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强等编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407·003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佛法知见下一篇:成功很简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目 录 1

第一节什么是哲学 2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

二、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3

总结 3

三、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4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5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5

问题 5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党性 6

三、“两个对子”的关系 9

第三节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史 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一、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1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14

方法论 14

二、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16

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6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8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 24

第一节物质………………………………………(25 )一、哲学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25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27

第二节运动 31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1

二、运动和静止 32

三、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34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 35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5

和有限性 37

二、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 37

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8

一、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38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 40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 41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50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 51

一、物质的反应特性 52

二、生物的反映形式及其发展 53

三、人类意识的产生 54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56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6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8

第三节意识的作用 60

一、物质的决定论和意识的能动论 60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1

三、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 64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2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73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73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7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76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76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77

灭亡 77

三、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78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79

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 79

特征 79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80

心 81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81

第五章对立统一规律 88

第一节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88

一、什么是矛盾 89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9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91

第二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1

一、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92

二、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 93

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93

三、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96

第三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97

一、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97

二、矛盾的特殊性 98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00

第一节质、量、度 109

第六章质量互变规律 109

一、质 110

二、量 111

三、度 112

第二节量变、质变、新的量变 114

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 114

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114

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15

第三节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17

一、质量互变的普遍性 117

二、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18

三、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 118

第七章否定之否定规律 125

第一节肯定和否定 126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26

二、辩证的否定 127

第二节否定之否定 129

一、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 129

二、事物发展的螺旋式或波浪式运动 131

三、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34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35

一、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普遍性 135

二、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136

第八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3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 143

一、什么是原因和结果 144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44

三、原因和结果原理的实践意义 146

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146

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146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47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148

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 149

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 149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50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150

第四节形式和内容 151

一、什么是形式和内容 151

二、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152

三、形式和内容原理的实践意义 153

第五节现象和本质 154

一、什么是现象和本质 154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55

三、现象和本质原理的实践意义 156

第九章认识的实践基础 163

的根本对立 164

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 164

论 164

第一节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 164

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 165

对立 165

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与旧唯物论的认识 168

论的根本区别 168

第二节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 169

一、科学的实践概念的形成 169

二、实践的主要特征 170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71

第三节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72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72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3

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批判“天才论” 175

第一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运动 182

第十章认识的辩证运动 182

一、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 183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84

三、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86

第二节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运动 187

一、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重要性 187

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188

第三节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89

一、认识运动的反复性 189

二、认识运动的无限性 190

第四节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93

一、归纳和演绎 193

二、分析和综合 195

三、抽象和具体 196

一、真理是客观的 204

第一节客观真理 204

第十一章真理 204

二、真理是具体的、普遍的 206

第二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08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08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10

三、批判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210

第三节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211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11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13

三、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14

第四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5

一、真理和谬误 215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16

三、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 217

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224

第十二章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24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 224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 227

对立 227

第三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32

一、马克思论证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 233

程所使用的基本方法 233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34

三、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36

第四节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和它创立的意 238

义 238

第十三章社会基本矛盾 245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46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46

体 246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249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 249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52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252

一体 252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54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57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进 257

程 25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58

第十四章阶级、国家、革命 267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 268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69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1

三、阶级分析方法 272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73

第二节国家 273

二、国家的职能 274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75

第三节社会革命 277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277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278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279

第四节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80

一、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80

二、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 281

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81

第十五章社会意识 290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90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90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91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295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构成 295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296

三、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 298

的社会意识形式 298

第三节意识形态诸形式 298

一、各种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作用 298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相互区别和相互联 303

系 303

第十六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12

第一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历史 312

观的根本对立 312

一、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的批判 312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14

三、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17

一、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18

第二节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18

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319

三、评价杰出人物的基本原则 320

第三节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 321

一、正确理解无产阶级领袖和人民群众的 322

关系 322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 323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24

一、人类社会是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 332

第十七章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32

第一节社会的进步 332

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333

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34

第二节人类的解放 336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336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337

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3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