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
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

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海明,周静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1112831
  • 页数:2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重庆市“十五”规划项目“新时期以来汉语语法发展的认知解释”(项目号YYG2001-04)。全书约20万字从“多角度审视”、“全球化中的汉语”、“改革开放中的汉语”、“性状与程度的扩散”、“动宾结构的发展”、“被动陈述的发展”、“指称的发展变化”、“时间表述的缺位与补位”等八个方面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发展演变。有2万资助。
《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目录

第一章 多角度审视 1

第一节 审视汉语 1

一、汉语的现状 1

二、现代汉语的地域 2

三、典型的母语人群 3

四、非典型的母语人群 4

第二节 审视认知 5

一、认识认知 5

二、基于认知的语言学 8

三、动因与原则竞争 14

四、审视解释 18

第三节 审视汉语及其生存环境 21

一、强势语言与一般语言 21

二、语言差异 23

三、认识汉语 26

四、当今的“新异”汉语 27

第四节 审视发展 31

一、常态与非常态 31

二、变化的典型与非典型 32

三、发展的大环境 33

主要参考文献 35

第二章 全球化中的汉语 37

第一节 相关认识 37

一、对社会发展与研究倾向的认识 37

二、汉语的文本与对汉语特点的认识 39

三、汉语的演变与动因认识 44

第二节 汉语原则与动因的发展变化 47

一、一般倾向 47

二、表述的凸显与焦点变化 49

三、结构冲突与结果 51

第三节 汉语结构与网络 53

一、运动中的汉语 53

二、网络中的汉语 57

三、如何看网语 62

主要参考文献 64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中的汉语 66

第一节 汉语多视角观察 66

一、半个世纪的汉语 66

二、汉语在海外 68

第二节 汉语文艺体文本 70

一、现代白话文与汉语文本 70

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文本 73

第三节 政论体与科技体文本 79

一、政论体文本 79

二、科技体文本 82

第四节 汉语的新闻体文本 85

一、社会与语言 85

二、媒体与全球华语 87

第五节 汉语变化归因 91

一、历史的发展 91

二、社会的开放 93

三、城市的作用 94

四、信息结构改变语言结构 96

五、媒体与网络 99

主要参考文献 104

第四章 性状与程度的扩散 105

第一节 性状与信息结构 105

一、信息溢出归因 105

二、名词的性状义 109

第二节 发展演变 112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动态变化 112

二、“程度+抽象名词” 113

三、“程度+指人名词” 116

四、“程度+物质名词” 119

五、“程度+处所名词” 120

六、性状与形式化 122

第三节 性状程度泛化与居中倾向 123

一、中庸倾向与“很中产” 123

二、解读“中产”性状 125

三、“很中产”评价义溢出 128

四、程度泛化的社会因素 130

第四节 性状程度泛化的认知解读 133

一、“程度+名”性状义泛化 133

二、认知动因 135

三、信息结构与动因竞争 138

主要参考文献 140

第五章 动宾结构的发展 141

第一节 动宾结构的扩容 141

一、动宾结构的特点 141

二、动宾结构的变化 143

三、“动名1名2”结构 146

第二节 动宾的语义结构 149

一、动宾匹配与语义 149

二、“动名1名2”中的语义结构 151

三、语用基础 153

第三节 相关解释 157

一、语言内部原因 157

二、语言外部原因 160

三、动名1名2结构扩大归因 162

四、认知与效益 164

主要参考文献 166

第六章 被动陈述的发展 169

第一节 被动陈述 169

一、被动陈述的构成 169

二、“被”的功能 172

三、被动与语义特征 174

第二节 被字句的构成与层级 176

一、“被~”格式 176

二、被字句的构成原则 179

第三节 被动的动态发展 182

一、被字句的信息结构 182

二、被动的隐喻 185

三、被字句的语义层级 187

四、被字句的多样化 189

第四节 认知解释 192

一、被字句的信息结构 192

二、各种解释 194

三、精细化与概约化的作用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8

第七章 指称的发展变化 200

第一节 指称构成 200

一、指称与强度 200

二、指称与信息 201

三、指称密度与指称赋值 204

第二节 语篇衔接中的指称匹配与强度 207

一、指称的匹配 207

二、同指竞争与信息重建 209

三、指称的5种匹配 210

第三节 指称的发展 214

一、指称的发展变化 214

二、指称密度与赋值的认知解释 222

主要参考文献 224

第八章 时间表述的缺位与补位 225

第一节 “X以来”的缺位 225

一、“X以来”中X的构成 225

二、“X以来”中X的缺位与动态演变 227

第二节 强调动程表达的补位 229

一、时间与过程 229

二、“长期”与“一直” 232

三、“长期以来”与“一直以来”的交融 236

四、认知思考 239

主要参考文献 240

后记 2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