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与实践
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与实践

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明钦,贾少鑫,乔石豪著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0915267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对大学生先进群体进行研究。全书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先进群体。在理论部分,作者阐述了大学生先进群体的概念及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对高校学生群体现状的描述,研究此群体的意义及中国经典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对此群体的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在实践部分,书中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在各种环境下应如何发现、塑造、培养大学生先进群体,其中包括校园学风建设及新形势下的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本书还分析了考研、创业、就业、择业对大学生先进群体的影响及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组织对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意义。
《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先进群体的概念 1

一、群体理论 1

二、良莠不齐——高校学生群体的现状 8

三、和而不同——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特征 11

四、激情无限——研究大学生先进群体的意义 12

五、孕育生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先进群体的关系 14

第二章 参天大树 始于沃土——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基础 19

一、历史积淀——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科学人才教育观 19

二、理论之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人文精神 24

三、理论之基——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与邓小平的人才观 28

四、理论之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0

五、理论之花——科学发展观 33

六、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 40

第三章 人生之玉 鸿鹄之志——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 47

一、毛泽东的青年观 47

二、邓小平的青年观 50

三、江泽民的青年观 54

四、胡锦涛的青年观 68

第四章 历史选择 相得益彰——高校共青团建设 78

一、红星闪闪——中国共青团的光辉历史 78

二、精诚团结——高校共青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 82

三、瑕不掩瑜——高校共青团现存的问题 85

四、做好助手——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及发展方向 87

五、自强不息——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途径 93

第五章 苦练内功 完善形象——大学生综合素质论 101

一、“素质”的含义 102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学校教育 105

第六章 趋利避害 孟母三迁——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163

一、国际环境 164

二、社会环境 168

三、校园环境 174

四、家庭环境 177

第七章 防微杜渐 扬长避短——新形势下的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 182

一、丰富多彩——网络文化的特点 182

二、不堪之重——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85

三、开天辟地——网络文化对我国高校传统德育的影响 188

四、迫在眉睫——网络德育 193

五、与时俱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应策略 197

第八章 国事 家事 天下事——校园学风建设 204

一、事关重大——学风的含义 204

二、严肃认真——优良学风的特征 205

三、众生百态——新时期学风方面的新问题 205

四、溯本求源——学风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207

五、彰显新风——学风建设在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10

六、弘扬正气——搞好学风建设的途径 213

第九章 学之骄子 国之栋梁——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216

一、学生精英——学生干部的含义 216

二、校园脊梁——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 217

三、德才兼备——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 221

四、白璧微瑕——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27

五、育人成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231

第十章 志在四方 路在脚下——考研、创业、就业、择业 238

一、立志高远——考研对大学生先进群体的影响 238

二、脚踏实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先进群体的影响 245

三、永不言弃——就业教育对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影响 265

四、大局为重——择业教育对形成大学生先进群体的影响 281

第十一章 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 294

一、内容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 295

二、勇于创新——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296

三、多方受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探析 297

四、意义深远——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299

五、博采众长——国外高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探析 305

六、积极尝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308

第十二章 未雨绸缪 实践练身——社会实践活动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 317

一、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含义 317

二、相辅相成——道德实践与社会实践 317

三、受益无穷——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319

四、多种多样——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 328

五、真抓实干——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分析 329

六、统筹兼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贯彻的原则 331

第十三章 青青校园 朝气青年——校园文化活动、社团组织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 337

一、三位一体——校园文化的内容 337

二、色彩鲜明——校园文化的特征 338

三、功能强大——校园文化的功能 339

四、科学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342

五、紧密相连——校园文化与大学教育 346

六、可圈可点——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社团组织 356

第十四章 伯乐之慧 园丁之勤——大学生先进群体的发现、塑造、维护、宣传 369

一、慧眼识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大学生群体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369

二、武装思想——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塑造大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创新人才 374

三、辛勤耕耘——在“三贴近”中强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育、塑造、发展优秀大学生群体 398

主要参考书目 405

后记 4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