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学用指要
伤寒论学用指要

伤寒论学用指要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翟慕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310857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
《伤寒论学用指要》目录

绪论 1

一、《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背景 1

(一)《伤寒论》的作者 1

(二)《伤寒论》成书背景 1

二、《伤寒论》的沿革 2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

(一)学术渊源 4

(二)学术成就 5

四、伤寒的涵义 6

五、六经辨证的体系 6

六、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8

七、六经病证的治则 9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0

概说 10

一、太阳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 10

二、太阳病的概念、主要病机及转归 11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3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22

一、中风表虚证 22

(一)桂枝汤证 22

(二)桂枝汤禁例 31

(三)桂枝汤兼证 33

二、伤寒表实证 39

(一)麻黄汤证 39

(二)麻黄汤禁例 43

(三)麻黄汤兼证 46

三、表郁轻证 53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57

一、变证治则 57

二、辨虚证实证 58

三、辨寒热真假 60

四、辨汗下先后 62

五、热证 64

(一)栀子豉汤类证 64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68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70

(四)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71

(五)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72

六、虚证 74

(一)心阳虚证 74

(二)脾虚证 78

(三)肾阳虚证 84

(四)阴阳两虚证 87

七、蓄水证 91

八、蓄血证 95

(一)桃核承气汤证 95

(二)抵当汤证 96

(三)抵当丸证 98

九、结胸证 99

(一)热实结胸证 100

(二)寒实结胸证 107

附:脏结证 108

十、痞证 109

(一)热痞证 110

(二)寒热错杂痞证 112

(三)痞证误下后下利证治 116

(四)水痞证 118

(五)痰气痞 118

十一、上热下寒证 119

十二、火逆证 120

十三、欲愈候 125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127

一、十枣汤证 127

二、瓜蒂散证 129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31

概说 131

一、阳明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 131

二、阳明病的概念、主要病机及转归 132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134

一、阳明病提纲 134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34

三、阳明病脉证 137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139

一、阳明热证 139

(一)栀子豉汤证 139

(二)白虎汤证 141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43

(四)猪苓汤证 145

二、阳明实证 146

(一)承气汤证 146

(二)润导法 160

(三)下法辨证 162

(四)下法禁例 165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167

一、发黄证 167

二、血热证 172

第四节 阳明病辨证 175

一、辨中风中寒 175

二、辨虚证实证 177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81

概说 181

一、少阳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 181

二、少阳病的概念、主要病机及转归 182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184

一、少阳病提纲 184

二、少阳病治禁 185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186

一、小柴胡汤证 186

二、小柴胡汤禁例 194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195

一、变证治则 195

二、柴胡桂枝汤证 195

三、大柴胡汤证 196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197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98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99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及预后 200

附:热入血室证 201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04

概说 204

一、太阴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 204

二、太阴病的概念、主要病机和转归 205

三、太阴病的治疗原则 206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206

一、太阴病提纲 206

二、太阴病欲愈候 207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208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209

一、太阴病兼表证 209

二、太阴病腹痛证 209

第四节 太阴病转愈与转属阳明的辨证 211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13

概说 213

一、少阴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 213

二、少阴病的概念、主要病机及转归 214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216

一、少阴病提纲 216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217

三、少阴病治禁 218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219

一、少阴寒化证 219

(一)四逆汤证 219

(二)通脉四逆汤证 221

(三)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23

(四)真武汤证 225

(五)附子汤证 227

(六)吴茱萸汤证 229

(七)桃花汤证 229

(八)刺灸法 230

(九)预后 231

二、少阴热化证 235

(一)黄连阿胶汤证 235

(二)猪苓汤证 236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237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37

二、少阴三急下证 238

三、四逆散证 240

四、热结膀胱证 241

五、伤津动血证 242

第四节 咽痛证 243

一、猪肤汤证 243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44

三、苦酒汤证 244

四、半夏散及汤证 245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47

概说 247

一、厥阴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 247

二、厥阴病的概念、主要病机及转归 248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250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252

一、乌梅丸证 252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53

三、麻黄升麻汤证 254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 256

第四节 辨厥 259

一、热厥 259

二、寒厥 260

三、其他厥证 263

四、厥证治禁 264

第五节 辨下利 265

第六节 辨呕哕 268

一、辨呕 268

二、辨哕 269

第七节 预后 270

一、厥阴寒证愈候辨 270

二、厥阴虚寒证死候辨 271

三、厥阴虚寒下利转归辨 273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275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281

第一节 阴阳易证 281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282

附录 286

附录一 备考条文 286

附录二 《伤寒论》所用药物简介 288

附录三 《伤寒论》药物剂量 300

附录四 背诵条文 302

附录五 条文索引 307

附录六 方剂索引 3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