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第4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第4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第4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语星,尚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17089172
  • 页数:5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检验专业本科规划教材。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第4版》目录

绪论 1

一、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1

二、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任务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2

三、感染性疾病和临床微生物学的现状、发展和展望 4

第一篇 临床细菌学 7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7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概述 8

一、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8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8

第二节 细胞壁 9

一、肽聚糖结构 10

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10

三、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11

四、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菌L型) 12

第三节 细胞膜 13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3

二、中介体 14

第四节 细胞质 14

一、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 14

二、内含体 15

三、核糖体 15

四、质粒 15

第五节 核质 16

一、核质的结构与组成 16

二、核质的功能 16

第六节 细胞壁外部结构 16

一、荚膜和黏液层 16

二、菌毛和性菌毛 17

三、鞭毛 17

第七节 芽胞 18

一、芽胞的形成与特性 18

二、芽胞的功能 19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 21

第一节 细菌的生理 22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22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22

三、细菌的代谢 22

四、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4

五、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25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27

一、细菌的遗传物质 27

二、细菌的变异 31

第三章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37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37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38

二、标本的处理 38

第二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 38

一、不染色标本 39

二、染色标本 39

第三节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40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 41

二、分离培养 44

三、生化反应 45

四、鉴定 50

第四节 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50

一、免疫学检测 50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52

三、细菌毒素检测 53

四、动物实验 54

第四章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57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58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 58

二、纸片扩散法 58

三、稀释法 60

四、E试验法 62

五、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63

第二节 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63

一、抗分枝杆菌药物 63

二、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 63

三、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 66

第三节 厌氧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67

一、培养基 67

二、抗菌药物 67

三、方法 68

四、质控菌株 68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70

第一节 概述 70

一、基本概念 71

二、分类等级 71

三、命名法 72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 72

一、生物学特性分类法 72

二、遗传学分类法 73

第三节 细菌分类命名系统 74

一、细菌分类系统概述 74

二、伯杰细菌分类系统 74

第六章 革兰阳性球菌 76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77

一、分类 78

二、临床意义 78

三、生物学特性 78

四、微生物学检验 80

第二节 链球菌属 83

一、分类 83

二、临床意义 84

三、生物学特性 84

四、微生物学检验 86

第三节 肠球菌属 89

一、分类 89

二、临床意义 89

三、生物学特性 89

四、微生物学检验 90

第四节 其他需氧革兰阳性球菌 92

一、触酶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 92

二、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 93

第七章 革兰阴性球菌 95

第一节 奈瑟菌属 95

一、分类 95

二、临床意义 96

三、生物学特性 96

四、微生物学检验 97

第二节 卡他莫拉菌 100

第八章 肠杆菌科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分类与命名 102

二、临床意义 103

三、生物学特性 103

四、微生物学检验 103

第二节 大肠埃希菌 107

一、临床意义 107

二、生物学特性 109

三、微生物学检验 109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13

一、分类 113

二、临床意义 114

三、生物学特性 114

四、微生物学检验 116

第四节 志贺菌属 120

一、分类 120

二、临床意义 120

三、生物学特性 121

四、微生物学检验 122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125

一、分类 125

二、鼠疫耶尔森菌 125

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128

四、假结核耶尔森菌 130

五、其他耶尔森菌 130

第六节 枸橼酸杆菌属 130

一、分类 130

二、临床意义 131

三、生物学特性 131

四、微生物学检验 131

第七节 克雷伯菌属 133

一、分类 133

二、临床意义 133

三、生物学特性 133

四、微生物学检验 134

第八节 肠杆菌属、泛菌属、哈夫尼菌属 135

一、肠杆菌属 135

二、泛菌属 138

三、哈夫尼菌属 138

第九节 沙雷菌属 138

一、分类 138

二、临床意义 139

三、生物学特性 139

四、微生物学检验 140

第十节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141

一、变形杆菌属 141

二、普罗威登菌属 144

三、摩根菌属 145

第九章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147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 148

一、概述 148

二、铜绿假单胞菌 152

三、马勒伯克霍尔德菌与伪马勒伯克霍尔德菌 155

四、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57

五、临床常见的其他假单胞菌 158

第二节 不动杆菌属 159

一、分类 159

二、临床意义 159

三、生物学特性 159

四、微生物学检验 159

第三节 产碱杆菌属 162

一、分类 162

二、临床意义 162

三、生物学特性 162

四、微生物学检验 162

第四节 黄杆菌属 163

一、分类 163

二、临床意义 164

三、生物学特性 164

四、微生物学检验 164

第五节 莫拉菌属 165

一、分类 165

二、临床意义 165

三、生物学特性 165

四、微生物学检验 166

第六节 军团菌属 167

一、分类 167

二、临床意义 169

三、生物学特性 169

四、微生物学检验 170

第十章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174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 175

一、分类 175

二、临床意义 175

三、生物学特性 175

四、微生物学检验 176

第二节 鲍特菌属 179

一、分类 179

二、临床意义 179

三、生物学特性 180

四、微生物学检验 181

第三节 布鲁菌属 182

一、分类 182

二、临床意义 183

三、生物学特性 183

四、微生物学检验 184

第四节 巴斯德菌属 186

一、分类 186

二、临床意义 186

三、生物学特性 187

四、微生物学检验 187

第五节 弗朗西斯菌属 188

一、分类 188

二、临床意义 189

三、生物学特性 189

四、微生物学检验 189

第十一章 弧菌科 192

第一节 弧菌属 193

一、霍乱弧菌 193

二、副溶血性弧菌 198

三、其他弧菌 200

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 201

一、气单胞菌属 201

二、邻单胞菌属 204

第十二章 弯曲菌与螺杆菌 206

第一节 弯曲菌属 206

一、分类 206

二、临床意义 207

三、生物学特性 207

四、微生物学检验 208

第二节 螺杆菌属 209

一、分类 209

二、临床意义 209

三、生物学特性 210

四、微生物学检验 210

第十三章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213

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 213

一、临床意义 214

二、生物学特性 214

三、微生物学检验 216

第二节 蜡样芽胞杆菌 219

一、临床意义 219

二、生物学特性 220

三、微生物学检验 221

第三节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红斑丹毒丝菌 222

一、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222

二、红斑丹毒丝菌 225

第四节 阴道加特纳菌 227

一、临床意义 227

二、生物学特性 228

三、微生物学检验 228

第十四章 棒状杆菌属 231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 231

一、临床意义 232

二、生物学特性 232

三、微生物学检验 234

第二节 类白喉棒状杆菌 236

一、假白喉棒状杆菌 236

二、结膜干燥棒状杆菌 236

三、化脓棒状杆菌 236

四、溃疡棒状杆菌 236

五、假结核棒状杆菌 237

六、溶血棒状杆菌 237

七、杰克群棒状杆菌 237

第十五章 分枝杆菌属 239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241

一、分类 241

二、临床意义 241

三、生物学特性 242

四、微生物学检验 244

第二节 非典型分枝杆菌 248

一、光产色分枝杆菌(RunyonⅠ群) 248

二、暗产色分枝杆菌(RunyonⅡ群) 249

三、不产色分枝杆菌(RunyonⅢ群) 249

四、迅速生长分枝杆菌(RunyonⅣ群) 249

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 250

一、临床意义 250

二、生物学特性 251

三、微生物学检验 251

第十六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253

第一节 放线菌属 254

一、分类 254

二、临床意义 254

三、生物学特性 255

四、微生物学检验 256

第二节 诺卡菌属 257

一、分类 257

二、临床意义 257

三、生物学特性 257

四、微生物学检验 258

第十七章 厌氧菌 260

第一节 概述 260

一、厌氧菌的概念、种类与分布 260

二、临床意义 261

第二节 厌氧菌的检验 262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62

二、检验程序 263

三、检验方法 263

第三节 厌氧球菌 266

一、消化球菌属 266

二、消化链球菌属 267

三、韦荣球菌属 268

第四节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68

一、类杆菌属 268

二、普雷沃菌属 269

三、紫单胞菌属 270

四、梭杆菌属 271

第五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72

一、丙酸杆菌属 272

二、优杆菌属 273

三、双歧杆菌属 273

四、乳杆菌属 274

第六节 梭状芽胞杆菌 275

一、破伤风梭菌 275

二、产气荚膜梭菌 277

三、肉毒梭菌 280

四、艰难梭菌 282

第十八章 螺旋体 286

第一节 分类与命名 286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 287

一、临床意义 287

二、生物学特性 288

三、微生物学检验 290

第三节 疏螺旋体 292

一、伯氏疏螺旋体 292

二、回归热疏螺旋体 295

三、奋森疏螺旋体 296

第四节 密螺旋体属 296

一、梅毒螺旋体 296

二、其他密螺旋体 301

第十九章 支原体 303

第一节 分类与命名 303

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 304

一、临床意义 304

二、生物学特性 304

三、微生物学检验 307

第三节 溶脲脲原体 309

一、临床意义 309

二、生物学特性 309

三、微生物学检验 310

第四节 人型支原体 312

第五节 穿通支原体 312

一、临床意义 312

二、生物学特性 312

三、微生物学检验 313

第二十章 衣原体 315

第一节 分类与命名 315

一、传统的实用分类法 315

二、按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法 317

第二节 沙眼衣原体 317

一、临床意义 317

二、生物学特性 318

三、微生物学检验 320

第三节 鹦鹉热衣原体 324

一、临床意义 324

二、生物学特性 324

三、微生物学检验 324

第四节 肺炎衣原体 326

一、临床意义 326

二、生物学特性 326

三、微生物学检验 327

第二十一章 立克次体 330

第一节 分类与命名 330

第二节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332

一、临床意义 332

二、生物学特性 333

三、微生物学检验 334

第三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 337

一、临床意义 338

二、生物学特性 338

三、微生物学检验 339

第四节 贝纳柯克斯体 340

一、临床意义 340

二、生物学特性 340

三、微生物学检验 342

第五节 埃立克体 342

一、临床意义 343

二、生物学特性 343

三、微生物学检验 344

第六节 汉赛巴通体 345

一、临床意义 345

二、生物学特性 346

三、微生物学检验 346

第二篇 临床真菌学 349

第二十二章 真菌学总论 349

第一节 分类与命名 349

一、分类 350

二、命名 350

第二节 生物学性状 351

一、形态特性 352

二、培养特性 353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353

一、标本采集和检验流程 353

二、直接检查 354

三、分离培养 355

四、鉴定 356

五、药敏试验 357

六、其他非培养检测技术 359

第二十三章 浅部感染真菌 361

第一节 毛癣菌属 361

一、分类 361

二、临床意义 362

三、生物学特性 362

四、微生物学检验 362

第二节 表皮癣菌属 364

一、分类 364

二、临床意义 364

三、生物学特性 364

四、微生物学检验 365

第三节 小孢子菌属 365

一、分类 365

二、临床意义 365

三、生物学特性 365

四、微生物学检验 366

第四节 其他浅部真菌 366

一、糠秕马拉色菌 366

二、着色真菌 367

三、孢子丝菌 368

第二十四章 深部感染真菌 370

第一节 假丝酵母菌属 371

一、分类 371

二、临床意义 371

三、生物学特性 371

四、微生物学检验 371

第二节 隐球菌属 374

一、分类 374

二、临床意义 374

三、生物学特性 374

四、微生物学检验 375

第三节 曲霉 376

一、分类 376

二、临床意义 376

三、生物学特性 376

四、微生物学检验 378

第四节 组织胞浆菌属 383

一、分类 383

二、临床意义 383

三、生物学特性 383

四、微生物学检验 383

第五节 卡氏肺孢菌 384

一、分类 385

二、临床意义 385

三、生物学特性 385

四、微生物学检验 385

第六节 毛霉目真菌 386

一、分类 386

二、临床意义 386

三、生物学特性 386

四、微生物学检验 387

第七节 马内菲青霉 389

一、分类 389

二、临床意义 389

三、生物学特性 390

四、微生物学检验 391

第八节 镰刀菌 392

一、分类 392

二、临床意义 392

三、生物学特征 392

四、微生物学检验 392

第三篇 临床病毒学 395

第二十五章 病毒学总论 395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性 396

一、形态、结构和组成 396

二、病毒的增殖 398

三、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401

第二节 分类与命名 404

一、分类根据与原则 404

二、病毒分类系统和命名 405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验技术和方法 409

一、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 410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410

三、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412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415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416

一、分类 416

二、临床意义 416

三、生物学特性 417

四、微生物学检验 418

第二节 SARS冠状病毒 419

一、临床意义 420

二、生物学特性 420

三、微生物学检验 421

第三节 禽流感病毒 421

一、临床意义 422

二、生物学特性 422

三、微生物学检验 423

第四节 副黏病毒科 423

一、麻疹病毒 423

二、腮腺炎病毒 424

三、副流感病毒 425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 426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427

一、腺病毒 427

二、风疹病毒 429

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 430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 433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434

一、临床意义 434

二、生物学特性 434

三、微生物学检验 435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436

一、分类 436

二、临床意义 436

三、生物学特性 437

四、微生物学检验 437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 437

一、肠道病毒70型 438

二、肠道病毒71型 438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440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441

一、分类 441

二、临床意义 441

三、生物学特性 441

四、微生物学检验 443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 445

一、乙型肝炎病毒 445

二、丁型肝炎病毒 450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451

一、分类 451

二、临床意义 451

三、生物学特性 452

四、微生物学检验 452

第四节 戊型肝炎病毒 454

一、分类 454

二、临床意义 454

三、生物学特性 454

四、微生物学检验 455

第五节 其他肝炎病毒 456

一、庚型肝炎病毒 456

二、输血传播病毒 456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458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459

一、分类 459

二、临床意义 460

三、生物学特性 461

四、微生物学检验 461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463

一、分类 463

二、临床意义 463

三、生物学特性 464

四、微生物学检验 464

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 465

一、分类 465

二、临床意义 466

三、生物学特性 466

四、微生物学检验 467

第四节 EB病毒 469

一、分类 469

二、临床意义 470

三、生物学特性 470

四、微生物学检验 470

第五节 人疱疹病毒6、7、8型 471

一、人疱疹病毒6型 471

二、人疱疹病毒7型 473

三、人疱疹病毒8型 474

第三十章 黄病毒 476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477

一、临床意义 477

二、生物学特性 477

三、微生物学检验 478

第二节 登革病毒 478

一、临床意义 478

二、生物学特性 479

三、微生物学检验 479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480

一、临床意义 480

二、生物学特性 480

三、微生物学检验 480

第三十一章 反转录病毒 482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483

一、分类 483

二、临床意义 483

三、生物学特性 484

四、微生物学检验 486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489

一、分类 489

二、临床意义 489

三、生物学特性 490

四、微生物学检验 490

第三十二章 其他病毒、朊粒 492

第一节 轮状病毒 492

一、分类 493

二、临床意义 493

三、生物学特性 493

四、微生物学检验 495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 496

一、临床意义 496

二、生物学特性 497

三、微生物学检验 498

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 499

一、临床意义 499

二、生物学特性 499

三、微生物学检验 500

第四节 细小病毒B19 501

一、临床意义 501

二、生物学特性 501

三、微生物学检验 501

第五节 朊粒 502

一、分类与命名 502

二、临床意义 502

三、生物学特性 504

四、微生物学检查 505

第四篇 临床微生物检验 509

第三十三章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509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510

一、危险度评估 510

二、生物安全基本设备 510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511

第二节 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 512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512

二、生物恐怖 513

第三节 生物安全技术 513

一、实验室技术 513

二、意外事故的处理 514

三、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515

四、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515

第三十四章 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 516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 517

一、概念 517

二、消毒灭菌技术 517

三、消毒灭菌效果评估 518

第二节 医院感染 518

一、医院感染病原体 518

二、常见的医院感染 519

三、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520

四、医院感染调查 521

第三十五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525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525

一、青霉素类 525

二、头孢菌素类 526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526

四、氨基糖苷类 527

五、喹诺酮类 528

六、大环内酯类 528

七、糖肽类 529

八、磺胺类 529

九、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类 529

十、合成的抗菌药物 530

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530

一、产生药物灭活酶 530

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532

三、抗菌药物渗透障碍 533

四、药物的主动转运系统 533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533

一、耐药表型检测 533

二、耐药基因型检测 537

第三十六章 微生物自动化检测 541

第一节 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 541

一、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 541

二、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 543

第二节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 543

一、原理 543

二、基本结构与性能 546

三、工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546

第三节 自动药敏检测系统 547

一、微量稀释法试验系统 547

二、纸片扩散法阅读系统 548

第三十七章 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550

第一节 检验前质量保证 551

一、检验申请 551

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551

第二节 检验中质量保证 551

一、人员 552

二、试剂 552

三、培养基 552

四、设备 554

五、检验过程 555

第三节 检验后质量保证 557

一、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 557

二、标本的处置 557

第三十八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559

第一节 血液 559

一、标本采集 559

二、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560

三、临床意义 561

第二节 脑脊液 562

一、标本采集 562

二、脑脊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562

三、临床意义 562

第三节 脓液 563

一、标本采集 563

二、脓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563

三、临床意义 564

第四节 痰液 564

一、标本采集 564

二、痰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564

三、临床意义 565

第五节 粪便 565

一、标本采集 565

二、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566

三、临床意义 566

第六节 尿液 567

一、标本采集 567

二、尿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567

三、临床意义 567

第七节 生殖道标本 568

一、标本采集 568

二、生殖道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568

三、临床意义 568

中英文索引 5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