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文东等编写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305000841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
《医学心理学基础》目录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

一、心理学的对象 1

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3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第二节 心理学的由来、发展和展望 7

一、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7

二、心理学的现状和展望 12

第三节 心理学的结构和分支 15

第四节 心理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17

一、适应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 17

二、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17

三、加强医务人员自身修养的需要 18

第一章 心理与脑 19

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19

第二节 大脑的功能性结构 20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 21

二、分析器和皮质的功能区 21

三、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 23

四、大脑皮质的联合区 26

第三节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7

第四节 大脑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28

一、大脑半球优势概念 28

二、大脑半球的机能定位 29

三、大脑半球不对性与心理障碍 30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34

第一节 感觉、知觉的概述 34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34

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能 34

三、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36

第二节 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40

一、感受性及其测定 40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41

第三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44

一、知觉的整体性 44

二、知觉的选择性 45

三、知觉的理解性 46

四、知觉的恒常性 47

第四节 感觉、知觉障碍 48

一、感觉障碍 48

二、知觉障碍 53

第三章 记忆 56

第一节 记忆概述 56

一、什么是记忆 56

二、记忆的种类 57

三、记忆表象 58

第二节 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 60

一、瞬时记忆 60

二、短时记忆 61

三、长时记忆 61

第三节 记忆的生理机制 63

一、记忆的两阶段学说 63

二、记忆在脑结构中的定位 64

三、神经突触活动与记忆 65

四、记忆的生物化学变化 65

第四节 记忆的过程 66

一、识记 66

二、信息的保持和提取 69

三、遗忘与复习 71

第五节 促进记忆的因素和方法 76

一、信心 76

二、营养 77

三、确定最佳记忆时区 77

四、多感觉通道联合活动 77

五、积极的智力活动 78

六、扩大材料之间的联系 78

七、采用科学的记忆术 78

第六节 记忆障碍 79

一、记忆减退与病理性遗忘 79

二、记忆错误 80

三、记忆恍惚 81

第四章 思维 82

第一节 思维概述 82

一、维的定义与特征 82

二、思维与语言 83

三、思维与实践 84

四、人的思维与人工智能 85

五、维的种类 86

第二节 思维的基本过程 89

一、分析与综合 89

二、比较和分类 91

三、抽象和概括 92

四、具体化和系统化 93

第三节 思维的形成 94

一、概念 94

二、判断 97

三、推理 98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98

一、解决问题的实验研究 98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00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04

第五节 思维的品质 107

一、思维的广阔性 107

二、思维的深刻性 107

三、思维的独立性 108

四、思维的敏捷性 108

五、思维的灵活性 108

六、思维的逻辑性 109

第六节 思维障碍 110

一、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 110

二、思维内容的障碍 112

第五章 言语 115

第一节 言语的一般概念 115

一、什么是言语 115

二、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115

第二节 言语活动的生理机制 116

一、言语的发音机构 116

二、言语的生理机制 118

第三节 言语的几种存在形态 119

一、口头言语 119

二、书面言语 121

三、内部言语 122

第四节 言语的发展和修养 123

一、言语发展的几个学说 123

二、言语的修养 125

第五节 言语障碍 127

一、口吃 127

二、独语症 127

三、缄默症(不言症) 127

四、重复言语和刻板言语 128

五、失语症 128

六、发音困难 129

第六章 想象与创造 130

第一节 想象概述 130

一、什么是想象 130

二、想象与实践的关系 131

三、想象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132

第二节 想象的种类 133

一、无意想象 133

二、有意想象 134

第三节 创造 138

一、创造的概念 133

二、创造过程 140

三、创造者的个性特征 141

第七章 注意 143

第一节 注意概述 143

一、什么是注意 143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44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146

一、无意注意 146

二、有意注意 148

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关系 151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152

一、注意的稳定性 152

二、注意的范围 155

三、注意的分配 156

四、注意的转移 157

第四节 注意障碍 159

一、注意增强 159

二、注意减弱 159

三、注意涣散 159

四、注意狭窄 160

五、注意转移 160

六、注意固定 160

第八章 情绪与情感 161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的一般概念 161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61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63

三、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164

四、情绪、情感与需要的关系 166

五、情绪、情感与个性的关系 167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机制 168

一、植物神经系统与情绪 168

二、中枢神经系统与情绪 170

三、其它学说 175

第三节 情绪、情感与机体变化 176

一、生理变化 176

二、表情动作 177

第四节 情绪、情感与认知 179

一、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179

二、情绪唤醒的一个模型 180

第五节 情绪的度量与分类 181

一、情绪的度量 181

二、情绪的分类 185

第六节 社会性情感 186

一、道德感 187

二、理智感 187

三、美感 188

第七节 情绪与健康 189

第八节 常见的异常情绪 191

一、素质性异常情绪 191

二、病理性优势情绪 192

三、情绪反应障碍 193

四、情绪表达障碍 195

五、其它情绪障碍 195

第九章 意志 197

第一节 意志的一般概念 197

一、意志的定义及特征 197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及个性的关系 199

三、意志的客观制约性 200

第二节 意志的生理机制 201

一、随意运动的神经结构 202

二、随意运动的机制 203

第三节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05

一、采取行动阶段 205

二、执行决定阶段 207

第四节 意志的品质 209

一、意志的自觉性 209

二、意志的果断性 210

三、意志的自制力 210

四、意志的坚韧性 211

第五节 意志障碍 211

一、意志增强 211

二、意志减退 212

三、意志缺乏 212

四、意向倒错 212

五、矛盾意志 212

六、强迫现象 213

七、模仿言行 213

八、违拗症 214

第十章 意识和意识状态 215

第一节 意识的概念 215

一、什么是意识 215

二、意识状态的分类 216

第二节 意识的基本特征 217

一、意识的自觉能动性 217

二、意识的社会制约性 218

第三节 意识障碍 220

一、意识清晰度的降低 220

二、意识内容的变化 221

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221

第三节 意识及其障碍的生理和神经生化基础 223

一、意识及其障碍的生理基础 223

二、意识及其障碍的经神生化基础 225

第四节 睡眠与梦 227

一、睡眠时的生理机能和脑电图变化 227

二、睡眠的两种不同状态 228

三、睡眠的机制 229

四、睡眠障碍 230

五、梦 231

第十一章 技能 235

第一节 技能概述 235

一、什么是技能 235

二、技能的特点 236

三、技能的类型 237

四、技能的作用 237

五、技能与习惯 238

第二节 技能形成的过程 239

一、技能形成过程的特征 239

二、练习曲线 241

第三节 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244

一、什么是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244

二、技能迁移与干扰的条件 245

三、技能的减弱和破坏 247

第四节 技能的练习及其途径 248

第十二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250

第一节 个性概述 250

一、什么是个性 250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251

三、人、个体、个性、个别性等概念的比较 253

第二节 个性心理结构 254

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54

二、个性心理结构的组成 256

三、西方关于个性结构的几种学说 258

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 260

一、需要 260

二、动机 262

三、兴趣 263

四、理想、信念、世界观 264

第十三章 智能 266

第一节 智能的概述 266

一、什么是智能 266

二、智能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68

第二节 智能的因素与结构 269

一、智能的因素分析 269

二、智能的结构 272

第三节 智能的测量 277

一、历史的沿革 277

二、智力测验 278

三、特殊能力测验 281

四、创造力测验 282

第四节 智能的个体差异 283

一、智能水平的差异 283

二、智能的类型差异 285

三、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 285

四、智能的性别差异 288

第五节 影响智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89

一、先天素质 289

二、环境因素与早期教育 290

三、实践活动 291

四、营养状况 292

五、其它非智能因素的作用 294

第六节 智能障碍 295

一、智能发育不全 296

二、痴呆 297

第十四章 气质 299

第一节 气质的概述 299

一、气质的定义 299

二、气质学说的简史 300

第二节 气质的生理机制 302

一、气质生理机制的各种理论简介 302

二、高级神经活动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306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可塑性 307

第三节 气质的类型 308

一、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308

二、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309

第四节 气质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310

一、气质类型的社会评价问题 310

二、气质与智力发展及社会价值的关系 311

三、气质学说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312

第十五章 性格 317

第一节 性格的概述 317

一、什么是性格 317

二、性格的生理基础 319

三、性格与气质、智能的关系 320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及类型 322

一、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322

二、性格的类型 327

第三节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334

一、性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 335

二、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335

三、学校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336

四、文化、社会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337

五、性格形成的心理因素 338

第四节 性格的研究方法与鉴定 339

一、性格的研究方法 339

二、性格的鉴定 341

第五节 性格异常 344

一、性格异常的概述 344

二、性格障碍形成的原因 345

三、性格障碍的类型 347

四、性格障碍的预防 349

第十六章 人际关系 351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351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351

二、人际关系的种类及人际行为模式 352

第二节 人际知觉 353

一、人际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353

二、第一印象 355

三、刻板印象 357

第三节 人际吸引 358

一、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 358

二、有关人际吸引的理论 363

第四节 人际沟通 364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364

二、言语沟通 365

三、非言语沟通 366

四、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关系 3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