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腐植酸产品分析及标准
腐植酸产品分析及标准

腐植酸产品分析及标准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善祥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22011367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
《腐植酸产品分析及标准》目录

上篇 产品分析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腐植酸分析的任务和意义 3

第二节 腐植酸分析概况 4

第三节 腐植酸标准概述 8

参考文献 9

第二章 腐植酸的质量分析 10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0

一、原料样的采集和制备 10

二、腐植酸产品样的采集和制备 13

第二节 工业分析 15

一、水分的测定(空气干燥法) 15

二、灰分的测定 17

三、挥发分的测定 19

四、固定碳的计算 21

第三节 有机元素分析 21

一、碳和氢的测定 21

二、全氮的测定 30

三、全硫的测定 34

(一)重量法测定全硫(艾氏法) 34

(二)高温燃烧中和法 37

(三)自动定硫仪测定硫 41

四、氧的计算 41

第四节 腐植酸的分析 42

一、原料煤中腐植酸的测定 42

(一)重量法 42

(二)容量法 46

二、提纯腐植酸(含HA≥80%的原料煤)中腐植酸的测定 48

三、黄腐酸含量的测定 49

(一)计算法 49

(二)容量法 49

(三)树脂法 51

(四)重量法 52

四、水溶性腐植酸产品中HA含量的测定 53

(一)重量法 53

(二)容量法 54

五、原煤及NHA吸氨量的测定 54

第五节 硝基腐植酸的分析 56

一、水分的快速测定 56

二、水分测定 57

三、灰分测定 57

四、全氮的测定 57

五、腐植酸含量的测定 59

(一)重量法(棕黑腐酸+黄腐酸) 59

(二)容量法 59

六、硝酸态氮的测定 59

七、游离硝酸的测定 61

八、交换容量(C.E.C.)的测定 62

(一)盐酸回滴法 63

(二)醋酸铵法 65

九、pH值的测定 66

十、原煤粒度的测定 66

参考文献 67

第三章 腐植酸性质与结构分析 68

第一节 腐植酸的分离、纯化与分级 68

一、腐植酸的提纯与分离 69

二、腐植酸的纯化与分级 72

(一)酸-溶剂-树脂法 72

(二)H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法 73

(三)盐析法 73

(四)凝胶过滤色谱法(GPC) 74

(五)溶剂分级法 74

(六)膜分离技术 75

第二节 含氧功能团的分析 77

一、总酸性基的测定 78

(一)碱溶氯化钡沉淀电位滴定法 78

(二)氢氧化钡法 79

二、羧基的测定 81

(一)碱溶酸析醋酸钙法(常量法) 82

(二)羧基微量快速测定法 83

(三)醋酸钙法(常量法) 84

三、酚羟基的计算 85

四、电位和电导滴定法测定酸性功能团含量与强度 85

五、总羟基的测定(Brooks法) 86

六、醇羟基的计算 88

七、羰基的测定 88

八、醌基的测定(Sn2+还原-电位法) 90

九、甲氧基的测定(Zeisel法) 92

第三节 理化性质分析 95

一、pH值的测定 95

二、交换容量(C.E.C.)的测定 96

三、E4/E6的测定 96

四、凝聚限度的测定 97

五、HA络合稳定常数的测定 99

第四节 波谱分析 104

一、红外吸收谱带及归属 104

二、HA的1H-NMR常见波谱及归属 106

三、HA的13C-NMR常见波谱带及归属 106

第五节 分子量测定 107

一、气相渗透压法(VPO) 107

二、冰点降低法 109

三、黏度法 110

四、沸点升高法 112

五、凝胶过滤色谱法(GPC) 113

参考文献 115

第四章 腐植酸类肥料中常量元素的分析 117

第一节 形态氮的测定 117

一、氨态氮的测定 117

二、硝酸态氮的测定 118

三、酰胺态氮的测定 118

第二节 总氮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120

第三节 磷的测定 125

一、水溶性磷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125

二、有效磷的测定 127

第四节 钾的测定 129

一、腐植酸钾中钾的测定 130

(一)四苯硼酸钾重量法 130

(二)火焰光度法 132

二、腐植酸复混肥中钾的测定 133

(一)重量法 133

(二)焰光度法 135

参考文献 135

第五章 腐植酸及其肥料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136

第一节 锌的测定 136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 136

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38

三、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141

第二节 硼的测定 141

一、甘露醇-硼酸容量法 141

二、姜黄素比色法 144

第三节 锰的测定 145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 145

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147

第四节 铁的测定 148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 148

二、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150

三、等离子发射光光谱法 152

四、容量法 152

第五节 钼的测定 153

一、硫氢酸钠分光光度法 153

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155

第六节 铜的测定 156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56

二、示波滴定法 158

三、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160

第七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法测定Zn、Mn、Mo、Fe、Cu 160

第八节 硒的测定 162

一、DAB分光光度法 162

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164

第九节 铈组稀土的测定 167

参考文献 169

第六章 腐植酸及其产品中高价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分析 170

第一节 钙镁的测定 170

一、钙的测定(EDTA法) 170

二、镁的测定 173

第二节 铁的测定 175

一、原煤及提纯腐植酸中铁的测定 176

二、腐植酸盐中铁的测定 178

(一)分光光度法 178

(二)间接碘量法 179

(三)络合滴定法 180

第三节 铝和铬的测定 182

一、铝的测定(EDTA法) 182

二、铬的测定 185

第四节 有害元素的分析 186

一、砷的测定 186

(一)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186

(二)砷钼蓝分光光度法 190

(三)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193

二、镉的测定 196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 196

(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8

三、铅的测定 201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

(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203

四、铬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6

五、汞的测定 208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Ⅰ 208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Ⅱ 210

六、氯离子的测定(硫氢酸盐法) 213

七、腐植酸中Cr、Cd、Pd的同时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215

参考文献 218

第七章 泥炭有机质组分系统分析 219

第一节 苯萃取物的测定 220

第二节 易水解物的测定 221

第三节 腐植酸的测定 223

第四节 难水解物的测定 223

第五节 不被水解物的测定 225

第六节 易水解物和难水解物中还原糖的测定(贝尔德兰法) 225

第七节 粗蛋白质的测定 230

参考文献 231

下篇 产品标准 235

第八章 关于腐植酸及其产品的标准化 235

第一节 肥料中腐植酸的分析与标准制定 235

一、肥料中腐植酸分析与标准制定滞后原因分析 235

二、肥料中腐植酸的分析与标准制定 236

第二节 腐植酸及其产品标准选编 244

参考文献 245

第九章 腐植酸及一般产品标准 246

第一节 行业及国家标准 246

一、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GB/T 11957—2001) 246

二、铅酸蓄电池用腐植酸(HG/T 3589—1999) 251

三、饲料添加剂用腐植酸钠技术条件(MT/T 745 1997) 265

第二节 企业标准 270

一、生化液体黄腐酸(Q/STH J01—2002) 270

二、生化黄腐酸精粉(Q/STH J02—2003) 275

第十章 腐植酸类钻井液处理剂标准 282

第一节 行业标准 282

一、钻井液用抑制剂腐植酸钾(ZBD 1003—89) 283

二、钻井液用磺化褐煤(SMC,SY/T 5092-2002) 292

第二节 企业标准 298

一、钻井液用硅铝腐植酸 298

二、硝基磺化腐植酸钾(Q/SZG 006—1998) 301

三、钻井液用有机硅腐植酸钾(Q/SHH 0173—2001) 304

第十一章 腐植酸类肥料标准 315

第一节 行业标准 315

一、腐植酸铵肥料分析方法(HG/T 3276—1999) 315

二、煤系腐植酸复混肥料技术条件(MT/T 746—1997) 327

三、含腐植酸水溶肥料(NY/T 1106—2006) 331

第二节 企业标准 340

一、腐植酸类复混肥 340

(一)腐植酸复合肥料(Q/SAFF 02—2003) 340

(二)腐植酸复混肥料(Q/YMH 03—2003) 344

二、腐植酸有机肥 351

三、叶面肥类 361

(一)活力8204高效液肥(Q/XBP 001—1999) 361

(二)农用生化黄腐酸(Q/STH J04—2004) 372

第十二章 腐植酸农药、养殖业用产品及医药标准 378

第一节 腐植酸农药标准(企标) 378

第二节 养殖业用产品标准 383

一、腐植酸添加剂(绿诊QS,Q/ZALH 01—2003) 383

二、水质改良剂-绿诊QS粉状系列(Q/ZALOS—2003) 387

第十三章 国际标准 3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