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走进中医数字时代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走进中医数字时代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走进中医数字时代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殿兴,彭明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22000435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站在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前沿,运用耗散结构、泛系方法论、可拓学、组成论、灰色系统、模糊数学、数字挖掘等原理和技术,融入数字化中医药的概念,在中医的诊治定量、辨证方法统一等关键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突破。
《走进中医数字时代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

一、以“西”证“中”——中医研究方法的偏颇 3

1.以“西”证“中” 3

2.实证医学与中医 6

二、经验性——模糊的中医定性定量 8

1.现代医学的定性与定量 8

2.中医学的定性与定量 8

3.定性方面的研究 10

4.定量研究 12

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脉诊的尴尬 13

1.脉诊的不确定性因素 14

2.脉诊客观化研究 16

四、缺乏客观化——舌诊的困惑 17

1.正常舌象的生理变异 18

2.各种操作因素的影响 18

3.医生自身因素 19

4.舌象的复杂性 19

五、莫衷一是——各执一词的中医会诊 20

1.病情资料收集 21

2.辨证分析过程 22

3.临床论治 23

六、“老来香”——中医艰涩的成才之路 24

1.“师带徒”的启示 25

2.医者“意”也 26

3.模糊性——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 27

4.中医不是塔罗牌 28

七、重复性——中医稳定疗效的艰难追求 29

1.诊断上的缺陷 29

2.辨证的模糊 30

3.方证相应的统一性 31

八、多元化——辨证论治的不同认识和发展 32

1.对“辨证论治”的不同认识 33

2.“中医辨病”与“辨证” 34

3.“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 36

4.专病专方与辨证论治 36

5.其他的辨证论治方法 37

第二章 认知中医 43

一、“证状医学” 45

1.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45

2.中医学之特色 46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8

二、中医学的疾病观 49

1.现代医学的疾病观 50

2.中医学疾病观 50

3.中医疾病观的特点 51

三、天人相应——整体观 53

1.人体是个有机整体 53

2.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 55

3.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 57

4.病人的整体观 58

四、中医学常变观、动变观 58

1.气、阴阳、五行的常变观、动变观 58

2.辨证论治的常变观、动变观 61

五、中医的精华——辨证论治 63

1.辨证论治的起源与形成 63

2.病、证、症的涵义 64

3.症、病、证的区别与联系[19] 65

4.辨证论治 66

第三章 研究的思路方法 69

一、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按中医药发展的自身规律开展研究 71

1.中医现代化要按自身规律发展 71

2.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要求中医按自身规律发展 74

二、数字化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75

1.数字化开始渗透到中医药的各个领域 75

2.数字化与四诊客观化 80

三、中医药与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 89

1.中医药与量化研究 89

2.中医药与质化研究 91

3.中华生命质量量表 93

4.中医与循证医学 93

四、中华泛术与辨证论治系统建模 95

1.耗散结构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 95

2.中华泛术与中医药现代化 96

五、多维量化方法与辨证论治模型 102

1.阴阳五行学说与辨证论治 102

2.因位性势辨证与性味归经治法 104

3.多维空间辨证论治模型 105

4.辨证论治量化问题讨论 107

第四章 “因、位、性、势”四纲统一辨证方法 111

一、梳理中医理论 113

1.精气学说的研究进展 113

2.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进展 114

3.脏象学说的研究进展 115

4.证实质的研究 116

二、统一辨证方法的研究 120

1.寒温统一 121

2.八纲辨证 121

3.构建统一的辨证方法 123

4.因、位、性、势统一辨证于四纲 125

三、辨证论治智能系统 125

1.构建辨证论治智能系统的医学原理 126

2.创建辨证论治多维空间模型 127

四、因、位、性、势四纲辨证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 130

1.中医辨病与因、位、性、势四纲辨证的关系 131

2.因、位、性、势四纲辨证之辨病因 132

3.因、位、性、势四纲辨证之辨病位 133

4.因、位、性、势四纲辨证之辨病性 134

5.因、位、性、势四纲辨证之辨病势 135

五、因、位、性、势四纲辨证 136

1.病因辨证 137

2.病位辨证 141

3.病性辨证 147

4.病势辨证 153

第五章 建立数学模型及相关研究 159

一、提出辨证论治模型假说 161

1.中医健康观 162

2.中医的证及其相关概念 164

3.推导中医辨证论治公理体系 165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维模式 166

1.《易经》的唯象思维与藏象理论[7] 166

2.《易经》的三义与中医的思维模式[8] 166

3.《内经》的形成与中医思维模式[9] 167

4.“唯顺”观是中医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10] 167

5.“志意”对人体的主导作用[11] 167

6.《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一体的方法[12] 168

三、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模式 168

1.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非逻辑思维方式[13] 168

2.中医辨证论治中的思维模式特点[14] 169

3.对中医临床的直觉思维的思考 169

4.思维模式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 171

四、《伤寒论》辨证论治偏差处理的方法论研究 171

1.纠偏总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72

2.探索性诊治是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之一 180

五、探索辨证论治规律的意义 181

1.疾病防治 181

2.人体生命科学探索 182

六、构建辨证论治数学模型 182

1.辨证论治模型理论架构 182

2.数学建模 184

3.建模及优化步骤 189

4.中医基本证和基本治法的研究 190

5.辨证论治智能化平台 195

6.模拟人脑辨证论治思维过程 196

第六章 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库 199

一、知识发现与数据库技术 201

1.数据库技术进展 201

2.数据挖掘技术 201

3.专家系统 202

4.智能控制技术 202

5.知识库 203

二、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04

1.中药数据库 205

2.方剂数据库 209

3.中成药数据库 210

4.中医药文献数据库 211

5.中医临床相关数据库 212

三、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库建构 213

1.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字典设计 215

2.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记录 217

第七章 中医药信息查询与分析 221

一、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库查询 223

1.中医辨证查询 223

2.中医治法查询 224

3.智能化辨证论治试验测评 226

二、中医药信息资源与查询 228

1.生物学、医学数据库资源 228

2.文献检索 229

3.中医药信息查询 230

三、中医药数据分析 233

1.数据挖掘技术 233

2.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36

3.数理统计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38

四、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分析 240

1.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241

2.辨证论治理论现代化——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 242

3.重症监护的辨证论治控制 243

五、疾病诊治与病机属性关系的文献分析 244

1.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结构 245

2.中西医诊治2型糖尿病与病机的关系 247

3.应用因位性势(性味归经)属性分析病机的方法讨论 251

六、智能化辨证论治平台及其知识库的临床评价 252

1.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的理论支撑 253

2.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的结构 254

3.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的使用与维护 255

4.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的临床考察 256

5.关于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建构的讨论 259

附录Ⅰ 数字化智能化辨证论治软件 265

附录Ⅱ 相关数学基础 275

A1 线性代数 277

A2 集合 279

A3 数理逻辑 280

A4 灰色控制系统的数学问题 282

附录Ⅲ 中医药数据库建设现状一览表 285

附录Ⅳ 医药文献数据库 291

C1 搜索引擎 293

C2 专业数据库检索 294

C3 图书馆资源 294

C4 综合性药学网站 294

C5 中医药专业网站 295

C6 中医药数据库 295

C7 循证医学网络资源 295

C8 科研基金申报 2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