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存在与美德  生命视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德性伦理
存在与美德  生命视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德性伦理

存在与美德 生命视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德性伦理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杏苗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5142796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社会现实,在中西方德性伦理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当代道德难题做出探讨性回应,对德性意义进行存在论意义上解释性的恢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的存在的理想样态和完美人格的理想德目,提出实现德性伦理理想样态的现实途径。
《存在与美德 生命视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德性伦理》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德性伦理研究的缘起 1

二、研究的对象 4

三、研究的意义 8

四、德性伦理研究现状 9

五、本研究的创新 11

第二章 德性与德性伦理 15

第一节 德性的伦理内涵 15

一、德性释义 16

二、德性概念的相关话语分析 23

三、德性的生成与价值 44

第二节 德性伦理的理念:“好人”、“善人” 65

一、德性伦理释义 65

二、德性伦理的功能 71

第三章 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阐释 80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性伦理旨归:自我的圆成 80

一、成人目标:“圣人”、“仁者”、“君子” 81

二、核心德目:仁、义、礼、智、信 85

三、实现方式:亲知体知、能近取譬 102

第二节 西方传统德性伦理主旨:德性幸福论 105

一、道德目标:“至善”、“好人” 105

二、核心德目:“四主德”、“三主德” 112

三、实现途径:理性、忏悔、教化、习惯 126

第四章 传统德性伦理的价值审视 133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性伦理的价值与局限 134

一、从“入世”到“入境” 135

二、从“日常人伦”到“终极关怀” 138

三、“同心圆”与“礼”价值的背面 142

第二节 西方传统德性伦理的价值与局限 148

一、生命活动与幸福、德性、卓越 149

二、“至善”的脆弱 152

三、从“断片性存在”进入“生命的整全” 157

四、“上帝”的困境 161

第三节 中西互镜中儒家德性伦理的现代转化 164

一、儒家的自我圆成与亚氏的生命卓越 167

二、儒家的德性负重与亚氏的德性幸福 170

三、儒家的人伦囿限与基督教伦理的生命共融 173

第五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性伦理的困境 176

第一节 人的诸种分裂与德性伦理困境 177

一、市场经济与德性价值的跌落 177

二、“身”与“心”的分裂 178

三、“手段善”与“目的善”的背离 1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德性伦理的命运 183

一、思想文化运动与传统德性伦理断裂 184

二、道德政治化与德性伦理的变异 188

三、社会市场化与德性伦理边缘化 1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存在的危机 200

一、好的生活与生活得好 200

二、行之无违与学以至圣 208

三、抽象存在与真实存在 21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伦理资源的分析 22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228

一、道德起源思想的伦理意义 230

二、人的异化学说的伦理意义 233

三、人的价值观思想的伦理意义 239

第二节 儒家“德性之知”的现代有效性 249

一、人类共同的德性基础 250

二、德性的有效性的发生 252

三、德性的现代可能空间 25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与儒家德性伦理 255

一、社会制度结构与人的心灵秩序 256

二、集体主义原则与内圣外王理想 257

第四节 宗教神圣伦理的现代性补充力量 259

一、韦伯新教伦理思想的启示 261

二、宗教文化的理性塑型力量 263

三、神圣伦理与世俗道德意义 264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德性伦理的建构 2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存在之维 269

一、超越性维度的价值与囿限 269

二、“至善”目的与生命朝向 271

三、“身份”、“角色”与生命实现 2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存在的理想样态 289

一、生命的真理与存在的寻求 291

二、理想人格的现代德目 300

三、人的完美实现与生存的关联 30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德性伦理构建的现实途径 310

一、真实存在的物质基础:德富一致的经济体制 311

二、真实存在的社会空间:德福一致的政治体制 315

三、孤立存在的精神解蔽:德识相通的教育体制 320

四、存在意义的道德救赎:德道统一的生命秩序 326

第八章 结语:现代道德合理性的困境与希望 334

一、道德合理性的现代危机 334

二、生活的理性与可能人性 337

三、至善目的与生命的实现 342

参考文献 348

后记 3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