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化奇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2202885
- 页数:385 页
绪论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1
目录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 4
(一)唯物观 4
(二)辩证观 5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6
(一)整体观念 6
(二)辨证论治 7
四、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8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12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2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2
(二)阴阳相互依存 13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3
(一)阴阳对立统一 13
(三)阴阳消长平衡 14
(四)阴阳相互转化 14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5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5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5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5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6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7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7
(二)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18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8
(一)五行的特性 18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 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0
(二)说明脏腑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 21
第三节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21
[附]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22
第二章 藏象 24
第一节 五脏 24
一、心 24
(一)心的生理功能 25
(二)心的联属关系 25
(一)肺的生理功能 26
[附]心包络 26
二、肺 26
(二)肺的联属关系 27
三、脾 28
(一)脾的生理功能 28
(二)脾的联属关系 29
四、肝 29
(一)肝的生理功能 30
(二)肝的联属关系 31
五、肾 32
(一)肾的生理功能 32
(二)肾的联属关系 33
第二节 六腑 34
[附]命门 34
一、胆 35
二、胃 35
三、小肠 36
四、大肠 36
五、膀胱 37
六、三焦 37
第三节 奇恒之腑 38
一、脑 38
二、女子胞 38
[附]精室 38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39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39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41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42
第五节 气血津液 42
一气 42
(一)气的基本概念 42
(二)气的生成 43
(三)气的生理功能 43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44
(五)气的分类 44
(四)血的循行 45
(三)血的功能 45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45
三、津液 45
(二)血的生成 45
(一)血的基本概念 45
二、血 45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46
(三)津液的功能 46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7
(一)气和血的关系 47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47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48
第三章 经络 49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49
一、经络的概念 4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49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50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50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51
第三节 十二经脉 52
一、名称、分类 52
二、走向交接、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52
第四节 奇经八脉 53
一、奇经的含义 53
二、奇经的生理功能 53
[附]经络理论的研究概况 54
第四章 病因病机 58
第一节 病因 58
一、六淫 58
(一)风 59
(二)寒 59
(三)暑 59
(五)燥 60
(四)湿 60
二、疠气 61
(六)火(热) 61
三、七情 62
四、饮食、劳逸 64
(一)饮食致病 64
(二)劳逸致病 64
五、寄生虫、外伤 65
(一)寄生虫 65
(二)外伤 65
六、痰饮、淤血 65
(一)痰饮 65
(二)淤血 66
七、药邪 67
一、发病原理 68
(一)正邪与发病 68
八、水土不服 68
第二节 病机 68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 69
二、基本病机 69
(一)邪正盛衰 69
(二)阴阳失调 70
(三)升降失常 71
第五章 诊法 72
第一节 望诊 72
一、望神 72
二、望色 73
三、望形态 73
五、望五官 74
四、望头与发 74
六、望舌 75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 75
(二)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5
(三)舌诊的内容 75
(四)舌诊的应用与临床意义 78
七、望斑疹 78
八、望络脉 79
(一)望络脉方法 79
(二)望络脉的内容 79
第二节 闻诊 80
一、听声音 80
一、问寒热 81
第三节 问诊 81
二、嗅气味 81
二、问汗 82
三、问头身 83
四、问胸胁脘腹 84
五、问饮食与口味 85
六、问二便 85
七、问睡眠 86
八、问经带 86
九、问小儿 87
第四节 切诊 87
一、脉诊 87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87
(三)诊脉的部位及方法 88
(二)脉象的临床意义 88
(四)正常脉象 89
(五)常见病脉与主病 89
(六)相兼脉与主病 93
二、按诊 93
(一)按肌肤 94
(二)按脘腹 94
(三)按腧穴 94
[附]舌诊现代研究简介 94
第六章 辨证 9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96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97
(二)里证 97
(一)表证 97
一、表里 97
二、寒热 98
(一)寒证 98
(二)热证 98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98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99
三、虚实 99
(一)虚证 100
(二)实证 101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101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01
(一)阴证与阳证 102
(二)亡阴证与亡阳证 102
四、阴阳 102
五、八纲之间的关系 103
第二节 脏腑辨证 10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04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06
三、脾与胃病辨证 108
四、肝与胆病辨证 110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12
六、脏腑兼病辨证 114
第三节 六经辨证 117
一、太阳病证 118
二、阳明病证 118
五、少阴病证 119
四、太阴病证 119
三、少阳病证 119
六、厥阴病证 120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120
一、卫分证 121
二、气分证 121
三、营分证 122
四、血分证 122
第五节 三焦辨证 123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24
第一节 预防 124
一、未病先防 124
二、既病防变 125
第二节 治则 125
一、治病求本 126
三、调整阴阳 128
二、扶正祛邪 128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29
第三节 治法 130
一、汗法 130
二、吐法 130
三、下法 130
四、和法 131
五、温法 131
六、清法 131
七、补法 132
八、消法 132
一、中药的性能 133
(一)四气五味 133
第八章 中药 133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133
(二)归经 134
(三)升降浮沉 134
二、中药的炮制 135
(一)炮制的目的 135
(二)炮制方法 135
三、中药的用法 136
(一)配伍 136
(二)禁忌 137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38
一、解表药 138
(四)中药的煎服法 138
(三)剂量 138
(一)辛温解表药:麻黄(附:麻黄根)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白芷羌活生姜 139
(二)辛凉解表药:桑叶菊花薄荷柴胡葛根蝉衣牛蒡子升麻 142
二、清热药 144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龙胆草夏枯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144
(二)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苦参 147
(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附:大青叶、青黛)蒲公英白头翁 149
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山豆根射干败酱草 149
(四)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犀角紫草 153
(五)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银柴胡 155
三、泻下药 156
(一)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 156
(三)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牵牛子 158
(二)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158
四、祛风湿药 159
独活威灵仙秦艽木瓜五加皮桑寄生雷公藤豨莶草白花蛇金钱白花蛇 163
乌梢蛇防己 163
五、芳香化湿药 163
藿香苍术厚朴佩兰白豆蔻 165
六、利水渗湿药 165
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附:车前草)茵陈滑石金钱草猪苓木通 169
萹蓄瞿麦海金沙萆薢 169
七、温里药 169
附子干姜肉桂细辛吴茱萸高良姜 171
八、理气药 171
陈皮(附:青皮)枳实(附:枳壳)香附木香砂仁川楝子沉香薤白佛手 174
九、消导药 174
十、驱虫药 176
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谷芽 176
十一、止血药 177
使君子槟榔大腹皮苦楝根皮 177
蒲黄白及地榆三七艾叶白茅根仙鹤草侧柏叶大蓟小蓟茜草藕节 181
十二、活血祛淤药 181
川芎郁金丹参益母草茺蔚子桃仁红花牛膝延胡索鸡血藤 186
莪术三梭乳香没药?虫五灵脂穿山甲 186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86
(一)化痰药:半夏天南星桔梗瓜蒌天花粉川贝母竹茹前胡 187
旋复花昆布海藻 187
(二)止咳平喘药:百部苦杏仁(附:甜杏仁)款冬花桑白皮苏子 191
葶苈子紫菀枇杷叶 191
十四、安神药 193
十五、平肝熄风药 195
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龙骨朱砂 195
羚羊角石决明牡蛎钩藤天麻地龙全蝎僵蚕蜈蚣代赭石 198
十六、开窍药 198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牛黄 201
十七、补益药 201
(一)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太子参大枣绞股蓝 201
(二)补阳药: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杜仲续断菟丝子 205
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狗脊蛤蚧 205
(三)补血药:当归熟地黄阿胶白芍何首乌(附:夜交藤)龙眼肉 208
(四)补阴药:沙参麦冬枸杞子龟板鳖甲石斛百合女贞子旱莲草 211
黄精天冬 211
十八、收涩药 213
十九、外用药 216
五味子山茱萸乌梅金樱子赤石脂浮小麦诃子芡实桑螵蛸乌贼骨 216
雄黄轻粉明矾硫磺 217
第九章 方剂 217
第一节 方剂概述 217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217
二、方剂的剂型 218
第二节 常用方剂 219
一、解表剂 219
麻黄汤荆防败毒散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桂枝汤新加香薷饮桑菊饮 222
二、泻下剂 222
大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十枣汤 223
三、和解剂 223
四、清热剂 224
小柴胡汤逍遥散大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汤 224
白虎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普济消毒饮葛根芩连汤 227
青蒿鳖甲汤清暑益气汤 227
五、温里剂 227
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参附汤 229
六、补益剂 229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汤生脉散左归丸右归丸 232
七、祛湿剂 232
藿香正气散三仁汤五苓散独活寄生汤蠲痹汤茵陈蒿汤八正散 233
八、消导剂 233
保和丸 234
九、化痰止咳剂 234
二陈汤止嗽散三子养亲汤小青龙汤贝母瓜蒌散清燥救肺汤 236
十、理气剂 236
十一、理血剂 237
越鞠丸瓜蒌薤白半夏汤苏子降气汤旋复代赭汤 237
血府逐淤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槐花散温经汤 238
十二、治风剂 238
川芎茶调散牵正散羚羊钩藤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 239
十三、安神剂 239
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 240
十四、固涩剂 240
玉屏风散金锁固精丸四神丸完带汤清带汤 240
十五、开窍剂 240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苏合香丸 241
十六、驱虫剂 241
金黄散锡类散 242
[附]中成药简表 242
十七、外用剂 242
乌梅丸驱绦汤 242
第十章 常见病证治 248
第一节 感冒 248
第二节 支气管炎 250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253
第四节 肺炎 255
第五节 高血压病 257
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60
第七节 急性脑血管病 262
第八节 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 265
第九节 病毒性肝炎 268
第十节 肝硬化 271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 275
第十三节 肾小球肾炎 278
第十四节 泌尿道感染 280
第十五节 泌尿系结石 283
第十六节 过敏性紫癜 285
第十七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88
第十八节 关节 炎 289
第十九节 内耳眩晕病 292
第二十节 荨麻疹 295
第二十一节 急性阑尾炎 297
第二十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99
第二十三节 月经不调 301
第二十四节 痛经 306
第二十五节 闭经 308
第二十六节 盆腔炎 310
第二十七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12
第二十八节 更年期综合征 314
第二十九节 男性不育症 316
第三十节 颈椎病 319
一、腧穴的分类 323
第一节 经络与腧穴 323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323
第十一章 针灸学 323
三、十四经脉循行与常用穴位 325
(一)手太阴肺经 325
尺泽列缺少商中府孔最鱼际 327
(二)手阳明大肠经 327
商阳合谷曲池肩髃迎香阳溪手三里臂臑 328
(三)足阳明胃经 328
承泣地仓颊车下关天枢足三里丰隆解溪内庭四白头维 331
梁门归来伏兔犊鼻上巨虚厉兑 331
(四)足太阴脾经 331
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商丘箕门大横大包 332
(五)手少阴心经 332
神门少冲少海通里 333
(六)手太阳小肠经 333
后溪养老听宫少泽小海臑俞颧髎 334
(七)足太阳膀胱经 334
睛明攒竹大杼肾俞次髎委中承山至阴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 338
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秩边承筋飞扬昆仑申脉 338
(八)足少阴肾经 338
涌泉太溪照海复溜阴谷俞府 339
(九)手厥阴心包经 339
曲泽内关天池间使中冲 340
(十)手少阳三焦经 340
外关天并翳风关冲中渚阳池支沟臑会肩髎耳门丝竹空 341
(十一)足少阳胆经 341
居髎风市光明丘墟足临泣足窍阴 344
(十二)足厥阴肝经 344
阳白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瞳子髎率谷听会肩井带脉 344
大敦太冲期门行间曲泉 345
(十三)任脉 345
中极关元中脘膻中承浆会阴气海神阙水分天突 346
(十四)督脉 346
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水沟长强至阳风府素髎龈交 348
(十五)经外穴 348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 349
一、毫针刺法 349
(二)针刺练习 349
(三)针刺前的准备 349
第二节 刺灸方法 349
太阳定喘十宣四缝阑尾穴 349
(四)针刺方法 350
(五)针刺意外及其处理 352
二、灸法 353
(一)艾灸种类 353
(六)针刺禁忌 353
(二)灸治的作用与适应症 354
(三)施灸禁忌及灸后处理 355
[附]拔罐法 355
三、其它针法 356
(一)耳针 356
(三)皮肤针刺法 363
(四)电针 363
(二)三棱针刺法 363
一、针灸治疗原理 364
二、针灸选穴原则和处方 364
第三节 针灸治疗 364
(二)配穴方法 365
(三)针灸处方 365
(一)选穴原则 365
三、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366
第十一节 胆道感染与胆石症 373
附录Ⅰ中药拉丁学名索引 374
附录Ⅱ方剂索引 37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 新工科视域下的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中国综合性大学法语学科表征研究》田园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