 188

第四章呼吸道感染 188

一、急性支气管炎 189

第二节支气管炎 189

一、急性支气管炎 189

第二节支气管炎 189

二、慢性支气管炎 191

二、慢性支气管炎 191

三、毛细支气管炎 193

三、毛细支气管炎 193

二、临床表现 195

第三节支气管扩张 195

二、临床表现 195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95

第三节支气管扩张 195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95

第四节肺炎 196

三、诊断 196

四、治疗 196

第四节肺炎 196

四、治疗 196

三、诊断 196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197

一、流行病学 197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197

一、流行病学 197

三、临床表现 198

三、临床表现 198

四、肺炎的病原治疗 205

四、肺炎的病原治疗 205

第五节肺脓肿 208

第五节肺脓肿 208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208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208

二、临床表现 209

三、治疗 209

三、治疗 209

二、临床表现 209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感染 212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212

第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212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212

第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212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感染 212

二、病理生理 214

二、病理生理 214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215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215

四、治疗 217

四、治疗 217

五、预防 225

五、预防 225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227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227

二、临床表现 227

二、临床表现 227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227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227

三、诊断 228

三、诊断 228

四、防治 229

四、防治 229

一、细菌性痢疾 232

第六章消化系统感染 232

第一节肠道细菌性感染 232

一、细菌性痢疾 232

第一节肠道细菌性感染 232

第六章消化系统感染 232

二、沙门氏菌感染 234

二、沙门氏菌感染 234

三、空肠弯曲菌病 237

三、空肠弯曲菌病 237

四、耶尔森氏菌病 239

五、霍乱 239

五、霍乱 239

四、耶尔森氏菌病 239

六、产毒大肠杆菌感染 242

六、产毒大肠杆菌感染 242

七、伪膜性肠炎 243

七、伪膜性肠炎 243

第二节病毒性胃肠炎 245

第二节病毒性胃肠炎 245

一、轮状病毒肠炎 246

一、轮状病毒肠炎 246

二、细小病毒样因子性肠炎 247

二、细小病毒样因子性肠炎 247

一、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48

第三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248

第三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248

一、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48

二、肉毒中毒 249

二、肉毒中毒 249

一、病原学 250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 250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 250

一、病原学 250

二、流行病学 252

二、流行病学 252

三、发病机理 253

三、发病机理 253

四、临床表现 255

四、临床表现 255

五、治疗 257

五、治疗 257

六、预防 260

六、预防 260

第一节概述 263

第七章寄生虫感染 263

第七章寄生虫感染 263

第一节概述 263

第二节 人与寄生虫的关系 264

第二节 人与寄生虫的关系 264

第三节阿米巴病 265

二、病原及流行状况 265

一、概述 265

二、病原及流行状况 265

第三节阿米巴病 265

一、概述 265

三、致病机理 266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266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266

三、致病机理 266

五、治疗 267

五、治疗 267

一、生活史 269

第四节疟疾 269

六、预防 269

一、生活史 269

六、预防 269

第四节疟疾 269

二、流行病学 270

二、流行病学 270

四、临床表现 271

三、发病原理 271

三、发病原理 271

四、临床表现 271

六、防治 272

五、诊断 272

六、防治 272

五、诊断 272

一、流行状况 273

第五节黑热病 273

第五节黑热病 273

一、流行状况 273

二、生活史 274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274

四、治疗 274

二、生活史 274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274

四、治疗 274

第六节贾第鞭毛虫病 274

第六节贾第鞭毛虫病 274

一、流行状况 275

二、发病机理 275

三、临床表现 275

一、流行状况 275

二、发病机理 275

三、临床表现 275

四、诊断 276

五、治疗 276

六、预防 276

四、诊断 276

五、治疗 276

六、预防 276

第七节锥虫病 277

一、概述 277

二、生活史 277

三、流行病学 277

第七节锥虫病 277

一、概述 277

三、流行病学 277

二、生活史 277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278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278

一、概述 279

一、概述 279

第八节蠕虫病 279

六、预防 279

五、治疗 279

五、治疗 279

六、预防 279

第八节蠕虫病 279

二、钩虫病 281

二、钩虫病 281

三、蛔虫病 282

三、蛔虫病 282

四、蛲虫病 283

四、蛲虫病 283

五、粪类圆线虫病 284

五、粪类圆线虫病 284

六、旋毛虫病 285

六、旋毛虫病 285

七、鞭虫病 286

七、鞭虫病 286

八、丝虫病 287

八、丝虫病 287

九、华支睾吸虫病 289

九、华支睾吸虫病 289

十、姜片虫病 290

十、姜片虫病 290

十一、肺吸虫病 291

十一、肺吸虫病 291

十二、血吸虫病 292

十二、血吸虫病 292

十三、绦虫病和囊虫病 294

十三、绦虫病和囊虫病 294

第九节体表寄生虫感染 297

一、虱 297

第九节体表寄生虫感染 297

一、虱 297

二、疥疮 298

二、疥疮 298

一、感染类型 305

第八章外科感染 305

第一节抗生素在外科的预防性应用 305

第八章外科感染 305

第一节抗生素在外科的预防性应用 305

一、感染类型 305

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307

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307

三、术后感染的预防 310

三、术后感染的预防 310

第二节胸腔感染 318

一、脓胸 318

一、脓胸 318

第二节胸腔感染 318

二、纵隔炎症 321

二、纵隔炎症 321

三、急性化脓性心包炎 327

三、急性化脓性心包炎 327

第三节腹腔感染 330

第三节腹腔感染 330

二、胃肠道与女性生殖道的菌群 331

一、病因学 331

一、病因学 331

二、胃肠道与女性生殖道的菌群 331

三、病理生理学 333

三、病理生理学 333

四、临床表现 337

四、临床表现 337

五、治疗 340

五、治疗 340

一、概论 351

第四节盆腔炎 351

一、概论 351

第四节盆腔炎 351

二、急性盆腔炎 352

二、急性盆腔炎 352

三、慢性盆腔炎 355

三、慢性盆腔炎 355

四、生殖器结核 357

四、生殖器结核 357

第五节泌尿道感染和前列腺炎 359

第五节泌尿道感染和前列腺炎 359

一、泌尿道感染 360

一、泌尿道感染 360

二、急性无合并症泌尿道感染 366

三、急性肾盂肾炎 366

二、急性无合并症泌尿道感染 366

三、急性肾盂肾炎 366

四、无症状菌尿 368

四、无症状菌尿 368

六、复发感染 369

五、有症状菌尿 369

六、复发感染 369

五、有症状菌尿 369

七、导尿 370

七、导尿 370

八、前列腺炎 372

八、前列腺炎 372

第六节骨与骨关节感染 377

第六节骨与骨关节感染 377

一、流行病学 377

一、流行病学 377

二、病理生理 378

二、病理生理 378

三、临床表现 382

三、临床表现 382

四、放射与实验检查 384

四、放射与实验检查 384

五、预后 385

五、预后 385

六、治疗 386

六、治疗 386

七、监测 391

七、监测 391

一、蜂窝织炎 392

第一节蜂窝织炎 392

一、蜂窝织炎 392

第一节蜂窝织炎 392

第九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392

第九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392

二、淋巴管炎 398

二、淋巴管炎 398

三、淋巴结炎 399

三、淋巴结炎 399

四、褥疮 400

四、褥疮 400

五、静脉滥用药物所致感染 404

五、静脉滥用药物所致感染 404

六、咬伤感染 405

六、咬伤感染 405

七、细菌性糖尿病足 409

七、细菌性糖尿病足 409

八、烧伤感染 411

八、烧伤感染 411

第二节性传播疾病 415

第二节性传播疾病 415

一、流行病学 417

一、流行病学 417

二、性传播疾病引起的常见综合症 418

二、性传播疾病引起的常见综合症 418

三、淋病 420

三、淋病 420

四、梅毒 428

四、梅毒 428

五、沙眼衣原体 435

五、沙眼衣原体 435

六、生殖器疱疹 438

六、生殖器疱疹 438

七、滴虫病 445

七、滴虫病 445

八、其它性传播疾病 449

八、其它性传播疾病 449

第三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451

第三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451

一、流行病学 452

一、流行病学 452

二、病因学 455

二、病因学 455

三、临床表现 457

三、临床表现 457

四、肺部感染 463

四、肺部感染 463

五、神经系统感染 472

五、神经系统感染 472

六、胃肠道感染 476

六、胃肠道感染 476

七、扩散性病毒疾病 478

七、扩散性病毒疾病 478

八、与AIDS有关的恶性肿瘤 481

八、与AIDS有关的恶性肿瘤 481

九、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制剂 484

九、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制剂 484

一、形态 491

第一节病原学 491

一、形态 491

第十章结核病 491

第十章结核病 491

第一节病原学 491

三、致病性 492

第二节流行病学 492

一、流行环节 492

二、培养 492

四、抵抗力 492

二、培养 492

三、致病性 492

一、流行环节 492

第二节流行病学 492

四、抵抗力 492

二、主要流行指标和流行现状 493

二、主要流行指标和流行现状 493

三、细胞免疫反应 494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 494

一、原发性感染 494

二、播散性感染 494

一、原发性感染 494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 494

三、细胞免疫反应 494

二、播散性感染 494

四、免疫变态反应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495

五、结核病的进程与复发 495

四、免疫变态反应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495

五、结核病的进程与复发 495

二、肺外结核 496

二、肺外结核 496

第四节临床表现 496

一、肺结核 496

一、肺结核 496

第四节临床表现 496

第五节诊断 497

三、血常规检查 497

第五节诊断 497

一、X线照片 497

二、痰液检查 497

二、痰液检查 497

一、X线照片 497

三、血常规检查 497

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498

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498

第六节治疗 501

第六节治疗 501

二、不同部位结核菌的治疗 501

二、不同部位结核菌的治疗 501

一、治疗目的 501

一、治疗目的 501

四、治疗方案 502

三、联合用药 502

四、治疗方案 502

三、联合用药 502

五、特殊用药对象 504

五、特殊用药对象 504

六、监测 506

七、非药物治疗 506

六、监测 506

七、非药物治疗 506

第七节抗结核药物的药理学 507

第七节抗结核药物的药理学 507

一、异烟肼 507

一、异烟肼 507

二、利福平 510

二、利福平 510

三、乙胺丁醇 512

三、乙胺丁醇 512

四、吡嗪酰胺 513

四、吡嗪酰胺 513

五、链霉素 514

五、链霉素 514

六、利福定 515

六、利福定 515

八、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和卷曲霉素 516

七、对氨基水杨酸 516

七、对氨基水杨酸 516

八、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和卷曲霉素 516

第八节预防 517

第八节预防 517

九、新的抗结核药物 517

一、INH的预防性应用 517

一、INH的预防性应用 517

九、新的抗结核药物 517

二、BCG疫苗的应用 519

二、BCG疫苗的应用 519

第十一章 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和败血症 522

性休克 522

第一节概述 522

第一节概述 522

性休克 522

第十一章 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和败血症 522

第二节流行病学 523

第二节流行病学 523

一、病原 523

一、病原 523

三、机体的免疫状况 524

四、医源性因素 524

二、感染途径 524

三、机体的免疫状况 524

四、医源性因素 524

二、感染途径 524

二、发热 525

一、概述 525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 525

二、发热 525

一、概述 525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 525

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26

三、对体液系统的影响 526

三、对体液系统的影响 526

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26

五、休克 528

五、休克 528

六、肌活动过度 529

六、肌活动过度 529

第四节临床表现 530

一、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 530

二、休克早期 530

三、休克发展期 530

四、休克晚期 530

四、休克晚期 530

三、休克发展期 530

二、休克早期 530

一、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 530

第四节临床表现 530

第五节治疗 531

一、抗细菌治疗 531

一、抗细菌治疗 531

第五节治疗 531

二、液体疗法 535

二、液体疗法 535

三、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537

三、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537

四、有争议药物的应用 538

四、有争议药物的应用 538

第六节展望 539

第六节展望 539

第二节曲霉菌病 541

第一节概述 541

一、病原及发病机理 541

第十二章全身真菌感染 541

第二节曲霉菌病 541

第一节概述 541

第十二章全身真菌感染 541

一、病原及发病机理 541

二、临床表现 542

二、临床表现 542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543

第三节隐球菌病 543

三、治疗 543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543

第三节隐球菌病 543

三、治疗 543

二、临床表现 544

二、临床表现 544

三、治疗 544

三、治疗 544

二、发病机理 545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545

第四节念珠菌病 545

二、发病机理 545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545

第四节念珠菌病 545

三、临床表现及治疗 546

三、临床表现及治疗 546

第一节概述 550

第十三章眼部感染 550

第一节概述 550

第十三章眼部感染 550

一、眼睑 552

第二节解剖与生理特点 552

一、眼睑 552

二、泪器 552

二、泪器 552

第二节解剖与生理特点 552

三、结膜 553

三、结膜 553

四、角膜及其它眼球结构 554

四、角膜及其它眼球结构 554

第三节眼睑感染 556

一、眼睑疖 556

二、眼睑脓肿 556

二、眼睑脓肿 556

一、眼睑疖 556

第三节眼睑感染 556

三、眼睑丹毒 557

四、眼睑湿疹 557

五、眼睑带状疱疹 557

六、眼睑单疱病毒 557

五、眼睑带状疱疹 557

四、眼睑湿疹 557

三、眼睑丹毒 557

六、眼睑单疱病毒 557

九、睑板腺囊肿 558

八、睑腺炎 558

七、睑缘炎 558

九、睑板腺囊肿 558

八、睑腺炎 558

七、睑缘炎 558

十、睑板腺炎 559

十、睑板腺炎 559

二、泪小管炎 559

一、概述 559

第四节泪器感染 559

第四节泪器感染 559

一、概述 559

二、泪小管炎 559

一、临床表现 560

三、泪囊炎 560

四、泪腺炎 560

第五节结膜炎 560

一、临床表现 560

三、泪囊炎 560

四、泪腺炎 560

第五节结膜炎 560

二、病因学及治疗 562

二、病因学及治疗 562

一、病因 569

第六节角膜炎 569

第六节角膜炎 569

一、病因 569

三、治疗 570

三、治疗 570

二、临床表现 570

二、临床表现 570

第七节海绵窦血栓形成、前中隔和眶蜂窝组织炎 573

第七节海绵窦血栓形成、前中隔和眶蜂窝组织炎 573

二、治疗 574

一、临床表现 574

一、临床表现 574

二、治疗 574

第八节眼内炎 574

第八节眼内炎 574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575

二、病理生理学 575

二、病理生理学 575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575

三、临床表现 576

三、临床表现 576

四、治疗 577

四、治疗 577

一、基本概念 585

二、接种情况 585

一、基本概念 585

第一节预防性生物制品应用简介 585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防治 585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防治 585

第一节预防性生物制品应用简介 585

二、接种情况 585

三、影响因素 586

三、影响因素 586

六、接种对象及免疫程序 587

四、接种途径 587

四、接种途径 587

五、联合接种 587

六、接种对象及免疫程序 587

五、联合接种 587

七、特殊对象接种 588

七、特殊对象接种 588

九、副作用 589

八、接种效果 589

第二节类毒素和其相应的免疫球蛋白 589

一、白喉类毒素吸附制剂和白喉抗血清 589

一、白喉类毒素吸附制剂和白喉抗血清 589

第二节类毒素和其相应的免疫球蛋白 589

九、副作用 589

八、接种效果 589

二、破伤风类毒素吸附制剂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590

二、破伤风类毒素吸附制剂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590

第三节疫苗(或菌苗)和其相应的免疫球蛋白 592

一、卡介苗 592

第三节疫苗(或菌苗)和其相应的免疫球蛋白 592

一、卡介苗 592

二、乙型肝炎疫苗 594

二、乙型肝炎疫苗 594

三、乙肝免疫球蛋白 596

三、乙肝免疫球蛋白 596

四、麻疹疫苗 598

四、麻疹疫苗 598

五、百日咳疫苗 599

五、百日咳疫苗 599

六、脊髓灰质炎疫苗 600

六、脊髓灰质炎疫苗 600

七、脑膜炎双球菌多糖菌苗 602

七、脑膜炎双球菌多糖菌苗 602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603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603

九、狂犬疫苗 604

九、狂犬疫苗 604

十、狂犬免疫球蛋白 606

十、狂犬免疫球蛋白 606

十一、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607

十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607

十一、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607

十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607

十三、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 608

十三、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 608

十四、风疹疫苗 610

十四、风疹疫苗 610

十五、流感病毒疫苗 611

十五、流感病毒疫苗 611

十六、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612

十六、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612

十八、黄热病疫苗 613

十八、黄热病疫苗 613

十七、霍乱菌苗 613

十七、霍乱菌苗 613

一、免疫球蛋白 614

一、免疫球蛋白 614

第四节其它的免疫生物因子 614

第四节其它的免疫生物因子 614

二、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616

二、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616

三、Rh0(D)免疫球蛋白 617

三、Rh0(D)免疫球蛋白 617

第十五章医院内感染 621

第一节概论 621

一、定义 621

二、历史回顾 621

第十五章医院内感染 621

第一节概论 621

二、历史回顾 621

一、定义 621

三、医院感染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622

三、医院感染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622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病因学与病原学 624

一、医院感染的病因学 624

一、医院感染的病因学 624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病因学与病原学 624

二、免疫功能低下与医院感染 626

二、免疫功能低下与医院感染 626

三、人体正常菌群及微生物失调与医院感染 630

三、人体正常菌群及微生物失调与医院感染 630

第三节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医院感染 635

一、抗菌药物在医院应用概况 635

二、抗菌药物增加患者易感性 635

二、抗菌药物增加患者易感性 635

一、抗菌药物在医院应用概况 635

第三节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医院感染 635

三、抗菌药物应用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638

三、抗菌药物应用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638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原则 639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639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639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原则 639

二、医院感染的治疗原则 640

二、医院感染的治疗原则 640

附录Ⅰ-Ⅴ 644

附录Ⅰ-Ⅴ 644

英中文药名对照 655

英中文药名对照 655

中英文药名对照 664

中英文药名对照 6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