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杂病辨治心法
杂病辨治心法

杂病辨治心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付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9111093
  • 页数:3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中医学院教授编著,共分25章,分别对人体各部位、各脏腑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辨证施治,介绍的病种范围广、辨证分型细、涉及的疑难怪症多,其中有许多是临床医师很棘手的、难以治疗的疾病。在阐述每一个病证时,均以列举实际病例为切入点,通过病案分析引导辨证思路,然后重点介绍治则、方药、随症加减运用、药用分析及注意事项等。本书的特点是内容广博,突出临床,引导思路,注重实用。适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备查使用,也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读阅参考。
《杂病辨治心法》目录
标签:编著

第1章 头部病证辨治用药 1

第一节 头痛 1

一、风寒头痛 1

二、风热头痛 2

三、肝火头痛 3

四、寒湿头痛 4

五、瘀血头痛 4

六、气郁头痛 5

七、寒包火头痛 6

八、湿热头痛 6

九、虚郁头痛 7

十、肾虚头痛 8

第二节 头晕 9

一、痰湿头晕 9

二、痰热头晕 10

三、气血虚头晕 10

四、阴血虚头晕 11

五、肝火气逆头晕 12

六、风痰头晕 13

第三节 头沉 14

一、湿困清阳 14

二、湿热困扰 14

三、气虚湿郁 15

四、血瘀湿郁 16

第四节 摇头 16

一、风痰虐筋 16

二、阴虚痰扰 17

三、气郁生风证 18

第五节 头发病证 18

一、血热化燥(白发增多) 18

二、湿热浸淫(油脂增多) 19

三、精血亏虚(脱发) 20

四、阴阳俱虚(发少枯燥) 21

五、瘀阻毛窍(斑秃) 21

第六节 头部杂证 22

一、头响如瀑布 22

二、头皮紧涩 23

三、头皮瘙痒 23

四、头皮屑 24

第2章 面部病证辨治用药 26

一、风中经络(面瘫) 26

二、风痰肆虐(面肌抽搐) 27

三、湿热熏蒸(痤疮) 28

四、热毒瘀阻(痤疮) 29

五、热毒浸淫证(化妆品过敏) 29

六、阳虚寒湿证(颜面水肿) 30

七、气郁血虚(色素斑) 31

八、气血郁瘀(色素斑) 31

九、肝郁肾虚(色素斑) 32

十、肾虚瘀血证(色素斑) 33

第3章 眼部病证辨治用药 35

第一节 目痛目胀 35

一、肝火上炎 35

二、风热上扰 36

三、阴虚火旺 37

四、热毒瘀血 37

第二节 目涩目昏 38

一、肝阴血虚 38

二、肾虚精亏 39

第三节 目肿 40

一、热毒肆虐 40

二、风水表虚 40

第四节 目痒 41

一、湿热肆淫 41

二、阴虚风热 42

第五节 黑眼圈 43

一、瘀热肆虐 43

二、寒瘀滞涩 43

三、肾虚瘀血 44

第4章 口咽病证辨治用药 45

第一节 口腔溃疡 45

一、热郁阳虚 45

二、脾虚湿淫 46

三、阴虚血热 47

四、湿热淫虐 47

第二节 口角炎 48

一、热毒伏结 48

二、湿热浸淫 49

三、血虚燥热 49

第三节 咽喉病证 50

一、气郁痰阻(梅核气) 50

二、热毒蕴结证 51

三、毒热血证 52

四、肺胃蕴热 52

五、虚热白喉证 53

六、咽痛寒证 53

七、气郁寒滞 54

第四节 牙齿病证 55

一、实火牙痛 55

二、虚火牙痛 55

三、肾阴虚(牙齿松动) 56

四、热瘀证(牙龈肿痛) 57

五、血热动血(牙龈出血) 57

六、虚热伤络(牙龈出血) 58

第五节 口咽杂证 59

一、咽燥流涎 59

二、舌灼辣麻木 60

三、口甜 60

四、口涩口苦 61

五、舌痛或重舌 62

六、舌尖颤抖 62

七、牙关紧 63

第5章 鼻病辨治用药 64

第一节 鼻炎及鼻旁窦炎 64

一、风寒闭窍 64

二、痰热壅窍 65

三、肺卫不固 65

四、血瘀气虚 66

五、风寒夹热 67

六、痰热瘀血证 67

第二节 鼻出血 68

一、阳热内盛 68

二、阴虚血热 69

三、阳虚出血 69

四、瘀阻血脉 70

五、气不摄血 71

第三节 酒渣鼻 71

一、肺胃积热 71

二、湿热毒疮 72

三、阴虚火灼 73

附:酒渣鼻外用药方 73

第6章 耳病辨治用药 74

第一节 耳肿痛 74

一、热毒蕴结 74

二、瘀热阻结 75

三、寒瘀凝滞 76

第二节 耳鸣 76

一、心热肾虚 76

二、肾阳虚 77

三、肾阴虚 78

四、肺卫郁热 78

五、风痰上扰 79

第三节 耳聋 80

一、肝火上扰 80

二、肝郁耳闭 80

三、阴虚耳聋 81

四、阳虚耳聋 82

五、瘀血耳聋 82

第四节 耳闷塞 83

一、痰湿阻窍 83

二、气郁痰湿 84

第五节 耳痒 84

第7章 颈项病证辨治用药 86

第一节 寒证 86

一、寒袭经筋 86

二、寒湿虐筋 87

三、寒瘀筋脉 88

第二节 热证 89

一、血热瘀结 89

二、湿热虐筋 89

第三节 痰证 90

一、痰气凝结 90

二、痰瘀胶结 91

第四节 实夹虚证 91

一、肝郁脾虚 91

二、阴虚阳亢 92

三、气血虚痰 93

第8章 四肢病证辨治用药 94

第一节 寒证 94

一、寒虐营血证 94

二、寒湿痰痹 95

三、寒凝脉络 96

四、寒湿骨节 96

第二节 热证 97

一、郁热内结(手掌出汗) 97

二、湿热下注 98

第三节 虚证 98

一、营血虚寒(手指麻木) 98

二、血热血虚(手掌脱皮) 99

三、气血虚筋急(小腿抽筋) 100

四、肾虚骨弱 100

第四节 瘀血夹杂证 101

一、络脉瘀阻 101

二、瘀热阻络 102

三、瘀血夹寒(足跟痛) 102

第五节 脚气 103

一、湿热脚气 103

二、寒湿脚气 104

三、瘀血寒毒 104

第9章 腰背病证辨治用药 106

第一节 腰背痛 106

一、扭伤瘀血 106

二、瘀血气滞 107

三、瘀血气虚 107

四、寒湿气虚 108

五、阳虚寒湿 109

六、肾阴阳虚 109

第二节 腰沉重 110

一、阳虚寒湿 110

二、湿热困阻 111

第10章 心病辨治用药 112

第一节 热证 112

一、热扰心神 112

二、痰热扰心 113

三、毒热痰血 113

第二节 虚证 114

一、心阳虚 114

二、气阴两虚 115

三、阳虚寒凝 116

四、阴虚火旺 116

五、阴阳俱虚 117

六、心阴血虚 118

七、气虚夹痰 118

八、阴虚血瘀 119

九、阳虚瘀血 120

十、阴虚阳亢 120

十一、心阳虚脱 121

第三节 郁瘀痰证 122

一、血脉瘀阻 122

二、瘀浊饮逆 123

三、气郁痰瘀 123

四、痰阻瘀血 124

第四节 脏腑兼证 125

一、心肾虚热 125

二、心肾阳虚 126

三、心肺气虚 126

四、心肺痰瘀 127

五、心脾两虚 128

六、心肝血虚 128

七、心胆郁热 129

第11章 肺病辨治用药 131

第一节 肺寒证 131

一、风寒犯肺 131

二、寒痰壅肺 132

三、肺寒咳嗽 133

四、肺寒哮喘 133

五、寒痰气虚 134

六、凉燥伤肺 135

第二节 肺热证 136

一、风热犯肺 136

二、痰热蕴肺 136

三、肺热瘀血 137

四、肺燥痰热 138

五、肺热咯血 138

六、温燥伤肺 139

第三节 虚证 140

一、肺气虚 140

二、肺阴虚 140

三、气阴两虚 141

四、气虚水气 142

五、气虚痰热 142

第四节 脏腑相关病证 143

一、肺肾虚脱证 143

二、肺热肾虚 144

三、肺寒肾虚 144

四、肺胃热盛 145

五、肺心热闭 146

六、肺脾痰蕴 146

第12章 肝胆病证辨治用药 148

第一节 肝病证 148

一、湿热蕴结 148

二、气虚水湿 149

三、气郁湿热 150

四、湿热瘀血 150

五、气郁气虚 151

六、气郁阴虚 152

七、肝郁血瘀 152

八、痰湿瘀血 153

九、湿热积滞 154

十、痰瘀气虚 155

十一、气郁痰水 155

十二、阳虚瘀水 156

十三、阴阳俱虚 157

十四、郁虚湿热 158

十五、阴虚水气 158

十六、湿热肝风 159

十七、气血虚疸证 160

十八、郁瘀血虚 161

第二节 胆病证 161

一、湿热气虚 161

二、胆胃郁热 162

三、胆郁热瘀 163

四、蛔厥证 164

五、气虚寒湿 164

六、胆热胃寒 165

七、胆寒瘀血 166

第13章 脾胃病证辨治用药 167

第一节 脾胃寒证 167

一、脾胃虚寒 167

二、脾胃寒饮 168

三、脾胃寒痰 168

四、脾胃寒湿 169

五、脾胃寒滞 170

第二节 脾胃热证 170

一、脾胃湿热 170

二、虚热呃逆 171

三、胃热吞酸 172

四、脾胃痰热 173

五、脾胃气郁 173

六、脾胃血热 174

第三节 脾胃虚证 175

一、脾胃气虚 175

二、脾胃阴虚 175

三、气虚气郁 176

四、气阴两虚 177

五、气虚痰湿 177

第四节 脾胃瘀血证 178

一、脾胃寒瘀 178

二、脾胃热瘀 179

三、脾胃痰瘀 179

四、阴虚瘀血 180

五、气虚瘀血 181

第五节 脾胃食积证 182

一、饮食积滞 182

二、湿热食积 182

第六节 脾胃夹杂证 183

一、脾虚食积 183

二、脾虚痰湿 184

三、胃热脾寒 184

第七节 脏腑兼证 185

一、脾肾虚寒 185

二、肾虚胃寒 186

三、肾虚胃热 187

四、肝胃气逆 187

五、胆胃痰蕴 188

六、肝脾郁结 189

第14章 肾病辨治用药 190

第一节 热证 190

一、血热水气 190

二、湿热瘀血 191

三、湿热浸血 191

四、瘀血郁热 192

第二节 寒证 193

一、寒湿肆虐 193

二、风水寒湿 194

第三节 虚实夹证 195

一、阴虚风水 195

二、气虚湿热 195

三、表虚风水 196

四、阴虚瘀热 197

五、肾虚瘀血 197

六、肾虚水气 198

七、阳虚寒湿 199

八、脾肾虚寒 200

第15章 大肠病证辨治用药 201

第一节 热证 201

一、大肠热利 201

二、大肠热结 202

三、肠痈热瘀 203

第二节 寒证 203

一、大肠虚寒 203

二、大肠寒结 204

三、大肠寒瘀 205

第三节 寒热夹杂证 205

第四节 气郁证 206

一、气滞不通 206

二、气郁下迫 207

第五节 虚证 207

一、肾虚泄泻 207

二、虚滞证 208

三、阴津亏虚 209

四、大肠滑脱 210

第16章 膀胱病证辨治用药 211

一、湿热水气 211

二、阴虚水气 212

三、血热淋证 212

四、寒湿淋证 213

五、瘀血淋证 214

六、气虚淋证 214

第17章 皮肤病证辨治用药 216

第一节 热证 216

一、湿热浸肆 216

二、脾肺郁热 217

三、风热营卫 218

四、瘀热肆虐 218

五、痰瘀互结 219

六、风热阴虚 220

七、血热生风 221

八、阳痈 221

第二节 寒证 222

一、风寒侵袭 222

二、寒湿浸淫 223

三、寒瘀肆虐 223

四、寒痰郁滞 224

五、湿毒浸淫 225

六、阴疽 225

第三节 虚证 226

一、血虚生风 226

二、血虚生燥 227

三、阴虚热灼 228

四、气血虚证 228

五、脾胃虚弱 229

六、营卫虚弱 230

第18章 妇科病证辨治用药 231

第一节 月经病 231

一、血虚寒证 231

二、虚瘀寒证 232

三、血虚气滞 233

四、阴虚内热 233

五、血热动血 234

六、肝郁化热 235

七、肾阴阳虚 235

八、气虚不固 236

九、气郁血瘀 237

十、痰湿瘀滞 237

十一、瘀血阻滞 238

十二、气郁寒凝 239

十三、肾阳虚证 239

第二节 带下病 240

一、湿热气虚 240

二、湿热带下 241

三、脾虚带下 242

四、寒瘀带下 242

五、瘀热带下 243

第三节 妊娠病 244

一、气血虚胎漏 244

二、肾虚胎漏 244

第四节 乳房病 245

一、气郁血瘀 245

二、肝气郁滞 246

三、热毒蕴结 247

四、寒痰凝结 248

五、阴虚热结 248

第五节 妇科杂证 249

一、子宫肌瘤 249

二、多囊卵巢 250

三、宫颈糜烂 251

四、经前综合征 252

第19章 男科病证辨治用药 253

第一节 前列腺炎 253

一、湿热瘀血 253

二、阴虚阳热 254

三、瘀血水气 255

四、寒湿气滞 255

第二节 前列腺增生及肿瘤 256

一、瘀热内结 256

二、肾虚瘀热 257

三、肾虚寒湿 258

四、瘀血痰阻 259

五、气血郁瘀 259

第三节 阴囊湿疹 260

一、湿热疹 260

二、寒湿疹 261

三、痰瘀疹 261

第四节 阳痿 262

一、阳虚脉阻 262

二、肝气郁结 263

三、湿热下注 264

四、痰滞肝脉 264

五、肝肾惊恐 265

六、肾阳虚弱 266

七、痰蒙肾阳 266

八、湿困脾胃 267

九、心肝火旺 268

十、酒毒伤肾 268

第五节 阳强 269

一、阴虚阳强 269

二、阴虚火扰 270

三、心肾不交 271

四、心肝火盛 271

第20章 精神、神经病证辨治用药 273

第一节 虚证 273

一、心肝虚郁 273

二、肝肾阴虚 274

三、阴虚生风 275

四、气血两虚 276

五、肝阴虚 276

六、气虚痰阻 277

七、气虚血瘀 278

八、阴阳虚痰阻 278

第二节 实证 279

一、瘀阻清窍 279

二、痰阻脉络 280

三、风痰瘀阻 281

四、痰热瘀阻 281

五、气郁痰热 282

六、郁瘀经脉 283

七、痰瘀清窍 283

八、痰蒙神明 284

第21章 虚证辨治用药 286

一、气阴两虚 286

二、阴血两虚 287

三、气血两虚 288

四、阴阳俱虚 288

五、气血虚夹痰 289

六、血虚阴寒 290

七、痰湿虚郁瘀 290

第22章 汗证辨治用药 292

一、气虚自汗 292

二、阳虚汗出 293

三、阴虚盗汗 293

四、湿热黄汗 294

五、寒湿黄汗 295

六、郁热汗出 295

七、营卫不调(半身汗出) 296

八、阳虚郁热 297

九、气阴两虚 297

十、瘀血汗出 298

第23章 低热辨治用药 300

一、热伏阴分 300

二、气郁发热 301

三、阴虚发热 301

四、气虚发热 302

五、血虚发热 303

六、气阴虚发热 303

七、阳虚发热 304

八、血瘀发热 305

九、营卫郁热 305

十、少阳郁热 306

第24章 表证辨治用药 307

一、风寒表实 307

二、风寒表虚 308

三、风热表证 309

四、阳虚风寒 309

五、阴虚风寒 310

六、郁热风寒 311

第25章 杂证辨治用药 312

一、疰夏(气阴两伤证) 312

二、中暑(暑热证) 313

三、骨质疏松症(阴阳气血虚夹痰湿证) 313

四、肥胖症(痰水胶结证) 314

五、肥胖症(郁瘀痰结证) 315

六、过敏性紫癜(阳虚血热证) 316

七、癔症(足跟流痰、阳虚痰盛证) 316

附录 方剂索引 318

参考文献 3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