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振峰著
  • 出 版 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10971883
  • 页数:5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从党的政策、方针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进行了阐释,具有很强的学术性。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研究》目录

导论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一、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

二、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

三、江泽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论 17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来源 1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8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捍卫和发展 23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捍卫和发展 27

二、毛泽东确立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0

(一)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 31

(二)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34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37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9

三、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42

(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42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46

(三)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 51

四、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55

(一)进一步明确了思想路线的地位和作用 55

(二)丰富和发展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内涵 58

(三)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回答和解决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63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论 6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论的理论来源 67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科学论述 67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论述 73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论述 77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 82

(一)1956年前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思 82

(二)1956年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 84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 88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再认识 88

(二)改革开放后党对社会主义特征的再认识 93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94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鲜明特点 100

(五)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伟大意义 102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的新贡献 103

(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03

(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110

(三)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112

(四)提出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 114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 11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的理论来源 117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学说 117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学说 121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学说 126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 129

(一)寻找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思想的形成 129

(二)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思想的主要内容 132

(三)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的评述 138

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 140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内涵 140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143

(三)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 153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新贡献 155

(一)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观 155

(二)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观 160

(三)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观 164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16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理论来源 169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 169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 172

(三)苏共领导对本国所处发展阶段的估计和失误 176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178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和主要矛盾的分析 179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曲折 180

(三)纠正“大跃进”错误期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182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理论 18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8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 19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194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贡献 197

(一)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

(二)发展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认识 199

(三)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01

(四)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3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20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的理论来源 20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论述 206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学说 208

(三)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学说 211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 214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思想的提出 214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贡献 216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220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220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贡献 225

(三)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 227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的新贡献 231

(一)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31

(二)提出了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234

(三)提出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237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 23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的理论来源 239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学说 239

(二)列宁的世界经济体系学说 243

(三)斯大林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 247

二、毛泽东关于向外国学习的思想 250

(一)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开放思想 250

(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向外国学习思想 253

(三)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原因 257

三、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259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60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64

(三)对外开放应是全方位的大开放 267

(四)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270

四、江泽民对对外开放理论的新贡献 271

(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 272

(二)实施双向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73

(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274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 27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的理论来源 276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政治学说 276

(二)列宁的民主政治学说 279

二、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 281

(一)毛泽东对民主的执着追求 281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伟大创新 283

(三)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系统阐述 286

(四)毛泽东晚年对民主探索的失误及教训 288

三、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 291

(一)以新的实践为基础重新考察人民民主专政 291

(二)科学揭示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内在关系 293

(三)深刻阐述民主制度化与法律化的重要性 295

(四)深刻剖析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实质 298

四、江泽民对民主政治理论的新贡献 302

(一)强调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302

(二)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304

(三)提出民主政治建设的新举措 305

(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 307

(五)形成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310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论 31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论的理论来源 314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314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322

二、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324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24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内容及实质 329

三、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331

(一)邓小平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恢复和发展 331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337

(三)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要求 342

四、江泽民对国家政权理论的新贡献 344

(一)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 344

(二)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新探索 347

(三)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49

(四)提出“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 350

(五)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52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论 35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论的理论来源 35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制建设学说 355

(二)列宁的法制建设学说 361

二、毛泽东的法制建设思想 367

(一)强调了法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70

(二)强调人人要遵守法律 371

(三)提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73

(四)提出依靠人民群众改造罪犯、制止罪犯 374

(五)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刑事政策思想 374

三、邓小平的法制建设理论 377

(一)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 377

(二)强调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机结合 380

(三)提出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382

(四)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法律原则 385

(五)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建设方针 387

(六)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则 389

四、江泽民对法制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392

(一)江泽民以法治国思想的形成过程 392

(二)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396

(三)提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目标 398

(四)提出从制度着手强化法制建设的新思路 399

(五)提出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有机统一的思想 401

(六)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治国方略 40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论 40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论的理论来源 406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模式的科学预见 406

(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409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思想 412

(一)中国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阶段 414

(二)保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种形式 414

(三)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 414

(四)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415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 416

(一)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16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性 418

(三)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419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贡献 423

(一)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425

(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 426

(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427

(四)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 428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 4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的理论来源 430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文明观 430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学说 435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 438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439

(二)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 439

(三)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 442

(四)全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444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445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45

(二)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446

(三)两大文明必须协调发展 447

(四)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449

(五)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提高国民素质 450

(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 451

(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52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454

(一)突出强调邓小平理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454

(二)突出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意义 455

(三)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重大措施 457

(四)强调大力弘扬五种精神 459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 46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的理论来源 46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发展战略学说 461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学说 464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学说 466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 470

(一)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然性 470

(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过程 473

(三)科学理解和把握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 476

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 478

(一)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478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 479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及科学性 482

(四)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伟大意义 484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新贡献 488

(一)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88

(二)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493

(三)提出“西部开发”战略 497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论 50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论的理论来源 502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中的有关内容 502

(二)列宁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学说 506

二、毛泽东的和平统一祖国思想 509

(一)西藏和平解放的经验 509

(二)提出对港澳问题“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 512

(三)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 514

三、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 517

(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517

(二)“一国两制”的涵义和内容 519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 522

四、江泽民对祖国统一理论的新贡献 524

(一)坚定不移地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525

(二)“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527

(三)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531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论 53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建设论的理论来源 53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学说 535

(二)列宁的党建学说 538

二、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542

(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542

(二)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544

(三)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547

(四)提出系统化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549

三、邓小平的党建理论 551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551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555

(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559

四、江泽民对党建理论的新贡献 562

(一)提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63

(二)明确了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566

(三)创造了干部教育的新形式 570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历史经验 57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574

(一)科学发展观 574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8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584

(一)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584

(二)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 586

(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 587

(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589

后记 5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