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钊新,吕耀怀等著
- 出 版 社: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614894
- 页数:464 页
一、 伦理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 1
绪论 1
二、 伦理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5
三、 伦理社会学的结构 6
第一章 道德需要的特质及其发生 8
第一节 需要概念的考察及界定 9
1. “匮乏”说、“积累”说、“欲望”说、“依赖”说分析 9
2. 需要是主体本性的表征 13
1. 动因、形式、轨迹 18
第二节 道德需要的特质和功能 18
2. 启动、导向、激励 26
第三节 道德需要的发生 29
1. 动物合群性本能是道德需要发生的自然前提 29
2. 原始类化意象是道德需要发生的观念前提 32
3. 生产劳动是道德需要发生的社会前提 36
第二章 道德需要发展的社会轨迹 40
1. “无我”、“为我”、“我为” 41
第一节 在悟性世界中充实与提升 41
2. 朦胧、填补、追求 42
3. 协调、进取、奉献 48
第二节 经济生活的呼唤与心理承受力的对应 50
1. 发展商品经济问题何须以“道德退步”为“代价” 50
2. 良知效应、超前意识 53
3. 做真诚、健全的“富有者” 56
第三节 文化氛围和马、恩的至理名言 58
1. 党风、政风、军风、民风 58
2. “每个人”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61
第三章 道德实施的社会系统 63
第一节 社会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工程 64
1. 法规强制工程 64
2. 偶像崇拜工程 66
3. 形象感染工程 68
4. 范例仿效工程 71
第二节 道德实施社会三结构 73
1. 监督 74
2. 仲裁 76
3. 矫治 78
第三节 设置道德法庭 82
1. 自审法庭、公审法庭 82
2. 强化责任意识 86
第四章 社会的道德控制 90
第一节 道德控制的社会心理特征 91
1. 主体的组织性 91
2. 手段的非强制性 93
3. 规范的认同性 95
4. 功能的双重性 97
第二节 道德控制的量度 101
1. 力度、刚度、密度 101
2. 适度、欠度、过度 109
第三节 心理承受力的变化与道德有效控制 116
1. 影响社会心理承受力的因素 116
2. 增加道德心理承受力的举措 119
第五章 道德传播 124
1. 行为主体和受播者之间的价值观念沟通 125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中的特有方式 125
2. 无结构的、非制度化的道德宣传 126
3. “共同行为”中的道德影响 129
4. 道德场 130
第二节 道德传播大众媒介的审度 131
1. 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标本媒介 131
2. 媒介的道德尺度 133
1. 观念的聚合和分化 137
第三节 道德传播的受播心理效应 137
2. 情感的振荡和增强 139
3. 操行的选择和模仿 140
第六章 道德跟踪 143
第一节 角色丛中的双重稳定性 144
1. 角色的定义 144
2. 共通角色和职业角色 145
3. 社会责任的道德特征 146
4. “官本位”与民本论 147
1. 善与恶的审视 149
第二节 道德跟踪就是舆论监督 149
2. 言论、情态、姿态 151
3. 主体行为与期望模式的道德整合 155
第三节 跟踪记录 157
1. 道德跟踪的过程性 157
2. 上级和“上帝” 160
3. 丰碑和十字架 161
1. 社会流动中的道德认知方式 165
第七章 道德迁移 165
第一节 道德迁移概念 165
2. 角色转换后的社会化内容 168
3. 学习心理中的常见现象 169
第二节 道德迁移的类别 171
1. 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171
2.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73
3. 正迁移与负迁移 175
1. 角色胜任功能 176
第三节 道德迁移的功能 176
2. 道德新增功能 178
3. 文化融会功能 179
第四节 正确处理道德迁移中的几个现实关系 181
1. 择业跳槽与服务至上 181
2. 职位沉浮与坚守本义 184
3. 迁居闹市与不染尘埃 185
4. 入乡随俗与扬长避短 187
第八章 道德感染 190
第一节 社会互动中的一种特殊效应 191
1. 社会互动的界定及其伦理审视 191
2. 道德灌输与道德渗透 192
3. “感染”与“污染” 194
4. 心灵撞击、价值度量、品格融合 195
第二节 感染因子:真、善、美的三重组合 198
1. 道德情感之真 198
2. 道德情感之善 200
3. 道德情感之美 201
4. 情真神善形美的关系 203
第三节 接受机制:图式与情境的双向运作 205
1. 道德图式 205
2. 感染情境 208
第九章 场合道德 212
第一节 诚与善相互“馈赠”的律令体系 213
1. 有别于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道德 213
2. 场合道德三个特征 215
第二节 场合道德调节的基础 219
1. 供给与需求 219
2. 无私与谦虚 219
3. 同情与勇敢 222
4. 公平与惠顾 224
第三节 场合道德的“立法” 225
1. 约定俗成 225
2. 交往细则 227
4. 道德规范 228
3. 入场须知 228
第十章 时年道德 232
第一节 时年道德提出的根据 233
1. 交往场所和交往对象 233
2. 好奇、好思、好胜、好安 234
3. 道德教育的规律性 234
第二节 时年道德的主要内容 235
1. 戒娇和向上 235
2. 戒奢和立志 237
3. 戒妒和拼搏 239
4. 戒得和传帮 240
第三节 时年道德的特征 241
1. 基本原则的一贯性 241
2. 梯级式的衔接性 243
3. 螺旋式的周期性 244
第十一章 德教发蒙启示录 246
第一节 古训要略 246
1. “守信”、“勤俭”的教育内容 246
2. “形”示,“情”染的教育方法 251
3. 择邻、选友的教育途径 252
第二节 把“修身”作为公共必修第一课 255
1. 发人深省的调查资料 255
2. 识字、求知、做人三合一 256
3. 荐贤举才首要考察的条件 259
第三节 “系列例典”是修身发蒙的基本教材 261
1. 形、情、理、境的有机统一 261
2. 在体验中读“无字的书” 263
3. 改善少儿心理的好渠道 264
第十二章 学生道德社会化衔接构想 268
第一节 教材衔接 268
1. “三合一”读本 268
2. 系列例典 270
3. “三观”教科书 270
第二节 认知衔接 271
1. 懂事 271
2. 知史 272
3. 晓理 273
第三节 责任衔接 274
1. 责任意识 274
2. 善待人、扬名声、祛邪恶 275
3. 责任三层次的意义 276
第四节 人格衔接 277
1. 好孩子 277
2. 好公民 278
3. 好角色 279
第十三章 劳动前阶段的道德准备 282
第一节 对劳动前阶段教育现状的考察 283
1. 服务手段教育与服务态度教育并驾 283
2. 职业目的教育和脚下行动引导要匹配 285
3. 感情燃烧与理性淬火要相佐 287
第二节 劳动前阶段的特征分析 289
1. “心理断乳”的开始 289
2. 角色的彩排 291
3. 智能的储备 293
第三节 劳动前阶段的道德准备因素 295
1. 立志——立业 295
2. 惟实——务实 298
3. 公心——公仆 300
第十四章 劳动后阶段的道德延伸 303
第一节 角色转换的心理调适 304
1. 从劳动角色到养老角色的转换 304
2. 从职业角色到家庭角色的转换 306
3. 从集体角色到群体角色的转换 308
第二节 道德延伸的我向内场 310
1. 以生养心 310
2. “为”的拓展 313
3. 爱的还原或再生 315
第三节 道德延伸的辐射外场 317
1. 中西养老保险概览 317
2. “养”、“为”结合的中国养老模式探拓 320
3. 爱、养、敬的家风与国风 321
1. 生命幽门的心灵叩击 323
第四节 圆满的道德句号 323
2. “优死”的道德“立法” 326
3. 丧葬的道德规范 329
第十五章 闲暇生活的道德导向 332
第一节 闲暇的两重属性及闲暇生活的两极类分 333
1. 接下“面具”、脱下“外套”的自我 333
2. 无工作责任后的自取 335
3. 无味、无聊、无赖和有趣、有益、有福的类分 336
第二节 闲暇生活道德的基本原则 340
1. 人性占有自我原则 340
2. 不损害他人利益原则 342
3. 见心尽性原则 344
第三节 闲暇生活道德的实施 345
1. 拯救良心与人格 345
2. 把家庭视为社会 346
3. 建立闲暇生活道德“金三角”:家庭-邻里-趣友 347
第十六章 时尚的道德审度 349
1. 时尚及其特质 350
第一节 时尚的道德效应检视 350
2. 时尚的道德正效应 356
3. 时尚的道德负效应 359
第二节 时尚的道德心理过渡 362
1. 从众而不失个性 362
2. 暗示而不忘操守 365
3. 好奇而不失准则 369
1. 时尚主体,谁主沉浮? 371
第三节 时尚的道德导向询究 371
3. 时尚形式,谁定美丑? 377
第十七章 家庭过程中爱的运行和道德调节 385
第一节 爱是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基础 386
1. 主体对客体的最真诚肯定 386
2. 家庭爱的特征 389
3. 爱的道德意义 390
第二节 家庭结构中的道德 391
1.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空巢家庭及其心理特征 391
2. 不同结构家庭的道德调节 393
1. 生活的道德 395
第三节 家庭职能中的道德 395
2. 生殖的道德 398
3. 生育的道德 398
第四节 家庭过程中的道德 400
1. 相恋——结婚——养育——终老 400
2. 家庭道德的阶段性 402
第十八章 家风的道德意蕴 406
1. 社会化的初始定势 407
第一节 社会风尚中的“层子” 407
2. 社会控制的血姓扣环 409
3. 社会安定的活化因元 411
第二节 古代家风的借鉴 412
1. 教子 412
2. 事亲 414
3. 兄弟 415
4. 治家 415
5. 邻居 416
6. 涉务 4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家风的特征 417
1. 家庭关系平等化 417
2. 家庭管理民主化 419
3. 家庭经济统筹化 420
4. 家庭教育统一化 421
5. 家庭皈依爱情化 423
第十九章 一个生活隐蔽角落的道德昭示 425
第一节 人类之性的社会特质 426
1. 自为之性对自在之性的替代 426
2. 经济关系对两性关系的制约 427
3. 性道德产生的双重原因 429
第二节 性道德及相关心理分析 431
1. 禁欲、神性及其心理 431
2. 纵欲、兽性及其心理 432
3. 节欲、人性及其心理 433
1. 基本原则的设定要求 434
第三节 性道德的基本原则 434
2. 人格均等原则 436
3. 价值尊重原则 437
4. 行迹忠诚原则 438
5. 身心健康原则 439
6. 社会责任原则 441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场 445
第一节 一盘棋理论 446
1. 社会指标体系 446
2. 综合治理工程 448
第二节 构成道德空间的要素 450
1. 舆论导向 450
2. 行为影响 452
3. 闲暇生活 4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是道德的沃土 456
1. 主体经济与基本原则 456
2. 毫无片面性弊病的指导思想 457
3. 不断完善自身的自觉性 459
后记 462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步社民等 2019
-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梅与竹 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李东鹏译;(美国)马克·本德尔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