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金南,殷鸿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40207516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配合当代古生物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新发展而编写,既汲取了近年来古生物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一些新的科学成果,又根据本学科服务领域逐渐新的转移对教学重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分别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古生物学的分类体系,第三、四、五、六章分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和微体古生物四大部分专门介绍了一些重点化石门类,第七、八、九章为演化古生物学、分子古生物学和环境古生物学,第十章对古生物学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统一归纳。总体上,本书更加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和科学应用教学的结合,不仅专门为高等校院地质学专业古生物学课程教学所写,而且也适合于高校其他地学类专业本课程学习,也是从事本学科领域研究的研究生和科技人员的基础学习资料。
《古生物学》目录

第一章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

第一节 化石与古生物学 1

一、化石的定义 1

二、化石的种类 2

三、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2

四、古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3

第二节 化石的形成 4

一、化石形成的条件 5

二、化石的石化作用 6

三、化石埋藏学 7

四、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 11

第三节 化石的类型 12

一、实体化石 12

二、模铸化石 13

三、遗迹化石 16

四、分子化石 18

第二章 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 20

第一节 古生物的分类方法 20

第二节 古生物的分类等级与命名 24

一、古生物的分类等级 24

二、古生物的命名 26

第三节 古生物的分类体系 27

一、生物的分界 29

二、原核生物界 32

三、原生生物界 33

四、真菌界 37

五、植物界 38

六、动物界 42

第三章 古无脊椎动物 57

第一节 概述 57

一、无脊椎动物的一般特征 57

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57

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研究意义 58

第二节 珊瑚动物 58

一、珊瑚动物的分类位置与一般特征 58

二、软体特征及其与骨骼构造的关系 59

三、珊瑚纲的分类 60

四、四射珊瑚亚纲 61

五、横板珊瑚亚纲 69

六、珊瑚的生态 72

第三节 软体动物 73

一、一般特征 73

二、腹足纲 74

三、双壳纲 79

四、头足纲 90

第四节 三叶虫动物 100

一、一般特征 100

二、三叶虫的背甲构造 100

三、三叶虫的分类及代表属 103

四、三叶虫的生态与形态功能 107

五、三叶虫的演化与地史分布 109

第五节 腕足动物 110

一、腕足动物的软体特征 111

二、腕足动物壳体的基本特征 112

三、腕足动物的分类及代表属 116

四、腕足动物的生态 119

五、腕足动物的地史分布 120

第六节 笔石动物 121

一、笔石动物概述与分类位置 121

二、笔石动物的骨骼构造 122

三、笔石动物的分类及代表属 125

四、笔石动物的生态 127

五、笔石动物的地史分布 128

第四章 古脊椎动物 131

第一节 概述 131

一、一般特征 131

二、分类 132

三、演化简史 132

第二节 骨骼构造 133

一、中轴骨 134

二、附肢骨 134

三、咽骨骼 135

四、头骨 136

第三节 鱼形动物 136

一、无颌纲 137

二、盾皮鱼纲 137

三、棘鱼纲 138

四、软骨鱼纲 139

五、硬骨鱼纲 139

第四节 两栖类 142

一、迷齿亚纲 143

二、壳椎亚纲 145

三、滑体两栖亚纲 145

第五节 爬行类 145

一、缺弓亚纲或无孔亚纲 146

二、龟鳖亚纲 147

三、双弓亚纲或双孔亚纲 147

四、单弓亚纲或下孔亚纲 151

第六节 鸟类 152

一、古鸟亚纲 152

二、反鸟亚纲 153

三、今鸟亚纲 154

第七节 哺乳类 154

一、原兽亚纲 155

二、兽亚纲 156

第八节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158

一、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158

二、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159

三、现代人的起源 161

第五章 古植物 164

第一节 植物的形态结构 164

一、根 164

二、茎 164

三、叶 166

四、生殖器官 170

第二节 分类体系 171

第三节 苔藓植物门 171

一、一般特征 171

二、分类及代表化石 172

三、地史分布及生态 172

第四节 蕨类植物 173

一、原蕨植物门 174

二、石松植物门和节蕨植物门 176

三、真蕨植物门 184

第五节 裸子植物 189

一、种子蕨植物门 189

二、苏铁植物门 194

三、银杏植物门 197

四、松柏植物门 199

第六节 被子植物 202

一、一般特征 202

二、分类及代表化石 203

三、叶结构分析 206

四、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 206

第七节 植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207

第六章 微体古生物 210

第一节 概述 210

第二节 微体化石的主要类群 210

第三节 微体化石采集与处理方法 212

一、微体化石野外采集 212

二、微体化石的处理 213

第四节 有孔虫 216

一、一般特征 216

二、有孔虫壳的基本构造及壳形 217

三、有孔虫壳壁成分及微细构造 220

四、有孔虫的分类 220

五、?类有孔虫 222

六、有孔虫的化石代表 226

七、有孔虫的生态 229

八、有孔虫的地史分布 230

第五节 放射虫 231

一、一般特征 231

二、放射虫骨骼成分及保存 231

三、放射虫的骨骼类型 232

四、放射虫的分类及代表属 233

五、放射虫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235

第六节 介形虫 236

一、一般特征 236

二、壳的基本构造 237

三、介形虫化石壳的定向 240

四、介形虫的分类及代表化石 240

五、介形虫的地史分布 243

六、介形虫的生态 243

第七节 牙形石 244

一、一般特征 244

二、牙形石骨骼分子的形态类型 244

三、牙形石的定向 248

四、牙形石自然群集及骨骼器官 249

五、牙形石的分类及代表化石 250

六、牙形石动物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253

第八节 孢子花粉 254

一、孢子花粉的形态结构 254

二、各大类植物孢粉形态特征 257

三、化石孢粉的分类和命名 259

四、现代植物孢粉代表 260

五、孢子花粉的特点及与植被关系 262

六、各地质时代孢粉组合特征 263

第七章 演化古生物学 265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265

一、生命的起源与最早的化石记录 265

二、早期生物进化与化石生物群 273

三、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 278

第二节 小进化 282

一、居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282

二、居群的遗传变异 283

三、小进化的机制 285

四、适应 288

五、自然选择 288

第三节 成种作用 293

一、种问题 293

二、种的概念 293

三、成种作用 295

四、成种作用机制和成种作用模式 296

第四节 大进化 299

一、生物进化的主要阶段 300

二、大进化中革新事件的实例 301

三、大进化的型式 302

四、进化速率 305

五、辐射和灭绝 306

第五节 分子进化与分子系统学 309

一、生物大分子进化特点 309

二、分子进化中性论 310

三、分子系统学与分子系统树 311

第六节 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12

第八章 分子古生物学 316

第一节 分子古生物学的概念 316

一、概念 316

二、发展历史 317

第二节 古DNA 318

一、古DNA的降解和保存 318

二、古DNA的实验技术 321

三、古DNA的应用 323

第三节 地质类脂物 326

一、地质类脂物的种类 326

二、应用 331

第四节 古蛋白质和氨基酸 333

一、古氨基酸 333

二、古蛋白质 335

第九章 环境古生物学 337

第一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337

一、基本概念 337

二、生态因素 338

三、生物的环境分布 344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方式 346

一、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 347

二、陆生生物的生活方式 349

三、生物的营养类型 349

第三节 适应功能形态学 350

一、形态功能分析的基础 351

二、硬体骨骼构造与适应功能的关系 351

三、适应功能分析的方法 352

第四节 居群、群落和生态系分析 355

一、居群密度与居群散布模式 356

二、群落及群落结构 357

三、化石群落的识别及分析方法 360

四、营养结构与生态系 362

第五节 生物的地理分布 365

一、概述 365

二、生物地理分布的控制因素 367

三、生物地理分区的基本格局 368

第十章 古生物学的应用 371

第一节 古生物学研究方法 371

一、化石的野外采集 371

二、化石的修理与分析 373

三、化石鉴定与记述 373

第二节 古生物学与生物演化 375

一、生命起源和早期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化石证据 376

二、后生生物演化重大事件的古生物化石证据 376

第三节 古生物学与环境 378

一、利用指相化石恢复环境 378

二、形态功能分析在灭绝生物的生活方式方面的应用 378

三、古生物学资料在古地理环境恢复方面的应用 379

第四节 古生物学与地质年代 379

一、古生物学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 379

二、古生物学与地质年代和年代地层 384

第五节 古生物与矿产 388

一、古生物化石形成矿产 388

二、菌藻类化石与矿产 389

第六节 古生物学与全球构造 391

第七节 古生物学与人类 393

一、古生物学与人文经济 393

二、古生物学研究的以古启今意义 393

建议阅读书籍 395

主要参考文献 396

索引 4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